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余年来,我们在进行疫源地调查的同时,结合安全捕獭、综合利用等项工作,用圈套法捕旱獭,取得了较好效果,在500多个劳动日中,布放29330套次,捕獭2541匹。一、圈套的制作及使用(一)圈套的制作:用18—22号铁丝2—6根,拧绳制成直径15—25厘米的圈套,柄长50—100厘米。(二)捕獭方法  相似文献   

2.
种植体周围炎的微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内牙种植体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义齿修复方式,该技术作为无牙牙合进行口腔修复重建的一项常规技术,已有理想的长期组织整合修复的临床报告,应用前景十分乐观,但同时存在少数种植体失败。种植体失败在临床上表现为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与口腔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该文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蛇胆是重要的中药,通常取蛇胆的方法是“杀蛇取胆”。这种方法,操作麻烦,而且必须把蛇杀死。我们在捕蛇的实践中,曾与捕蛇能手一起,摸索了一种简易取蛇胆的方法。现介绍于下: 一、操作方法 1.将活蛇取出,用左脚踏住蛇的头颈部(或用捕蛇钳,捕蛇叉,绳子等工具,把蛇的头颈部固定。) 2.右手抓住蛇体的中部,用大姆指按在蛇体的腹  相似文献   

4.
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的机理可以揭示植物光合电子流与光强、植物捕光色素分子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该文讨论了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的机理模型的特性以及捕光色素分子的物理性质, 并利用此模型拟合了山莴苣(Lagedium sibiricum)、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和紫菀(Aster tataricus)的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的曲线。由此模型不仅可以得到植物的最大光合电子流、饱和光强、初始斜率等参数, 还可以获得捕光色素分子有效光能吸收截面和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数对光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 随光强的增加, 山莴苣的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下降最快, 紫苑的下降速度最慢; 山莴苣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数增长速度最快, 紫苑的增长速度最小。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随光强增加而下降、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数随光强增加而增加的特性将减少其光能的吸收和激子的传递, 因而有利于减少强光对植物产生的光伤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肾脏生理方面的进展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尿浓缩机制获得了进一步的阐明。Hargitay,Kuhn与Wirz于1951年提出逆流倍增假说(countercurrent multiplier hypo-thesis),这假说用一个与前迥然不同的概念来说明尿浓缩的过程。这假说起初并未普遍为人所接受,但近年来却有愈来愈多的实验加以证实,同时这些实验资料进一步补充了这假说使它能更为完善地阐明尿浓缩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文作者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以脚注形式注释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在文后致谢。作者姓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此后  相似文献   

7.
超氧自由基与嘧啶碱基及其核苷反应的ESR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自旋捕集技术和ESR方法,以MNP为捕集剂,研究了紫外线辐照核黄素产生超氧自由基等活性氧与嘧啶碱基及其核苷的反应,确定了尿嘧啶,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及其核苷所产生的自旋加合物自由基的类别,讨论了自由基的形成机制,揭示了超氧自由基与嘧啶碱基及其核苷的反应是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羟基自由基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布氏田鼠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武晓东 《兽类学报》1990,10(1):54-59
1985年5-l0月用标志重捕法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种群年龄组成、幼鼠生长率和季节迁移等进行研究,共标志2786只,重捕576只,822只次。发现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幼鼠体重的日平均生长率随年龄增加而减慢。布氏田鼠还有季节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获得蝗虫捕集装置的优化参数,给蝗虫灾害机械化捕集装置研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针对近光激发蝗虫趋光特性,利用蝗虫光电诱导滑移捕集行为装置,测试了机械捕集物理环境中蝗虫滑移捕集行为特征,分析了捕集光照环境及其物理特征引起的蝗虫生物摩擦行为对滑移捕集的影响,探讨了蝗虫趋光滑移捕集的增益因素及机理。结果:LED光源恒定光照突变特性,对蝗虫趋光视觉行为的调控,易化了趋光捕集实现,而通道光照及倾斜捕集环境特征,强化了其行为响应,产生了增益捕集实现的滑移弹跳碰撞捕集行为,且当通道高度及上、下层通道倾角组合为65 mm和(30°、45°)时,捕集作用效果最佳;通道内微弱光照环境,对蝗虫运动视觉的抑制性突变刺激,有效调控了生物摩擦控制下的响应调节,产生了或滑移或滑移弹跳碰撞捕集行为,且上层通道对蝗虫弹跳碰撞阻碍效应及下层通道滑移的导引作用,有助于蝗虫趋光捕集的快速实现;30 ms发光间隔频闪光照激发蝗虫趋光捕集效果较优,640 ms发光周期交变光照调控蝗虫行为反应效果较佳。结论:试验中,频闪交变及恒定捕集光照环境调控蝗虫生物摩擦控制下滑移行为响应的敏感性,制约了捕集效果,则需利用频闪交变耦合光照的激发特性,结合通道结构组合的最佳捕集参数,增加有效激发捕集通道内蝗虫滑移弹跳行为的调控性措施,来提高蝗虫的趋光捕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蝾螈科动物的反捕行为(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蝾螈科(Family Salamandridae)动物演化出了卓越的,多种多样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皮肤毒腺存在来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侵害。这些反捕食行为机制分布列入表1,并以照片解释其反捕行为,来用于已创建的定义和术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定义和术语与不同反捕行为是密切相关的。该科中大多数蝾螈都有鲜艳的腹部色型,有皮肤分泌物毒素存在以警告捕食者。有的蝾螈,象兰尾蝾螈Cynops cyanura和中国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nsis甚至向上翻转显示腹部颜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蝾螈科动物的反捕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蝾螈科(Family Salamandridae)动物演化出了卓越的,多种多样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皮肤毒腺存在来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侵害。这些反捕食行为机制分布列入表1,并以照片解释其反捕行为,来用于已创建的定义和术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定义和义语与不同反捕行为是密切相关的。该科中大多数蝾螈都有鲜艳的腹部色型,有皮肤分泌物毒素存在以警告捕食者。有的蝾螈,象兰尾蝾螈Cynops cyanura和中国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nsis甚至向上翻转显示腹部颜色。  相似文献   

12.
<正>我叫奔提,今年11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华欧拉尼人。有件事容我"吐槽"一下,我的笔友糖兄说,他有朝一日一定会来亚马孙体验一下这里的生活,可我等了3年他还没出现!看来,我有必要在这里全面展示一下我们那里的生活了,我不信糖兄看了之后还不动心!你知道吗?华欧拉尼人不喜欢用打打杀杀的残忍方式狩猎,所以才制成了"安全无伤害"的吹箭简。另外,他们对狩猎也很有讲究。在狩猎前,部落都会先祈祷一天,以祈求第二天大丰收;而且,也不是想捕什么猎物就捕什么,一般来说,他们的猎杀范围仅限于数量较多的猴子、鸟类以及野猪。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调换蛋白的实验成功,其中有一因素是受纳者的卵壳除了交换点外,不能有其他裂纹,可是用钻孔器或小刀来旋洞、打洞、挖洞都是不好的;因为石灰质的蛋壳用力过猛壳的裂口过大,造成机械损伤细菌侵入,致实验失败。过轻对壳无用。就要求操作者有熟练的技巧,这样对初学者增添困难,我为了解决这一点,用粗盐酸来侵蚀蛋壳,使石灰质脱落。进行蛋白交换实验成功,其操作过  相似文献   

14.
角毛藻光合作用对连续强光照射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调制荧光技术研究了角毛藻(Chaetocerossp.)光合作用对连续强光照射的动态响应。用1000μmolm-2s-1的强光处理12h内,角毛藻的快速光曲线和荧光参数呈动态变化。处理30min内,最大光合速率P(m即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光系统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均逐渐下降至最低值,表明角毛藻受到了光抑制;初始斜率α的降低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升高,表明角毛藻可以通过降低捕光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和增加热耗散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过度损伤。此后,α开始增加,但始终不能恢复到初始值,说明角毛藻逐渐适应了强光照状态,捕光能力逐渐增加;Pm逐渐恢复并超过初始值,最终(8h后)达初始值的2倍,表明经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明显加快;而Fv/Fm只能恢复到初始值的一半左右,说明强光下光系统Ⅱ的光能转换效率明显降低;NPQ达最大值(1h)后逐渐下降至低于初始值,表明热耗散在光保护中不再起主要作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出现光化光关闭后的短期荧光上升现象,且上升速度逐渐加快,说明围绕光系统Ⅰ的环式电子传递速度逐渐加快,可能在光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种群密度是生物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标志重捕法是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在野生动物保护、农林业害虫、害兽的监控与防治、渔业资源的评估、利用与保护上有重要应用。鉴于在中学现有条件下。对兽鸟鱼虫进行实际的标志重捕实验难以展开,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反复研究了几种版本中标志重捕法的说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标志重捕法的模拟实验,教学效果反馈很好。  相似文献   

16.
光合作用对光和CO2响应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合作用对光和CO2响应模型是研究植物生理和植物生态学的重要工具, 可为植物光合特性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该文综述了当前光合作用对光和CO2响应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模型的可能发展趋势。光合作用涉及光能的吸收、能量转换、电子传递、ATP合成、CO2固定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光合作用由原初反应、同化力形成和碳同化3个基本过程构成, 任一个过程均可对光合作用速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模型只涉及光能的转换, 而光合作用的生化模型包含了同化力形成和碳同化这两个基本过程。把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 即把参与光能吸收、传递和转换的捕光色素分子的物理参数(如捕光色素分子数、捕光色素分子光能吸收截面、捕光色素分子处于激发态的平均寿命等)结合到生化模型中, 可能是今后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机理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误捕及其对海兽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几乎在全世界都有误捕海兽的记录.有误捕记录的海兽有鲸目14科62种,鳍脚目3科12种,海牛目2科2种及食肉目1科1种.误捕海兽的渔具包括刺网、拖网、围网、张网、插网和陷阱等.误捕可导致种群数量的下降及生活史特征的改变.我国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半个多世纪以前的1938年,一位南非渔民在印度洋上用拖网无意中捕到一条矛尾鱼(即著名的“拉蒂迈鱼”),立即引起了生物学、古生物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从那以后,人们共捕到约200条矛尾鱼,各种研究手段也不断投入使用,到1987年,  相似文献   

19.
雅安市蝇类的初步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安市蝇类,以往尚无人作过调查,为了彻底消灭蝇类,我们于1956年3—12月作了一些初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导如下,作为本市灭蝇工作的参考。 调查方法 在市区及郊区的室内、室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蝇类活动场所8处(屠宰场、酱园晒场、鱼市、厨房、旷野、杂货店、食品工作坊、厕所),放置锥形铁纱捕蝇笼、玻璃捕蝇瓶(厨房及杂货店2处多用捕蝇瓶)诱蝇,室内用酒酿,室外用鱼肉作诱饵,日夜放置蝇笼,每2日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沿岸小型鲸类误捕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994 ~1995 年对中国沿岸小型鲸类误捕情况的调查结果.调查表明,有误捕记录的小型鲸类主要有5 种,即江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长喙真海豚( Delphinus capensis) 、瓶鼻海豚( Tursiopstruncatus) 、点斑原海豚(Stenella attenuata) 和伪虎鲸( Pseudorca crassidens) ,其中以江豚的误捕率最高.1994 年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岸渔业误捕的小型鲸类约3045 ±2120 头,其中江豚的误捕量约2132 ±1484 头.误捕小型鲸类的渔具主要有拖网、刺网和张网.中国沿岸没有专门捕鲸的渔业方式.误捕的小型鲸类在沿岸居民的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它们大部分被丢弃或廉价出售.目前尚不知道误捕对中国水域小型鲸种群影响的程度,但可能是造成数量下降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