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1990年国际上开始了人类基因组研究。尽管目前只解出了约3%的序列,但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已经开始,后基因组的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的最终目的,是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也即蛋白质组研究。当前主要的研究手段为双向凝胶电泳、“双向”高效柱层析、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研究,不仅是21世纪整体细胞生物学新的最重要的内容,而且将为医药、农业和工业的革新提供崭新  相似文献   

2.
动态     
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有望用5~1 5年的时间跻身世界前三位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最近在“中国创业投资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指出,生物经济将继信息经济之后形成第二次经济浪潮。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已经开始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可以用5~15年的时间跻身世界前三位。王宏广指出,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最近3年,美国将生物与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年费用支出已经从最初的…  相似文献   

3.
合成生物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技术转化与产业应用也初见成效。DNA合成、基因编辑、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过程自动化、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平台的建设,以及政策的支持和投融资的持续活跃,有望进一步推动生物产业及生物经济的发展。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与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碳排放的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更加注重生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系统梳理了全球合成生物学在2022年的战略规划、研发和产业等方面的进展,展望了未来在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代生物燃料从2011年开始正式生产之前.作为生产关键的酶制剂新产品已经相继上市销售。酶制剂的出现有望对最大门槛的生产成本予以控制.可以说向第二代生物燃料转变的准备已经就绪。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6):112-112
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产业促进会、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吉林农业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定于2006年8月10~13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大会将通过总结交流近年来生物反应器研究领域在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促进农业、医学和工业生物技术的交叉与渗透,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高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主题是:新世纪、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新型生物反应器、促进生物产业…  相似文献   

6.
会议报道     
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加快生物产业发展2月28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发展问题。会议认为,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生物产业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生物产业发展具备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7):103-103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最近在“中国创业投资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指出,生物经济将继信息经济之后形成第二次经济浪潮。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已经开始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可以用5~15年的时间跻身世界前三位。  相似文献   

8.
《生物产业技术》已经创刊五周年了,这五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的期间,在此期间生物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国家“十二五”的规划中已经把生物产业作为一项新兴战略性的产业安排,预计在未来的五年中生物产业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产业促进会、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吉林农业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定于2006年8月10-13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大会将通过总结交流近年来生物反应器研究领域在基础和应用方面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生物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并将开始进入产业盈利期。生物产业由于具有知识-资本双重高度密集、风险-利润双高、对政府-专利高度依赖等技术经济特性,生物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条件、市场条件、环境条件也较其他高技术产业要高.且具特殊性。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生物产业要“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的要求,加强生物产业支撑保证条件建设,构建适宜产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是“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发展实现重点突破和局部跨越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自21世纪初以来,高通量DNA测序、大规模DNA合成与组装、高效率基因组编辑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合成生物学“读-编-写”进入高通量、自动化的时代,已经开始影响或应用于生物医药、材料化工、农业、食品、能源、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在健康与医药领域,合成生物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可以在认识生命规律的基础上,解析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寻找药物设计靶点、干预自然的生理代谢过程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实现对人体生理状态的监测以及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深刻影响医疗模式、诊疗体系和生命健康产业。该文对2023年合成生物学在健康与医药领域的规划布局、研发进展和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确保食品安全的新制度终于要开始实行。同时分析的技术水平也在提高,检查产业呈现过热迹象。已经展开分析项目数量和价格上的竞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生命科学及生物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焕明  汪建  刘斯奇  于军 《遗传》2000,22(4):273-275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将要完成。人类基因组全部测序标志这一宏伟计划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其对生命科学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将伴随人类走向新的时代。基因组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进化基因组学、应用基因组学等新的学科将应运而生。基因组学研究的特点是数据导向和系统性。从雄心勃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蓬蓬勃勃的基因组学,再到轰轰烈烈的生物信息争夺战,“生物世纪”的帷幕已经拉开。  相似文献   

14.
徐钦琦 《化石》1999,(3):12-12
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化石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在长达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的时间内,生物的形态往往处于停滞状态,至多只发生轻微的变化。这种现象在生物的进化史上是非常普遍的。古生物学家称它为“长期的形态停滞”现象。与此相对应,在生物的进化史...  相似文献   

15.
《生物产业技术》2013,(6):82-84
《生物产业技术》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10月17日下午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相聚这里,为《生物产业技术》的发展献计献策。自2005年9月开始创办的《生物产业技术》杂志,已经走过了八年的历程,虽然苦辣酸甜尽在其中,但“分享快乐”的幸福更是记忆犹新;有着创始初期的艰难,更有得到读者认可的欣喜。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通报》2007,42(5):41-41
《自然》和《科学》杂志在4月16日报道,进化过程中发生遗传变异最多的并非人类,而是黑猩猩。 研究表明,自从600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的祖先开始“分道扬镳”后,黑猩猩的基因组经历了更多的“正选择”(自然选择倾向于对生物有益的突变)。  相似文献   

17.
生物能源专刊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有望减少能源供给中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近年来,我国生物能源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继巴西和美国后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和消费国。为促进生物能源相关技术研究的发展,本期“生物能源”专刊收录了我国生物能源专家学者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微生物油脂、生物燃料系统分析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亚辉 《生命科学》1997,9(4):145-153
在2001年提前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目标后,更艰巨的任务是阐明基因组的功能,即细胞的全部基因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分子生物学的重点将从“基因组转到蛋白质组”。生物学也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后基因组时代。本文讨论了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学在方法论上的特征、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前景。未来生物学将从基因组而不只是个别基因的功能调控及不同生物基因组比较进化的观点重新探讨生物的遗传、发育和进化的关系以及功能活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将要大功告成 ,但这并非是我们已经能破译人类生命密码 ,而是指目前的工作和成果只是能“读出”人类的生命密码 ,离“读懂”生命的密码尚需要时日。而在读懂人类和生物DNA密码的过程中 ,SNP是至关重要的因素。SNP是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英文字母缩写 ,也称作单碱基  相似文献   

20.
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及国内外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基因组编辑技术自诞生以来,以其精确性和高效性迅速在作物和畜禽育种领域得到开发与应用,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壁垒降低,基因组编辑育种产业发展潜力初显,并已经开始进入基因组编辑育种时代。但是,在基因组编辑技术掀起动植物育种革命的同时,其安全隐患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文章简析了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发展态势,并对我国基因编辑育种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