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 褶翅小蜂科(Leucospidae)的昆虫是膜翅目中一个奇异的类群。它的体型大小差异很大,其长度从2.5直到16mm;它的体壁坚硬,黄、黑相间;翅纵褶(科名由此而拟),很象胡蜂,但它的翅脉极简单;后足腿节肿大;尤为奇特的是它的产卵器鞘长,弯向腹部背面,有的可伸达胸部,腹部背面还常有1容纳产卵器的沟。前、中足爪栉状(图Ⅱ:3)。  相似文献   

2.
广东小毛瓢虫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雄飞 《昆虫学报》1986,(3):308-311
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回归线上,植物种类丰富,瓢虫种类也较多,我们准备继续采集和整理。本文记述属于小毛瓢虫属的两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量度均为毫米。 南昆小瓢虫Scymnus (Pullus)nankunicus新种 雄 体长1.4;体宽1.0。虫体外缘卵形,中度隆起,背面披黄白色绒毛,鞘翅上绒毛排列成“S”形。头部黄色,复眼黑色,上颚末端黄褐色。前胸背板浅黄褐色。小盾片黑褐色  相似文献   

3.
黑丽金龟属 Melanopopillia,新属 体中型,椭圆形,背面通常不甚隆拱。唇基缝明显;复眼不甚发达;触角9节,鳃片通常略长于鞭部(第2—6节)。前胸背板宽胜于长,基部最宽;后缘向后均匀圆弯,有时在两侧微缓弯缺;后缘边框全缺,或甚短仅见于后角附近。小盾片宽三角形。鞘翅短,宽胜于长或宽长相等,通常露出前臀板后部;左右鞘翅各有1或深或浅的窝陷,在小盾片后方料向肩疣;后缘圆,缝角具1小齿,缘膜正常,肩疣发达,鞘翅点行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 秃鞘掌铁甲虫Platypris melli Uhm.属鞘翅目叶甲科铁甲虫亚科,是鼠科马甲子Paliurusramosissmus的重要害虫。国内对此虫尚无记载。现将笔者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6—7毫米,体宽3毫米左右,棕黄色,前胸背板及鞘翅有黑斑。复眼一对,黑色,明显突起。触角丝状,共9节,端部稍膨大,由3节合并。腹部5节。雌虫较雄虫为小。鞘翅侧缘前、后方突出呈掌状,前面的有刺6枚,后面的有5枚;鞘翅盘区有刺及瘤突,其中有大刺3个,2个并列于鞘翅中部,另一个位于鞘翅  相似文献   

5.
关于停止使用"同翅目Homoptera" 目名的建议   总被引:32,自引:19,他引:13  
梁爱萍 《昆虫知识》2005,42(3):332-337
长期以来,在我国昆虫学界,“同翅目Homoptera”和半翅目Hemiptera一直被作为2个并列的昆虫目被广泛使用。传统的“同翅目”被分为3亚目10总科,即鞘喙亚目Coleorrhyncha(包括膜翅蝽总科Peloridioidea)、胸喙亚目Stemorrhyncha(包括木虱总科Psylloidea、粉虱总科Aleyrodoidea、蚧总科Cocc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和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包括蜡蝉子亚目Fulgoromorpha(包括蜡蝉总科Fulgoroidea)和蝉子亚目Cicadomorpha(包括蝉总科Cicadoidea、沫蝉总科Cercopoidea、叶蝉总科Cicadelloidea和角蝉总科Membracoidea)]。近年来,形态学及分子学特征数据的支序分析研究表明,木虱总科、粉虱总科、蚧总科、蚜总科、蜡蝉总科、蝉总科、沫蝉总科、角蝉总科都是单系群;鞘喙亚目、胸喙亚目、蝉子亚目及蜡蝉子亚目也都是单系群,其相互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胸喙亚目 (蝉子亚目 (蜡蝉子亚目 (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蝽类)))),它们共同组成了单系的半翅目Hemipter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半翅目中,鞘喙亚目与异翅亚目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蜡蝉子亚目与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是姊妹群,蝉子亚目是蜡蝉子亚目 (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的姐妹群,胸喙亚目是半翅目中最早和最原始的一个分枝。因此传统的“同翅目”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而是一个人为的并系类群。目前,在国际昆虫学界,“同翅目”作为一个人为的并系类群已得到公认和普遍接受,并已不再作为昆虫纲的一个有效目被使用。然而,“同翅目”作为昆虫纲的一个有效目在国内一直被广泛使用,为此,作者建议我国的昆虫学工作者今后应停止使用“同翅目”这一人为的并系目名而使用单系的半翅目目名,即将长期以来一直置于“同翅目”的木虱、粉虱、蚧虫、蚜虫、蝉、沫蝉、叶蝉、角蝉及蜡蝉类昆虫与蝽类昆虫一起作为半翅目的成员对待。  相似文献   

6.
记述斑舌甲属1新种,即海南斑舌甲Derispiahainanana sp.nov.,绘制了雄虫头部、前胸背板、鞘翅、足、腹部和阳茎特征图,并提供了体背、腹、侧面照片。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海南斑舌甲,新种Derispia hainanana sp.nov.(图1~13)新种与D.octomaculata(Westwood,1883)在外形上相似,但可通过下列特征与后者区别:该种鞘翅有刻点;鞘翅侧缘由背面观可见基部4/5;阳基基板与阳基侧突近于等宽,基部弯曲,薄片状。正模♂,海南乐东尖峰岭,2006-07-12,王继良采。副模:5♂♂,5♀♀,标本信息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取自模式标本产地海南。  相似文献   

7.
三色花瓢虫Amida tricolor(Harold)由于鞘翅上有红、黄及黑三种颜色构成的斑纹,美丽似花而得名。 此种分布在日本,为稀有种。在我国为初次记录的种,1984.V.20笔者首先在广西、宁明陇瑞自然保护区采到1,继而1984.Ⅵ.5,在广西关川又采得1。现将其特征记述如下: 体中型,体长4.3—4.5毫米,体宽3.2—3.4毫米。卵圆形,密披金黄色绒毛。背面黄褐至红褐色。复眼灰绿或灰黑色。前胸背板具3个黑斑,中央1个纵条形,较大,两侧各有1个小形圆斑。或3个斑均消失。每鞘翅具黑、黄两种颜色的斑纹,3个黑斑纵行排列:前面的一个位在肩角,椭圆形,前缘接近鞘翅基缘,但永不伸达翅的基缘;中间的一个位在鞘翅1/2以后,较大,常为U形,后面的一个位于翅端,最小,近方形。两个黄斑成横带形:前面一个位在翅中部之前,另一个位在中、后部两个黑斑之间,每个黄斑外缘与鞘翅外缘接近,但内缘却不接近鞘缝,前、后缘均与黑斑边缘紧接。腹面中央红褐色,外围黄褐色。足亦黄褐色。头部及前胸背板刻点深而密,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3种化石昆虫采自广州市西北石井崩岗上三叠统小坪组含煤岩层,2种为(虫非)蠊盖翅:Triassoblatta tegmina sp.nov.,Triassoblatta opistodictyna sp.nov,属中生(虫非)蠊科三叠(虫非)蠊属;另一种为鞘翅目的鞘翅Shijingocoleus margacrispus gen.et sp.nov.,属裂鞘甲科的新属、新种。前二种(虫非)蠊类于粤中乃首次报道;后一种裂鞘甲不仅是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世界上中生代地层中的首次发现,此科以往的地史记录是晚石炭世一晚二叠世,小坪组发现的这个科证明它存在时间可延续至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9.
陷丽金龟属 Glenoporillia,新属 体中型,椭圆形,体背不甚隆拱。复眼颇发达。前胸背板宽略胜于长,基部显狭于鞘翅基部.盘区中央具纵沟,侧区有大形深窝,后缘中部不呈弧形弯缺。鞘翅长度中等,后缘弯圆,靠近缝角有2—3根粗刺毛(图1,如刺毛脱落,可从粗大毛窝辨认),缘膜正常,背面基部平坦,肩疣和端疣发达。前臀板后缘被密毛。具中胸腹突。前足胫节外缘2齿。  相似文献   

10.
滑会然  任国栋  尹健 《昆虫知识》2006,43(6):839-843,I0002
对重要食菌昆虫———弯胫大轴甲Promethis valgipes valgipes(Marseul)的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老熟幼虫伪形,体长达45mm,肛节锥形,有黑褐色尾突2枚、锥刺约10枚。蛹长25~32mm,宽8~9mm,体略扁,腹部每节两侧有1侧突,其由2~4枚角突组成并呈扇形排列;肛节背面有2枚尾突,腹面有2个小刺突群。电镜下可见成虫复眼的小眼面呈六边形;触角从第5节到末节的腔锥形感器数量明显增多;口器具毛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鞘翅反面有中侧斑、基侧斑和基中斑等特征;后翅均布短刺;外生殖器有多种毛形感器。文中给出了感器及体表附属物的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1.
林平 《昆虫学报》1979,(2):184-187
棘丽(虫犮)属(Spinanomala)和肩丽(虫犮)属(Tichanomala)所包括的种类和分布范围都比较小,体长一般在10毫米以下。棘丽(虫犮)属已知有9种,大多数分布东洋区,我国记栽1种;属征:在第2 腹节两侧各有1—3根棘状粗毛刺,其色泽和大小,通常跟腹部的被毛不同。肩丽(虫犮)已知3种1亚种,我国记载的1种,分布于西藏南部;属征:中胸后侧片十分发达,突出在前胸背板和鞘翅基角之间,在背面可见,前胸背板周缘披短毛。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中国短翅天牛属1新记录亚种,即柴田短翅天牛Glaphyra shibatai shibatai(Hayashi,1961)。柴田短翅天牛描述:体长8.1 mm宽2.0 mm。身体呈亮黑色。腿节亮棕黑色,后足腿节基部至中部浅黄色。鞘翅中部近中缝处有1对半透明深黄褐色区域。前胸长约1.23倍于宽,最宽广的部位在收缩之前,前足基节窝后方关闭。鞘翅基部宽约与前胸背板长相等,鞘翅长为鞘翅基部宽度的1.20倍,肩角略呈圆形,两侧向端部逐渐收缩,表面具有细而稀疏的小刻点,翅缝在基部3/5处分裂,缝角圆形。前胸腹板具有粗糙的刻点。后胸腹板具有细刻点。腹部刻点比后胸腹板更浅,更细。后足第1跗节1.50倍于2、3节之和。  相似文献   

13.
1 材料用具  注射器 ( 5ml以上均可 )、针头、胶盖塞、透明的玻璃小瓶 (如注射用的青霉素钠瓶 ,头孢曲松钠瓶等 )。2 方法步骤1)将要用的注射器 ,玻璃瓶刷洗干净 ,并把它们擦干备用。2 )将捕捉到的昆虫 ,根据虫体的大小 ,选择合适的瓶子装入 ,塞紧胶盖塞。3)用注射器反复抽取瓶内空气 ,抽至真空为止 ,即注射塞能自动快速返回原位。4 )对于鞘翅目的昆虫 ,如瓢虫类 ,想做飞行状态的标本 ,可直接放入瓶内杀死。也可用薄薄一层脱脂棉将鞘翅与腹部缠绕包裹一起 ,防止其死亡时内膜质翅露出。3 注意事项1)在杀死昆虫时 ,虫体较大者死亡较快 ,…  相似文献   

14.
中国麻萤叶甲属新种记述(鞘翅目:叶甲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胜巧 《昆虫学报》1991,34(1):83-88
麻萤叶甲属 Pseudadimonia Duvivier 是萤叶甲亚科中的一个小属,国内记录3种,产于云南和四川。主要特征是前足基节窝开放,爪双齿式,鞘翅刻点呈痘状,表面粗皱,缘折较宽,很易辨认。本人在整理标本中,发现6个新种,其中5种采自西藏,1种采自云南。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崔建新  彩万志 《昆虫知识》2007,44(1):138-142
鞘翅型蝽类昆虫前翅发达,与甲虫的前翅相似。类群涉及鞭蝽型、蝎蝽型、细蝽型、臭虫型、蝽型中的栉蝽科、裂蝽科、小潜蝽科、固蝽科、蚤蝽科、涯蝽科、网蝽科、盲蝽科、长蝽科、缘蝽科共10个科。它们的生境多样,包括水底小石块下面、水生植物上、海岸潮间区石隙中、蚂蚁巢穴中、沙漠灌木植物上、土中、沙砾中、枯枝落叶层和苔藓上,这些生境的共同点是其对前翅的保护功能的选择压力明显大于对前翅飞行功能的选择压力。此类昆虫的前翅特化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膜区完全退化或极度退化,由革区和爪区(愈合或不愈合)构成鞘质前翅的主体;另一类膜区发达,占鞘质前翅的主体;大部分前翅鞘质化的蝽类属于第一种类型;仅个别长蝽科的昆虫属于第二类,如巨膜长蝽Jakowleffiasetulosa(Jakowleff)。  相似文献   

16.
华立中 《昆虫学报》1990,33(3):342-344
本文记述采自广西龙州的全天牛属Entelops Guerin一新亚属及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 无刺全天牛亚属Aspineoentelops Hua新亚属 鞘翅末端近鞘缝处不具刺。 模式种:Entelops longzhouensis Hua Sp.nov. 新亚属与指名亚属Entelops(s.s.)Guerin等主要区别在于鞘翅末端不具刺。 龙州全天牛Entelops(Aspineoentelops)longzhouensis Hua新种(图1)  相似文献   

17.
运用扫描电镜与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玉米(Zea mays L.)的胚发育过程,得到以下认识:第一、关于原胚.玉米合子细胞分裂形成的原胚分为胚柄、胚基与胚体三部分.胚柄短小,寿命短暂.胚基具有生长带,纵向伸长长度大,胚基的上部参与形成胚根鞘,其余部分干缩后附在胚根鞘末端.第二、玉米胚的背腹极性及二型子叶.原胚初期胚体出现背腹极性,腹面的细胞小,细胞质稠密,液泡较少;背面的细胞较大,细胞质稠密度略低,液泡较多.原胚后期胚体分化为腹部与背部,腹部从腹面的中央突起,背部在腹部的周围(从左至右侧)及整个胚体背面.进入幼胚时期,腹部分化为胚芽鞘、生长锥、胚轴、胚根和胚根鞘(大部分).期间,胚芽鞘原基和根原始细胞的分化都从胚体的中轴部位开始,然后向两侧和四周扩展,表现出胚体腹面形态的两侧对称性.原胚的背部形成盾片原基,盾片原基经历向左、右、上、下的迅速扩展和加厚的生长,将整个腹部所分化形成的构件藏于盾片的纵沟之中,最后盾片从纵沟的边缘长出的左、右侧鳞均向胚体的中轴线生长,完整显示出玉米胚腹面的两侧对称.玉米胚由腹部顶端形成胚芽鞘和生长锥的情况与水稻胚的胚芽鞘(顶生子叶)和生长锥的形成相同,玉米的胚芽鞘也是顶生子叶,盾片则是侧生子叶.玉米异型子叶的由来在于胚体的背腹极性.第三、玉米胚的真实形态结构及胚胎发育时期的划分.玉米胚是一个胚轴,其顶部是具胚芽鞘的胚芽,中部是具侧生子叶(盾片)的胚轴,下部是具胚根鞘的胚根.盾片从背面到腹面包住整个胚轴系统,在胚的腹面上可见从盾片边缘衍生的左、右侧鳞的边缘相迭,只在接缝线的上、下端留下蝌蚪状的小孔,使胚芽鞘和胚根鞘的末端稍露出.胚胎发育分为4个时期: 1.原胚期--从合子细胞分裂开始至分化背部与腹部为止;2.腹部迅速分化期;3.盾片快速生长期;4.侧鳞生长、胚套形成期.第四、获取垂直于胚腹面正中央纵切面是正确认识玉米胚形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黑中齿瓢虫——中国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种系Crotch1874年首次发现于苏联西伯利亚,Sasaji 1971年记载日本有分布。1985年7—8月内蒙呼红花尔基林业局韩铁国同志在林场调查时,采得雌虫一头。经鉴定系此种,在我国是首次纪录,现将其特征记述如下: 体大型,体长7.5毫米,宽5.6毫米, 卵图形,背面圆鼓。头及复眼黑色,触角、口器及复眼内凹褐色或黑褐色。前胸背板黑色,两侧具一宽而长的黄斑,前缘具一甚细的黄褐色边,侧缘后半的窄隆边呈黑色。小盾片黑色。鞘翅亦黑色,具浅黄褐色斑纹。每鞘翅各具一卵圆形班,位在小盾片两侧,其前缘紧接鞘翅基缘,另有四条纵斑;内纵斑较窄,位在鞘缝外侧,自全鞘翅长的前1/12处开始直延伸达翅端;中间的纵斑最宽,起始处同前翅,但至翅中部斜向内并于翅全长的2/3处与前一  相似文献   

19.
瓢虫科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斑奇飘虫 Alloneda duodecaspilofa(Hope) 体长7.5毫米,体宽6.7毫米。 虫体近圆形:底色黄褐至红褐色;前胸背板上有两个近三角形大黑斑,其基部与前胸背板的基缘相连;每鞘翅上有6个大黑斑,其中两鞘翅的小盾斑与端斑在鞘缝上相接。雄性外生殖器弯管长,其端区细长,端前区分裂为两组狭窄的延伸物,各组下面为具棱角的膜所包围。 寄主:蚜虫。  相似文献   

20.
谢蕴贞 《昆虫学报》1959,(4):366-372
本文记述我国拟叩头虫科的2个新属和4个新种,其中一个新属产于浙江和福建,另一新属产于四川峨嵋山。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 Sinolanguria,新属 属模:S.alternata,新种(浙江)。 体狭长,极光亮,其最阔处在肩部。鞘翅缘折(epipleura)与鞘翅间无隆线间断,两者在基部1/4处界限不分,向后则有不很清晰的折痕为界。头大,复眼由细小的小眼所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