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高效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技术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骨片消化爬片法、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等四种方法分离7~9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mBMS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mBMSCs形态;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采用多向分化诱导检测mBMSCs成骨分化能力与成脂分化能力。结果 分离获得的原代细胞首次换液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片消化爬片法分离的细胞,仅见大量骨碎片和杂细胞,该法所分离细胞不再进行后续检测评估;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仅可见少量多角形贴壁细胞,夹杂大量杂细胞;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分离的细胞也可见较多长梭形、三角形贴壁细胞,但杂细胞较多;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细胞,可见较多长梭形、多角形贴壁细胞,杂细胞少。分离细胞经培养传代到第3代(P3代)时,一方面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结果表明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mBMSCs纯度均较高,全骨髓贴壁法不理想;另一方面,进行成骨分化诱导与成脂分化诱导,结果表明与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相比,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所分离...  相似文献   

2.
牛肾组织及其培养物的不同消化法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比较不同消化液及消化方式对牛肾皮质组织和培养后形成单层细胞的消化分散效果并确定最适消化液和消化方式,分别用0.25%胰蛋白酶和0.25%胰蛋白酶-0.02%EDTA两种消化液,消化牛肾皮质组织及其培养形成的单层牛肾皮质细胞。牛肾皮质组织采用热(37℃)和冷(4℃)两种消化方式;经培养形成单层的牛肾皮质细胞采用室温(25℃)消化。结果显示,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液热消化牛肾组织时,分散获得牛肾皮质细胞的活细胞数、存活率、贴壁率均优于其他消化方法,差异显著(P0.05)。培养形成的单层牛肾皮质细胞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液的消化速度明显快于用单一0.25%胰蛋白酶消化液的消化速度,统计学分析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消化液消化所得细胞的存活率及贴壁率前者要更高,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分析猪笼草瓶状体内消化液中蛋白质的性质,本研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消化液中蛋白酶的活性,并且比较了3种不同沉淀方法对消化液蛋白进行的浓缩,通过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对消化液蛋白作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猪笼草消化液中蛋白酶的最适酶活温度为50℃,且稳定性最高;当pH为5时,该蛋白酶活性出现峰值,采用氯仿-正丁醇法(5:1)沉淀浓缩猪笼草消化液蛋白样品效果最佳.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表明,消化液至少包括三种蛋白组分,分子量分别为24.3kD、35.1 kD和61.4kD,且35.1 kD条带具有抗胰蛋白酶消化活性.本研究为综合开发利用猪笼草野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卵巢颗粒细胞分离纯化、体外培养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穿卵时的卵泡液,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颗粒细胞并用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用体积分数为50%的Per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DMEM/F12或McCoy’5a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细胞纯度高,存活率高,后续生长良好。结论建立了人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的稳定模型,为颗粒细胞的体外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饲养基和屋尘等孳生场所分离尘螨的方法很多,Wildman陷阱瓶法系检验贮藏物内螨类和微小昆虫污染的标准方法,其他还有四氯化碳与乙醚混合液的馏分法(Oshima,1964)、乳酸、二氯甲烷漂浮法(Spieksma等,1967; Maunsell等,1968)和饱和盐溶液漂浮法(Sasa等,1961;1970)。上述方法收得的螨会变性,质量很不满意。有些学者(Woodring,1968;Stepien等,1971)设计集螨装置收集清洁活  相似文献   

6.
杨琰云  董慧琴 《蛛形学报》1997,6(2):150-154
用2种方法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利它素的提取进行研究,证明在直接提取法中,用二氯甲烷、甲醇、苯都能取得良好的抽提效果。在气体收集法中,以玻璃纤维作吸附剂,以正己烷作洗脱剂,能得到更好的抽提效果。比较2种方法,认为气体收集法只收集叶螨散发的挥发性物质,且操作简便,是提取叶螨利它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重组猪胰酶(recombinant porcine trypsin, RPT)代替猪源胰酶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生产中的可能性。方法 选用SPF级地鼠,无菌取肾,用4种不同浓度(0.05、0.10、0.15和0.20 mg/mL)的重组猪胰酶消化原代地鼠肾(primary hamster kidney, PHK)细胞,比较细胞总数、细胞活率以及培养6 d的细胞形态,筛选出最佳重组猪胰酶的工作浓度;对消化液A(含0.30%柠檬酸钠的0.30 mg/mL重组猪胰蛋白酶溶液)和消化液B(含0.30%柠檬酸钠的0.15 mg/mL重组猪胰蛋白酶溶液)消化效果进行对比,选择合适的消化液;对P1代PHK细胞接种狂犬病病毒aG株,确定最佳病毒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对不同胰酶消化的细胞接种狂犬病病毒aG株,并比较两者病毒滴度。结果 重组猪胰酶对原代PHK细胞消化的最佳浓度为0.10 mg/mL,消化液A更适用于P1代PHK细胞的消化,细胞培养6 d后形成致密单层,胞体饱满;最佳MOI范围为0.10~0.50,且试验具有高度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防尘螨药物的实验室药效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防螨药物的药效测试装置与操作方法很有必要。由于尘螨形体微小 ,给防螨药效测试的操作带来诸多困难 ,作者利用螨虫的生物习性及特点 ,建立了布块集螨法、成螨自动分离与净化法、标定计数法 ,布块浸水计数法以及螨虫的驱避和杀灭效果的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结果表明 ,采用成螨自动分离与净化法获得的成螨比例为 ( 94 0± 1 7) %;采用标定计数的精度 (成螨数 刻度 )为 ( 2 0 4± 6 6)只。标定计数 1 0 0 0只螨的实际回收率平均为 ( 75 9± 1 4 6) %,与手工计数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实践表明 ,此技术与方法操作简便 ,结果可靠 ,使测试的速度及效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细胞工厂建立原代地鼠肾(primary hamster kidney, PHK)细胞传代培养工艺,培养狂犬病病毒,为PHK细胞和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的规模化放大奠定基础。方法选用SPF级地鼠,无菌取肾,经消化分散接种到细胞工厂中,在37℃下培养筛选出PHK细胞静置培养的最适细胞接种密度;在最适细胞接种密度下,从0.20%水解乳蛋白MEM培养基和改良的DMEM/F12培养基中筛选出更适宜地鼠肾细胞静置培养的培养基;同时对消化液A(含0.02%EDTA的0.25%胰蛋白酶溶液)和消化液B(含0.30%柠檬酸钠的0.25%胰蛋白酶溶液)的消化效果进行比对,选择适宜的消化液;最后,使用最佳培养基和消化液对PHK细胞进行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分析代谢水平;对同一细胞批不同代次的单层细胞(P0代、P1代和P2代)接种狂犬病病毒aG株,进行多次收获,检测单次病毒收获液病毒滴度。结果 PHK细胞(P0代)在细胞工厂中适宜的接种密度为0.30×10~6~0.50×10~(6 )cells/cm~2;改良的DMEM/F12培养基和消化液B更适用于PHK细胞的培养和消化传代;在40层细胞工厂(CF40)中使用最佳培养基和消化液传代地鼠肾细胞至第4代(P4代),随着代次的增加,收获的细胞密度降低、葡萄糖消耗减少和乳酸生成下降;P0代、P1代和P2代细胞均有较佳的细胞状态和增殖能力;用P0代、P1代和P2代细胞培养狂犬病病毒,能有效收获4次,且单次病毒收获液病毒滴度结果符合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PHK细胞传代培养工艺,为PHK细胞的规模化放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生产工艺的改进、变更以及产能的扩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选取6~8周龄SD大鼠5只,摘取眼球,挤压球壁后,人工剥离视网膜.将大鼠视网膜剪碎,依次经过200μm、75μm不锈钢筛网;收集滤液,离心,弃上清,予0.1%II型胶原酶消化15~20min;再次将消化液通过45μm尼龙筛网,反复冲洗筛网,收集网上物;添加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黄牛表皮细胞分离与体外培养的最适条件,比较了组织块法与单细胞悬液法、不同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分离酶)的消化以及有无血清培养基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克隆形成率来检测细胞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证明:采用分离酶分离表皮细胞进行无血清培养是黄牛表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12.
肺螨病病原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我们对肺螨病的病原学进行了研究,痰检共发现10种螨:包括粗脚粉螨、腐食酪螨、椭圆食粉螨、粉尘螨、屋尘螨、伯氏嗜木螨、食菌嗜木螨、梅氏嗜霉螨、谷跗线螨、和普通肉食螨。其中粉尘螨和跗线螨是主要致病原,其次为肉食螨。同时对肺螨病患者工作环境中滋生的螨类作了调查,共分离出28种螨,隶属10科,19属。把痰螨与环境中的螨相比较,二者有一致性,说明了患者的致病原来于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数量、正常卵泡率和72h体外培养存活率为指标,比较了酶消化法、梳刮法和剪碎法3种不同方法分离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腔前卵泡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卵巢数目相同的情况下,以酶消化法平均获得的腔前卵泡数最多,梳刮法次之,剪碎法最少,3种不同分离方法获得腔前卵泡数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梳刮法和剪碎法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正常率均极显著高于酶消化法(P<0.01);梳刮法和剪碎法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24h、48h和72h后的存活率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酶消化法(培养24h、48h后,P<0.01;培养72h后,P<0.05)。由此可见,梳刮法是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更有效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草鱼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细胞为实验对象,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原代培养,以探讨适合草鱼肝细胞生长的最佳条件及培养方法,用于饲料营养与非营养物质对草鱼肝细胞代谢、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采用温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红细胞裂解液分离、纯化肝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并测定不同时期培养液上清液中LDH、Alb和BUN的含量,分析肝细胞生长状况。结果采用0.25%浓度的温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20min,分步收集肝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检测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活细胞数≥99%。结论在含10%胎牛血清、10μg/mL胰岛素的M199培养基中,以接种浓度1.7×106cell/mL左右为宜,置于27℃、4.5%CO2浓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可成功培养草鱼原代肝细胞。  相似文献   

15.
建立稳定的树鼩(Tupaiabelangeri)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可为有关此类细胞的实验和疾病树鼩细胞模型提供技术支持。取树鼩大腿内侧皮肤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胶原酶Ⅰ消化法分离皮肤细胞,胰蛋白酶差别消化法纯化细胞;用MEM(10%FBS)完全培养基和含低血清生长添加物(LSGS)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鉴定细胞,并测定细胞的生长、冻存和复苏特性。经树鼩皮肤细胞分离效果比较,胶原酶消化法比组织块贴壁法更适合用于树鼩原代皮肤细胞分离;对分离及冻存复苏后细胞生长状况观察比较发现,添加了LSGS的MEM培养基更利于细胞存活、生长;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检测鉴定所分离的细胞为树鼩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建立了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并优化了该细胞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标本来源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谱,为临床用药提供治疗参考。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到12月患者送检的体液标本进行培养,用microcsan walkaway 96S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对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用2分割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大肠埃希菌597株,其中痰液、脓液、血液、分泌物、引流液中分别分离出295、148、102、37、15株。所有分离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痰液分离株对氨曲南、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妥布霉素及所有头孢类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血液分离株的耐药率(P<0.05);痰液分离株对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除头孢他啶外的所有头孢类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脓液分离株的耐药率(P<0.05);脓液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血液分离株的耐药率(P<0.05)。痰液中ESBLs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液和脓液中ESBLs阳性率。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共316株,所占的比例为52.9%;痰液分离的ESBLs阳性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呷恶唑、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显著低于脓液分离株的耐药率(P<0.05)。结论痰液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普遍高于脓液和血液分离株的耐药率,同时认识到该院抗生素的耐药现象很严重,临床上更加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建立树鼩(Tupaia belangeri)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方法,为利用新型实验动物树鼩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实验材料。将新生树鼩大脑皮质机械分离,皮质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培养9~10 d后,分别采用直立手拍法、温和胰酶消化法以及恒温振荡法分离纯化树鼩小胶质细胞,通过差速贴壁进一步纯化。荧光显微镜下,利用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CD11b抗体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第3天时呈静息状态,表现为梭形、杆状、分支状等不规则形态。细胞免疫荧光CD11b呈阳性。不同纯化方法细胞免疫荧光并计数显示,直立手拍法所获得的细胞产量明显高于恒温振荡法(P 0.05),细胞阳性率( 96%)明显高于温和胰酶消化法( 90%,P 0.05)。直立手拍法可获得产量及纯度高的树鼩原代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温厌氧消化后产生的消化液进行二次厌氧消化降解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采用经阶段性高温厌氧发酵后的消化液为原料,利用实验室自制的小型厌氧发酵装置进行中温35±2℃条件下厌氧发酵实验,测定产气量、甲烷含量和COD值.结果:经中温厌氧二次发酵30d后,消化液中的COD平均降幅达28 150ng/L,说明经阶段性高温厌氧发酵后的消化液可继续进行中温厌氧二次发酵,同时,从产气特性各指标可以看到,300g的消化液在中温条件下发酵30d后的总产气量平均为523ml,沼气中甲烷含量达到55%,沼气质量好.结论:高温厌氧消化后产生的消化液可以进行二次厌氧消化降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成年大鼠阴茎海绵体内cajal间质细胞(IC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阴茎海绵体中的作用提供条件.方法: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相对纯化ICCs,将纯化后的细胞悬液接种于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贴壁和形态,并用c-Kit特异性抗体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ICCs.结果:培养24小时后ICCs贴壁良好,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ICCs呈纺锤状,有两个或多的突起,免疫荧光检验可见ICCs呈c-Kit抗体染色阳性.结果: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阴茎海绵体ICCs,大鼠海绵体组织内ICCs的生理学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摩根摩根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临床分离的80株摩根摩根菌的来源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痰液标本与其他类型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多种临床标本均可分离到摩根摩根菌,以痰液标本居多,占58.75%;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41.25%,其次为急诊内科,占31.25%。20种抗菌药物中,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丁胺卡那霉素(98.75%)、头孢吡肟(91.25%)、氨曲南(87.50%)、亚胺培南(86.25%);痰液标本与其他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等9种抗菌药物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此9种药物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痰液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结论对摩根摩根菌引起的感染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治疗,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不同部位的摩根摩根菌感染应选用不同种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