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半矮秆基因sd—t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矮泰引-2所携半矮秆基因sd-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t与标志基因系019所携紫果皮基因Prp-b、标志基因系B30所携无叶舌基因lg、标志基因系027所携灰白壳基因Wh表现连锁,sd-t与Prp-b之间的交换值为2.85%±0.52%, sd-t与lg之间的交换值为27.90%±3.81%,sd-t与Wh之间的交换值为38.62%±2.99%。由于Prp-  相似文献   

2.
水稻半矮秆基因sd-g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双矮所携半矮秆基因sd-g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g与标志基因系M4所携隐性主基因gh-1和M27所携隐性主基因n1表现连锁。sd-g与gh-1之间的交换值为24.33%±3.96%,sd-g与n1之间的交换值为29.44%±4.81%。由于gh-1和n1均位于第5染色体,因而推定sd-g位于第5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3.
水稻半矮秆基因sd-t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矮泰引-2所携半矮秆基因Sd-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t与标志基因系019所携紫果皮基因Prp-b、标志基因系B30所携无叶舌基因1g、标志基因系027所携灰白壳基因Wh表现连锁,sd-t与Prp-b之间的交换值为2.85%±0.52%,sd-t与lg之间的交换值为27.90%±3.81%,sd-t与Wh之间的交换值为38.62%±2.99%。由于Prp-b、lg、Wh基因均位于第4染色体上,因而推定sd-t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上,其排列位置可能是Prp-b-sd-t-lg-Wh。  相似文献   

4.
矮泰引-3中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矮泰引-3的矮生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半矮秆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将这两个矮秆基因分别定位到第1和第4染色体上。等位性测交的结果表明,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矮秆基因与sd1是等位的,所以仍然称其为sd1;而位于第4染色体上的矮秆基因是一个新基因,暂命名为sdt2。利用SSR标记将sd1定位于RM297、RM302和RM212的同一侧,而与OSR3共分离,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是RM297-RM302-RM212-OSR3-sd1,遗传距离分别为4.7cM、0cM、0.8cM和0cM,这与sd1在第1染色体长臂上的确切位置是基本一致的。利用已有的SSR标记和拓展的SSR标记将sdt2定位于SSR332、RM1305和RM5633、RM307、RM401之间,它们的排列位置可能是SSR332-RM1305-sdt2-RM5633-RM307-RM401,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6cM、3.8cM、0.4cM、0cM和0.4cM。  相似文献   

5.
张京 《遗传学报》2001,28(1):56-63
根据连锁遗传原理,利用全套染色体形态性状状标记系,对20份中国大麦筹秆南资源的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15份单基因矮杆中,有1份其矮秆基因与宽护颖基因w连锁,位于2(2H)染色体短臂上;10份的矮秆基因与uz基因等等位,由3(3H)长臂携带;4份的矮秆基因与钩芒K ,锁位于4(4H)长臂上,5份双基因矮秆中,有3份的筹秆基因分别位于2(2H)短臂和4(4H)长 臂上;1份的筹秆基因各由其3(3H)和4(4H)长臂携带;其余1份的两对矮秆基因,1对与uz基因等位,由于3(3H)长臂携带,另1对则与宽护颖基因w连锁,位于2(2H)短臂之上。  相似文献   

6.
水稻(Oryza sativa)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矮秆材料的引入掀起了第1次"绿色革命"。但近年来,在水稻育种中矮生基因遗传单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水稻产量的持续提高。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籼稻亲本材料M804获得了一个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MU101。对该矮秆突变体和台粳16号杂交获得的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该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并暂命名为ds1。利用已有的SSR分子标记将DS1基因定位在水稻第5号染色体上,通过扩大群体和开发新的Indel标记,进一步将DS1基因定位在2个Indel标记之间,两者间的物理距离大约为384kb。该研究为DS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的水稻矮秆基因的发掘,对深入研究植物株高的调控途径及株型育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报道了从日本特早熟粳稻品种Kitaake的组织培养后代获得的一个矮秆突变体dm,该突变体植株细小,紧凑,机械强度降低,结实率下降,籽粒变窄,千粒重降低等。利用分离群体中的矮秆株,最终将目标基因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末端InDel标记EL-72和L-1之间,物理距离为168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无已报道的水稻矮秆基因,该基因可能是一个尚未被克隆的新的株高决定基因。  相似文献   

8.
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稻(Oryza safjva L.)半矮秆品种蜀恢I62中发现一份小粒矮秆突变体“I62d”。对I62d与4个半矮秆品种杂交F1和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I62d的矮生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以II-32B/162d F2代作定位群体,用分子标记将I62d突变基凶定位丁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该基因与微卫星标记RM218和RMI57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5cM和10.0cM。同时,利用近等基因系分析了该基因的表型效应,结果表明它可使株高降为正常高度的1/4左右,籽粒降为正常大小的1/4左右,并使叶片显著缩短、加宽,结实率显著降低。我们认为162d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某因,暂命名为dI62(t)。  相似文献   

9.
根据连锁遗传原理,利用全套染色体形态性状标记系,对20份中国大麦矮秆种质资源的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15份单基因矮秆中,有1份其矮秆基因与宽护颖基因Z连锁,位于2(2H)染色体短臂上;10份的矮秆基因与uz基因等位,由3(3H)长臂携带;4份的矮秆基因与钩芒基因K连锁,位于4(4H)长臂上。5份双基因矮秆中,有3份的矮秆基因分别位于2(2H)短臂和4(4H)长臂上;1份的矮秆基因各由其3(3H)和4(4H)长臂携带;其余1份的两对矮秆基因,1对与uz基因等位,由3(3H)长臂携带,另1对则与宽护颖基因w连锁,位于2(2H)短臂之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稻成套端三体进行DNA序列快速染色体臂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中籼3037”成套端三体为材料,通过制备不同染色体两个端三体的等量DNA膜,并与等定位的分子标记或DNA序列杂交,成功地将严重偏分离的零等位标记多拷贝标记073的不同片段,以及着丝点相关重复序列RCS1定位互相应的染色体臂上。说明在水稻中,不同染色体臂的端三体可以弥补连锁定位方法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及效应分析 李秀兰 吴 成 邓晓建 王平荣 李仁端 杨志荣  相似文献   

12.
谷子雄性不育系1066A不育基因和黄苗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谷子(Setaria italica(L).Beauv.)雄性不育系1066A为母本,豫谷1号三体(1-7)及四体8和四体9作父本进行杂交,应用初极三体分析法,进行了谷子雄性不育基因和黄苗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通过配置大时杂交组合和反复授粉,利用豫谷1号三体的极少量花粉,获得了三体2-9的F1代杂种,各杂种三体的形态与豫谷1号三体基本个似,略有差异,苗色呈绿色且可育。杂种F2植株的育性都产生分离。结果是三体3、5、7、8、9的F2代分离出的可育株与不育标之比为3:1,三体6的可育株与不育株之比为14:1(x^2=0.012,p=0.01)。杂种F2分离出的绿苗与黄苗之比只有三体7为12:1(X^2=0.36,P=0.01),其他均为3:1。因此,可以确定1066A的不育基因为隐性单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该品系的黄苗基因也是隐性单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3.
抗白粉病6R(6B)染色体异代换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7902(6B)单体为母本,Holdfast-KingⅡ6R二体异附加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白粉病抗性追踪和细胞学鉴定,选育出抗白粉病6R(6B)二体异代换系。其与普通小麦中8601以及与“中国春”6B重双端体的F1植株,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0″+2′和20″+1′+2t′ ,从而,证实6B染色体被 6R染色体代换。同时,对6R染色体上抗白粉病基因的进一步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水稻半矮生基因sd-1减小粒重的副作用,培育了半矮生粳稻型大粒品种。本研究用具有大粒基因lk-j的高秆品种房吉和具有半矮生基因sd-1系统SC-TN1的杂种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选育的半矮生系统的千粒重均较SC-TN1有所提高,并出现了千粒重30克以上的系统。亲子代的相关分析表明,粒长间有高度的正相关。充分说明,sd-1的半矮生性和大粒性的结合是可能的。因此指出,通过选择适当的大粒种质资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染色体的发现和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放射杂交体法,重叠群拼接和染色体步移及基因定位克隆的常用方法以及基因定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大麦多节分枝多穗矮秆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京 《遗传》1997,19(5):17-20,26
采用全套染色体形态状标记系,对大麦多性状综合突变基因mbd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mbd在大麦的1H染色上处于矮秆基因br和裸粒基因n之间,可能由1H的短臂携带,其中,与短臂上br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9.7cM,与长臂上n的遗传距离是42cM。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猪外源基因染色体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基因猪外源基因染色体定位的研究EXOGENOUSGENELOCALIZATIONONCHROMOSOMESOFTRANSGENICPIG关键词基因定位染色体原位杂交转基因猪KeywordsGeneLocalization,Insituhybrid...  相似文献   

18.
半矮生基因sd-1有抗倒伏和改善株型的效果,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水稻丰产品种中,最近发现该基因具有减少穗长和千粒重的副作用。为澄清此副作用,能否通过遗传背景的改良得以克服,进而培育成粳稻型的半矮生大穗品咱,本研究用高秆品种农林29号及其半矮生纯合系SC-TN1和大穗品种Akenohoshi的杂种进行了分析。用F4代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半矮生系统的穗长较高秆系统的为小。但是,由于半矮生系统的枝梗数。  相似文献   

19.
水稻Osgrp-2基因的结构、表达特性和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富含甘氨酸的蛋白质(GRP)是植物细胞壁的一种重要结构蛋白, GRP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受发育阶段和多种环境因素的调控, 因此GRP基因为植物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式. 从水稻基因组文库中克隆了一个新的GRP基因Osgrp-2, 测定了其序列, 并通过5′RACE实验确定了该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 从而界定了约2.4 kb的启动子序列. 还详细分析了Osgrp-2在水稻中的时空表达特性和损伤诱导表达特性. 最后, 将Osgrp-2定位于水稻的第10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云南稻品种冬糯对我国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xac)菌系“江陵691”的抗性遗传和抗病基因与初级三体额外染色体的关系。冬糯对白叶枯病菌系“江陵691"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xa-k);该抗病基因分别与Xa-a、xa-c、Xa-(?)、Xa-f和Xa-i不等位,并呈独立遗传;与Xa-g不等位,呈连锁遗传,重组值为28.7%。冬糯抗病基因与Triplo-7的额外染色体即第7染色体有关,推定冬糯所带的抗病基因位于第7染色体上。以IR36为遗传背景的初级三体系带有一对显性抗白叶枯病基因,该抗病基因位于第11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