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微体古生物学中有一门学科正在迅速发展,这就是对化石沟鞭藻及其伴侣疑源类的研究。什么叫沟鞭藻沟鞭藻是一类单细胞(个别为群体)的原生生物,是现代海洋微体浮游生物的重要成员之一,它的数量仅次于硅藻。它归属于甲藻门横裂甲藻纲。沟鞭藻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球形、卵形、菱形和鼎形。识别它们的标志有三点:(1)具有沟。一条横沟位于藻体赤道附近,一条纵沟位于腹面,与横沟大致垂直。沟中各有一根鞭毛,靠鞭毛的摆动使藻体作旋转运动。在化石状态下不见鞭毛,但沟还常能显示;(2)  相似文献   

2.
从海滨的淡水池沼中分离得到单生卵囊藻(Oocystis solitaria)和月牙藻(Selenastrum sp.),分别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盐度对2种微藻生长繁殖的影响,分析了2种微藻的细胞组成、脂肪酸组成及盐度对2种微藻脂肪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生卵囊藻和月牙藻的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35.9℃~40.5℃和29.7℃~32.8℃;单生卵囊藻和月牙藻的适宜光照强度分别为46~70μmol · m-2·s-1和17 ~54 μmol·m-2·s-1;单生卵囊藻在淡水培养液中生长最好,月牙藻在盐度为2的半成水培养液中生长最好;在适宜培养条件下,单生卵囊藻细胞蛋白、总糖和总脂肪分别为27.61%、22.00%和3.84%;月牙藻细胞的蛋白、总糖和总脂肪分别为28.06%、21.99%和12.53%;单生卵囊藻的脂肪酸组成中含有丰富的18∶3n3;月牙藻的脂肪酸组成中含有DHA;盐度影响2种微藻的总脂肪含量;单生卵囊藻和月牙藻分别在盐度4和10的半咸水培养液中细胞总脂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顾海峰  孙军  邹迎麟  方琦  蓝东兆 《生态学报》2006,26(4):1021-1027
在2003年厦门港发生的一次裸甲藻赤潮中分离得到了纤小裸甲藻(Takayama pulchellum),并对其形态学进行了光镜和电镜的观察,该株藻细胞个体较小,长约20~23μm,宽约14~20μm.藻细胞外表卵圆形,细胞上壳有一条明显的S形顶沟,顶沟是特异性的反S形.与模式种相比,这一株裸甲藻细胞核更靠上部,大部分细胞横沟都没有偏移.纤小裸甲藻在盐度为28时比生长率最大,达到0.42,随着盐度下降,比生长率也跟着下降,当盐度下降到16时,生长率为0.盐度范围在8~16时,超过80%的藻类能存活48h;当盐度低于4时,生长率和存活率都为0.24~27℃是纤小裸甲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比生长率超过0.50,当温度升到30℃时,生长率急剧下降到约0.35.毒素测定结果显示该株裸甲藻不含麻痹性贝毒和神经性贝毒.本株纤小裸甲藻大亚基D1~D2区序列长度为721bp,与基因库中该种的一株相似种同源性超过99%.对18株裸甲藻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显示,纤小裸甲藻和Karlodinium micrum的距离最近,通过ITS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大致能够把Akashiwo属、Karenia属、Karlodinium属和Takayama属与Gymnodinium属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4.
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赤潮的主要优势种。为定量获取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温度生态幅,根据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条件下4个温度水平(18,22,25,28℃)对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特性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并结合Shelford耐受性定律建立了基于温度的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耐受性模型,最后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取了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最适温度、适温范围及耐受温度范围。结果表明,无论是米氏凯伦藻还是东海原甲藻,在相同培养光照条件下,在设定的温度水平范围内,分别存在一个适宜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适生长温度T_(opt),且当T≤T_(opt)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而当T≥T_(opt)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减小。随着培养光照强度的升高,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建立的藻类生长温度耐受性模型与谢尔福德耐受定律较为吻合,定量获取米氏凯伦藻在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下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48,22.37,22.33℃;适温范围分别为17.93—27.03,17.82—26.92,17.78—26.88℃;耐受温度范围分别为13.38—31.58,13.27—31.47,13.23—31.43℃;东海原甲藻在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下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10,21.99,21.93℃;适温范围分别为17.59—26.61,17.48—26.5,17.42—26.44℃;耐受温度范围分别为13.08—31.12,12.97—31.01,12.91—30.95℃。  相似文献   

5.
王捷  冯佳  谢树莲  张建民  程革  连耀俊 《生态学报》2015,35(10):3357-3363
2012年7月和10月,对汾河太原河段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微囊藻产异味物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5属12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25属57种,其次为硅藻门,有26属40种,蓝藻门有9属20种,其它门种类相对较少,包括裸藻门2属5种,甲藻门2属2种,隐藻门1属2种;(2)2012年7月份的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绿藻门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美丽网球藻(Dictyosphaerium pulchellum)和甲藻门的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10月份的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微小平裂藻、阿氏浮丝藻(Planktothrix agardhii)、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硅藻门的尖针杆藻,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和隐藻门的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3)2012年7月份和10月份迎泽桥段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188.28×106个/L和58.66×106个/L,南内环桥段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83.78×106个/L和65.99×106个/L,表明水体为富营养型;(4)Margalef多样性指数(D)为2.04—2.6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49—1.00,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13—0.26,数据分析显示汾河太原河段水质为中度污染至重污染;(5)通过对分离纯化的微囊藻挥发性异味物质的检测,8株微囊藻中有6株可产生明显的异味。经过嗅味判断及与常见异味种类标准品的比对,确定这6株微囊藻产生的异味物质主要为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3种淡水布纹藻(钝布纹藻、库氏布纹藻和赛欧托布纹藻)的形态学进行了研究,以明确它们的精细结构特征;并分析讨论它们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区域。结果表明:(1) 3种淡水布纹藻皆属于粗糙布纹组;从壳面观看,都具有S形和反S(S)形两种壳瓣外形。(2) 钝布纹藻具有弱的S形壳面外形、T形的外近端壳缝末稍和直的内近端壳缝末稍以及椭圆形的中央区;库氏布纹藻具有明显的S形壳面外形、略微向不同侧偏转的外近端壳缝末稍和直的内近端壳缝末稍以及椭圆形的中央区;赛欧托布纹藻具有弱的S形壳面外形、强烈钩状的外近端壳缝末稍和T形的内近端壳缝末稍以及倾斜的中央区。(3) 钝布纹藻在广东、广西、湖南、四川和云南等地有分布;库氏布纹藻在新疆和湖南等地有发现;赛欧托布纹藻分布于武陵山区,该文是其在中国淡水分布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淡水拟多甲藻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多甲藻属Peridiniopsis Lemmermann是重要的淡水有壳甲藻,是形成淡水甲藻水华的主要类群之一。该属被定义为不具或仅有一块前间插板的多甲藻类群,其板片格式为3–5′,0–1a,6–7(8)″,5″′,2″″。迄今,全球范围内报道的拟多甲藻属约有20种。通过对所采集国内甲藻标本的整理和鉴定,描述了8种及1变种,并对其形态特征、板片排列、生境和分布进行了简述。其中有3个是中国新纪录,它们是柏林拟多甲藻P.berolinensis(Lemmermann)Bourrelly、波吉拟多甲藻P.borgei Lemmermann和柯维拟多甲藻P.kevei Grig-orszky et Vasas。  相似文献   

8.
南海大鹏湾甲藻孢囊分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甲藻及其它赤潮生物孢囊被认为是赤潮发生的种源,其分布特征是赤潮发生预测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南海大鹏湾赤潮发生密集海区底泥进行了采集分析。在调查的12个站位中,共发现甲藻抱囊29种,针抱藻抱囊1种,其中以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为最优势种,多边膝沟藻(GonyaulaxPolyedra)、褐色原多甲藻(ProtoPerdiniumavellana)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为优势种。抱囊的水平分布以水深最深的S2和水流最缓的S4两站位抱囊的种类、数量最为丰富,且两站位的营养盐含量高于其他站位。对抱囊的垂直分布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生活抱囊集中于NP和活性磷酸盐丰富的0-5cm底泥中,5cm以下抱囊数量骤减。根据样品中各类抱囊的比例与分布特征,对大鹏湾水域抱囊形成、沉降、水底运动和分布机制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9.
王燕  李瑞香  董双林  李艳  孙萍  王小冬 《生态学报》2011,31(21):6540-6550
选择10种常见甲藻,通过构建相应细胞几何模拟图形从而计算了每种甲藻细胞的体积,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每种甲藻的单个细胞碳、氮含量,并分析了细胞体积与细胞碳、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种常见甲藻的细胞体积差异显著,最小仅为2.97×102 μm3(卡特双甲藻),最大可达到4.50×104 μm3(红色赤潮藻),相差2个数量级;单个细胞碳、氮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4.50-2238.00 pg/个和11.42-482.28 pg/个,均相差40多倍。细胞体积与单个细胞碳、氮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P<0.0001)。  相似文献   

10.
浙江紧水滩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2010年1、3、5、7、9、11月6次对紧水滩水库采样调查,并对浮游植物种类鉴定与数量统计,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其结果为:共鉴定浮游植物284种,隶属7门105属.绿藻门最多,共51属139种,其次是硅藻门19属67种,蓝藻门22属52种,金藻门4属9种,甲藻门5属8种,裸藻门2属5种,隐藻门2属4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1.04× 105-3.70×106个/L之间,平均丰度9.63×105个/L.多样性指数H'值为1.76-4.64,平均值3.09,丰富度指数D为0.48-2.80,平均值1.62,均匀度指数.J为0.51-1.26,平均值0.91.根据TSI(∑)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评价,紧水滩水库水质属于中-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春末三峡大坝首次蓄水期长江口浮游植物群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Sun J  Zhao R  Zhang L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1045-1052
根据2003年6月三峡大坝第1次蓄水期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28°-33°N,120°-125°E)34个测站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报道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甲藻为主,伴有少量的绿藻和金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2~1504.2 cells·ml-1,平均为72.7 cells·ml-1,主要优势物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和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Ua trochoidea).调查区表层两个浮游植物密集区分别位于北部的冲淡水域和西南部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最大值出现在中层(10m层),最小值出现在底层.冲淡水域的优势物种是骨条藻,主要出现在表层;而在长江冲淡水与台湾暖流、黄海混合水交汇的水域,优势物种为具齿原甲藻,主要分布在表层和中层.  相似文献   

12.
围隔藻类水华演替过程中二甲基硫化物的含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猛  袁东星  汤坤贤 《生态学报》2007,27(12):5308-5317
于2005年6月至7月,研究了海洋围隔不同藻类水华演替过程中二甲基硫化物的含量动态,并考察了相关环境参数对二甲基硫化物含量的影响。2个围隔实验组均出现未知藻水华-硅藻水华-甲藻水华的演替过程,这3次不同藻类水华分别对应了二甲基硫化物含量的3次高峰,表明藻类水华对二甲基硫化物含量有重要贡献。不同藻类水华的贡献有较大差异,甲藻水华的贡献最大,硅藻次之,未知藻类水华的贡献最小。实验结果还表明PO4^3-、NO2^-和NH4^+主要通过影响藻类生长状态,进而影响DMSP和DMSO的含量;NO2^-和NH4^+亦可能通过调节DMSP和DMSO在藻细胞内的生理功能,影响DMSP和DMSO的含量;PO4^3-、NO2^-和NH4^+与DMS含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2年5月东海赤潮原因种一东海原甲藻和亚历山大藻的单一藻种和两种藻混合情况下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数量影响的实验研究,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对轮虫有致死作用,其48hLC50为1300cell·ml^-1.藻的各组分毒性比较研究表明,只有藻液和藻细胞具有这种毒害作用,藻在早期生长阶段的毒害作用较强,毒性大小与藻细胞活性相关.东海原甲藻在高密度(4×10^4、5×10^4、10×10^4cell·ml^-1)时对轮虫种群数量在第5d时开始有影响;东海原甲藻在低密度(1×10^4、2×10^4、3×10^4cell·ml^-1)时,轮虫能够以其为食并进行生长繁殖.两种藻混合情况下,东海原甲藻能够减轻塔玛亚历山大藻对轮虫的毒害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此次赤潮对东海的微型浮游动物种群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栅藻(Scenedesmus)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为常见的淡水藻类,漂浮或附着生活。此属植物的细胞有多种形状,随种的不同而异,通常为椭圆形或纺锤形。由2个、4个、8个或16个细胞以纵轴相平行,栅状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的定形群体,其中4个细胞的定形群体比较多见(图1)。细胞壁薄,光  相似文献   

15.
微小原甲藻的生长及其对锌限制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低中高3种Zn2+浓度下,赤潮藻微小原甲藻的生长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低Zn(1.4pmol·L-1)下,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和稳定期生物量分别为0.40d-1和51100cell.ml-1.当Zn2+浓度超过24.4pmol·L-1时,提高Zn2+浓度(181.6pmol·L-1),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没有改变。为0.93d-1,而稳定期生物量则略有下降,但均明显高于低Zn条件下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和稳定期生物量.Zn限制条件下藻细胞的叶绿素a合成受到影响。藻细胞光合作用需在更高光强下达到饱和.随着Zn2+浓度增加藻细胞光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Pm)及光合作用效率(a)均明显增大.研究表明,富营养化水体中,高的Zn浓度是一定条件下触发赤潮藻类爆发性增殖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糙纹囊裸藻卵圆变种囊壳的微细结构及元素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经典分类仍然是以囊壳的形状、大小、表面纹饰、领的形态为依据1,Pringsheim在培养的条件下研究了44个分类单位的囊裸藻,提出了依据原生质体进行分类的观点2,得到许多学者的赞同。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微电子衍射等现代手段对囊裸藻的囊壳超微结构、元素组成及发育等进行了研究,探讨它们与系统分类的关系3-10.本文报道糙纹囊裸藻卵圆变种(Trachelomonas scabra var.ovata Playf.)囊壳的扫描电镜观察和元素组成分析的结果,为该属的系统分类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了在N、P限制及正常营养盐条件下(又称富营养)塔玛亚历山大藻无细胞滤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并探讨了3种不同营养盐条件下两种藻共培养时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半连续培养时,营养盐限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无细胞滤液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均有一定影响。N限制下,5 d后东海原甲藻藻密度显著低于未加滤液的对照组,藻密度为1.02×107 cells L-1,对照组为1.7×107 cells L-1;P限制下,东海原甲藻藻密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5 d后藻密度为1.44×107 cells L-1;富营养条件下,东海原甲藻藻密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共培养时,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N、P限制下,4 d后东海原甲藻全部死亡,且聚集成团形成沉淀;富营养条件下,仍有少量东海原甲藻存活(藻密度3.3×104 cells L-1)。这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一定的化感作用。营养盐限制可促进塔玛亚历山大藻化感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化感作用是塔玛亚历山大藻抑制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平水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富营养化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洞庭湖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富营养化现状,于2017年8月对洞庭湖区"三口"、"四水"等来水入湖断面、湖区及出口断面等24个采样点的水质状况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53属75种,平均藻细胞密度为458.3×104个·L-1,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6~3.64 mg·L-1,平均值为0.92 mg·L-1;洞庭湖以蓝藻、硅藻占优,属于蓝藻-硅藻型湖泊;"三口水系"优势种有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科曼小环藻(Cyclotella comensis),"四水水系"优势种有颗粒直链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湖区中优势种有颗粒直链藻、铜绿微囊藻、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浮游动物共检出4门20属,浮游动物密度变化范围5.0~3.4×103个·L-1,"三口水系"优势属为砂壳虫(Difflugia),"四水水系"优势属为砂壳虫、铃壳虫(Tintinnidium),湖区中优势属为砂壳虫、多肢轮虫(Polyarthra)。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浮游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分别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均表明洞庭湖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与太湖、巢湖等淡水湖泊相比,洞庭湖藻细胞密度较小,富营养化程度较浅,但从洞庭湖富营养化的历史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洞庭湖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对洞庭湖生态的治理和修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龙继艳  刘冰  周阳艳  徐三妹  陈锦华 《广西植物》2022,42(10):1791-1796
在对湖南省硅藻多样性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中一采自湘江的桥弯藻种类具有以下鉴定特征:(1)细胞小,长度小于29μm;(2)壳面略微呈背腹之分;(3)远缝端末梢向壳面背侧弯曲;(4)顶孔区很小,由1~3横列形态不同的两种类型孔纹组成,一种孔纹与壳面上的孔纹相似,呈狭缝隙状,另一种为圆形小孔,其内部开口上方有袋盖状硅质突出物覆盖;(5)壳面背侧中部处线纹密度每10μm为10~12条、腹侧中部处每10μm为11~13条,孔纹密度每10μm为30~40个;(6)在靠近壳面腹侧中央区具有1~2个孤点。经与帕瓦拉桥弯藻(Cymbella pavanaensis A. Vigneshwaran et al.)模式种群相比较,该文确定上述桥弯藻即为帕瓦拉桥弯藻。该文提供了对帕瓦拉桥弯藻超微结构的更多清晰认识,扩大了其地理分布区域,且是该种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30日~2006年8月31日,对舟山市马岙镇的旭旺无公害对虾精养基地水体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精养塘中共检出常见浮游微藻5门16种,其中蓝藻4种,绿藻5种,硅藻5种,裸藻1种,甲藻1种.主要蓝藻有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小席藻(Phorimidium sp.)、螺旋藻(Spirulina sp.)等;常见绿藻有小球藻(Chlorella sp.)、衣藻(Chlamydomonas sp.)等;常见硅藻有舟形藻(Navicul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等.养殖早期3门9种,蓝藻门与裸藻门的微藻未检查到,且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为0.8×107cells·L-1,香浓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45.养殖后期4门12种,多甲藻未出现了,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为1.5×107 cells·L-1,香浓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75.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养殖前期高后期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