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肿瘤细胞或离体成瘤变异细胞(简称变异细胞)表面复合糖类的结构与未变异的前身细胞明显不同。肿瘤细胞的复合糖类的变化是量的变化,即在肿瘤细胞中观察到的糖链结构通常在正常细胞中亦有少量存在,然而肿瘤细胞表面复合糖类的构造模式是很不同的,可用免疫方法来识别“肿瘤相关标志(或肿瘤相关抗原)”。细胞表面的糖脂或鞘糖脂和糖蛋白在许多情况下有相同的寡糖,鞘糖脂或糖脂,糖结合的神经酰胺,插入脂质双层中;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2.
1.田间条件下灌浆期的小麦,叶子、叶鞘、及节间里的含糖量有着昼夜的变化,其中主要是蔗糖含量的变化。在日间下午3—6时含糖量最高,而晚上含糖量降低。2.小麦叶子、叶鞘及节间含糖量的变化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里主要是光线及植物社会的影响。3.在阴天只有单行植株第1叶和第2叶里的蔗糖有显著的昼夜变化;叶子、叶鞘变化很小,还维持了原来的水平。中行植株的叶子、叶鞘及节间的含糖量一般是降低的。4.在晴天,不问单行植株、中行植株,叶子、叶鞘和节间的含糖量都有昼夜的变化。但含糖量变化的进程在单行植株和中行植株之间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单行植株的含糖水/平高于中行植株。它们之间差异的幅度,越是在下部的器官越是显著。单行植株叶子、叶鞘的蔗糖最高含量在下午6时到达,而中行植株叶子、叶鞘里的蔗糖最高含量早在下午3时就达到了。这种差异的形成由于中行植株被左右边行的植株所荫蔽,在光线条件上处于不利的状态。在阴天中行植株的光线条件更差,以至阻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5.小麦在灌浆期,叶、叶鞘、节间糖的分布是这样的:叶子里的糖浓度小于叶鞘,叶鞘里的糖浓度小于节间的。但当阳光充足的时候,叶子里的浓度有时高于叶鞘中的浓度。此外第2节间的糖浓度高于第1节...  相似文献   

3.
前言哈密瓜是新疆著名的水果之一,但是对它的生理活动还較少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观察不同生育期叶片內糖类含量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4.
5.
糖类不仅本身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同时发现其经过修饰后的衍生物也具有独特的作用.糖类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的前沿,对寻找新型糖类抗肿瘤药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植物叶表面的润湿性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辉  王会霞  李秧秧 《生态学报》2011,31(15):4287-4298
植物叶表面的润湿性是各种生境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表现了叶片对水的亲和能力。叶面的润湿性可以通过测定气、固、液界面的接触角大小确定,接触角θ<110°的为润湿,θ>130°的为不润湿,表现出斥水性。影响叶片润湿性的主要因素有叶面蜡质含量与形态,叶面绒毛数量、质地、形态和分布方式,气孔和表皮细胞形态和大小,叶水分状况等。叶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态是影响叶润湿性的主要内在原因,但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影响表面的结构和形态来影响叶润湿性。叶面的润湿性是植物叶片截流降水的微观基础,水分在润湿性强的叶面上铺展呈膜;在不润湿的叶面上形成水珠,容易在风和重力的作用下离开叶面;铺展的水膜,又会对叶的光合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润湿性的叶面,滞留、吸附、过滤各种大气污染物数量不同;这些污染物沉降在叶片表面,与叶面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叶面的润湿性。植物叶含水量的高低对叶感染病菌有重要的影响,在病菌感染期间如果叶表面完全润湿则有利于病菌侵染;一旦病菌侵染,又会对叶面结构造成破坏,需要考虑润湿性能对防治病虫害的农药液滴持留的影响。对于润湿性小、斥水性大的植物,其叶表面表现出一定的自清洁功能;根据这些高疏水性、具有自清洁性的植物叶面特征,可利用或借鉴生物学信息进行仿生设计或制造新的功能材料。润湿性作为固、气、液三相作用的综合结果,是认识植物界面关系的微观基础,对于植物叶面生态功能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甲状腺功能的季节性变化及其意义施振旦(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广州510642)关键词甲状腺功能,生殖,生长,季节性变化,生命延续大多数生活在温带和寒带的动物,为了适应季节性的环境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种的生存能力,都表现出一年一度的季节性生理活动。动...  相似文献   

9.
NK细胞亚群不同表型间存在效应功能的差异,在组织器官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别。研究证明,肝脏、胸腺、肺脏、子宫、皮肤等组织内存在居留NK细胞,其发育、表型及功能与骨髓中发育、成熟后迁入外周器官的传统NK细胞不同,在维持组织稳态、调控多种重要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与Ⅰ类固有样淋巴细胞具有部分重叠又不完全相同的表型及功能,并且与诱导NK细胞记忆性相关。针对NK细胞尤其是居留NK细胞的研究将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正>常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的ATP提供,而肿瘤细胞即便氧供充足也偏好利用增强糖酵解供能。同时,肿瘤细胞对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摄取利用也十分活跃。肿瘤缺氧微环境,癌基因的激活,线粒体功能的抑制以及如炎症、micro RNA等因素共同促成肿瘤细胞糖酵解代谢表型,它不仅为肿瘤细胞提供充足的ATP,还为新肿瘤细胞的构筑提供生物大分子原料,从而利于生长增殖。基于肿瘤能量代谢模式的内在分子机制研究,将揭开靶向肿瘤治疗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甘薯“胜利百号”的块根成长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归结如下: 1.甘薯在生育初期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生长茎叶,陕西关中的气候条件下自扦插之日(5月13日)到7月底以前是茎叶增长最旺盛的时期,但由9月上旬以后,茎叶生长不但无明显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当地上部生长构成一定量的光合器官后,块根才迅速成长,自7月底至9月15日以前是块根成长增重最快的时期。夏薯茎叶与块根的生长趋势基本上与春薯有相同的规律,唯时期推迟,以致产量低于春薯。 2.块根在成长过程中体积膨大与物质累积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前期块根的容重小、干物量少,表明块根体积膨大的速度高于物质累积,但到生长后期则显示以物质累积为主而体积膨大速度减缓。 3.同一株甘薯上三极块根在成长过程中,从其绝对重量的增加和块根体积的膨大量来看,大块根比中、小型块根居先,显然大块根占有有利的成长因素。 4.对三极块根中水分、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变化做了分析。在接近收获时期块根中所发生的糖量加增与淀粉量加增与淀粉量减少的变化,主要受气温降低的影响,这一影响在大块根和小块根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麦红吸浆虫幼虫滞育期间糖类物质变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仵均祥  袁锋  苏丽 《昆虫学报》2004,47(2):178-183
分析研究了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 幼虫滞育期间总糖、海藻糖和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滞育年限幼虫的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在滞育年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滞育幼虫总糖含量明显不同。幼虫老熟入土滞育以前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入土滞育期间。入土滞育过程中,越冬期和春季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同期的裸露幼虫与结茧幼虫的总糖含量仅在秋季有一定的差异,其他时间基本相似。结茧幼虫滞育期间的海藻糖含量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说明其滞育期间的糖醇积累型属于海藻糖积累型;秋季与春季糖原含量的增加可能与麦红吸浆虫的滞育解除或滞育强度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酶动力学测定法比较了二株牙龈卟啉菌Pg所独有的毒力成份——牙龈毒素的酶代谢特征以及与其代谢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①牙龈毒素的酶合成在细菌生长早期就已开始,并存在于整个细菌生长周期;②牙龈毒素从菌体内释放到周围微环境中的动态变化基本上与细菌的生长周期同步;③PgEV的形成是存活细菌的一个特征,而不是老化的细菌或非生长期细菌的代谢产物;④PgEV中含有较高活性的牙龈毒素,由于EV体积小、所含毒力成份多和胞膜完整等的特点,使牙龈毒素更具有扩展细菌毒力作用的范围和强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常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的ATP提供,而肿瘤细胞即便氧供充足也偏好利用增强糖酵解供能。同时,肿瘤细胞对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摄取利用也十分活跃。肿瘤缺氧微环境,癌基因的激活,线粒体功能的抑制以及如炎症、micro RNA等因素共同促成肿瘤细胞糖酵解代谢表型,它不仅为肿瘤细胞提供充足的ATP,还为新肿瘤细胞的构筑提供生物大分子原料,从而利于生长增殖。基于肿瘤能量代谢模式的内在分子机制研究,将揭开靶向肿瘤治疗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扬子鳄蛋壳白带的变化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996~ 1 997年通过对扬子鳄蛋进行孵化实验 ,以及对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鳄蛋人工孵化的几年观察 ,得出孵化中蛋壳结构因出现白带而疏松 ;蛋壳白带变化呈一定规律性 ,在 ( 3 1± 1 )℃下 ,白点在产后 2 4小时出现 ,约 7天环绕蛋一周 ,约 2 1天 (除端部 )长满蛋一半 ,约 3 2天长满蛋一端 ,约 4 2天充满全蛋壳 ;受精蛋的发育受到白点出现时间限制 ,产后 72小时之前出白点的蛋都可孵出小鳄 ,之后出白点的蛋几乎孵不出鳄 ;孵化中 ,蛋壳可因蛋内吸水过多而开裂 ,蛋可因失水过多而空头 ,这二种现象都不利于蛋孵化。  相似文献   

16.
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共识.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发生是为了维持在恶劣微环境中的存活和无限增殖.因此,肿瘤细胞异常的代谢通路、代谢调控蛋白及代谢酶可能是肿瘤治疗的关键靶点.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肿瘤代谢的研究进展及肿瘤代谢研究对癌症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麻黄属(Ephedra)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明显不同于基于雌球果成熟苞片质地的传统分类,指出麻黄属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存在冲突。对麻黄属53种植物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麻黄属的种子表面纹饰包括3种主要类型,即横向片层型(T型)、乳突型(P型)和扁平型(S型)。麻黄属的种子表面纹饰特征既与宏观形态特征不相关,也与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不相关,表明该属微形态特征、宏观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之间的更多冲突。在欧洲和东亚发现的与买麻藤类有关的几个大化石带有T型种子表面纹饰,暗示具有T型纹饰的麻黄类植物在早白垩纪就十分多样。  相似文献   

18.
五味子科植种子表面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的五味子科24种7变种1变型的92个居群117份种子样品的表面微形态特征。将该科种子表面微形态归纳为4大类型,其中第Ⅰ型又分为3个亚型。将种子表面微形态与该科的花粉微形态,以及花、果、茎和叶的宏观形态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科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几乎不受其植株生长地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当稳定,因而作为分类的鉴别特征完全可靠,已观察到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不支持林祁和Saunders对五味子科所做的大部分分类学修订结果。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所揭示的Schisandra属与Kadsura属之间的关系,与花粉形态所揭示的两属关系极其相似,即两属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分别沿两条不同路线演化,但亦不能排除两属间有更复杂的关系的可能性。Kadsura属的总体演化水平高于Schisandra属,因而不支持认为Kadsura属比Schisan-dra属原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首次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的五味子科24种7变种1变型的92个居群117份种子样品的表面微形态特征。将该科种子表面微形态归纳为4大类型,其中第Ⅰ型又分为3个亚型。将种子表面微形态与该科的花粉微形态,以及花、果、茎和叶的宏观形态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科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几乎不受其植株生长地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当稳定,因而作为分类的鉴别特征完全可靠。已观察到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不支持林祁和Saunders对五味子科所做的大部分分类学修订结果。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所揭示的Schisandra属与Kadsura属之间的关系,与花粉形态所揭示的两属关系极其相似,即两属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分别沿两条不同路线演化,但亦不能排除两属间有更复杂的关系的可能性。Kadsura属的总体演化水平高于Schisandra属,因而不支持认为Kadsura属比Schisandra属原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3′,5′-环-腺苷酸(cAMP)作为一种第二信使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内,对细胞的多种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多数情况下,外源性环核苷酸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其作用机制仍然不清。对某些肿瘤细胞,cAMP可使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但这些研究大多限于观察cAMP作用较长时间的肿瘤细胞。我们曾报告,环核苷酸衍生物ax-cAMP-丁酯对几种腹水型肿瘤细胞(包括Ehrlich腹水癌细胞)的DNA和RNA合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将介绍的是用电镜下的定量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