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家蚕荧光茧色判性品种为实验材料,对蚕茧层表面和茧层抽提物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蚕茧荧光色不论雌雄都出现黄色和蓝紫色二个荧光发射峰,因两者相对荧光强度不同而引起雌雄茧之间的荧光色差异,通过对家蚕中肠组织的荧光观察和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蚕茧荧光色的雌雄差异或判性是由于雌蚕中肠组织对黄色荧光色素的特异性积累而引起的,5龄4日以后,雌蚕食桑后经过中肠消化与吸收,全部或大部分黄色荧光物质开始积累于中肠后部细胞内直至变态化蛹,所有蓝紫色荧光物质单独或与少量黄色荧光物质一起分泌进入血液,再到达丝腺体而使雌茧呈蓝紫或蓝白荧光色,而雄蚕中肠组织对这二类荧光物质都不积累,全部分泌进入血液再到达丝腺体最后使雄蚕茧呈黄白荧光色,应用硅胶薄层色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提示,蓝紫荧光色物质至少由5种蓝紫荧光色素成分组成,而黄色荧光物质至少由3种黄色荧光色素成分组成;从雄蚕茧层中提取到的黄色荧光色素与雌蚕后部中肠积累的色素完全相同,紫外光谱分析和AlCl3显色反应表明,3种黄色荧光色素属于黄酮类或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一种黄色荧光色素(Rf=0.82)为主要成分,其荧光发射光谱最大发射峰为533nm,激发光谱峰值为377nm,上述结果充分表明,家蚕荧光判性品种的雌雄荧光茧色差异就是由雌性家蚕中肠尤其是后部中肠对黄色荧光色素的特异性积累而引起的,因此,可以推测,在荧光茧色判性的5龄雌蚕中肠,特别是后部中肠上皮圆筒形细胞中特异表达一种能与黄色荧光色素结合的蛋白。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饲养家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雄蚕相对来说不但身体强健,容易饲养,而且吃得少,吐的丝却比雌蚕多20%以上,因此长期以来只养雄蚕就是养蚕人一直的梦想。可是一般情况下,家蚕在卵期和幼虫期,雌雄间形态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到了5龄期,才能根据生殖芽分辨性别。而家蚕到了5龄期,已经开始准备吐丝结茧,这时再做雌雄筛选已得不偿失。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 mori性别与抗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Thermo酶活性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不同龄期雌雄家蚕起蚕体内解毒酶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解毒酶及其基因在雌雄个体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及其基因BmGSTe5的表达量在1~3龄表现为雌蚕高于雄蚕,4龄和5龄则表现相反,其中4龄雄蚕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分别是雌蚕的3.65倍和5.11倍,推测与雄蚕精巢在4龄初迅速发育有关。雄蚕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2~4龄分别是雌蚕的1.48,1.34和1.40倍;乙酰胆碱酯酶基因Bm-ace1在2龄和3龄性别差异不明显,Bm-ace2在2~4龄为雄性高于雌性,雄性分别是雌性的1.75,2.17和2.40倍,提示Bm-ace2对性别间该酶活性的差异影响较大。羧酸酯酶活性在2龄和3龄雄蚕较高,分别是雌蚕的1.23和1.87倍,4~5龄雌蚕较高,分别是雄蚕的1.23和1.22倍;羧酸酯酶基因BmCarE-5和BmCarE-10在性别间的差异规律均与酶活性相反,即羧酸酯酶表现为较高的基因表达量对应较低的酶活性,推测在家蚕体内可能存在“羧酸酯酶突变”现象。结果为研究基因表达产物的修饰方式及其功能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为家蚕性别与抗药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成熟雄蛛求偶时潜伏时间、静止时间、身体震动和第一墩步足伸展次数等行为参数,利用行为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性别、日龄和生殖状态的星豹蛛雌蛛释放的拖丝对雄蛛求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和身体震动等典型求偶行为是进行星豹蛛性信息素生物测定的可靠评价指标。星豹蛛雄蛛能通过拖丝上的性信息素辨别星豹蛛的性别、日龄和生殖状态。雄蛛在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拖丝处理过滤纸上潜伏时间和静止时间都相应最短,在交配未产卵雌蛛、雌亚成蛛和成熟雄蛛拖丝上时间中等,在卵孵化雌蛛拖丝处理滤纸上潜伏时间和静止时间都相应最长。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和交配未产卵雌蛛释放的拖丝都能引起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和身体震动等典型求偶行为,雄蛛对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拖丝典型求偶行为的频率都相应高于交配未产卵雌蛛。卵孵化雌蛛释放的拖丝虽也能引起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行为,但其伸展频率显著降低;而其它拖丝都不能引起雄蛛典型求偶行为。  相似文献   

5.
以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成熟雄蛛的求偶延迟时间和触肢伸展次数作为参数,观察研究了雄蛛通过视觉与处女雌蛛拖丝单独和共同诱导情况下的求偶反应,发现视觉是触发雄蛛求偶行为的主要信号,而雌蛛的拖丝则不能单独激发雄蛛的求偶行为,表明雄蛛能够通过视觉接受雌蛛的信号。在此基础上,又测定了雄蛛通过视觉接受亚成体雌蛛、处女雌蛛和交配未产卵雌蛛信号时的求偶反应,发现雄蛛对处女雌蛛和交配未产卵雌蛛的求偶动作次数显著多于亚成体雌蛛,表明雄蛛能够通过视觉区分雌蛛是否成熟,但是仅依靠视觉无法判断雌蛛是否已经交配。本实验表明视觉在沟渠豹蛛雄蛛对雌蛛识别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次证实狼蛛的视觉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6.
以雌、雄桑树(Morus alba)幼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种植模式(雌-雌、雄-雄、雌-雄)对其生物量及分配的影响,为桑树的种植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雄-雄组合相比,雌-雌和雌-雄组合的桑树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1.6%和39.2%;与雌-雌组合相比,雄-雄组合的叶生物量显著降低了41.7%,而雌-雄组合的根生物量显著增加了34.5%;从生物量的分配看,雌-雄组合的根重比和根冠比最高。综上所述,不同性别组合种植下桑树的生物量存在差异,雌-雄桑树组合的生物量最高,而雄-雄组合生物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用4,000 R的X射线照射雌蚕蛹,从40,495头处理后代中获得目的易位型——Z染色体片段易位于W染色体的雌蚕,并用它育成蚁蚕体色限性系统(雌为黑蚁,雄为赤蚁)。经测定,易位片段不含有os(0.0)、c(36.4)、od(49.6)等座位,仅包含+~sch(21.5)座位附近很有限的区域,从而给出易位染色体基因组成的模式图。进一步比较了新限性系统和其他限性系统雌蚕的数量性状表现度,结果表明所有供试限性系统雌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易位染色体带来的生理障碍,特别是茧重、茧层重等数量性状表现明显。新限性系统雌蚕表现生理障碍较轻,可能是易位片段较小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徐亚君 《蛛形学报》2000,9(1):58-58
1999年5月2日,发现我家东墙(与围墙隔成封闭小巷)爬山虎叶间有一雌性悦目金蛛(Argiopeamoena),体长约12 mm(目测),网心无丝区。有X形支持带,网面与墙面平行,整墙上末发现其它同类蜘蛛。6月14日突然发现有一雄蛛织简网(精网),平行于雌网内侧,雌雄蛛间相距约30 mm。雄网仅有框架丝(主要2条与雌网互用)和5条经丝,中心有一圈半纬丝,整日与雌蛛一样不离网心、头向地下垂、8足分4组默然相对。18日下午见雄网心附近有露状液1滴(精液)。19日下午雄蛛已弃精网,停于雌网下缘的框架丝上,24 h内原地静伏不动。  相似文献   

9.
Xuan N  Niu BL  Wang HL  Zhuang L  Meng ZQ 《遗传》2010,32(12):1269-1274
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雄蚕的两条Z染色体分别携带有一个非等位、紧密连锁的隐性胚胎期致死基因l1(lethal gene1)和l2(lethal gene2)。两个致死基因的致死时期分别是转青期和G2期。将S-14品系的雄蚕和家蚕P50品系的野生型雌蚕杂交,F1代雄蚕和P50品系雌蚕回交,即P50×(P50×S14)。回交后代雌蛾根据父本(F1代雄蚕)携带l1或l2基因分成两类BC1-l1和BC1-l2,分别用来做l1和l2基因定位。利用公布的家蚕全基因组序列筛选l1基因和l2基因所在Z染色体与P50品系Z染色体间的差异SSR标记,分别获得16个和18个差异性SSR标记,用差异性标记检测BC1-l1和BC1-l2,最终将l1基因定位在Z染色体物理图谱中的19.79Mb位点到染色体末端约2.60Mb范围内,将l2基因定位在Z染色体物理图谱的17.86Mb位点到18.55Mb位点约0.69Mb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1973年,湖北省随县采集避债蛾(蓑蛾)茧共8万多头,饲养金小蜂120万头,释放在1,000多个生产队棉仓内,防治红铃虫的死亡率达80%以上。具体做法是: 采集树上悬挂的避债蛾茧,选取雄茧备用。因雌茧内幼虫皮厚,金小蜂不易寄生。一般雌茧比雄茧大三分之一,雌茧黑褐色,雄茧黄白色,雌雄幼虫的体色均与其茧色一致,可作区别。  相似文献   

11.
以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Boisduval为材料,全面比较了雌雄蓖麻蚕减数分裂前期I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从细胞学角度证明了雌蚕减数分裂染色体完全连锁,而雄蚕发生连锁交换;详细观察了雌蚕减数分裂I双线期过程中性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发现其存在着自身配对的过程,进而对其起源进化假说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可能来源于一对同源常染色体片段的易位融合。  相似文献   

12.
福州地区桑白蚧发生动态和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白蚧在福州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雌成虫在寄主枝干上越冬.越冬代(第4代)一雌虫产卵量多的达278粒.少的36粒,平均171粒,比第2代产卵量多2.6倍.比第3代多4.5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在2龄幼蚧高峰期,用25%扑虱灵可温性粉剂1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和95%机油乳剂50—1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用25%扑虱是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酒幼蚕触杀试验和喷洒桑叶喂蚕胃毒试验结果.对幼蚕安全.用扑虱灵防治桑树上的桑白蚧,对养蚕业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家蚕Bombyx mori的药物筛选和毒性评价模型, 以剂量为2 000 mg/kg的抗结核模药异烟肼饲喂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后检测其中肠和脂肪体的抗氧化解毒相关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 雌蚕中肠组织中, 总谷胱甘肽(GSH+2GSSG)、 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 GSSG)含量均呈现迅速上升再缓慢下降趋势; 谷胱甘肽S 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活性升高到较大值后逐渐降低; GSH/GSSG的比值下降表明, 在72 min后中肠组织向氧化态转移。脂肪体组织中, 总谷胱甘肽、 GSH和GSSG含量变化均呈现迅速下降再迅速上升的趋势; GST活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后趋于平稳; GSH/GSSG比值升高表明, 在72 min后脂肪体组织向还原态转移。无论雌蚕还是雄蚕, 总谷胱甘肽、 GSH和GSSG含量以及GST活性均是脂肪体高于中肠。雌蚕的总谷胱甘肽含量、 GSH和GSSG含量高于雄蚕, 但雄蚕的GST活性高于雌性。结果说明, 摄入异烟肼引起了家蚕幼虫体内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和酶活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脂肪体起主要解毒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来入侵害虫棉花粉蚧雄虫生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5):661-666
采用单头雄虫与不同数量雌虫配比的方法研究了棉花粉蚧雄虫的生殖能力。结果表明,与1~7头雌虫配比,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为94.4%、91.2%、85.4%、80.7%、77.7%、69.5%、66.2%;产仔雌虫数量与雌雄性比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曲线方程Ff=5.2159EXP(-2.5304EXP (-0.421739N)),1头雄虫平均可以满足4~5 头雌虫生殖需要,最多为5.22头;与单头雄虫交配后雌虫总产仔量由358.8头增大至1274.2头,其数量与雌雄性比关系符合S型增长曲线F?t=1524.589e-1.3922/N,总产仔量最大可达1525头;单雌产仔量先由358.8头上升至427.6头,其后逐渐下降至266.5头;子代性比(♀:♂)变化无规律,为1.13~1.86;子代中雌虫数量由206.1头增大到727.4头,其数量与雌雄性比关系可由F?of=840.1124e-1.2599/N描述,最大值是840头。  相似文献   

15.
分析家蚕Bombyx mori雌雄生殖腺细胞蛋白质,有利于发现性别分化相关的功能蛋白质,探讨生殖腺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本研究利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家蚕蛹期第2天的雌雄生殖腺细胞蛋白质。结果表明: 在雄蚕生殖腺蛋白质电泳图谱中共检测到435个蛋白斑点,其中特异性蛋白斑点73个,占总蛋白斑点数的16.8%;雌蚕生殖腺的电泳图谱中有417个蛋白斑点,其中特异性蛋白斑点55个,占总蛋白斑点数的13.2%。雌雄能匹配的蛋白斑点有362对,匹配率达85.0%。  相似文献   

16.
《生物产业技术》2012,(4):46-50
蚕茧产量超过日本总产量4%的群马县,从1年前开始转基因蚕的实用化饲养。世界遗产登记和动物保护法的修订支持了转基因蚕的实用化养殖。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提出了利用转基因蚕进行生物技术药物开发的7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物种在寿命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本文研究了家蚕性别差异在衰老期间所引起活性氧代谢上的差异。本实验条件下,家蚕雄蛾存活期为3~4天,雌蛾为6~7天。于羽化后;第1~4天定时取样、冻存、测定。雄蛾干物质消耗比雌蛾大(Tab.1&2)。雄蛾体内活性氧物质丙二醛含量比雌蛾大(Tab.2),受其伤害的程度也更大些。另一活性氧物质H_2O_2含量的变化先是呈逐步下降,后期有一个短暂的回升(Fig.1)。但雄蛾H_2O_2含量在下降期比雌蛾的高,而在回升期比雌蛾的低。这可能与其体内活性氧物质清除系统的变化有关。该系统中酶类,如SOD(Fig.2)和CAT(Fig.3)含量的变化为:雄蛾后期比雌蛾低得多,整个变化过程也剧烈得多。作为这些酶类的辅基,除Mn是相反以外,其他诸如Fe、Cu、Zn等含量的下降幅度;雄蛾均高于雌蛾(Tab.3)。  相似文献   

18.
大劣按蚊不同时期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复生  周成贵 《昆虫知识》1990,27(3):158-160
大劣按蚊幼虫期有28种氨基酸,β-丙氨酸含量最高;蛹期有27种氨基酸,雄蛹氨基酸总量比雌蛹高,其中羟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酪氮酸、β-丙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雄蚊有28种、雌蚊有27种氨基酸,雄蚊氨基酸总量比雌蚊高,其中羟脯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结果表明:同一种昆虫,不同时期、雌、雄的氨基酸含量和比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雌雄异株植物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成熟叶为研究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罗汉松雌、雄植株叶在形态、显微结构和超显微结构的差异,以明确罗汉松雌、雄株在进化过程中叶对环境功能的适应性。结果显示:(1)罗汉松雌株的叶片大于雄株,且两者的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差异极显著,而叶柄厚、叶面积、叶体积、叶质量、比叶重(SLW)、面积与体积之比(A/V)等性状无显著差异。(2)雌株叶片的气孔相对较大,密度较高,且雌株气孔宽度极显著大于雄株;雌株叶片的上表皮长细胞宽度和下表皮短细胞宽度均显著大于雄株,但雌株叶片的上表皮长细胞和短细胞的长度则显著小于雄株。(3)罗汉松雌株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传输组织长度和宽度、上下角质层厚度、维管束厚度、叶片紧密度(CTR)及疏松度(SR)均极显著大于雄株,而雌株的下表皮厚度极显著小于雄株,但雌雄株叶片的上表皮细胞厚度和栅海比差异不显著;雌株叶片的栅栏组织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均较雄株的长而细,且雌株的线粒体宽度极显著小于雄株。(4)罗汉松雌株叶片上表皮蜡质饰纹、下表皮角质层纹饰、气孔外拱盖纹饰及内缘类型等4个微形态特征与雄株差异明显。(5)叶表皮蜡质层能谱分析表明,罗汉松雌株叶片含有9种元素,而雄株叶片仅有8种(缺少K元素);且雌株的Si元素含量高于雄株,而雄株的C、O、Na、Mg、Al、Ca和Au元素含量均高于雌株。研究表明,罗汉松雌、雄植株之间存在明显的第二性征,雌株叶片结构有助于提高光合等性能以满足生殖需求;罗汉松雌、雄株叶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其长期进化形成的有利于物种繁衍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大鸨的冬季生态和狩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邮湖水面宽阔,滩多水深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因而成为各种禽类觅食、越冬的好场所。每年冬季有一定数量的大鸨(Otis tarda)来此越冬。 大鸨又名地鹋,为大型的走禽。雄鸨体形大于雌鸨。颏下有须状羽,雌鸨无。雄鸨的尾羽比雌鸨长。当地群众误认为鸨无雄鸟,传说它是百鸟之妻,实则毫无科学根据。这是由于雌雄区别不大,把雄鸨误为雌鸨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