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海洋鱼类寄生粘孢子虫的系列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报道和采集了自青岛沿海多种鱼类体内寄生的薄壳虫属1新种并重描述了3个已知种:似短薄壳虫, 新种Leptotheca brevoides sp.n.;云雾薄壳虫L. nebulifera Zhao & Song, 2003;豆粒薄壳虫L. faba (Meglitsch, 1960) Zhao & Song, 2003和大孢薄壳虫L. macrospora Auerbach, 1909。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殖异育银鲫寄生黏孢子虫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湖北洪湖地区一养殖池塘的异育银鲫开展了黏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以利于黏孢子虫病的综合防治。发现异育银鲫中寄生了4种黏孢子虫, 分别为多涅茨尾孢虫(Henneguya doneci Schulman 1962)、住心碘泡虫(Myxobolus hearti Chen, 1998)、瓶囊碘泡虫(Myxobolus ampullicapsulatus Zhao 2008)和尾孢虫未定种(Henneguya sp.)。鳃寄生的多涅茨尾孢虫在不同月份中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 0.05), 在46月未见包囊, 79月感染率突增, 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多涅茨尾孢虫包囊的平均丰度与其感染率的变化趋势相同, 不同月份间, 多涅茨尾孢虫平均丰度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 0.05); 多涅茨尾孢虫平均包囊直径从7月至12月逐渐增大, 随后月份逐渐减小, 不同月份间, 多涅茨尾孢虫平均包囊直径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 0.05); 在不同的鳃片之间, 多涅茨尾孢虫平均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P 0.05), 但第四片鳃的平均感染强度明显要高于其他鳃片。鳃寄生的瓶囊碘泡虫只在36月发现感染, 感染率6月最高; 心脏寄生的住心碘泡虫全年都发现感染, 在不同月份中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 0.05); 膀胱寄生的尾孢虫未定种除了8月, 其他月份均有感染, 14月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 0.05)。    相似文献   

3.
本文寄生于驯鹿Rangifer tarandus艾美虫属一新种--敖鲁古雅艾美虫Eimeria aoluguyaensis sp.nov.,新种的特种是具有卵囊残体和最小的量度,可与文献中记载寄生于驯鹿的五种艾美虫相区别。  相似文献   

4.
《菌物学报》2017,(8):1164-1167
报道中国尾孢菌属和假尾孢属3个新记录种,寄生在波状补血草Limonium sinuatum上的海岛尾孢Cercospora insulana,寄生在夹竹桃Nerium indicum上的来间岛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kurimensis和匍匐假尾孢P.repens。提供了形态描述和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新疆与四川淡水鱼类寄生粘孢子虫7种,即阿勒泰两极虫,白甲两极虫,宁南两极虫,Ju楚克拉虫,杜氏粘体虫,宜宾碘泡虫,鲈尾孢虫,除杜氏粘体虫和鲈尾孢虫外,其余5种为新种。本文是首次对新疆地区粘孢子虫研究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运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中华球孢虫(Sphaerospora chinensis)的结构与发育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球孢虫呈卵圆形,孢质均匀。极囊和极丝都有透明中间层包围,极丝有粘性且易释放;孢子母细胞边缘有壳瓣形成体,是壳瓣细胞的发育起点,成熟孢子的壳瓣外周有突起的条纹,但两个壳瓣的条纹不尽相同,两个壳瓣之间以紧密连接的方式相连;孢质母细胞的发生属单孢子发育模式;随着细胞的成熟,球孢虫所含的内质网、微管等结构会退化乃至消失。文章还讨论了中华球孢虫极丝易释放性与其对寄生方式适应性的关系。重庆为该虫新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和菌绒孢属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天门冬柱隔孢Ramulariaasparagi,寄生在百合科Liliaceae文竹Aspargisplumosus上;香茶菜柱隔孢Ramulariarabdosiae,寄生在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Rabdosiaamethystoides上。新记录种是甜苦菌绒孢Mycovellosielladulcamarae。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和菌绒孢属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天门冬柱隔孢Ramulariaasparagi,寄生在百合科Liliaceae文竹Aspargisplumosus上;香茶菜柱隔孢Ramulariarabdosiae,寄生在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Rabdosiaamethystoides上。新记录种是甜苦菌绒孢Mycovellosielladulcamarae。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9.
叶东海  沈亚恒 《真菌学报》1994,13(4):241-245
本文报道虫囊菌属2个新种,中国新记录种及新记录变种各1个:海南虫囊菌寄生于齿负泥虫,福建虫囊菌寄生于长唇步甲属蠕形虫囊菌寄生于锯缘步甲瘤壳虫囊菌婆罗洲变种寄生于四斑长唇步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和菌绒孢属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天门冬柱隔孢Ramularia asparagi,寄生在百合科Liliaceae文竹Aspargis plumosus上;香茶菜柱隔孢Ramularia rabdosiae,寄生在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上。新记录种是甜苦菌绒孢Mycovellosiella dulcamarae。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1.
《菌物学报》2017,(4):522-527
对来自湖南和广东的菌寄生属真菌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将形态解剖、培养性状和DNA序列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真菌菌寄生Hypomyces mycophilus、枝葡孢菌寄生H.sibirinae和三隔孢菌寄生H.triseptatus,对它们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相似文献   

12.
2005-2007年从青岛崂山的16科30属35种植物上采集了143份白粉菌样品,经形态鉴定分属于7属22种。其中40份样品中检测到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其寄主植物属于8科14属15种,其寄主真菌属于7属10种白粉菌。统计分析发现,多孢穆氏节丝壳上白粉寄生孢的发生率和重寄生强度均为最高;群落组成分析发现,棕丝单囊壳为白粉寄生孢寄主真菌中的优势种,其重要值为89.22%;菊科为白粉寄生孢寄主植物中的优势科,其重要值为97.85%。  相似文献   

13.
南海石斑鱼苗种肠道微孢子虫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组织病理分析、超微结构观察以及分子特征分析对石斑鱼(Epinephelus spp.)苗种肠道微孢子虫病病原进行了鉴定。其为一肠孢虫属新种, 命名为石斑鱼肠孢虫(Enterospora epinepheli sp. n.), 专性寄生于细胞核内, 发育过程与肠孢虫属模式种黄道蟹肠孢虫(Enterospora canceri)一致。早期单核裂殖体通过一层简单的电子薄膜与宿主细胞核质隔离。随后, 单核裂殖体发育形成多核裂殖原质团。此时, 细胞核出现明显肥大, 有的甚至被裂殖子胀破。裂殖原质团进一步发育形成多核产孢体, 并开始出现许多高电子密度的囊泡状结构。这些与极丝及锚状盘有关的囊泡状结构聚集在藕核周围, 并组装形成微孢子虫特征性结构(挤出装置)前体。随后, 产孢体原生质团通过连续分裂形成一个个孢子母细胞。孢子母细胞与细胞核直接接触, 并直接发育形成成熟孢子。成熟孢子椭圆形, 孢子长(1.56±0.31) μm (1.07—1.96 μm), 宽(1.08±0.98) μm (0.93—1.28 μm)。 孢壁分为3层, 外壁电子密度高, 厚(15.51±0.95) nm (9.87—26.18 nm), 内壁为电子透明层, 较外层更厚(81.13±2.71) nm (57.16—110.81 nm), 最里面为孢质膜。极丝为同型极丝, 共5—6圈, 分2排排列。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该微孢子虫寄生于肠道上皮杯状细胞核内, 肠壁脱落的内容物中也发现大量的微孢子虫。序列比对发现该种与之前报道的石斑鱼肠道微孢子虫待定种(Microsporidium sp.)序列基本一致, 与其他相似性较高的种类的遗传距离在0.162—0.225。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显示肠胞虫科的种类明显分为两支, 石斑鱼肠孢虫和肠孢虫属其他种类及毕氏肠胞虫聚为一个独立分支, 但不与该分枝中任何种类形成姊妹支。  相似文献   

14.
张宏  刘云龙  张中义 《菌物学报》2003,22(3):384-386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二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紫荆生柱隔孢 Ramulariacercidis,寄生在云实亚科(Caesalpiniodeae)紫荆(Cercis chinensis)上;丁香柱隔孢Ramulariasyringae,寄生在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 sp.上.新记录种是极细柱隔孢Ramulariaangustissima和稍厚柱隔孢R.crassiuscula.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二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紫荆生柱隔孢Ramularia cercidis, 寄生在云实亚科(Caesalpiniodeae)紫荆(Cercis chinensis)上;丁香柱隔孢Ramularia syringae,寄生在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 sp.上。新记录种是极细柱隔孢Ramularia angustissima和稍厚柱隔孢R. crassiuscula。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二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紫荆生柱隔孢 Ramularia cercidis,寄生在云实亚科(Caesalpiniodeae)紫荆(Cercis chinensis)上;丁香柱隔孢 Ramularia syringae,寄生在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 Syringasp.上。新记录种是极细柱隔孢 Ramularia angustissima 和稍厚柱隔孢 R.crassiuscula。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二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紫荆生柱隔孢Ramularia cercidis, 寄生在云实亚科(Caesalpiniodeae)紫荆(Cercis chinensis)上;丁香柱隔孢Ramularia syringae,寄生在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 sp.上。新记录种是极细柱隔孢Ramularia angustissima和稍厚柱隔孢R. crassiuscula。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8.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的世界性害虫,对农林业危害巨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当前防治西花蓟马的虫生真菌的种类、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防治现状。现已知西花蓟马的寄生病原真菌有5种,包括蜡蚧轮枝菌(半知菌:丝孢目)、球孢白僵菌(半知菌:丝孢目)、金龟子绿僵菌(半知菌:丝孢目)、玫烟色棒束孢(半知菌:束梗孢目)和小孢新接霉。其中,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在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部分防效好的虫生真菌已申请专利及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暗色丝孢真菌一中国大陆新记录属———拟虫囊孢属(Listeromyces),其中腐木拟虫囊孢(Lis-teromyces insignis)在中国大陆首次报道。该种菌采自湖南岳麓山地表枯枝表层,根据采集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显微照相。研究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20.
双梭孢虫草无性型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作易  梁宗琦 《真菌学报》1996,15(3):210-214
从贵州省贵阳市黔灵山采集分别寄生于不同刺蛾茧上,宏观特征呈简单和分枝的双棱孢虫草,经对子囊孢子诱发微循环产孢研究确证,双包虫草的无性型为隔梭孢属一新种,双梭隔梭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