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2(IL-2)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可促进已活化的T 细胞生长,但只当IL-2与高亲和性受体结合才能释放与生长相关的传导信号。作者从正常人用合成的寡聚核苷酸探针筛选出编码IL-2受体特异的基因克隆。筛选出的数个阳性克隆中,P~(IL-2R)-6克隆经分析发现能编码成人T 细胞白血病细胞表达的IL-2受体的全部序列。作者为了使IL-2受体cDNA 在哺乳细胞中稳定表达,构建了一个P~(SVIL-2R)-3质粒,并  相似文献   

2.
人P40T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与刺激人IL-3依赖性白血病细胞系(M-OTE)的生长活性进行分离,Donahue等发现,该因子能支持正常的外周血和骨髓红细胞前体生长及分化,故将其命名为白细胞介素-9(IL-9)。虽然M-OTE细胞来源于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但目前尚未证实IL-9是巨核细胞的生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3.
白介素21及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21(interleukin-21, IL-21)是新近发现的具有多效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遗传学和生化分析证实,IL-21是IL-2细胞因子家族的新成员.IL-21受体复合物包含γc-受体亚单位,活化后可引起JAK/STAT信号转导级联放大效应.IL-21由活化的CD4 T细胞合成,调节B细胞、T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IL-21通过增强IgG抗体应答反应,抑制IgE合成而调节正常的体液免疫.IL-21也是重要的细胞免疫调节子,通过调节CD8 T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清除鼠的肿瘤.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ConA(5μg/ml)活化的小鼠T细胞产生的条件培养液(TCM)中含有CFU-GEMM诱导活性。这种CFU-GEMM诱导活性的生成在IL-2作用后48h达到高峰。特异性抗IL-3单克降抗体可以完全中和该条件培养液中的CFU-GEMM诱导活性。进一步证明,TCM可以刺激IL-3依赖细胞系FDC-P_1细胞的增殖;在IL-2作用于ConA活化的T细胞后可促进其细胞表达高水平的IL-3mRNA。这些结果表明IL-2可以加强小鼠T细胞产生IL-3。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6属于IL-1家族新成员,包括IL-36α、IL-36β、IL-36γ和IL-36受体拮抗剂(IL-36 receptor antagonist,IL-36Ra)。IL-36受体(IL-36 receptor,IL-36R)是由IL-1受体相关蛋白2(IL-1Rrp2)和共受体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 P)组成的异二聚体。IL-36α、IL-36β、IL-36γ能够通过结合IL-36R激活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而IL-36Ra可竞争性结合IL-36R从而阻断其信号转导,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IL-36细胞因子与肺部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这提示IL-36可作为肺部炎症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创伤小鼠反抑制T细胞(Tcs)比例、功能的变化及创伤血清、巨噬细胞、抑制性T细胞(Ts)对正常小鼠Tcs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伤小鼠脾细胞中VVL~ 细胞百分率于伤后一过性减少,Tcs细胞在T淋转、IL-2、IL-2R检测系统中的反抑制活性均明显受抑;创伤小鼠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在体外对正常Tcs细胞反抑制活性(T淋转、IL-2、IL-2R检测系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创伤后4天小鼠血清在体内对正常小鼠脾脏VVL~ 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降低正常小鼠Tcs细胞的反抑制活性。表明创伤可致Tcs细胞比例及功能发生改变,创伤后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参与介导了Tcs细胞功能的受抑过程。  相似文献   

7.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已研制出多种免疫毒素,IL-2免疫毒素是研究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包括IL-2与绿脓杆菌外毒素的融合蛋白,IL-2与白喉毒素的融合蛋白等.这类毒素以IL-2为导向分子,IL-2受体阳性细胞为靶细胞,治疗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淋巴瘤等疾病,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这类免疫毒素对人体均有较强的抗原性,使治疗时间和效果均受限制,为此研制了人源化的IL-2免疫毒素,能在体内外杀伤IL-2受体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8.
以25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巨噬细胞30min,可阻断巨噬细胞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前列腺素E_2(PGE_2)的合成与分泌。创伤小鼠巨噬细胞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可明显抑制正常T细胞白介素2(IL-2)mRNA及IL-2受体(IL-2R)αmRNA水平,并增强Ts细胞的抑制活性。去除T细胞中Ts细胞可使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消失。表明创伤后巨噬细胞可通过直接的细胞接触方式抑制T细胞IL-2及IL-2 Rα的基因表达,且这一作用是通过增加Ts细胞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为了研究斗米虫蛋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提取斗米虫总蛋白,逐级盐析分为3个部分,透析除盐后得到不同蛋白部位,并采用SDS-PAGE检测斗米虫不同蛋白部位的分子量;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斗米虫蛋白对人胃癌细胞MFC和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增殖、迁移和凋亡的作用。MTT法研究斗米虫蛋白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VC增殖的影响;荧光微球吞噬实验检测斗米虫蛋白对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对RAW264.7细胞释放NO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对RAW264.7细胞的IL-6、TNF-α和IL-1β分泌量;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斗米虫蛋白作用后RAW264.7细胞中TNF-α、IL-1、TLR4、MIR-7、IFN-γ、TRL-4、IL-6以及4T1细胞中MMP2、MMP9、STAT3、c-Myc和Sdf1 mRNA水平变化。结果显示,斗米虫蛋白主要分子量集中于63 kDa,斗米虫蛋白对人胃癌细胞MFC及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增殖表现出较好抑制作用,并呈现出一定剂量依赖关系(P<0.05),对HUEVC细胞没有细胞毒性,对RAW264.7细胞表现出较好的促进增殖的作用(P<0.05)。斗米虫蛋白实验组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可以抑制4T1细胞的迁移(P<0.01),可诱导MFC和4T1细胞凋亡(P<0.05);斗米虫蛋白能够提高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NO释放量、TNF-α、1L-1β和IL-6分泌量及TNF-α、IL-1、TLR4、MIR-7、IFN-γ和IL-6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以及能显著下调4T1细胞中MMP2、MMP9、STAT3、c-Myc和Sdf1 mRNA水平(P<0.05,P<0.01)。由此推论,斗米虫蛋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且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创伤小鼠抑制性T细胞(Ts)对白介素2(IL-2)及IL-2受体(IL-2R)α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创伤后Ts细胞对正常活化T细胞内IL-2 mRNA及IL-2 RαmRNA水平的抑制作用增强,以伤后4天最为明显,伤后10天仍未恢复正常。创伤后Ts细胞还可升高正常活化T细胞内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增加cAMP/cGMP比值。且可降低三磷酸肌醇(IP_3)含量、游离钙(Ca~(2 ))浓度、钙调素(CaM)、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K)及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去除创伤小鼠活化T细胞中的Ts细胞,则可使其IL-2mRNA及IL-2RαmRNA水平明显升高。并可使cAMP、cGMP、IP_3含量、Ca~(2 )浓度、CaM、CaM-PK及PKC活性的变化发生逆转。表明创伤后Ts细胞可通过影响T细胞内环核苷酸含量及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进而抑制IL-2及IL-2 Rα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6最初被认为由T细胞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17产生。最近的研究发现,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也产生IL-26。研究显示,IL-26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靶细胞的IL-10R2/IL-20R1受体复合物上,产生特定的胞内信号。除此以外,IL-26还可直接杀灭胞外细菌,并能与死亡细菌DNA或死亡细胞DNA片段结合形成IL-26-DNA复合物,激活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9,分泌Ⅰ型干扰素IFN-α,在宿主防御和慢性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对IL-26的结构、来源、受体和功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α_1,α_2受体的突触前后定位和亚亚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触前和突触后都有α_1和α_2受体。对突触前α_1受体的功能有不同看法,可能与突触前α_2受体类似;突触后α_2受体的功能亦与突触后α_1受体类似,但有差别。α_1受体可再划分出高亲和力α_1受体与低亲和力α_1受体:α_(1a)、α_(1b)受体;还有人提出α_(1(?))受体,依赖和不依赖细胞外钙的α_1受体的概念。α_2受体可再划分为低亲和力α_2受体(α_(2L))和高亲和力α_2受体(α_(2H))。  相似文献   

13.
将去除信号肽编码序列的鹅IL-2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 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 (+)-goIL-2,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 经IPTG诱导, 实现了重组鹅IL-2(rgoIL-2)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 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5.0 kD, 能被抗鹅IL-2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可溶性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大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部分以可溶形式存在, 非变性电泳可见可溶性蛋白存在单体和多聚体组分。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的rgoIL-2蛋白过滤后, 利用?KTA FPLC(快速蛋白分离纯化系统)进行逐级分离, 非变性电泳可见单一的鹅IL-2可溶性蛋白单体。体外生物学活性分析显示鹅IL-2可溶性蛋白单体能刺激鹅淋巴细胞增殖。这为进一步研究鹅IL-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过敏原依赖和非依赖性哮喘模型中2型辅助性T细胞(Th2 cell)和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type 2innate lymphoid cell,ILC2)的功能。方法滴鼻法制备过敏原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和上皮源性细胞因子(IL-25、IL-33)诱导的亚急性和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细胞计数;取左肺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右肺行流式细胞术,以分析在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Th2细胞和ILC2细胞数目和占肺组织总细胞比例,并对Th2型细胞因子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实验组BALF中总细胞数明显增加; HE染色可见OVA、IL-25和IL-33均可诱导哮喘典型病理学改变;各实验组肺组织中Th2细胞与ILC2细胞均明显上升,数量上以Th2细胞为主,两者均可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且以Th2细胞为主。而在致哮喘样改变、促进Th2细胞和ILC2细胞在小鼠肺部聚集等方面,以IL-33的效应最强。结论在过敏原OVA和非过敏原IL-25、IL-33诱导的哮喘模型中,Th2型细胞因子主要来源均为Th2细胞,提示Th2细胞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IL-33可能是过敏性和非过敏性哮喘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IL-15及IL-15受体(IL-15R)阳性细胞在成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TL)、多发性骨髓瘤及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制特异的可消除IL-15受体阳性异常细胞的新型导向药物,将人IL-15拮抗剂(IL-15M)基因片段与人工改造的绿脓杆菌外毒素(PE)变异体(PE△293)基因按正确的阅读框架融合,定向克隆在pET16b表达载体T7启动子的下游,得到质粒pET-IL15M-PE△293.从大肠杆菌相应重组菌株中通过Ni2+-NTA亲和层析纯化出融合蛋白IL5M-PE△293.IL15M-PE△293对IL-15R阳性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及其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O2均具有杀伤作用,对IL-15R阴性细胞系Jurkat则没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且过量的重组IL-15可以完全阻断融合蛋白对K562的细胞毒效应,说明融合蛋白的细胞毒作用具有靶向性.这些结果提示本文构建的融合蛋白在与IL-15/IL-15R异常表达相关的疾病甚至耐药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将去除信号肽编码序列的鹅IL-2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 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 (+)-goIL-2,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 经IPTG诱导, 实现了重组鹅IL-2(rgoIL-2)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 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5.0 kD, 能被抗鹅IL-2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可溶性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大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部分以可溶形式存在, 非变性电泳可见可溶性蛋白存在单体和多聚体组分。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的rgoIL-2蛋白过滤后, 利用?KTA FPLC(快速蛋白分离纯化系统)进行逐级分离, 非变性电泳可见单一的鹅IL-2可溶性蛋白单体。体外生物学活性分析显示鹅IL-2可溶性蛋白单体能刺激鹅淋巴细胞增殖。这为进一步研究鹅IL-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阿霉素 (Adriamycin,ADM) 对4T1乳腺癌荷瘤鼠BALB/c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量标签 (TMT) 标记技术检测ADM对4T1乳腺癌差异蛋白的影响,利用多重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蛋白质组学结果,寻找差异蛋白中与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的靶点,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观察ADM对乳腺癌组织中Th1细胞 (Helper T cells 1,Th1) 和Th2细胞 (Helper T cells 2,Th2) 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ADM对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s) 的影响;HE染色观察ADM对4T1乳腺癌荷瘤鼠胸腺的改变。ADM上调170种差异蛋白,下调58种差异蛋白。有73种差异蛋白与免疫调控过程相关,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 富集于细胞因子及受体相关的重要蛋白通路、白介素17 (Interleukin 17,IL-17) 通路和癌症的转录调控通路。与免疫功能相关的差异蛋白与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Tregs细胞的功能有关,而这些细胞的分型影响乳腺癌的预后。ADM极显著升高白介素2 (Interleukin 2,IL-2),CD4+ T细胞、CD8+ T淋巴细胞含量 (P<0.01),显著降低Tregs细胞含量 (P<0.05)。ADM抗乳腺癌的免疫调节蛋白有Ighm、Igkc、S100A8、S100A9和Tmsb4x。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与感染》2010,5(2):72-72
Th17T细胞亚群合成IL-17受到肠道内大量共生微生物的调节。本研究发现微生物移位也可调节IL-17产生。一群CD62L阴性的γδ细胞,尤其是源于表达IL-1受体I(IL-1R1)的细胞系可被微生物快速激活并合成IL-17。  相似文献   

19.
IL-15及IL-15受体 (IL-15R)阳性细胞在成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TL)、多发性骨髓瘤及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制特异的可消除IL-15受体阳性异常细胞的新型导向药物 ,将人IL-15拮抗剂 (IL-15M)基因片段与人工改造的绿脓杆菌外毒素 (PE)变异体 (PEΔ293)基因按正确的阅读框架融合 ,定向克隆在pET16b表达载体T7启动子的下游 ,得到质粒pET-IL15M-PEΔ293。从大肠杆菌相应重组菌株中通过Ni2+ NTA亲和层析纯化出融合蛋白IL15M-PEΔ293。IL15M-PEΔ293对IL-15R阳性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及其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 AO2 均具有杀伤作用 ,对IL-15R阴性细胞系Jur kat则没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而且过量的重组IL-15可以完全阻断融合蛋白对K562的细胞毒效应 ,说明融合蛋白的细胞毒作用具有靶向性。这些结果提示本文构建的融合蛋白在与IL-15IL-15R异常表达相关的疾病甚至耐药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膜周蛋白PICK1(protein interactingC-kinase-1)参与多种膜受体与膜上蛋白的运输并影响细胞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索小胶质细胞PICK1与P2Y6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可改变P2Y6受体在细胞膜上的表达,以及对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脑内皮层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揭示,与PICK1敲除小鼠比较,野生小鼠皮层小胶质细胞内存在PICK1-P2Y6受体相互作用。生物素化、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蛋白质印迹实验证明,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小胶质细胞膜表面P2Y6受体表达水平降低。荧光胶珠吞噬实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小胶质细胞对UDP(刺激)引起的荧光胶珠吞噬作用减弱。蛋白质印迹实验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PICK1基因敲除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的Akt 308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使用Akt抑制剂API-2能有效抑制Akt 在小胶质细胞内的(磷酸化)激活及UDP刺激引起的吞噬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敲除PICK1能下调小胶质细胞膜上P2Y6受体的表达,并降低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且这一过程依赖Akt磷酸化修饰。总之,PICK1可促进P2Y6受体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是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重要调节子|敲除PICK1可下调P2Y6膜受体表达,并降低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这一结果可加深对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及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