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普华 《植物研究》2019,39(6):970-971
<正>1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中国植物志》和《中国树木志》两部巨著分别于2004和2013年全部完成。《中国植物志》全书共80卷126分册,包括我国维管植物301个科、3 408属、31 142种、9 000多个图版。经过4代人的不懈努力和312位植物分类学家的通力协作,历经50余年的漫长岁月艰辛编撰才得以2004年10月全部完成,实现了中国几代植物分类学家的夙愿。初步摸清了中国维管  相似文献   

2.
杜诚  刘军  刘夙  马金双 《生物多样性》2022,30(7):22355-190
中国植物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被外国人所关注和研究。直到1916年, 中国植物分类学者才开始独立研究本国植物, 并经历了从民国时期开始自立、到1949年后自主完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国家级和相对完整的地方植物志以及中外合作完成英文版的国家植物志Flora of China、再到21世纪新一代学者每年更新《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且开始主导国际性植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等3个主要时期。统计表明, 超过3,000位中国学者参与过植物命名或植物名称处理等命名相关工作, 近些年更是达到每年新增100人左右的新高。但这种繁荣局面与中国植物分类学的衰退状况彼此矛盾。为了解释这个矛盾, 结合对历史回顾的深入分析说明, 真正能够反映分类学发展程度的量化指标应当是“活跃”分类学者数目。这个数目在21世纪停滞不前, 表明当今的分类学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 特别是新分类群的发表与系统学研究脱节, 对分子系统学证据的应用仍有不足, 以及科研评价体系偏重于论文影响因子等。本文因此提出了当今分类学者应该具备的6条技能标准: (1)具有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 (2)掌握学科内知识; (3)掌握学科外知识; (4)具备野外工作技能; (5)具备标本馆和实验室工作技能; (6)掌握文献和数据库检索技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纵横两个方面比较了植物形态分类学与化学分类学的发展,论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认为这两个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共同的哲学渊源;形态分类学是化学分类学的重要基础,今后仍将起着主导的、重要的作用,化学分类学是现代植物分类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它不能取代形态分类学,而是作为后者的一个重要补充,与其他生物学科一起,共同促进现代植物分类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植物分类学教学改革及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亮 《生物学通报》1996,31(12):33-33
植物分类学教学改革及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廖亮(江西省九江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九江332000)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植物分类学的教学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以下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1实行双线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植物...  相似文献   

5.
杨亲二 《生物多样性》2016,24(9):1024-23
对洪德元先生最近在《生物多样性》(2016年第24卷第3期)发表的《关于提高物种划分合理性的意见》一文中的部分观点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强调我国植物确实还存在大量种级水平的分类学问题有待解决, 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在一些重要发展阶段(如系统阶段和物种生物学阶段)上存在明显缺失, 需要弥补。指出分类学发展到今天, 不宜再强调“经典分类学”和“实验分类学”之分, 应采用多学科手段解决分类学问题; 我国应加强植物分类专著水平的研究工作, 注意培养年轻一辈植物分类学专著工作者; 在分类处理中应用居群概念和统计学方法时应特别谨慎; 在系统植物学中接受物种概念的多元性是必要的, 但要向达到广义的生物学种概念努力, 不宜以有所谓的“归并派”和“细分派”之分为借口而完全主观地划分物种。  相似文献   

6.
刘海桑  池敏杰 《植物研究》2010,30(6):660-663
通过调查,对Swietenia mahagoni的后选模式、S.macrophylla的主模式与中国分类学文献(如《植物分类学报》、《广州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云南植物志》、《广东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和《中国高等植物》)的S.mahagoni作比较,证实中国分类学文献将S.mahagoni和S.macrophylla相混,上述分类学文献中的S.mahagon是S.macrophylla King。桃花心木(S.mahagoni(L.)Jacq.)的羽状复叶及小叶较短,小叶长度绝不超过10 cm,果卵球形,长度绝不超过15 cm;而大叶桃花心木(S.macrophylla King)的羽状复叶及小叶较长,总有一部分小叶的长度超过10 cm,果长卵球形,长12~22 cm。  相似文献   

7.
2011年9月马金双赠予的《东亚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概览》一书到手,兴奋之余对它粗粗的进行了拜读,发现内容浩如烟海,从基本的文献知识到国内、国际浩瀚的图书、期刊;从国内标本馆到世界主要标本馆的介绍;从《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的卷册索引到世界性的植物分类学专著;  相似文献   

8.
蒋凯文  潘勃  田斌 《生物多样性》2019,27(6):689-16
豆科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和兰科的第三大科, 包含约791属, 19,325-19,560种, 其中许多分类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自《中国植物志》出版以来, 随着分子系统学的不断发展, 不少豆科属的范畴发生了变动。本文结合国内外的多项研究成果, 以1998年完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豆科相关卷册中的属为基准, 对近年来国产豆科植物的属的分类学变动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包括32个分类学处理以及4个新记录属, 以期为未来国产豆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物分类学是一門古老的学科,它和其他有关的近代生物科学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仍然在不断发展着。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是和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驗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有关科学的任何巨大成就,促使植物分类学的发展,产生貭的飞跃。古代大量农业生产知識的积累与药用植物知識的不断增长,为植物分类学的实驗研究創造了条件,为近代植物分类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人为分类系統阶段打下丁基础。15、16世紀資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飞跃发展。植物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等有关科学的成长为植物分类学提供了理論基础和科学技术的基础,更正确的描述、有較好的解剖技术,也积累了大量的标本,进行了分类系統的探索,使植物分类学获得很大进展。植物分类学逐步进入了自然分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来植物分类学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去近二十年中,可以看到在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领域里,异常丰硕的成果和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这些年在宏观系统学(macrosystematics)方面所获得的新资料和新的研究方法,充分说明这一领域的进展是令人鼓舞的。本文主要以Heywood的近著《植物分类学当前的景象》为蓝本,对这一领域的新发展和新动向作一简要回顾。至于  相似文献   

11.
蕈菌分类学     
正《蕈菌分类学》由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吉林农业大学图力古尔教授主编,《菌物研究》期刊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作序,2018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蕈菌(大型真菌)分类学最新研究成果,是一本传统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分类学教  相似文献   

12.
酸枝木类为《红木》国家标准中最大的一类,原植物皆隶属于豆科(Leguminosae)黄檀属(Dalbergia).为准确鉴定红木酸枝木市场的树种,回顾了豆科黄檀属分类学历史,对13种酸枝木的原植物进行了分类学文献考证研究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3.
马金双(2011).东亚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概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978-7-04-032948-3马金双教授所著的《东亚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概览》一书详细地介绍了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及其周边国家与地区的高等植物分类文献,共有10大类近1200种。该书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对Livistona speciosa的等模式、L.saribus的等新模式与中国分类学文献中(如《海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的L.speciosa、L.saribus作比较,证实中国分类学文献将L.saribus、L.speciosa相混,中国分类学文献中的L.saribus、L.speciosa均为L.speciosa Kurz。美丽蒲葵L.spe-ciosa的叶的裂片先端浅裂、坚挺,果倒卵形、椭圆形至卵形,长度多于2.5cm,直径多于2cm;大叶蒲葵L.sari-bus(Lour.)Merr.ex A.Chev.的叶的裂片先端深裂、下垂,果球形至近球形,直径少于1.8cm。增补了L.sari-bus的等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数值分类学     
近年来,细菌分类学发展迅速,《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九版第一卷于1984年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关注。显示其新版特色之一的是,在“细菌分类”一章中,专题论述了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如数值分类,核酸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遗传学方法、血清学和化学分类等。这些方法的建立使细菌分类学能更好地阐明其亲缘关系,为建立细菌分类的自然系统探索出可行的途径。现约请有关专家摘译了九版一卷中的上述方法部分,以期促进我国细菌分类学工作的发展。我刊将在资料栏目中连续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植物分类学研究的特点以及该时期代表的分类学家和他们的专著,分析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植物分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综合多学科的信息,特别侧重于21世纪以来的学科新发展。该书集分类学的经典理论与近年的分子分类学、分支分类学和植物的计算机鉴别等于一体,特别注重植物命名、鉴定、分子分类学和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知识,解释了系统发育、数量分类和分支分类学所涉及的一些复杂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陕西省植物分类学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同时,从标本采集、资料积累、植物名录、手册和志书的编写;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专科、属的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就和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文章重点对二○○○年我省植物分类学研究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和预测,并提出本学科的发展和应该达到的目标;根据我省研究现状和国内外发展趋势,从志书的完成与修订、特有的专科、属的研究以及生物系统学、植物地理学、新技术的应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科合作等方面所应采取的措施加以阐述。因此,对我省植物分类学到二○○○年在主要方面赶上国内外先进水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为分类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这部著作发表后的一个世纪内,分类学的进展并不是令人满意的。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赫胥黎的《新分类学》发表以后,分类学的面貌才为之一新。新分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以群体代替个体,作为分类单元和分类对象的,种下分类成了当时理论上的争鸣问题,并取得重要进展。五十至七十年代分美学跨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时代。分类学家对理论发生浓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1月1—6日,中国植物学会在苏州召开了中国首次植物化学分类学学术讨论会。同时,还召开了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会议和编写《中国植物芳香油成分志》筹备会。代表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冶区。共43人。大会共收到论文31篇。在会上,有五位代表作了专题报告,17位代表作了学术交流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