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为 《生命世界》2005,(3):28-32
时光如流水,日历一页页翻过,随手或者刻意留下的备忘录一页页被压在下面,越早发生的事,被压在了越下面。当我们总结工作或者整理心情的时候,翻阅日历看到写下的潦草字迹,就会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甚至感同身受,如临当日。翻阅备忘录,翻阅自己的历史,日历记载着我们逝去的年华与心情。地层,就是地球的日历,记载着曾  相似文献   

2.
据最新出版的Nature Medicine杂志报道,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发现一种新创造出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治愈感染了西尼罗河病毒的小鼠。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能够证明这种抗体的效果和安全性,那么它可能成为最初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第一批单克隆抗体中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古国之一,由於劳动人民在千百年来与自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有不少伟大的创造和发明,这是我国人民极宝贵的文化遗产。但近百年来,封建努力的压迫和帝国主义者的侵略,阻碍了中国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已经摆脱了几世  相似文献   

4.
地磁磁铁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俗名叫吸铁石。磁铁有正负两极,对含铁物质有吸力;这种吸力有一个范围,并且有一定的方向,科学上称为磁场。地球像一个大磁铁,存在着规模巨大的磁场。地磁极位置与地球南北极位置接近:一个是靠近地理北极的负磁极,一个是靠近地理南极的正磁极。在地球表面随便什么地方,一枚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在静止时,针的一端总是指向北极,另一端总是指向南极,这是由于受地磁场作用(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相吸)的结果。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这种规律,创造了指南针。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所发现的地磁场的特性和指  相似文献   

5.
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染色法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后的切片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可明显区分不同颜色和形态的胶原纤维类型。1原理利用胶原分子与强酸性染料天狼星红结合一起后加强双折光现象,使不同颜色和形态的胶原纤维得以区分。此方法简便易掌握,具特异性、灵...  相似文献   

6.
《化石》1977,(1)
世界屋脊的冰峰沐浴着灿烂的朝阳,雅鲁藏布江的流水翻腾着金色的波浪。跳起欢快的热巴舞,占睦粘伴着我们放声歌唱,歌唱恩人华主席啊,歌唱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反党集团“四人帮”。在这捷报频传的日子里。“劳动创造了人”的展览在自治区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兄弟省、市博物馆的大力援助下于1976年10月下旬胜利地开幕了。展览办在诺布林卡内十三世达赖的经堂。昔日,以达赖为头子的三大领主压榨、奴役西藏广大劳动人民的场所,今日成了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的阵地;破除迷信,解  相似文献   

7.
毒蕈     
香蕈、蘑菇、松蕈、草菇等是一些味道鲜美的食用蕈.由于其中不但含有多种氨基酸,而且蛋白质以及钾、钠、磷、硫、镁、铁等无机盐类的含量也相当丰富,因而使它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成为我国劳动人民的佐餐佳品了. 祖国广大的森林和田野间,每年野生着的无数蕈类,向为我国劳动人民所需食蕈的主要来源;可惜它们之中,有的确可做成鲜美的小菜,有的则含有剧毒,不当心误吃了以后,小则呕吐、下痢,大则危害生命.因此,在既要使得我国劳动人民能够充分食用野生蕈,又要保障生命安全的原则下,对于毒蕈与食蕈的区别,实有深入研究与广加宣传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化石》1975,(2)
人是由古猿转变来的,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大约两千万年前,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古猿由于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而进一步分化,其中一支通过长期劳动萌发了自觉能动性,发展为人类。近百年来世界各地发现的大量人类骨骼化石和石器,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科学论断的完全正确。现已发现的和人类进化有关的化石大致有:人类的早期祖先——拉玛猿类,大约1500-1000万年前生活在亚、非两洲;南方古猿类,能直立行走,某些类型已能制造工具,生活在一、二百万年前,主要发现于非洲与亚洲;直立人(或称猿人),已能用火,生活在约100-20万年前,发现于亚、非、欧;约20-5万年前广泛分布于旧大陆的古人以及大约在五万年前出现的新人(现代人)。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给人类开辟了光明的社会主义道路,它给人类历史划出了一个新的时代,标帜着人民世纪的开始。全世界劳动人民都以无限欢欣的心情,庆祝这个伟大革命节日的四十周年。  相似文献   

10.
1.绪言在果树栽培以及观赏植物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在历史的早期就创造了接木的方法,并且在不断地实践中发展了接木的技术.通过接木的技术,繁育了优良的果树,因此创造了许多新型的植物,同时对接木的原理,也逐步地从片面的认识发展到更多的理解.自从伟大的自然改造者米丘林的工作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在动物学界,世界通用的雌雄符号是♀(雌)和(?)(雄)。其实,在我国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创造了雌雄符号,堪称世界之最。众听周知,在我国的商朝,劳动人民就已经创造了成体系的表意文字,而这种文字又多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它们最初都是锲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来记录王室卜辞,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在甲骨  相似文献   

12.
书刊评介     
<正>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其科学知识的积累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积累了与虫灾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昆虫学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迄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我国先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和疾病作斗争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发现了一千多种预防和医疗疾病的药用植物,并掌握了应用它们的方法,替遭受疾病侵袭的人们带来了幸福。我国劳动人民利用药物治病时所用的东西虽很广泛,但是大部分都属于植物,所以有“本草”这个名称。我国先代的人民在开始进入农业社会的时候就认识了植物对于维持生命的重要意义。他们从谷类植物中获得了生活所必需的动能,又从药用植物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海诸岛的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阔的南海上,自海南岛向东向南,罗列着无数珊瑚礁群组成的岛屿与暗礁,从北而南,计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统称为南海诸岛,是我国南方的海防前哨。由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生物量较大,这一海区内鱼类、棘皮类、贝类、甲壳类等动物资源甚为丰富;一些岛屿也是鸟类、爬行类的栖息繁殖场所。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特别是海南岛的渔民,即世世代代在这些岛屿及海区开发和经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航海和生产经验,创造了日益增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统计了按农历计算日期的津沪青新共88812例出生婴儿,发现出生性比在一个农历月内呈双相状态:朔月之后性比渐降,望月之后又迅速上升。χ~2检验差别非常显著。按地区、年代分六组统计,此现象亦有可重复性。还证明了出生性别比与月相关系等于受精性别比与月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中学达尔文主义基础课程中,人类起源这一章,是要说明人类起源于动物,但人类又脱离了动物界,人类进化的规律显然与动物进化的规律不同,人类有创造性的劳动,能改造自己的环境条件,而不再地像动物那样只是适应于自然条件了。人类什么时候和怎样脱离开动物界而沿着自己的规律而发展呢?那就是当人类的祖先一开始了劳动时就开始了,也正是由于劳动古猿才进化成了人。也就是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7.
石光  石蕴芳  孙立芳  杨淑芬 《遗传》1990,12(6):29-30
统计了按农历计算日期的津沪青新共88812例出生婴儿,发现出生性比在一个农历月内呈双相状态:朔月之后性比渐降,望月之后又迅速上升。X2检验差别非常显著。按地区、年代分六组统计,此现象亦有可重复性。还证明了出生性别比与月相关系等于受精性别比与月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的起源”一书,无可争辩的说明了人是由更低等的动物演化而来。1876年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天才的学说发表,指明只有通过劳动,人才有可能从猿的阶段变成新人。如果我们回想到十九世纪初、中期的一些古生物学家,虽然掌握大量材料,还不能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认为一切生物是个别创造出来的,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想到中古时代无论在东方或在西方,宗教的势力十分强大,对于事物发展与科学真理如何嫉视;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认为旧石器时代人化石的发现,相当之晚,如爪哇猿人  相似文献   

19.
农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通过三言两句通俗简练的韵语,来表达栽培技术的关键,由于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与傅授,所以目前在广大农村中被普遍的流行着,并成为指导农民生产的要诀。随着农业技术的改革,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旧的农谚,有的已不能适应于形势的发展,新的农谚却不断的在产生,有丰富生产经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加速社会主义的建设,几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表现了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为祖国创造了不少的财富。下面的—个例子,就很好的说明这一问题。谷芽糖(即灶糖)是人们爱吃的一种食品,这种糖的作法是先用大米或碎米熬成饴糖,再用稻芽或大麦芽发酵而成的。由于制这种糖消耗在这方面大米的量很大,所以谷芽糖的出售现在就逐渐少了。湖南邵阳供销合作社双江加工厂,就设法利用野生植物金樱子熬糖满足人们对糖的需要。现已获得成功。据该厂试验,每百斤金樱子果实合糖量达28—30斤(即每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