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基因型苹果幼苗根系自由空间铁累积量和活化利用能力不同。在缺铁胁迫条件下,抗缺铁的苹果基因型小金海棠幼苗与对缺铁敏感的山定于幼苗相比,根系自由空间铁累积量大,且它对此铁库的活化利用能力强。此外,供给铁源不同,在植物根中形成的自由空间铁库大小就不同;不同植物基因型对此铁库的活化利用能力也不同,因此,根自由空间铁库的大小及植物对该铁库中铁的活化能力大小可作为不同基因型苹果铁营养效率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现行几种植物生理学教材(下以第一作者姓氏称书名)中,有关质外体、自由空间(FS)、表观自由空间(AFS)、水自由空间(WFS)和杜南自由空间(DFS)等术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各种表述不一,常使读者莫衷一是,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现列举出这些问题和提出本人肤浅的看法于后,求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3.
高等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问题,通常研究的主要是富含糖分的汁液在筛管中的大量流动。衰老叶片中细胞内含物的彻底转移,由于涉及不少含多种元素的复杂有机物,也应是有机物运输中值得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仅是因为它在理论上与运输的其它方面有密切牵连,而且在生产上也有它的现实意义。行将收获籽粒的小麦、玉米。其茎叶在衰退过程中细胞内含物能否彻底地转移,会显著地影响籽粒的产量与品质。本文在葱属、小麦等衰老叶鞘中,以核物质的变动为主要指标,按照原生质解体与撤退的顺序作了系统的观察。试验结果充实了我们过去提出的建议:衰老叶片中细胞内含物的彻底转移,是靠局部解体的原生质自身的胞间运动,原生质于是大量汇集到叶脉的维管束,再从中向外转移,由于来不及撤离出去,它时常入侵导管。原生质的局部解体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胞核的解体与核物质的释放及其向维管束转移过程中状况的逐渐改变。植物枯竭叶片中时常出现的大量钙盐结晶就是原生质解体时遗留下来的后果。不仅衰老组织中物质的转移是靠原生质的胞间运动,过去的工作表明,就是急剧生长的幼嫩组织也出现原生质的胞间运动。高等植物原生质的胞间运动可以看作是细胞运动因有胞壁阻隔而表现的形式。正是象生物界广泛出现的造形运动一样,高等植物细胞原生质只有从原属的衰老器官靠自己的运动才能转移到新生部位,而淀粉等储藏物质则必需降解到糖才能随汁液运输。因此,我们提出建议:筛管运输既有迅速的汁液集体流动,也有缓慢的原生质移动。根据已有的证据。许多生物的各种原生质运动,不论是它全身的运动,还是内部透明质的流动,都可能是具有ATP酶活性的收缩蛋白来推动的。因此,这两种筛管运输也可能是靠收缩蛋白在与原生质结构的不同结合下进行。叶片由大量汁液输出为主的运输完全转到原生质自身的撤退,关键就在于它衰老到不能恢复的状态,这可能和衰老叶片胞核解体的出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在常见的植物生理学教本中,介绍“表观自由空间”(AFS)的定义有多种,列举于下。 1.潘、董著《植物生理学》第一版中定义为:  相似文献   

5.
逆境胁迫下ABA与钙信号转导途径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2+信号是植物应答各种逆境胁迫响应的一个重要组分,它在植物抗病、抗虫及适应非生物胁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az+信号作为第二信使在激素信号转导尤其是ABA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当植物受到如干旱、低温、盐害等环境胁迫时,细胞迅速积累ABA,胞内钙离子浓度瞬间升高,然后钙离子浓度呈现忽高忽低的震荡现象.在植物细胞中发现Caz+/CDPK、Caz+/CaM和Caz+/CBL三类钙信号系统,它们与逆境胁迫信号转导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综述植物在逆境条件下,ABA与钙信号的产生、转导及产生适应性和抗性等方面,介绍了ABA与钙信号之间的相互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根据16S rRNA序列对假单胞菌属分类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假单胞菌属是植物病原细菌中一个重要的属,而16S rRNA序列分析是当前细菌分类中最精确的一种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对假单胞菌属进行分类有助于解决目前假单胞菌属分类的混乱,弄清假单胞菌属的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和人为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或者说植物与自然地理条件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植物是依靠自然地理条件而生活而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通过生物,特别是植物而发挥其对人类更大的作用。天然植物或作为大农业生产的栽培植物,在自然界中总是成群地生长在一起,在同一地区內总存在着一些与周围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联系的若干不同植物群落,植被就是指一个地区所有的各种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8.
中国藓类植物无性繁殖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性生殖在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常通过各种无性繁殖体来完成。无性繁殖体的形态常被用来辅助鉴定一些不育的藓类植物。本文通过对38种藓类植物的无性繁殖体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无性繁殖体在不同的藓类植物之间已经过多次演化;无性繁殖体的形态在种内是相对稳定的,且与其着生位置、配子体的分枝方式密切相关,而与植物的系统位置以及生境并无直接的关系;无性繁殖体的颜色与其胞壁的厚度以及表面纹饰密切相关。此外,无性繁殖体的产生常常与假根、原丝体有共存关系。在研究中发现,藓类植物的无性繁殖体主要包括原丝体芽胞、无性芽胞(叶生芽胞、中肋芽胞、枝生芽胞)、芽体、假根芽胞和假根状块茎;其中原丝体芽胞和无性芽胞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胞外多肽信使的氨基酸偏好特征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细胞外多肽信使已经被证实是植物信号转导中重要的第一信使。通过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已知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胞外多肽信使的氨基酸序列,发现这些来自不同种的胞外多肽信使具有共同的氨基酸偏好特征。利用在线工具对胞外多肽信使的氨基酸偏好特征进行了验证,并根据细胞外多肽信使的氨基酸偏好特征推测了新的植物胞外多肽信使,这些结果对发现新的植物胞外多肽信使将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无性生殖在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常通过各种无性繁殖体来完成。无性繁殖体的形态常被用来辅助鉴定一些不育的藓类植物。本文通过对38种藓类植物的无性繁殖体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无性繁殖体在不同的藓类植物之间已经过多次演化;无性繁殖体的形态在种内是相对稳定的,且与其着生位置、配子体的分枝方式密切相关,而与植物的系统位置以及生境并无直接的关系;无性繁殖体的颜色与其胞壁的厚度以及表面纹饰密切相关。此外,无性繁殖体的产生常常与假根、原丝体有共存关系。在研究中发现,藓类植物的无性繁殖体主要包括原丝体芽胞、无性芽胞(叶生芽胞、中肋芽胞、枝生芽胞)、芽体、假根芽胞和假根状块茎;其中原丝体芽胞和无性芽胞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细菌利用溶解有机质(DOM)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生物学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要弄清生命物质库和非生命物质库之间元素(C、N、P)的循环状况及元素流动过程中能量分配情况。过去认为,浮游生态系中有机物主要是以颗粒态沿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流动,无机物则通过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同化成有机物,再被后生动物用于自身生物量的生产,在其摄食代谢过程中再生无机盐(DIM)。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近年常用source-sink的概念。source是指产生或供应有机物的器官或部位,如成长的叶子或萌发种子的子叶或胚乳。source通译作“源”,指有机物的来源,这是没有问题的。但sink一词却不大好译。现在有两个译法,一个作“库”,另一个作“壑”。按sink的英文原义是指污水流归的地方;实验室内洗仪器的水槽就叫做sink。在植物生理学上,则借用以指消耗或积累有机物的部位,也就是有机物运输的终点或目的地,如成熟中的种子或苗端。这样,把sink译作“库”,和原意或其在植物生理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组织电阻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组织可分为质外体和共质体,其中,质外体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和导管组成,共质体由胞间连丝把相邻的原生质贯穿在一起而成。对于一鲜嫩植物组织来说,可将组织中质外体部分和共质体部分分别看作一连续整体,在两者之间有近似绝缘层的高电阻膜存在。此细胞膜的比电阻一般可达10~3—10~4Ω·cm,和5nm厚的油层相近。因此,可以近似地将共质体和质外体看作是电学上相并联的两条支路。其中,共质体电阻由膜电阻、胞内电阻和胞问电阻相互串联而成。由于胞内离子强度较  相似文献   

14.
植物的細胞具細胞壁是植物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在高等植物里,只有与有性生殖有关的极少数細胞是裸体的——卽是无壁的。典型的例子是精子和卵。当它們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时,細胞壁便出現。在人类社会經济中,植物的細胞壁占重要地位。被人們利用的木材和植物纤維都是細胞壁的部分。我們只要想一想我們的衣着、建筑、車船、用具、紙张等等的原料,植物細胞壁在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就很明显了。細胞壁的厚度、化学成分和植物組織的功能及組织的分类有密切的关系,不过在研究植物的组织时也应防止片面的强調細胞壁而忽視包含在細胞壁里的原生貭。細胞壁的研究,尤其是它的亚显微結构的研究,从本世紀三十年代以来十分活跃,知識日益丰富。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高等植物中原生质细胞间运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世纪初已在植物营养组织和生殖体中观察到细胞核或染色质在细胞间的穿透迁移。但多年来涉及这一研究的学大多倾向于将它看做是人为赝象而未予深究。50年代中期,自吴素萱在葱(Allium L.),蒜(Allium sativum L.)等植物中重新发现了核穿壁运动现象以来,我国植物细胞与生理学家随之进行了系统与广泛的探讨,穿壁运动的研究及进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营养组织中原生质的细胞间运动,由吴素萱、娄成后合作主持的有关研究项目着重与营养组织中有机物的运输,分配与再利用生理过程相联系。多年来积累的成果表明:1)核物质的穿壁运动是广泛存在于植物营养组织中的固有正常现象。是一定生理状态下有机物在细胞间运输与细胞内含物再分配的一种方式;2)通过对蒜穿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珠心、胚乳等组织的显微活体观察与亚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与记录了原生质在细胞间运动的全过程与动态细节,发现参与穿壁过程的不限于核,核和胞质各级分可同时,亦可分别借自身的主动伸缩穿壁迁移;呈现穿壁运动的组织中,壁上部分胞间连丝结构剧烈变更,胞间通道明显扩大,可达100~300nm,核或胞质可经此开放通道迁移而不致有损通道外沿质膜的完整;3)原生质穿壁运动的动力来自细胞的能量代谢,与微丝活动密切有关,穿壁的原生质组分呈现活跃的ATP酶活性。近期的研究表明,小麦胚乳细胞中作活跃伸缩运动的胞质纤索是由F肌动蛋白集束组成,肌动蛋白纤丝可跨胞分布而存在于态胞间连丝中,从而使相邻细胞的胞质骨架得以实现胞间连续,另一方面是生殖体中染色质的穿壁运动研究,主要在郑国昌主持下开展,着重探讨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现象的普遍性及其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对多种植物的系统观察证明,染色质穿壁出现在减数分裂前期I的凝线期,染色质通过胞质通道在一系列细胞间依次迁移;由电镜观察可见,参与穿壁运动的还包括胞质的多种成员;穿壁运动的动力被认为由原生质的收缩蛋白提供。郑国昌等的研究成果表明,染色质穿壁运动可导致染色体数目、结构的改变,由此产生的部分有活力的配子体经受精后有可能导致新一代个体出现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引进遗传性状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正>植物体中除了糖类、脂肪、核酸和蛋白质等基本有机物之外,还有由这些基本有机物衍生出来的次生物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藜麦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是其对干旱、盐渍、寒冷、高热、昆虫的危害、草食性动物的采食以及病原微生物侵袭等逆境的防御和适应,由此也给我  相似文献   

17.
土壤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植物—微生物联合原位修复是通过微生物与植物的联合作用,分解植物根系周边土壤中的有机物,具有安全,经济和高效等特点。本文结合文献,重点介绍了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原位修复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胞外ATP(extracellular ATP,eATP)通过与质膜受体结合,可以激发钙离子等第二信使,并进一步诱导胞内多种信号反应。DORN1是植物中发现的第一个eATP受体蛋白,它通过响应eATP信号,参与植物多种生理过程,包括植物抗病、气孔开闭以及胞吞循环等。该文就DORN1的发现、结构及功能进行综述,并对DORN1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刘沁松 《生命科学》2021,(5):576-581
植物通过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启动植物免疫的第一道防线(PTI).拟南芥FLS2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PRR,近年来围绕FLS2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已成为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受体从产生到降解经过了一系列的胞内运输过程,膜受体的胞...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已在植物营养组织和生殖体中观察到细胞核或染色质在细胞间的穿壁迁移.但多年来涉及这一研究的学者大多倾向于将它看做是人为赝象而未予深究.50年代中期,自吴素萱在葱(Allium L.)、蒜(Allium sativum L.)等植物中重新发现了核穿壁运动现象以来,我国植物细胞与生理学家随之进行了系统与广泛的探讨.穿壁运动的研究及进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营养组织中原生质的细胞间运动,由吴素萱、娄成后合作主持的有关研究项目着重与营养组织中有机物的运输、分配与再利用生理过程相联系.多年来积累的成果表明:1)核物质的穿壁运动是广泛存在于植物营养组织中的固有正常现象,是一定生理状态下有机物在细胞间运输与细胞内含物再分配的一种方式;2)通过对蒜芽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珠心、胚乳等组织的显微活体观察与亚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与记录了原生质在细胞间运动的全过程与动态细节,发现参与穿壁过程的不限于核,核和胞质各组分可同时、亦可分别借自身的主动伸缩穿壁迁移;呈现穿壁运动的组织中,壁上部分胞间连丝结构剧烈变更,胞间通道明显扩大,可达100~300 nm,核或胞质可经此开放通道迁移而不致有损通道外沿质膜的完整;3)原生质穿壁运动的动力来自细胞的能量代谢,与微丝活动密切有关,穿壁的原生质组分呈现活跃的ATP酶活性.近期的研究表明,小麦胚乳细胞中作活跃伸缩运动的胞质纤索是由F肌动蛋白集束组成,肌动蛋白纤丝可跨胞分布而存在于常态胞间连丝中,从而使相邻细胞的胞质骨架得以实现胞间连续.另一方面是生殖体中染色质的穿壁运动研究,主要在郑国主持下开展,着重探讨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现象的普遍性及其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对多种植物的系统观察证明,染色质穿壁出现在减数分裂前期Ⅰ的凝线期,染色质通过胞质通道在一系列细胞间依次迁移;由电镜观察可见,参与穿壁运动的还包括胞质的多种成员;穿壁运动的动力被认为由原生质的收缩蛋白提供.郑国等的研究成果表明,染色质穿壁运动可导致染色体数目、结构的改变,由此产生的部分有活力的配子体经受精后有可能导致新一代个体出现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引起遗传性状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