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鸟类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2009年在澳门山林和沿海滩涂湿地对鸟类进行了调查和记录,共记录鸟类297种,加上文献中记录的3种,整理出澳门鸟类名录共300种,隶属17目56科.其中非雀形目有30科160种,占澳门鸟类总种数的53.33%;雀形目有26科140种,占澳门鸟类种数46.67%.就数量来看,澳门鸟类中的优势种有9种,常见种44种,偶见种96种,稀有种则有151种.白腹海雕Haliaeetus leucogaster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33种.澳门鸟类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07>公约附录Ⅰ的有游隼Falco peregrinus peregrinus、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和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 3种,属于公约附录Ⅱ的有29种.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列入极危(CR)鸟类,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和小青脚鹬被列入濒危(EN)鸟类.易危(VU)鸟类有4种,近危(NT)鸟类有5种.本文成果可为今后长期监测和保护澳门鸟类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鸟类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百年来,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4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最近100年中(1906~2005年)气温上升了约0.74℃.已经有充分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鸟类分布,种群动态以及物候等方面产生了影响.根据作者以往研究经历以及对近20年来中国鸟类分布变化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已知受气候变暖而改变分布范围的鸟类共120种,其中东洋界鸟类88种,古北界鸟类12种,广布种鸟类20种.因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中国鸟类区系的变化速率加快.本文初步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鸟类产生的影响,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福成  周忠和 《生物学通报》2007,42(3):5-8,F0003
1我国古鸟类化石的基本情况中国的古鸟类的研究在过去的10多年中取得较大的进展。这主要得益于该时期大量早期鸟类以及与鸟类起源研究相关的带毛恐龙的发现。这些化石材料的发现速度是空前的,以此带来的概念和理论上的更新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古鸟类通常是指生活在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今)和中生代(6500万年前至14500万年前间)已经灭绝的鸟类。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我国的古鸟类的发现和研究均局限在新生代的古鸟类,这些鸟类包括鸵鸟目、鹳形目鸟类(表1),它们中的许多都归入到了现生鸟类的目、科中。这些新生代化石材料既包括一些已经完全石化(骨骼的有机成分已经完全被无机的  相似文献   

4.
湖北鸟类种数的新统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有关湖北鸟类的研究和调查等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为基础,统计出湖北省现有鸟类521种,占我国鸟类1371种的38%.属于19目76科226属.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Ⅱ级保护鸟类76种,列入“三有”名录的有323种,我国特有种l7种.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丰水期和枯水期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利用样线法和同步调查法对江西省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开展了调查,分析了丰水期和枯水期鸟类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其差异.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3科169种.丰水期鸟类有36科96种,枯水期鸟类36科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7种.结合保护区日常监测到白鹤(Grus leucogeranus)、灰鹤(G.grus)、白头鹤(G.monacha)和白枕鹤(G.vipio)的分布记录,该保护区鸟类累计达173种.保护区枯水期鸟类以雀形目、鹆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分别占枯水期鸟类种类总数的47.4%、13.3%和9.6%;丰水期鸟类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鹳形目为主,分别占鸟类种类总数的58.3%、8.3%和10.4%.枯水期和丰水期鸟类物种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换.枯水期农田生境鸟类多样性最高,其次是草洲、沼泽和水体,泥滩生境鸟类多样性最低;丰水期农田和水体生境鸟类多样性基本相同.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枯水期的优势种为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丰水期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八哥.  相似文献   

6.
牡丹江城市鸟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对牡丹江城市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91种,隶属14目31科,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7.69%.说明牡丹江地区鸟类资源比较丰富,其丰富度指数1.967,均匀度指数0.653 8,Shannon-Wiener指数2.949.记录的91种鸟中留鸟26种,夏候鸟53种,冬候鸟3种,旅鸟9种,分别占总数28.6%、58.2%、3.3%、和9.9%.在居留型上,主要以夏候鸟为主.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种5种,占5.5%,古北种54种,占59.3%,广布种32种,占35.2%,以古北种为主.记录到的91种鸟类中包括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苍鹰(A.gentilis)等8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所调查的鸟类中雀形目鸟类最多,15科52种.  相似文献   

7.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鸟类区系考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月至2000年9月,作者在不同季节对十万大山地区的南坡防城市和北坡上思县等地进行了鸟类资源考察。按照不同的生境设样带考察、路线调查及网捕和猎捕。本次考察共获得鸟类标本506号,分属于8目20科83种,加上以往的文献记载,该地区总计有鸟类12目25科115种。其中东洋界鸟类103种,古北界鸟类3种,广布种9种;繁殖鸟类94种(包括留鸟和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21种。约占广西省鸟类总数的25.5%(451种^[4]),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8.7%(1319种^[12])。该区域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1种,广西省重点保护鸟类29种。鸟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它们主要分布并活动于阔叶林、人工林、竹林、灌丛、村庄、草坡、农田以及溪流水边等生境,而且大部分鸟类在此地繁殖。  相似文献   

8.
鸟类资源信息微机管理系统是将先进的微机技术应用于鸟类标本及有关资料的管理。为鸟类分类区系的研究及有关地区(省、地、县)的鸟类资源情况提供快速、准确而有效的咨询服务。因而为鸟类分类区系的研究工作以及鸟类标本资料的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 本系统以郑作新(1976)编著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为鸟类的分类系统进行科学的编码,建立了中国鸟类分类的名录代码库(FLDM.DBF)从而使系统包含了分布于我国各地有记录的所有鸟类资源的名录,共计有21目、81科(4亚科)、1176个种。(数据库中补入了未被录入1976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名录》而为昆明动物研究所收藏的新纪录10种)。  相似文献   

9.
徐雨  冉江洪  岳碧松 《四川动物》2008,27(3):429-431
依据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的分类系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发现的新分布记录,对四川的鸟类重新进行了统计.结果 表明,四川省鸟类有21目80科683种,分别占全国鸟类目的87.50%,科的79.21%,种的51.28%,其中非雀形目有20目42科273种,雀形目有38科410种.四川省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Ⅱ级保护鸟类80种;CITES(2007)附录Ⅰ有9种,附录Ⅱ有62种;IUCN(2007)红色名录有42种;中国鸟类特有种37种,占全国鸟类特有种的52.1%.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嫩江高峰林区2004年度鸟类环志监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环志鸟类100种22 194只,其中春季84种10 256只,秋季82种11 938只,隶属10目30科。春季以棕眉山岩鹨(Prunella montanella)、田(Emberiza rustica)、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小(E.pusilla)、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栗(E.rutila)等7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数量大于500只),环志7534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73.5%;秋季以黄眉柳莺、燕雀、田、银喉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黄雀(Carduelis spinus)、白腰朱顶雀(C.flammea)等6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环志8764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73.4%;通过环志,发现两种黑龙江省鸟类新记录———姬鹬(Lymnocryptes minimus)、棕眉柳莺(P.armandi-i),高峰林场环志的白腰朱顶雀、红喉姬(Ficedula parva)分别被挪威、俄罗斯回收。这是欧洲国家...  相似文献   

11.
河北滦河口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2008年9月,采用样方法、样线法对河北滦河口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记录鸟类184种,隶属于17目44科97属.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即丹顶鹤、黑鹳,占总种数的1.1%;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共21种,占总种数的11.4%.旅鸟138种,夏候鸟19种,留鸟14种,冬候鸟13种.鸟类区系组成中古北种135种(73%),广布种31种(17%),东洋种18种(10%);在春秋迁徙季节,种群密度大的鸟类分别是绿头鸭(0.26只/hm2)、红嘴鸥(0.12只/hm~2)、环颈鸻(0.066只/hm~2)、牛背鹭(0.044只/hm~2)、灰椋鸟(0.034只/hm~2).  相似文献   

12.
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7年4~6月,对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4类生境(芦苇湿地、胡杨-柽柳混林、白梭梭-柽柳林及荒漠沙漠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4种,分属隶属于15目、33科、50属.其中繁殖鸟(留鸟 夏候鸟)69种,冬候鸟2种,旅鸟及性质不明鸟3种.区系组成:广布型13种,北方型28种,北广型的22种,中亚型11种. 结果表明:古北型鸟类是组成甘家湖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的主体(占记录总数的82.4%);芦苇湿地的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达1.3091),荒漠沙漠区最低,仅为0.7701;胡杨-柽柳混林的均匀度指数最高(0.8236);聚类分析显示:4类生境中的鸟类群落可归为两大类型,即湿地鸟类群落和荒漠林鸟类群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西天目山低山地区人类活动对鸟类群落的影响,于2007年7月对该地区两种自然生境(常绿乔木林和灌丛)与两种人工生境(苗圃和公园)中鸟类的种类、数量及鸟类群落的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绿乔木林与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数最多,常绿乔木林中的鸟类密度显著高于灌丛中的鸟类密度.苗圃和公园中鸟类物种数及密度都显著低于常绿乔木林和灌丛.两种人工生境中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广性分布物种是这两种生境中鸟类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狭性分布物种仅在常绿乔木林和灌丛中分布.以上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境改变对鸟类多样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石门台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鸟类区系和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鸟类208种,隶属16目41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5种.在该保护区有分布的208种鸟类中,属留鸟的有156种,属冬候鸟的有 44种,属夏候鸟的有8种.根据中国动物区系的区划,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鸟类属东洋界物种的有136种,属古北界物种的有43种,属广布种的有29种.本文还分析和研究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特征、鸟类生态分布群和经济鸟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共统计鸟类16目53科247种.对山地、滩地、水域、人工林4种生境鸟类物种数、鸟类数量等级、多样性、鸟类群落间相似性进行了分析.滩地鸟类物种数及G指数(属的多样性)和F指数(科的多样性)值均最高.山地和人工林鸟类组成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契氏鸟(Chiappeavis)是首次发现保存有扇状尾羽的反鸟类,显示出尾羽球茎这一结构在较原始的反鸟类中已经发育.详细描述了巨前颌契氏鸟(C.magnapremaxillo)正型标本的骨骼形态学特征.契氏鸟的腭区形态与始祖鸟(Archaeopteryx)相似,而区别于晚白垩世的反鸟类戈壁鸟(Gobipteryx).即使具有尾羽球茎,鹏鸟类的尾综骨形态也表明该结构发育较差.估算了在契氏鸟中由扇状尾羽所产生的浮力,并与其他早白垩世鸟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契氏鸟的扇状尾羽所产生的空气浮力小于同时代生活的今鸟型类,这有可能解释了反鸟类中具有空气动力学功能的尾羽形态普遍缺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系统地整理和补充了甘肃西部新发现的鸟类。总计新增鸟类34种和2亚种。其中,属于甘肃鸟类种的新纪录12个,亚种新纪录2个;甘肃西部鸟类新纪录22个。在目肃西部鸟类地理区划中,拟议中的三级区划应在以往区划的基础上,拟增添一个西部柴达木省(小区);从东部河西走廊省(小区)中还应分离划分出东部合黎-龙首山省(小区)。  相似文献   

18.
陈巧尔  牛一醒  王征  李宁 《生态学杂志》2023,(10):2494-2501
鸟类与植物的种子传播网络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维系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于2021年10—12月采用样线法在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地区调查取食鸟类多样性,并分析其与植物特征之间的关系,收集鸟类对果实(种子)的取食数据并以此构建鸟类种子传播网络,探讨鸟类特征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取食鸟类种类、数量、均匀度指数与植物高度、结实量和郁闭度呈显著相关(P<0.05);种子传播网络由21种取食鸟类和15种植物构成,具有嵌套性和模块性,但连接度和专业化程度较低;鸟类特征与物种水平网络参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取食鸟类数量与取食鸟类物种度、物种强度和连接多样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取食鸟类体重、体长、嘴峰长与取食鸟类物种度和连接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显示,鸟类特征对种子传播网络结构的构建和维持具有影响,研究结果为分析森林动植物关系的动态变化和稳定性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3月~2007年2月,对福州市区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00种,隶属13目30科,其中古北界鸟类40种,东洋界鸟类31种,广布种鸟类29种.调查4个样区中主要鸟类种类和数量的结果表明,福州市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为3.4022,其中以浦下洲最高,为2.9590;大梦山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为2.5308.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运用样线法对南昌郊区三种典型生境进行了鸟类多样性调查,为鸟类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共记录了2082只鸟类个体,隶属于11目、31科、68种.按居留型区分,留鸟33种,冬候鸟22种,夏侯鸟和旅鸟共计13种;从分布型区分,东洋种、古北种和广布种分别为31种、26种和11种.优势种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树]麻雀(Passer montanus)、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白鹊鸽(Motacilla alba)和鹤鹬(Tringa erythropus).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湿地生境中鸟类种数最多,H指数最高,其次为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