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具有扩散迅速、攻击性强等特点,常对入侵地区造成巨大的生态危害。虽然很多文献报道了红火蚁对无脊椎动物的影响,但红火蚁对脊椎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少,也缺乏系统的总结。综述了红火蚁对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影响和主要的研究方法(野外调查、案例分析、实验室评估、比较分析和人工移除红火蚁),以及脊椎动物对红火蚁的行为和生理防御机制。一般而言,红火蚁常以腹部末端的螯针攻击其他动物并释放毒液,可直接捕食、伤害各种脊椎动物的卵、幼体和成体,并影响动物的行为。此外,红火蚁可降低生境内无脊椎动物的丰度,间接影响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尽管红火蚁是陆生生物,但鱼类可能取食掉落在水面的有翅繁殖蚁而中毒,且漂浮于水面的红火蚁蚁筏也可能对鱼类造成威胁。由于两栖类动物通常体型较小,运动能力较弱,且皮肤缺乏角质层与鳞片毛发等结构的保护,极易受到红火蚁的攻击和伤害。对于鸟类和爬行类,红火蚁主要捕食卵和幼体,并干扰成体的筑巢和育幼行为,降低其繁殖成功率。此外,红火蚁对小型哺乳动物的觅食行为和种群数量均可造成负面影响,并可蛰刺伤害牛羊等家畜,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些动物对红火蚁具有行为防御,如用附肢蹬掉体表的红火蚁,或避免取食或接触红火蚁。此外,一些动物能对红火蚁的毒素产生抗体,或调整体内荷尔蒙水平以应对红火蚁的攻击。然而,仍不清楚这些行为和生理反应是否普遍存在于其他脊椎动物,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其免受红火蚁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相关研究都是由国外研究者完成的,建议我国学者更多的关注红火蚁对我国经济物种、珍稀动物和食蚁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国内红火蚁研究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趋势,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技术绘制图谱,结合关键词共现和突现词分析,揭示外来入侵昆虫红火蚁研究历程及当前研究热点问题。结果表明,自2004年中国首次发现红火蚁以来,国内对红火蚁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研究初期(2004-2007年),主要研究红火蚁生物学特性和蚁巢的空间分布等;研究中期(2008-2016年),随着红火蚁扩散蔓延,危害日益严重,红火蚁防治技术及其对当地蚁群影响等研究备受关注;近期(2017-2018年),红火蚁研究趋势逐渐向早期"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方向发展,为全国范围内红火蚁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红火蚁防治是我国现在乃至将来面临的热点科学问题,高效低污染的化学防治和有效的生物防治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智能预警、快速识别、疫情扑灭等成熟健全的红火蚁综合管理方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红火蚁入侵和未入侵生境中蚂蚁的觅食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饵诱集法,对华南地区3种典型的红火蚁入侵和未入侵生境中蚂蚁对4种诱饵(蜂蜜、花生油、火腿肠和黄粉虫幼虫)的搜寻时间、召集时间及召集数量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红火蚁入侵对蚂蚁觅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坪红火蚁入侵区,蚂蚁对黄粉虫幼虫和花生油的搜寻时间极显著或显著短于对照区(红火蚁非入侵区);荒草地红火蚁入侵区,蚂蚁对4种诱饵的搜寻时间与对照区的差异均不显著,在花生油上的召集时间显著长于对照区;荔枝园红火蚁入侵区,蚂蚁对4种诱饵的搜寻时间及召集时间与对照区均无显著差异.诱饵设置30 min时,草坪红火蚁入侵区,花生油、黄粉虫幼虫、火腿肠上的红火蚁工蚁数量均显著多于本地蚂蚁工蚁数量;荒草地红火蚁入侵区,花生油上的红火蚁工蚁数量明显多于本地蚂蚁工蚁数量,其余诱饵上红火蚁工蚁数量与本地蚂蚁工蚁数量的差异不显著;荔枝园红火蚁入侵区,4种诱饵上红火蚁工蚁数量与本地蚂蚁工蚁数量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红火蚁与两种本地蚂蚁间的干扰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重大入侵生物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与本地蚂蚁的竞争机制以及红火蚁成功入侵的机理, 本研究以红火蚁和2种本地蚂蚁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及亮红大头蚁Pheidole fervida Smith为材料, 室内测定了红火蚁分别与黑头酸臭蚁、亮红大头蚁之间在个体水平和种群水平上的攻击性和攻击强度。一对一攻击试验结果表明:红火蚁和黑头酸臭蚁之间攻击级别多集中在Ⅲ级, 即竞争优势明显的红火蚁对黑头酸臭蚁缺乏激烈的攻击, 只是在相互攻击时多摆出威胁姿势; 红火蚁与亮红大头蚁之间攻击性较强, 尤其是红火蚁中型和小型工蚁与亮红大头蚁兵蚁之间的攻击性(3.35和3.30)显著强于红火蚁大型工蚁与亮红大头蚁兵蚁的攻击性(2.70)。群体攻击试验结果表明:与黑头酸臭蚁群体攻击的红火蚁各处理组合中, 无死亡红火蚁出现, 而黑头酸臭蚁死亡率为31.80%; 而与亮红大头蚁群体攻击中, 红火蚁死亡率为0.20%~12.00%, 而亮红大头蚁平均死亡率为49.91%。可见, 红火蚁的群体攻击能力强于黑头酸臭蚁和亮红大头蚁, 其中红火蚁与亮红大头蚁间的相互攻击程度激烈, 死亡率较高, 而与黑头酸臭蚁间的攻击程度较弱, 可能由于黑头酸臭蚁化学防御对本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为进一步加强红火蚁发生区本地蚂蚁优势种--黑头酸臭蚁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可对农林生产、人体健康等造成严重威胁.毒饵诱杀是红火蚁防治的重要措施,高效的红火蚁毒饵有效成分需要通过胃毒测试筛选获得,而用于测试的胃毒药剂的配制则需借助对红火蚁微毒或无毒性的助溶剂.本文通过糖水饲喂法研究了不同剂量丙酮、吐温20、吐温80、二甲基亚砜和Triton X100对红火蚁存活、取食以及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和10%吐温80、1%和5%吐温20、5%二甲基亚砜、2%和10%的Triton X100严重影响红火蚁的存活并影响其取食行为,1%二甲基亚砜溶液处理10 d后会降低工蚁存活率,而2%丙酮溶液、10%丙酮溶液处理不会对红火蚁的存活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2%和10%丙酮对红火蚁没有毒性,可作为红火蚁胃毒药剂筛选的助溶剂.  相似文献   

6.
介绍红火蚁的野外采集和实验室饲养的方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介绍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的田间采集、蚁群分离和实验室饲养和操作方法及红火蚁人工饲料的制备,结合实验室饲养经验描述了日常红火蚁饲养所需设备和器具,简述红火蚁饲养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为开展红火蚁的生物学、生态学和药剂筛选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红火蚁入侵后对新发生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与土著物种的关系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解释红火蚁与类似生态位的土著蚂蚁的关系对全面了解该蚁入侵的生态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野外模拟设置蚁巢,观察、记录距离红火蚁和黑头酸臭蚁蚁巢30 cm处诱集到的黑头酸臭蚁工蚁在红火蚁入侵前、入侵中及移除后的数量变化,研究短期入侵红火蚁实验种群与荒草地和荔枝园黑头酸臭蚁间的干扰竞争。【结果】红火蚁实验种群短期入侵对荒草地生境黑头酸臭蚁的干扰较明显,而对荔枝园生境黑头酸臭蚁的干扰较小;红火蚁未入侵荒草地生境黑头酸臭蚁受干扰最明显,移除红火蚁20 min后,处理诱饵上召集的黑头酸臭蚁数量才与入侵前差异不显著;红火蚁未入侵荔枝园生境黑头酸臭蚁受干扰最小,移除红火蚁仅5 min后,处理诱饵上黑头酸臭蚁数量就恢复到入侵前,甚至超过入侵前数量。【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入侵对黑头酸臭蚁的觅食行为存在较大的干扰抑制作用,其影响程度与生境的复杂性有着密切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红火蚁入侵的生态学效应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8.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和威胁性的入侵检疫害虫之一,对农林业生产安全、公共设施以及人体健康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为筛选对红火蚁有致病性的病原真菌,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自然罹病的红火蚁进行致病菌分离,结合病原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病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从罹病红火蚁上分离出3株病原真菌HHYSFJ01、HHYSFJ02和HHYSFJ05,分别为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致病性测定,这3株病原菌对红火蚁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3株病原菌致病性间差异显著。经1.0×10^8孢子/mL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红火蚁10 d后,球孢白僵菌菌株HHYSFJ05的致病性最强,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84.71%,LT50为4.67 d;红绶曲霉菌株HHYSFJ01和淡紫拟青霉菌株HHYSFJ02次之,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8.82%和73.29%,LT50分别为4.99 d和5.20 d。  相似文献   

9.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自入侵我国以来已扩散到十多个省,对我国经济、生态和人畜健康等均造成巨大危害。为了降低红火蚁的为害,各级政府每年都投入了一定费用用于红火蚁的防控,但具体投入防治的费用尚无系统的统计资料可查。本文通过中国政府采购网、各省市政府采购网以及采招网等网站搜索2004-2020年各级政府对红火蚁防治药剂和防治服务的采购投入,分析了全国红火蚁防治费用、各省防治总费用、药剂采购投入、专业化防治服务以及监理服务费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级政府在上述方面的经费投入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投入的总防治费用达到高峰并超过1亿元。然而,与其它入侵害虫相比,用于红火蚁防控的费用仍较低,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费用投入差异较大,较少省份投入监理费用。建议各省市加大在红火蚁检疫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做好红火蚁疫情监理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提高红火蚁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2013年10月云南省元谋县首次发现红火蚁。掌握红火蚁蚁巢各品级发生动态,能为当地红火蚁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5年1—12月,在昆明宜良县对红火蚁蚁巢取样、分离,红火蚁取样、称重,统计红火蚁各品级的头数。【结果】地上蚁巢红火蚁蚁群数量发生高峰期在8—9月,其次是3—4月。蚁后数量比例高峰在3—4月;有翅雌蚁比例高峰在4月,其次是7月;有翅雄蚁比例高峰的在5月,其次是9月;生殖蚁幼虫和蛹比例高峰的3、4和12月。地上蚁巢工蚁、兵蚁、职能蚁幼虫和蛹数量发生的高峰期在8—9月,发生小高峰期在4月。【结论】昆明红火蚁蚁群数量动态有2个峰值,第一个峰值为8—9月,以职能蚁防治为主;第二个蜂值3—4月,以生殖蚁和职能蚁防治为主。该结果为昆明红火蚁防控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invasive pest worldwide, which can damage various horticultural crops and ornamental plants. F. occidentalis was first intercepted in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in 2000, and first reported to establish a population in Beijing, China in 2003. Since then, this pest is currently distributed across tens of provinc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cause increasingly serious damage and loss. To control this pest, invasion biology, monitoring, and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have been generally and intensively studied for 15 years in China. Furthermore, western flower thrips (WFT) as an important invasive insect pes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WF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promo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invasive alien species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in China.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for research on the biology, ecolog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is pest during 15 years in China. Meanwhile, China's “4E action” strategy on F. occidentalis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相似文献   

12.
蜂巢奇露尾甲Aethina tumida Murray是危害蜜蜂种群的入侵害虫,其入侵地已遍布世界各地,对蜜蜂养殖业造成巨大冲击,该虫已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分布并造成危害.本文综述蜂巢奇露尾甲的分类学地位、生物学习性、分布地与扩散路径、主要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和展望了该入侵种在我国的危害情况以及...  相似文献   

13.
威胁棉花生产的外来入侵新害虫——扶桑绵粉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武三安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09,46(1):159-162
2008年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发现一种严重危害扶桑的害虫,经鉴定确认为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2008年12月16日调查发现,在广州市的扶桑上多点发生。扶桑绵粉蚧原产美洲,最近几年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严重危害棉花,其暴发危害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成为威胁世界棉花安全的重大入侵害虫。文章提供扶桑绵粉蚧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危害等情况,并对其检疫与防控措施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害虫,一旦入侵我国,将会给葡萄产业和林果业造成严重损失。开展葡萄花翅小卷蛾入侵我国的风险分析可为该虫的检疫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参照通用的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法,从该虫在国内外的发生情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方面,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葡萄花翅小卷蛾是一种对我国有很大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其风险值为2.14,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结论】建议新疆等口岸比较多的省、自治区口岸检疫部门加强对该害虫的检疫力度,杜绝其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5.
桧柏木坚蚧Parthenolecanium fletcheri(Cockerell, 1893)原产于北美,是一种以柏科和红豆杉科植物为寄主的害虫。2018年2月,发现该虫在山东临沂为害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是我国一种新入侵害虫。本文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危害茄科蔬菜的外来入侵害虫——马铃薯甲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润志  刘宁  李颖超 《生命科学》2010,(11):1118-1121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著名的入侵害虫,是我国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马铃薯、茄子和西红柿等茄科蔬菜。该甲虫目前分布于美洲、欧洲和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于1993年入侵我国新疆,到2010年扩散到36个县市,最前沿为木垒县。该文介绍了马铃薯甲虫的扩散历史、危害情况、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指出我国在西北方向遭受新疆马铃薯甲虫入侵内地威胁的同时,也在东北方向遭受俄罗斯滨海边区马铃薯甲虫对黑龙江及东北地区入侵的严重威胁,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7.
严防危险性害虫红火蚁入侵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40  
张润志  任立  刘宁 《昆虫知识》2005,42(1):6-10,F004
原产南美洲的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先后入侵美国和澳洲,最近又入侵中国台湾,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该文介绍了红火蚁的形态特征、与近源种的形态区别、生物学特性、入侵特性、危害以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最后提出我国大陆需要高度警惕,严防红火蚁入侵。  相似文献   

18.
警惕外来危险害虫褐纹甘蔗象入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润志  任立  曾玲 《昆虫知识》2002,39(6):471-472
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lineaticollis (Heller)在菲律宾、日本和台湾 ,严重危害椰子等棕榈科植物和甘蔗。本文对褐纹甘蔗象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寄主、扩散与危害、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警惕外来危险性害虫椰蛀梗象入侵为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永跃  曾玲  王琳  陈忠南 《昆虫知识》2006,43(3):423-426
椰蛀梗象Homalinotus coriaceusGyllenhal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圭亚那、巴拉圭、阿根廷北部、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严重危害棕榈科植物。为警惕该虫的传入,对椰蛀梗象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等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入侵害虫,自2019年1月份入侵中国以来,迅速席卷国内多个省市,对我国的粮食生产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广东省丰富的作物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等,使其可能成为草地贪夜蛾入侵后种群恢复繁衍的大后方。因此,广东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更为艰巨。草地贪夜蛾入侵我省乃至我国,将出现新的特征,使得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局势变得复杂。本综述系统调研了草地贪夜蛾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包括在原产地及我国的寄主适应性、种群动态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并在现今组学及新技术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对草地贪夜蛾入侵机制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展望,以期对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