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燕麦变种、玉米变种和禾谷变种对4种禾本科牧草鸭茅、披碱草、苇状羊茅和无芒雀麦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除禾顶囊壳玉米变种Ggm01菌株对披碱草没有致病性外,4个变种对供试的其它牧草都有致病性,且能产生全蚀病的典型症状。其中小麦变种和燕麦变种对供试牧草的致病性强于禾谷变种,玉米变种致病性最弱。各变种的菌株存在着致病性分化。小麦变种Ggt9813菌株对苇状羊茅和披碱草的致病性强于燕麦变种,发病严重度均达到50%以上。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燕麦变种,小麦变种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在牧草上的发生亦不广泛,因此二者具有检疫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经转座子Tn5诱变,获得20株紫云英根瘤菌菌株109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缺陷型(Eps-deficient,Exo-)变种。这些变种仍都是原养型,在含不同的碳底物或不同浓度碳底物的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型态均无改变。与亲本菌相比,变种的EPS产量明显降低。所有变种未能在其宿主植物紫云英上结瘤。利用载体质粒pMN2,经Exo-变种与大肠杆菌受体菌交配,通过选择Tn5卡那霉素抗性标记的转移,构建成带有Tn5及菌株109多糖基因DNA片段的R-prime质粒。R-prime质粒能稳定地存在于菌株109中。大部分变种的Exc-表型能被R-prime质粒互补,但R-prime质粒未能使这些Exo-变种恢复有效结瘤的共生能力。根据互补结果,20株Exo-变种分为6种不同的互补群,其中5种互补群的多糖位点在遗传上是连锁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柄锈菌属—新变种和—新记录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铁志  庄剑云  杨晓坡 《菌物学报》2016,(12):1489-1492
报道了中国柄锈菌属1新变种和1新记录种。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上的三吉柄锈菌大油芒变种Puccinia miyoshiana var.spodiopogonis为新变种;田葛缕子Carum buriaticum上的密堆柄锈菌Puccinia microsphincta为中国新记录种。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和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4.
刘铁志  庄剑云  杨晓坡 《菌物学报》2016,(12):1485-1488
报道了豆科植物上单胞锈菌属1新变种和中国1新记录种。达乌里黄耆Astragalus dahuricus上的斑点单胞锈菌达乌里黄耆变种Uromyces punctatus var.dahuricus为新变种;山岩黄耆Hedysarum alpinum上的八岳山单胞锈菌Uromyces yatsugatakensis为中国新记录种。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和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5.
采自衡山南岳的白粉菌一新变种,即寄生在壳斗科多脉青冈(QuercusmultinervisCheng)上的赖氏离壁壳南岳变种(CystothecawrightiiBerk&Curt.var.nayuensisJ.L.Zhou)。新变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以及建立新变种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和X ray微区分析方法测定和分析了中国产的13种及变种的桫椤科植物的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中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这13种及变种植物在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的元素组成上彼此均有一定的差异;在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上,差异更加明显;同一植物的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元素组成大多不完全相同,在叶中的元素种类均多于孢子和孢子囊环带的元素;并且同一植物的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中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差异也较大;13种及变种植物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元素的的平均质量分数最高的大多为K元素,而孢子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Si元素。13种及变种的桫椤科植物在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上的差异可能与其结构、生理和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圳市梧桐山林场、福田区新洲滨河立交、笔架山公园等不同生境5(品、变)种刺桐属植物(刺桐东方变种、金脉刺桐、本地刺桐、龙牙花刺桐、鸡冠刺桐)上刺桐姬小蜂的危害特点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危害最严重的是刺桐东方变种及金脉刺桐,龙牙花刺桐受轻微的危害,本地种刺桐和鸡冠刺桐完全不受害。此外,在刺桐东方变种不同方位树冠中,树冠东边的叶片3级危害百分比值较大,树冠东边与中部的危害指数差异显著;在刺桐东方变种和金脉刺桐的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中,以树冠中上部的叶片整体受害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新变种上犹杜鹃的ITS分子标记证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杜鹃花科杜鹃属的新变种上犹杜鹃进行了ITS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1)上犹杜鹃与原变种毛果杜鹃在系统树上没有聚合为一支;(2)上犹杜鹃ITS序列密码子第二位上的G+C含量与原变种毛果杜鹃差异明显,而且编码位上的G+C含量(G+Cc)也与原变种毛果杜鹃有差异;(3)上犹杜鹃与原变种毛果杜鹃的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并具间断性特征;(4)密码子偏向性指数CBI分析正好反映了上犹杜鹃处于"变种"等级阶段的特点。基于这些证据,认为上犹杜鹃处理为种以下等级"变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白粉菌目的一个新变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新变种:苋生蒙加拉白粉菌Erysiphemunjalii var.amaranthicola,寄生在苋科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上;新记录种:山田叉丝壳Microsphaera yamadai,寄生在鼠李科拐枣Hovenia dulcis上。新变种有中文和拉丁文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0.
张淑梅  李微  李丁男 《生物多样性》2022,30(6):22038-192
为给辽宁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 更准确地评价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 以及更好地给农学、林学、生态学、系统学等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 本文首次将几代人在辽宁境内发现的高等植物进行汇总、编目, 包括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根据正式发表的文献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生物标本馆(IFP)馆藏采自辽宁省全域的苔藓植物标本编制。维管束植物主要根据5个方面的信息整理: 作者多年野外调查的一手资料、文献、同行交流、公众提供信息、标本等。编目内容包括辽宁省高等植物总名录、辽宁省栽培植物名录、辽宁省外来植物名录、辽宁省仅有栽培植物的科属目录、辽宁省仅有外来植物的科属目录; 编目中涉及的物种均有科属地位、中文名、拉丁名、生境、产地(县级), 总名录中附有每个物种的信息凭证, 包括标本信息、文献信息或照片依据。本编目共计收录植物254科1,176属3,241种73亚种447变种119变型。其中, 苔藓植物为辽宁地区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计83科205属491种4亚种7变种(含藓类52科156属373种1亚种5变种, 苔类29科46属114种3亚种2变种, 角苔类2科3属4种)。维管束植物虽非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但与以往发布的维管束植物名录相比, 本次收录的种类数最多, 计171科971属2,750种69亚种440变种119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9属47种1亚种13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47科910属2,607种66亚种420变种117变型)。经统计, 辽宁省所有苔藓植物均为本土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中, 野生植物计149科741属2,077种62亚种378变种93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4科8属12种6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145科133属1,969种60亚种365变种92变型), 栽培植物计104科390属673种7亚种62变种26变型(含裸子植物5科17属35种1亚种7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99科373属638种6亚种55变种25变型); 本土植物计158科796属2,235种65亚种421变种116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4属29种12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34科740属2,110种63亚种402变种114变型), 外来植物计88科316属515种4亚种19变种3变型(含裸子植物3科10属18种1亚种1变种, 被子植物85科306属497种3亚种18变种3变型)。本编目仅是辽宁省高等植物的阶段性汇总, 尚需要根据野外工作的拓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秦岭毛茛属植物(毛茛科)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亮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360-2366
记载了产于秦岭的毛茛属植物共11种,4变种,其中含秦岭分布新记录4种、3变种,它们是:美丽毛茛、丽江毛茛(变种)、毛果毛茛(变种)、丝叶毛茛(变种)、褐鞘毛茛、愚毛茛、匍枝毛茛;另外,收录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另外2种,即太白山毛茛和细长喙毛茛。经研究认为,《秦岭植物志》原记载的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Thunb.在秦岭无分布。给出了秦岭毛茛属植物分种(变种)检索表;对每一种及种下等级的产地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云南悬钩子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6 ̄1997年进行了云南省悬钩子资源考察。野外调查发现1个新种、5个新种、新分布6种5变种。结合前人采集记载,云南省悬钩子植物种类为中107种45变种,其中云南特有种30种16变种,西南4省特有种28种10变种,合计特有种共58种26变种顺滇南、滇东南、滇中、滇西和滇东并5个调查地区中,悬钩子属植物最集中分布在滇西和滇东南。阐述了物种分布特点及变异的多样性。介绍了栽秧泡(Rubus ellp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3株Bacillus的胞内酯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不同种的Bacillus具有自己特定的酯酶区带;同一个种而血清型不同Bacillus的变种,也具有自己特定的酯酶区带。在分类鉴定上,应用这一技术可为快速、准确地鉴定Bacillus不同种和变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年前分离自湖北神农架林中采回的一份土样的一株小克银汉霉Cu137最近经我们研究定名为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新变种(Cunninghamella phaeospora Boedijn var.multiverticillata var. nov.)。它与暗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Cunninghamella phaeospora Boedijnvar. phaeospora)的异同在于:(1)两者均具有单轴分枝、分枝单生或成对的孢子枝,不同的是新变种的孢子枝除单轴分枝外还可轮状分枝,或单轴与轮状混合分枝,轮状分枝可多达3轮,每轮由3-8分枝组成,原变种则完全不形成轮状分枝;(2)两者的孢子枝主轴上的顶生泡囊均具各种形状并略呈棱角状,但新变种的侧枝上的饱囊常常是棒形的,原变种的侧枝上的饱囊则很少棒形;(3)新变种的假根很发达,可自菌丝、匍匐菌丝、孢子枝、泡囊等部位发生,而原变种的假根一般不很发达,而且只从菌丝或甸旬菌丝发生;(4)两者的小型孢子囊在形状、大小、刺等方面一致,但新变种的小型孢子囊无色至淡褐色,原变种的小型孢子囊则为淡褐色至深褐色;(5)新变种的菌落白色,至多在老后污白色至极浅的淡褐色,原变种的菌落自始即为深灰色。除暗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外,同属中还有另外三个分类群与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较为接近:印度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indica Baijal & B. S. Mehrotra)与印度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Thaxt.) Thaxt. ex Blakeslee var. indica Baijal & B. S. Mehrotra]因菌落白色及孢子枝分枝棒形,轮生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verticillaata Paine)因孢子枝具数轮轮生分枝而与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这个新变种有一定的相似。但是,新变种无论是顶生泡囊还是侧生泡囊的直径都较上述三个分类群小得多;新变种的顶生饱囊往往不规则形状且略带棱角,而上述三个分类群则不是这样。还有,新变种的孢子枝分枝方式与印度小克银汉霉的颇为不同,新变种的小型孢子囊比印度刺孢小克银汉霉的小得多,其小型孢子囊主要球形至近球形,与轮生小克银汉霉的椭圆形至卵形也不一样。此外,新变种的假根系统极其发达,与同属中任何一种均不相同。将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新变种Cu137(+)与暗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的一株分离自香港山边土壤的Cu 136(一)配合时只形成配子囊,但与原变种的模式菌株CBS 692.68(-)配合时则可形成少量的接合孢子囊。为了获得更多的接合孢子囊以观察它们是否可育的,我们将Cu 137和CBS 692.68同时接种到许多培养皿上,然后制片观察。用姆指轻轻、重复压盖玻片,可使接合孢子囊破裂以观察其内含物。结果,从100个以上的接合孢子囊中,仅在其中4个发现有接合孢子的形成,其余的都是空的和不育的。由于原变种尚未发现(+)配合型菌株,新变种则未发现(-)配合型菌株,原变种与原变种之间及新变种与新变种之间配合形成的有性型尚未获得,而且全世界均未见有报道,无法和新变种与原变种之间配合形成的有性型相比较,因此目前尚不能肯定新变种与原变种之间形成的有性型在形态上是否能代表这个种的有性型。但是,尽管如此,暗孢小克银汉霉的这两个变种之间配合形成的有性型的形态仍然是很有特征性的,足以把它与其它种的已知有性型相区别。  相似文献   

15.
周建良 《菌物系统》1998,17(1):29-31
采自衡山南岳的白粉菌一种新变种,即寄生在壳斗移多脉青冈(Quericus multinervis Cheng)上的赖氏离壁壳南岳变种(Cystotheca wrightii Berk & Curt var.nanyuensisp J.L.Zhou)。新变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以及建立新变种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种子植物134科715属1 795种153变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4属31种.在科级水平上,少种科最为丰富,达62科,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6.27%,分布20种以上的大型科虽只有28科,但所含种数达到1 319种(含变种),是该区种子植物的主导成分.在属级水平上,单种属和少种属数量最多,两者含1 568(含变种)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79.56%.该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类群、孑遗植物和原始类群丰富;变种丰富,分化水平较高;科的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热带性质,而属的分布类型却以温带分布为主,反映出热带亚热带与温带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7.
横断山地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兰科在横断山地区是维管束植物中的大科之一,共有91属,363种及9变种。 4属为我国特有属,其中1属为本地区所特有;155种及9变种为我国特有种。 其中69种及5变种为本地区所 特有。本文对属、种进行了分析,并对全部种的分布格局作了详细的介绍,概述了本地区兰科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特点。本文从兰科植物属、种的分布提出了四川峨眉山是东亚植物区中划分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的一个重要的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对芸苔族8种2变种的花粉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中4种2变种为首次报道。研究表明,芸苔族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但在花粉大小、萌发孔类型以及外壁纹饰上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发现该族植物的花粉大小与其染色体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黄单胞菌的4个种及29个致病变种的代表菌株进行了等电聚焦电泳研究,发现所测定的黄单胞菌种间、致病变种间蛋白质图谱差别很大。电泳结果经聚类分析表明,某些致病变种间的差别并不一定比种间的差别小,说明某些致病变种可以上升到种这一分类地位。引起细菌性黑颖病的黄单胞菌禾谷致病变种、小麦致病变种、大麦致病变种间差别很小,仅有6条蛋白质谱带的差别。因此这3个致病变种的分类地位需重新考虑,同时说明等电聚焦电泳对黄单胞菌种下分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分析了牛尾蒿原变种Artemisia dubia var. dubia及无毛变种B A. dubia var. subdigitata精油化学成分,共鉴定出82种化合物,其中萜类50种,芳香类12种,脂肪族类20种。经比较研究表明,这两变种的精油中有39种化合物(27 种萜类,5种芳香类和7种脂肪族类化合物)相同,而它们的差别在于牛尾蒿无毛变种中二环、三环倍半萜、芳香类及脂肪族类化合物的类型比原变种多。从精油的萜类化学组成特点来看,这两个变种的萜类化合物环化程度比蒿亚属植物高,而与龙蒿亚属植物相近。因此,这两个变种归属于龙蒿亚属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