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昌大果花楸是由俄罗斯引进的欧洲花楸(Sorbus aueuparia)筛选出的新品种。其果大,最大直径达1.1cm,托叶宿存,叶背无毛,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多蕊石灰树属与花楸属在性状上没有明显区别,故应予以合并。提出了墨脱花楸Sorbus medogensis 这一新名称。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花楸属复叶组(Sorbus sect. Sorbus)植物的倍性和基因组大小变异,以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 ‘Nipponbare’)为内标植物,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植物体细胞所含的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9种植物的基因组大小为0.648~0.803 pg,有二、三、四倍体3种倍性水平,其中二倍体植物有15种,2C值为1.335~1.607 pg;三倍体仅喜马拉雅花楸(S. himalaica)1种,2C值为2.137 pg;白毛花楸(S. albopilosa)、西康花楸(S. prattii)和假川滇花楸(S. pseudovilmorinii)为四倍体,2C值分别为2.594、2.891、2.751 pg。首次报道了16种花楸属植物的2C值,并报道了5种植物新的倍性水平,表明花楸属植物在种间及种内均存在倍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新种与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 Cheng ex Yü)近缘,区别在于前者羽状小叶6~7对,边缘圆钝锯齿,托叶宽披针形,花部雄蕊20枚,10长,10短,复伞房果序排列紧密,果多达160~195粒。  相似文献   

5.
以糍粑沟花楸(Sorbus cibagouensis H.Peng&Z.J.Yin)、大理花楸(S.hypoglauca(Cardot)Hand.-Mazz.)和川滇花楸(S.vilmorinii C.K.Schneid.)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基因组大小及倍性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气孔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3种花楸属植物的基因组大小和倍性、气孔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糍粑沟花楸、大理花楸和川滇花楸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480±0.039)pg、(1.513±0.041)pg、(2.675±0.065)pg,在此基础上推断糍粑沟花楸和大理花楸为二倍体、川滇花楸为四倍体植物。显微镜观测发现:3种花楸属植物的气孔器均分布于叶的下表皮,气孔不下陷,保卫细胞无“T”型加厚结构,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形;糍粑沟花楸和川滇花楸的气孔器外拱盖光滑,而大理花楸气孔器外拱盖具有短棒状蜡质纹饰;3种植物的气孔器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花楸属植物的基因组大小与倍性呈显著正相关,可用于推断植物的倍性;而气孔器大小和密度与倍性的相关性不大,但气孔特性在种间变化显著,可为种的鉴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山花楸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登义  沈浩  杨月红  张杰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141-2144
利用RAPD技术,对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自然分布区的13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产生稳定多态性标记的引物14个,共扩增出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0个,占28.6%,应用UPGMA法和Neighbor-Joining法对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树系图。结果表明,黄山花楸自然种群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其种群间的遗传差异与其地理分布有关;黄山花楸自身的特殊进化历史和人为砍伐以及自然灾害(火灾、病虫害等)和小种群的遗传漂变作用是黄山花楸遗传多样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叶脉序特征在花楸属(Sorbus)植物分类上的意义.方法:以25种花楸属植物的腊叶标本为材料,通过制作叶脉序标本及对叶脉序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5种广义花楸属植物的一级脉均为羽状脉;二级脉为达缘脉或半达缘脉,粗二级脉间距分为规则、不规则、向基部渐减3种类型,细二级脉有或无,间二级脉无,或每个二级脉区间通常...  相似文献   

8.
臧得奎  黄鹏成 《植物研究》1992,12(4):321-323
本文发表了蔷薇科一新种和一新变种,即崂山梨Pyrus trilocu-laris D.K.Zang et P.C.Huang和少叶花楸Sorbus discolor var.paucijuga D.K.Zang et P.C.Huang.  相似文献   

9.
北京花楸微型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园林植物色彩的要求愈来愈高,北京花楸(Sorbus discolor(Maxim.)Maxim.)作为北方重要的园林彩叶树种,种子发芽率低,园林生产用苗木短缺,微型繁殖技术的研究可以短期内为生产提供大量优质苗木,解决生产需要。通过研究筛选出北京花楸微型繁殖最佳培养基,其中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3.0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0mg/L。  相似文献   

10.
花楸属(Sorbus L.)植物冠形多态、花色秀美、果实缤纷、四季叶色各异,具有很高的园艺观赏价值,但因属下种间杂交、多倍化和无融合生殖的存在,所以花楸属也是分类学上比较困难的一个类群。该研究通过细致整理和分析国家标本资源库和全球数字化植物标本数据库中花楸属植物标本信息,了解中国花楸属物种采集位置和野生种质资源的分布中心,构建中国花楸属植物标本数据库,为全国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的普查与收集提供参考;在明晰花楸属植物资源分布位置和生境的基础上,发现中国花楸属植物资源居世界之首且花楸属物种多分布在高海拔区域,尤其是在中国西南部的山区,分布有一半以上的中国花楸属物种,在该区域花楸属物种多种倍性并存、杂交频繁发生。然而,这是否为该属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关键因素,把高海拔分布的花楸属物种引种到低海拔区域能否适应以及如何适应低海拔的夏季高温尚不清楚。基于此,作者就自己的专业领域进一步检索了花楸属植物在形态分类与系统发育、适应性进化和保护遗传学、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梳理出花楸属植物目前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的方向。建议未来的研究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在坚实的系统...  相似文献   

11.
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灌木之一,主要被用于观赏和制作家具,但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却鲜见报道,从而限制了陕甘花楸产业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研究以陕甘花楸果实为原料,经石油醚脱脂后,采用超声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Sevag法脱蛋白,得到了较纯的花楸果实多糖(SSP),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经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纯度为65.8%;FT-IR检测官能团,发现在3 420 cm~(-1)、2 929 cm~(-1)和1 733 cm~(-1)处存在多糖的典型吸收峰;用SEC-LLS测得重均分子量(Mw)为1.739×105,数均分子量(Mn)为5.052×104,多分散系数为3.443,表明分子量分布较为均一;经三氟乙酸酸解、糖腈衍生化等处理及气相-质谱联用法测定SSP的单糖组成,表明SSP由甘露糖、葡萄糖和未知单糖等3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2.2∶1.4∶6.4。(2)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SSP具有很好的DPPH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以及较强的还原力;当SSP浓度为2 mg·mL-1时,SSP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于BHT的96%,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为Vc的76.07%,还原能力等价于Vc的92%。以上表明该多糖可以用于抗衰老和抗炎等方面,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为花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三种造林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以贵州省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三种造林植物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近轮叶木姜子(Litsea elongata var.subverticillata)、山杨(Populus davidiana)为对象,测定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叶绿素荧光、叶片碳酸酐酶活力以及叶绿素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并测定了植物生长地土壤理化性质,综合分析了三种植物的喀斯特生态适生能力。结果表明:水榆花楸和山杨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近轮叶木姜子,这与其较高的气孔导度和光化学效率有关;而山杨因具有较高碳酸酐酶活力和叶绿素含量,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水榆花楸和山杨的光合生产能力较高,且受光强和温度限制,可在光照较好的地区大范围种植,作为速生植物来加快经济收入并改造当地脆弱生境的优选植物;近轮叶木姜子作为中药型植物,且在低光强下能够保持最大生长能力,可在光照条件不好的地区优先种植,既增加植被覆盖率又增加经济收入。该研究结果为山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植物名称涅温花楸(Sorbus nevezhinskaia). 2材料类别幼嫩茎段. 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和Nitsch.(1)诱导培养基:Nitsch 6-BA 0.5 mg·L-1(单位下同) NAA0.2;(2)继代增殖培养基:MS 6.BA 0.5 NAA 0.2;(3)生根培养基:1/2MS IBA 0.1 NAA 0.1.以上培养基中均加入6 g·L-1琼脂、30 g·L-1蔗糖,pH 5.8.培养室温度(24±2)℃,光照12 h·d-1,光照强度为30~40 μmol·m-2·s-1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9月8日上午,在西藏东南部林芝市林芝县色季拉山东坡(29°39′03.39″N,94°42′52.47″E,海拔3 894 m)的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林中的西南花楸(Sorbus rehderiana)上,发现并拍摄到1只鸫。该鸟体长约25 cm,上体褐色,下体皮黄而具明显黑点,耳羽后侧具月牙状黑色斑块,2条白色的点状翼斑明显(图1)。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8日上午,在西藏东南部林芝市林芝县色季拉山东坡(29°39′03.39″N,94°42′52.47″E,海拔3 894 m)的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林中的西南花楸(Sorbus rehderiana)上,发现并拍摄到1只鸫。该鸟体长约25 cm,上体褐色,下体皮黄而具明显黑点,耳羽后侧具月牙状黑色斑块,2条白色的点状翼斑明显(图1)。  相似文献   

16.
以黑果腺肋花楸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稳定性。优化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3%、超声时间为32 min、超声温度为42℃、料液比为1∶20(g/m L),在此条件下的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的提取量为5.61 mg/g。在50℃以下的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稳定性较好,保存率可达98%以上;氧化剂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有显著破坏作用;在避光的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稳定性最好;Ca~(2+)、K~+、Mg~(2+)离子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几乎无破坏作用,但Fe~(2+)、Cu~(2+)离子的破坏作用较为显著;在偏酸性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YE)作为外加诱导子对欧洲花楸悬浮细胞(Sorbus aucuparia suspension cell,SASC)产生生物胁迫作用并对胁迫环境下产生的悬浮细胞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运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及现代波谱技术,从SASC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eriobofuran(1)、4,5-dihydroxy-3-methoxybiphenyl(2)、2'-hydroxyaucuparin(3)、aucuparin(4)、trans-cinnamic acid(5)、citrostadienol(6)、β-谷甾醇(7)、uvaol(8)、白桦脂酸(9)、tormentic acid(10)、alphitolic acid methyl ester(11)、fupenzic acid(12)、亚油酸(13)。其中,化合物5~13为首次从SASC中分离得到。选择化合物1~3、5、8和12对15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其中联苯类化合物1和2对苹果轮纹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MIC分别为3. 13和6. 25μg/m L。  相似文献   

18.
桂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广西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基于该地区关键区域的深入调查,该文报道了广西被子植物新记录20种,即木姜叶征镒木[Wuodendron praecox(Hook. f.&Thomson) B. Xue, Y. H. Tan&X. L. Hou]、大果楠(Phoebe macrocarpa C. Y. Wu)、国楣铁线莲(Clematis fengii W. T. Wang)、方籽栝楼(Trichosanthes tetragonosperma C. Y. Cheng&Yueh)、枥叶花楸(Sorbus yunnanensis L. T. Lu)、长苞楼梯草(Elatostema longibracteatum W. T. Wang)、富宁槭(Acer paihengii Fang)、云南山茱萸(Cornus eydeana Q. Y. Xiang&Y. M. Shui)、长梗杜鹃(Rhododendron longipedicellatum Lei Cai&Y. P. Ma)、粉花安息香(Styrax roseus Dunn...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两种花楸不同部位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花楸和西伯利亚花楸是新疆常见的两种蔷薇科花楸属植物,通过对它们不同部位的总黄酮的提取和定性,我们发现这两种花楸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花楸果实中的黄酮含量比天山花楸果实中的黄酮含量高,而西伯利亚花楸的枝和叶中的黄酮含量要比天山花楸低.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是影响物种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研究高山植物天山花楸的适宜分布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为了解西北地区高山植物类群的生态适宜性及其对未来气候情景的响应提供参考案例。利用天山花楸51个自然分布点和10个环境因子,整合GIS空间分析和MAXENT模型,分析基准气候(1970—2000)及未来气候下(2050时段,基于RPC4.5情景)其在西北地区的适宜分布范围与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多元环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分析研究区未来气候相比基准气候的波动情况,利用环境变量贡献值、置换重要性值及刀切法明晰影响天山花楸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利用GIS工具和R软件ggplot2程序包分析基准和未来气候下天山花楸适宜分布区内关键因子变化的数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基准气候下,天山花楸的适宜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主要集中在阿尔泰山西段、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西段及祁连山中段的高海拔山地等区域;(2)加入归一化植被指数显著提高了天山花楸模型模拟的准确性,最干月降水量(0—18mm)、最湿月降水量(6—127mm)和平均气温日较差(8.2—16.3℃)主要限制了天山花楸的适宜分布;(3)相对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