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我们进行連作晚稻移栽期试验时,发现不同移栽期,秧齡愈长,移栽愈晚,植株产生不同程度的分枝现象,这种分枝多半是从地上茎节葉腋间着生,由腋芽生长而成,这些分枝並且同样具有抽穗结实的能力。试验时我们所採用連作晚稻品种分秈、粳两组,秈型品种为“晚成”,粳型品种为“背晚”,均係当地选出的農家种;同在5月30日播种,在8/7、8/17、8/27三期分期移栽,秧齡日数为69—79—89天;根據观察,在各期生育过程中,8月7日移栽,僅分蘖节位较高(在9—8节间  相似文献   

2.
在本站解放前遗留之水稻品种中,从已往资料了解,秈稻云南白、早禾4号、中黔2号均具有高产特性,但两者非常晚熟。为通过春化方法提早成熟,并研究春化处理的技术和方法,以便进一步掌握特性,选择杂交亲本起见,随在解放初期(1951及1952年)进行春化工作。一.1951年春化试验春化处理天数分做不处理及处理5天、10天、15天4种。播种期分做3月30日、4月5日、4月10日、4月16日4种。4月16日为当地一般正常播种期。4月以前地温平均在12℃以下(10公分深度)。当时试验另一意图,为抓住春化阶段,将完而未完时期进行早期播  相似文献   

3.
为了初步了解水稻各类型(早、中、晚及秈粳)对于光照条件的要求,并开展今后水稻光照发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水稻机械旱直播播前灭草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特点,合理安排和搭配早、中、晚熟品种,首先要确定灭草与播种适时的问题,和了解不同品种在不同播种期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即在于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试验分为早播和晚播两个阶段,各阶段又分为四个播种期。早播阶段播种期为4月28日、5月8日、  相似文献   

5.
一定的水稻品种以无菌水培和砂培,待秧苗长到一定时期,用一定浓度的合成植物生长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或二甲四氯钠处理水稻根系,并接种田菁茎瘤根瘤菌(Azorhizobium Caulinodans)处理后10~15天内水稻根系产生瘤状结构(类根瘤),20天后水稻类根瘤经电镜检查,发现根瘤菌已侵入水稻根系,以及根瘤菌在水稻类根瘤内转化形成的类菌体。不同的水稻品种和不同浓度的2,4—D或二甲四氯钠处理,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根系的结瘤状况各不相同。在参试的11个水稻品种中以湘晚籼4号等四个品种结瘤状况较好。水稻水培2,4—D处理浓度以0.5ppm,水稻砂培2,4—D处理浓度以1ppm、二甲四氯钠以2pp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适应气候变化的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播种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对该区域的玉米生产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于2008年进行了3个早播和传统播种试验,早播的玉米种子分别进行3种处理(10℃催芽、25℃催芽和干种子),考察早播不同种子处理对玉米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比较早播与传统播期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0年,研究区玉米生长季初日提前,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呈减少趋势;目前,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播种可提前至4月11日;采用10℃水温浸种催芽播种、直接播种干种子、坐水种等方式,均有利于早播的出苗和抗寒;早播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显著高于传统播期,产量比传统播期高35% ~48%.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不同类型品种直播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具有代表性的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类型品种水稻产量均显著下降,但变化程度不一;全生育期显著缩短;群体茎蘖消长动态逐渐趋于不平缓,此现象并随播期的推迟而加剧;叶面积指数在生长前期逐渐上升,生长中后期则相对下降;各阶段光合势呈降低的趋势;干物质累积在拔节期递增,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则递减,收获指数递减;各阶段群体生长率下降趋势显著。对直播稻安全适宜播期进行综合评价表明,该地区宜推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品种,可以使用早熟晚粳品种;各类品种在前茬滕茬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播,易取得高产,但从生育安全性来考虑,中熟中粳品种最迟要在6月下旬播种,迟熟中粳品种最迟要在6月中下旬播种,早熟晚粳品种最迟要在6月中旬播种。  相似文献   

8.
“六氯苯”对於水稻杀虫力的良好作用,从各地水稻生产和试验中都得到证明;因为“六氯苯”含有一定量对植物有害的丁體,如据葉曉霞同志“六氯苯损害水稻幼根观察”的报告,幼苗期施用不当反致严重抑制水稻幼根的生长发育。 1956年我们试验发现,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秈、粳類型品种施用同量“六氯苯”也有不同反应,这对我们在研究“六氯苯”作为水稻内吸杀虫剂时从“六氯苯”与水稻生理的研究上提出了新的课题。试验是在1956年秋季本站试验埸地上进行,供试品种秈稻为“晚成”,粳稻为“背晚”,施药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筛选适合湖南自然条件的抗褐稻虱Nilaprvata lugens Stl晚稻品种和亲本材料,1977—1978年我们通过田间接虫开放筛选和部分室内鉴定,考察了531个水稻品种(系),初步筛选出一批产量较高的抗性材料。 二、鉴定方法 1.1977年初筛(田间接虫开放筛选) 试验设置在湖南农学院生产基地15号田内,面积为一亩,作晚稻栽培。6月2日播种,7月22日移栽,秧龄50天。每品种栽5行,共20蔸,株距3×6寸,不设重复。抗虫对照品种为  相似文献   

10.
化东农科所的阶段分析工作是作为选种工作中原始材料研究项目之一而进行的。一.春化阶段(一)1950至1951年曾以9个推广品种及2个杂交品系为材料,分期播种(自秋至翌年5月),用茎生长点的变化及抽穗为指标,初步探求了这些品种的春化阶段特性,1952年以后,在温室内播种,以茎生长点变化为指标,这一步肯定前年的结果。自1953年起,正式采用苏联  相似文献   

11.
温光对稻米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研究水稻结实期的温、光条件对稻米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作为早季栽培时,稻米氨基酸含量比作晚季栽培时低,分期播种时,以结实期日平均气温为24℃时蛋白质含量为最高;不同海拔高度种植时,以800m处蛋白质含量为最高;结实期人工高温处理,稻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降低,低温(21/20℃)处理时,粳稻的氨基酸含量增加而籼稻则有所降低,籼稻氨基酸形成的适温在24 ̄26℃之间,弱光下,糙米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冷性与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际水稻研究所种质库取得50个水稻品种,其中包括粳型品种12个,釉稻18个,爪哇型品种10个,釉×粳杂种3个,以及野生稻7个。在芽期、苗期、移栽期、孕穗期、开花期,进行了耐冷性的测定。结果指出,在不同的水稻类型中,其耐冷性的次序为:粳稻>爪哇型>秈稻>野生稻。从本实验所采用的有限量的品种来看,在苗期粳型品种的耐冷性比其它类型好;在开花期某些爪哇型品种比粳型品种好;在芽期和苗期之间,以及在芽期和开花期之间,其耐冷性有明显的正相关。在其它时期之间未找到这种相关性。这指出,在特殊地区的低温发生时期的一定生育阶段中,进行筛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以中晚熟水稻品种"吉粳811"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和2014年在延吉市进行分期播种/移栽试验,分析了吉林省东部地区一季粳稻生长速度和产量对移栽期及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确定该品种在研究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以减免低温冷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移栽期的推迟提升了生长季平均气温,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有效生育期缩短,主要生长季内平均气温每升高1℃,水稻生长速率提升19%,生育期缩短5 d左右;吉林省东部地区水稻的适宜移栽温度为日均气温13.0℃,移栽过早或偏晚均导致减产;中晚熟品种水稻在4月18日前后播种、5月26日前后移栽可保证在霜前成熟,且产量高;中晚熟品种水稻移栽至成熟适宜活动积温为2280℃·d左右,活动积温每减少100℃·d,水稻产量下降1095 kg·hm~(-2)(约减产13%);积温不足导致水稻冷害发生,因而减产。  相似文献   

14.
早晚季水稻精米和米皮硒含量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福建省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组合)、特种稻和旱稻共45份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早、晚季分析不同基因型水稻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早、晚季水稻品种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表现均无明显差异.②水稻品种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分布遵循正态分布规律,表明水稻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属数量性状.③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富硒能力.其中早季精米硒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罗旱紫谷(0.065mg/kg),最低的是84VE303(0.012mg/kg);晚季精米硒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罗旱紫谷(0.068mg/kg),最低的是加州红米(0.009mg/kg).④早、晚季种植的精米硒含量达0.04 mg/kg以上的水稻品种有:罗旱紫谷、隆化大红欲、555-99、Ziukdo、矮血糯,其中罗旱紫谷精米中硒含量最高,早晚季平均达0.067 mg/kg.  相似文献   

15.
植物茎尖培养作为研究成花的手段,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Purvis以黑麦胚的生长点进行培养,证明茎尖是感受低温的器官,开创了茎尖培养研究成花的先例。随后,一些研究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供试材料为感光性强的水稻(Oryza sativa)品种鄂晚3号,1988年8月播种,待幼苗长至6叶期,分别给予3、5、7天的短日处理(10小时光照/天),取处理不同天数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幼穗和成熟种子诱导胚状体时的有关因子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粳稻(Oryza sativa)幼穗、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诱导胚状体。粳稻幼穗(长度:0.5—3cm),品种:“中花8号”、“濂红密早”;粳稻种子,品种:“咸南15”、“福之花”。水稻幼穗:用75%酒精消毒叶鞘,去叶鞘,切下幼穗,再用75%酒精消毒20秒,无菌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模拟水稻发育进程,本研究根据水稻发育对光温的反应,以双季早稻‘五优157’及双季晚稻‘优选10号’为试材,于2012—2013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水稻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同时收集江西省南昌站点2002—2008年双季早稻‘G98-202’以及南康站点2002—2008年双季晚稻‘金优207’的生育期观测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校正光温效应模型、水稻钟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以获取模型参数,用独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光温效应模型在模拟水稻播种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抽穗期-灌浆期、灌浆期-成熟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4、0.994、0.988、0.989,且标准回归估计误差(RMSE)均小于4 d;光温效应模型对水稻品种‘五优157’、‘G98-202’、‘优选10号’、‘金优207’从播种期-成熟期的模拟精度比有效积温分别提高了2.42%、4.55%、8.74%和3.16%。研究认为,光温效应模型在模拟江西早稻和晚稻的生育期精度略高于水稻钟模型,有效积温模型精度最差,本研究结果为水稻生育期预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麦苗不同叶龄的耐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生产中观察到不同叶龄的麦苗死亡情况不同。但是这方面的报道不多,1979—1985年连续六年对不同品种不同叶龄的麦苗越冬耐寒力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基本一致。材料与方法我们先后观察了26个品种,并用春季播种和春化处理种子的方法,确定了几个主要品种的生态类型,从中选了分蘖节深度(2.5—3厘米)适中的五个品种:强冬性的班克麦,冬性  相似文献   

19.
国外引进优良黄麻种质生物学鉴定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从国外引进的12份黄麻优异种质进行3年的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种质大多为晚熟、绿茎、有腋芽,披针或卵圆形叶,生长较整齐。其中O—4叶片蜡质含量明显高于我国品种;O-5叶柄紧贴主茎。短光照处理未发现对光不敏感品种,但分期播种未见早花现象。所有品种在我国黄麻主产区均能正常生长与收获纤维,但晚熟品种只能在华南麻区才可收获成熟种子。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蜀恢162’(‘Shuhui 162’)、‘糯89-1’(‘Nuo 89-1’)、‘蜀恢162/糯89-1’(‘Shuhui 162/Nuo 89-1’)、‘奇妙香’(‘Qimiaoxiang’)和早黄矮(‘Zaohuang’ai’)5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研究了低温(4℃)胁迫对水稻3叶期幼苗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胁迫处理后,5个水稻品种(系)幼苗3个叶龄叶片的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有明显差异,其中第一叶的各项参数均降至0。经低温处理后5个水稻品种(系)幼苗3片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明显小于对照(25℃),其中第一叶的降低幅度最大、第三叶最小。经低温胁迫处理后,5个水稻品种(系)幼苗第三叶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显著大于对照,耐冷性品种‘糯89-1’幼苗第二叶的qN较对照显著增大,而其他水稻品种(系)幼苗第二叶的qN均显著小于对照;‘糯89-1’幼苗第二叶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较对照略有增大,第三叶的qP显著大于对照;‘早黄矮’幼苗第三叶的qP也大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而其余水稻品种(系)幼苗第二叶和第三叶的qP均显著小于对照。经低温胁迫后5个水稻品种(系)幼苗3片叶片的PS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半饱和光强(Ik)均显著小于对照;除‘糯89-1’幼苗第三叶外,5个水稻品种(系)幼苗3片叶片的快速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也均显著小于对照,总体上第一叶的rETRmax、Ik和α下降幅度最大、第三叶最小。研究结果揭示:受低温胁迫后,叶片自身生理差异是导致水稻幼苗不同叶龄叶片受伤害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