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开发利用中的广西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畴芬  黄广宾  陆益新   《广西植物》1985,(3):211-226
<正> 引言 一、广西现有植物资源概况 (一)科、属、种的构成 (二)用途类别统计 (三)性状划分统计 (四)优势植物 (五)特有植物和受保护植物 (六)入载为模式的植物 二、广西植物资源直接利用概况 (一)政府部门收购及生产单位的利用 (二)民间利用 三、广西植物资源开发应用的试验研究 (一)种类的调查发现 (二)综合性的调查 (三)应用上的研究 (四)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广西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途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转基因植物和转化方法二、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一)利用基因工程达到抗病毒的几种策略(二)利用病毒外壳蛋白的基因(三)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介导的抗性三、抗虫转基因植物(一)预计可能的商品化时间表(二)关于修饰B。tCryIA,CryIA基因密码(三)多途径应用Bt杀虫蛋白基因(四)抗同翅目害虫转基因植物的突破。四。抗真菌性病害的转基因植物(一)抑制核糖体蛋白(二)几丁酶和葡聚糖酶五。抗细菌的转基因植物(一)利用病原细菌天然解毒能力(二)利用天然抗菌肽和溶菌酶六、结束语--简介植物基因工程在培育雄性不育株系,改良植物品质及植物生物反应器方面的应用,以及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叶片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真红树植物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为了探究两者对海岸潮间带高盐、高光和缺氧等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的异同,该文选取5种真红树植物植物[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4种半红树植物[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为研究对象,对叶片解剖和功能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 9种红树植物叶片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均具有角质层、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气孔下陷等。(2)不同之处在于真红树植物植物叶片有蜡质层和内皮层、无表皮毛、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而半红树植物的叶片则较少有蜡质层,部分有表皮毛,无内皮层,气孔在上下表皮分布不完全一致。(3)真红树植物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显著小于半红树植物(P0.05),而叶片厚度、含水量、比叶重和鲜干重比则显著大于半红树植物(P0.05)。以上结果说明真红树植物植物的叶片性状使其在维持盐度平衡及贮水保水能力方面强于半红树植物,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海岸潮间带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4.
早石炭世由于全球气候分带不明显,无显著植物分区现象,全球为一个一致性的植物区,即拟鳞木植物区[WT5”BX](Lepidodendropsis [WT5”BZ]floral province)。晚石炭世和二叠纪,全球存在4个植物区,即华夏植物区(Cathaysian floral province)、欧美植物区(Euramerican floral province)、安加拉植物区(Angaran floral province)和冈瓦纳植物区(Gondwanan floral province)。华夏、欧美和安加拉植物区皆位于北半球的劳亚古陆(Laurasia), 冈瓦纳植物区位于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Gondwana)。本文通过对全球石炭纪二叠纪植物地理分区的一些焦点问题的综合评述和分析,试图为古大陆再造研究提供古植物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吉林省植物新记录6种,分属5科6属,它们是弓嘴苔草(Carex capricornis)、圆柱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var.cylindricus)、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粘毛黄芩(Scutellaria viscidula)、耧斗菜叶绣线菊(Spiraea aquilegiifolia)、细叶小苦荬(Ixeridium gracile)。这6种植物在《东北植物检索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文献中都未曾记录在吉林省的分布,因此确定这6种植物属于吉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功能植物的作用原理、方式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植蜜源植物、储蓄植物、栖境植物和诱集植物等以增强目标保护作物害虫天敌昆虫的生物控害功能,已成为害虫生态调控的一项重要途径。为此,本文从种植这些植物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角度,提出功能植物的概念,认为功能植物应为天敌和传粉昆虫提供"衣(传粉服务)、食(食物服务)、住(庇护服务)、行(转移服务)"的功能,而不能为目标害虫提供"衣(沾花点)、食(桥梁田)、住(庇护所)、行(扩散地)"作用,在发挥生物控害功能的同时,还可能带来诸如传粉、土壤涵养等其他生态系统功能;由此进一步总结了功能植物的作用原理、主要特征、作用方式及其与其他相关名词的联系与区别,指出未来功能植物发展的趋势,为充分利用功能植物开展害虫生态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搞清楚中国外来植物种类有哪些, 从哪里来, 如何进入中国, 属于什么性质的类群, 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如何等问题, 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预防和预警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各省级植物志书等记载的外来植物信息由于种种原因非常有限, 且目前我国尚没有完整体现中国外来植物信息的数据库。本文通过整合近几年外来植物相关的资料, 并通过文献考证增补外来植物原产地、习性等信息, 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 经信息化处理和分类学校正, 进行分类体系重建, 最终确定中国外来植物的物种名录数据集。该数据集共有数据14,710条, 记载中国外来植物283科3,233属14,710个类群(含13,401原种332杂交种2嵌合体458亚种503变种14变型)。每个类群包括类别、中文科名、科名、中文属名、属名、中文名、别名、学名、命名人、生存状态、生存时间、生活型、原产国家或地区和中国引入省份等基础信息。数据集显示, 外来植物已在中国的植物种类构成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达28.19%, 中国境内有维管植物52,177个类群, 其中本土37,464, 外来14,710, 上述数字包含种下等级, 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就生存状态而言, 栽培植物占所有外来植物的比例高达91%, 逃逸植物占7.36%, 归化植物占6.69%, 入侵植物占2.66%; 对于生活型的分析显示, 多年生类群占据了外来植物的绝大多数(13,625种, 约占总数的92.6%), 草本植物(8,937种, 约占总数的60.8%)相较于乔木(2,752种, 约占总数的18.7%)、灌木(4,916种, 约占总数的33.4%)及其他生活型数量要更多; 中国的外来植物大多来自北美洲(4,242种)、非洲(3,707种)、南美洲(3,645种)、亚洲(3,102种), 欧洲(1,690种)和大洋洲(1,305种)相对较少; 而中国具有外来植物最多的前10个省份分别为台湾(6,122种)、北京(5,244种)、福建(3,667种)、广东(3,544种)、云南(3,404种)、上海(2,924种)、江苏(2,183种)、江西(1,789种)、浙江(1,658种)和湖北(973种)。本数据集是第一次对中国外来植物进行全面系统整理, 可供从事外来植物相关研究工作参考, 也可作为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资料, 还可作为农业、林业、草业、园林、草药及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人士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阮松林  马华升  王世恒  忻雅  钱丽华  童建新  赵杭苹  王杰 《遗传》2006,28(12):1633-1648
蛋白质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发育和生理生态等诸多生物学领域, 主要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植物发育(如种子成熟与发芽过程)、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不同亚细胞结构的新蛋白组分的发现及其功能鉴定、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包括高温、低温、高盐和干旱等)和生物逆境(病虫害)的适应机制和植物与微生物(根瘤共生体)相互作用机制。同时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发育和生理生态等诸多生物学领域,主要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植物发育、组织分化、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包括高温、低温、高盐和干旱等)和生物逆境(病虫害)的适应机制和植物与微生物(根瘤共生体)相互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的蛋白质组研究进展,包括有害和有益的相互作用,同时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杭州湾湿地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物种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杭州湾滨海湿地不同演替阶段6种优势植物-包括早期植物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中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柽柳(Tamarixchinensis)、后期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旱柳(Salix matsudana)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LRC)和CO2响应曲线(A/Ci),并拟合得出多个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6种优势植物LRC净光合速率(Pn)大小顺序为海三棱藨草>糙叶苔草>芦苇>柽柳>白茅>旱柳,且早期植物显著大于后期植物(P<0.05);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和暗呼吸速率(Rd)变化与Pn相同,也表现出演替早期植物>中期植物>后期植物;而表观量子效率(AQY)则表现出相反趋势.由A/Ci曲线可以发现,演替早期优势植物较后期植物具有更低的CO2羧化效率(CCE)和相对较高的CO2补偿点(CCP).可见群落演替与各阶段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蓝狐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狐又名北极狐(Alopex lagopus),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北极狐属(Alopex).  相似文献   

12.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豌豆根瘤的侵染细胞.结果表明,在这些细胞中有大量的细菌,它们主要是杆状细菌,其次是球形、Y形和T形细菌,其它形状的细菌很少.除了细菌形状不同外,还有一些细菌比较特殊,如有的细菌较长,菌体出现部分收缩并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收缩环,其形状类似一条莲根;有的细菌很大,它的体积是普通细菌的2倍或2倍以上;有的细菌粗细不均匀,端部膨大,呈棒槌状.侵染细胞中有许多小泡,它们大小不同,呈球形.它们存于细菌之间,其中一些小泡还位于细菌的表面上,而且附近细菌的表面有时还有各种隆起.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山桐子果实脂肪酸组成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11个种源的山桐子为材料,测定其果实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山桐子果实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尤以亚油酸含量最高,11个种源的平均值为63.58%,且种源间差异显著,分宜、宜昌种源亚油酸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他9个种源;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11个种源山桐子果实棕榈酸差异显著,且以平武种源最高;其余脂肪酸含量均较低,变异幅度较大;种子中棕榈酸和棕榈烯酸含量明显高于果肉,而亚油酸、亚麻酸及硬脂酸含量明显低于果肉,油酸含量相近:果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果肉〉全果〉种子,且变异系数及相对极差均较小,尤以果肉中最小;除硬脂酸外,山桐子果实中其他4种主要脂肪酸组分受海拔等地理环境的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32例和单纯肺结核患者39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患者肺部病变情况。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组:陈旧性肺结核28例、活动性肺结核4例;病灶位置经典部位29例、非经典部位3例,合并鳞癌11例、腺癌13例、小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3例;10例结核病灶与肺癌病灶不同侧、13例结核病灶与肺癌病灶同侧不同叶、9例结核病灶于肺癌病灶同侧同叶。单纯性肺结核组胨旧性肺结核36例、活动性肺结核3例;病灶位置经典部位34例(上叶尖段11例、后段9例、下叶背段14例)、非经典部位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患者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以及棘状突起比例高于单纯肺结核组,而空泡影比例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钙化、斑片条索影、结节影以及空洞或空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鸭儿芹根、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溜法提取其根、茎、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鸭儿芹根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1个峰,鉴定出11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8.61%,主要成分为α-芹子烯、γ-芹子烯等;茎中共分离出25个峰,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100.00%,主要成分为...  相似文献   

16.
The specificity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 on the removal of carbohydrates by fermentation was studied. The common monosaccharides, D-glucose, D-fructose, D-mannose, and D-galactose were completely removed; D-glucuronic acid and D-ribose were partially removed; but D-xylose, D-rhamnose, and L-sorbose were not removed and were completely resistant. Of four glycosides, methyl and phenyl alpha- and beta-D-glucopyranosides, three of the four were partially removed and methyl beta-D-glucopyranoside was not removed. The disaccharides, maltose, sucrose, and turanose were completely removed, while cellobiose, lactose, and melibiose were completely resistant. Isomaltose and alpha,alpha-trehalose were partially removed. Maltotriose and raffinose were partially removed, but isomaltotriose and melezitose were completely resistant. The tetrasaccharides, maltotetraose, isomaltotetraose, and acarbose, were completely resistant. Further, the yeast enzymes did not alter any of the resistant carbohydrates by transglycosylation or condensation reactions or by any other types of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7.
李晨  王晓丽  王晓丽  李玉 《菌物研究》2013,11(3):176-178,181
为了研究黏菌孢囊形成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文中探讨了番红-固绿和铁帆-苏木精染色条件下淡黄绒泡菌和全白绒泡菌孢囊不同发育阶段显微结构的差异显示效果。结果表明:在幼孢囊中原质团有种水平的割裂,大割裂和微割裂,这些割裂和孢丝及孢子的形成有关;全白绒泡菌囊轴表现了和孢囊柄不一致的状态和染色结果;番红-固绿染色下,淡黄绒泡菌在孢囊形成前期原质团被染成淡红色,可以分辨出大量游离存在的细胞核;孢囊壁及囊轴被染成绿色,孢子灰绿色;全白绒泡菌原质团被染成绿色,初期可见较厚孢囊壁,囊轴绿色。铁帆-苏木精染色下,淡黄绒泡菌和全白绒泡菌原质团均被染成灰色,囊壁不明显,成熟孢子发生皱缩。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海藻酸钠-聚左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新生大鼠卵巢组织用于治疗实验性卵巢功能丧失大鼠的可行性,应用高压静电法,用海藻酸钠-聚左赖氨酸-海藻酸钠(APA)生物膜包裹新生大鼠卵巢组织,体外培养微囊,用免疫化学分析法检测雌二醇(E2)、孕酮(P)分泌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并将微囊移植到去势大鼠(切除双侧卵巢的雌性大鼠)腹腔中,检测大鼠血清中雌、孕激素变化情况,同时用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恢复情况,并在不同时间回收观察微囊。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制得的微囊粒径均匀、表面光滑;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分泌E2、P;卵巢组织中颗粒细胞发育成为粒性黄体细胞;大鼠腹腔移植微囊后无异常,E2、P水平上升,动情周期未恢复;回收的微囊大部分形态完整。提示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的APA微囊化新生大鼠卵巢组织能持续稳定释放E2、P,明显改善大鼠卵巢功能,在大鼠体内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平扫对肠坏死诊断价值,总结肠管坏死征象。方法:分析98例可疑肠坏死患者CT平扫图像,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或未能及时治疗死亡患者CT平扫影像,总结、分析影像特点。结果:全部患者中40例患者存在肠坏死,肠壁厚度改变,包括29例肠壁增厚,8例肠壁菲薄,5例表现为肠壁密度减低,3例表现为肠壁密度增加,25例表现肠管扩张,8例表现肠管塌陷,36例肠管内积液,其中34例见气液平面,4例仅见积气,5例肠壁内见气泡影,38例见腹腔积液,10例见系膜水肿,2例见肠系膜血管密度增高,1例肠系膜静脉内气体,1例门静脉内气体,5例见腹腔游离气体。结论:多排螺旋CT平扫对肠坏死部位及范围的评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CT平扫能明确病因,为及早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melatonin against formaldehyde-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prefrontal cortex of rats. For this purpose, 21 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rats in Group I were used as a control, while the rats in Group II were injected every other day with formaldehyde. The rats in Group III received melatonin daily while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At the end of 14-day experimental period, all rats were killed by decapitation. The brains of the rats were removed and the prefrontal cortex tissues were obtained from all brain specimens. Some of the prefrontal cortex tissue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levels. The remaining prefrontal cortex tissue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evaluation. The levels of SOD and GSH-Px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MDA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rats treated with formaldehyd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s. In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evaluation of this group, apoptotic cells were observed. However, increased SOD and GSH-Px enzyme activities, and decreased MDA levels, were detected in the rats administered melatonin while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Furthermore, apoptotic changes caused by formaldehyde were decreased in these rats.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uggest that melatonin treatment prevents formaldehyde-induced neuronal damage in prefrontal cort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