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1株有镇痛活性的古尼拟青霉为试验材料,从5种培养基中筛选出使该株产生最佳镇痛活性成分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产生镇痛活性成分的最佳发酵时间为6 d,最佳培养基为改良沙氏培养基Ⅰ,其成分为葡萄糖20 g,甘油5 g,可溶性淀粉5 g,KCl 0.5 g,MgSO4.7H2O 0.5 g,KH2PO4.3H2O 1 g,FeSO4.7H2O 0.5 g,pH 7~8。  相似文献   

2.
以古尼拟青霉生物量和麦角甾醇含量为指标,对古尼拟青霉的高产麦角甾醇培养条件及麦角甾醇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高产麦角甾醇的最适液体培养基为蔗糖4%,麸皮2%,KH2PO4 0.025%和NaCl 0.05%;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麦角甾醇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浓度为80%乙醇,液料比为200:1,提取时间为65min。  相似文献   

3.
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和古尼拟青霉P. gunnii菌丝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两种菌丝体中的挥发性成分,经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别分析出25种和32种挥发性成分。在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挥发性成分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1,5-二氢-1-甲基-2H-吡咯-2-酮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65.78%和12.77%;在古尼拟青霉菌丝体中挥发性成分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E,E)-2,4-癸二烯醛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62.11%和12.32%。两种菌丝粉共有8种共有成分,分别占蝙蝠蛾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71.58%,古尼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69.67%;由此可见蝙蝠蛾拟青霉和古尼拟青霉菌丝体主要挥发性物质的成分是相同的。通过对蝙蝠蛾拟青霉和古尼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两种真菌菌丝体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体发酵蝉拟青霉,对蝉拟青霉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蝉拟青霉胞外多糖产量及生物量。摇瓶发酵条件下,在单因素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组合。优化后得最佳发酵培养基:蔗糖8%,牛肉膏0.75%,酵母膏0.125%,MgSO_4·7H_2O 0.3%,KH_2PO_4 0.2%,麸皮0.5%。该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为5.96 g/L,生物量为42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倍。采用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对分批发酵时的初糖浓度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补料分批发酵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发酵罐培养时最适初糖浓度为5%,此时生物量最高为38 g/L,多糖含量最高为5.5 g/L;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时,多糖产量最高为5.89 g/L,生物量最高为40 g/L,效果优于分批发酵。  相似文献   

5.
古尼虫草分生孢子阶段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Berk.)Berk.]的子座和内菌核作组织分离,用成熟子座自然发射的子囊孢子作孢子分离,经多批次重复操作结果皆获得同一种真菌培养物。鉴定表明这种真菌是拟青霉属的一个新种——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 sp.nov.)。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察氏琼脂上菌落白色至灰色,背面棕色;分生孢子梗短,多从气生菌丝上长出,一般长60μm;瓶梗7—12(-19)×2—3(-4)μm,有再育现象;分生孢子多数拟椭圆形或梭形,表面具细刺,(1.6-)2.6—4.0(-4.8)×(1.2-)1.6—2.5(-3.5)μm,平均大小为4.0×2.6μm;厚垣孢子近球形,光滑;5.5—7.2×3.2—5.5μm。32℃以上不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表型多样性与活性成分之间的联系。方法研究10株古尼拟青霉菌株的培养特性,观察菌落形态,测定其产孢量和粗蛋白、多糖、甘露醇、麦角甾醇、腺苷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结果A类菌株菌落背面褶皱不平,中央为棕色环状,周边为淡黄色,是生长性状优良、活性成分含量高,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优质菌株。结论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且形态特征与其产孢量及主要活性成分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古尼虫草无性型的分子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技术,以rDNA的ITS区为分子指标,对古尼虫草Cordycepsgunnii的有性和无性阶段进行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古尼虫草的无性阶段是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gunnii。  相似文献   

8.
玫烟色拟青霉最适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营养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为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蛋白胨为该菌生长的最适氮源,C/N为10∶1~20∶1最适于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25℃2、4 h全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和产孢均有利。接种后144~168 h时,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达到高峰,分别为31.72 mg/mL、24.62孢子/mL,为黑暗条件下的1.5倍和18.3倍,因此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发酵终点应选择在接种后144~168 h为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能够有效提高蝉拟青霉液体培养效率的培养体系,增加其生物量。[方法]以蝉拟青霉生物量作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从8个试验影响因素中筛选出3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法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影响蝉拟青霉液体培养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确定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为接种量、p H和温度,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最佳范围在接种量7%、p H 6.00、温度25℃附近,借助Box-Behnken设计法最终确定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3 g/L、酵母膏2 g/L、KH2PO41 g/L、MgSO40.5 g/L、接种量6.65%、p H 6.00、温度24.01℃。优化后的培养体系所培养的蝉拟青霉其生物量从优化前的147.106 0 g/L提高到239.475 3 g/L,提高了62.79%。[结论]优化后的培养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蝉拟青霉生物量,该方法对于优化蝉拟青霉生物量发酵条件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文侠  孙武岳  马琳  梁程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3):192-194
用20t发酵罐培养蝙蝠蛾拟青霉。菌粉收率达2.5%,D-甘露醇含量大于8%,腺苷含量大于0.2%.对发酵过程中pH、总糖、还原糖、得率、折光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考察.确定以发酵液pH的升高和还原糖含量作为综合判断发酵终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两株古尼拟青霉菌株的镇痛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古尼虫草无性型——古尼拟青霉差异表达蛋白与镇痛活性之间的关系,对有镇痛活性和无镇痛活性的两个古尼拟青霉菌株,进行蛋白质差异表达研究,结果显示,活性菌株(HZJ-1)中出现或表达显著上调的蛋白质点数为51个,结构鉴定得到39个类别功能各异的蛋白质,其中大量蛋白与代谢相关,其中NADP特异性谷氨酸脱氢酶可能参与使长时程突触传递的效能减弱的作用,从而减弱了疼痛的发生。另外几个保守假定蛋白的功能尚未鉴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古尼虫草的生物活性物质I含肽镇痛组分的分离及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理化分离分析和生物检测方法相结合,从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Berk.)Berk.)无性型,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菌丝体中初步分离纯化得到镇痛物质,该物质经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是一种酸性氨基酸残基高的肽类物质。经不同温度、pH及蛋白酶的稳定性试验分析观察到这种肽类物质对酸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抗热,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部分敏感,对蛋白酶K不敏感。经小鼠竖尾法和大鼠攻击法测定,无吗啡类药物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深层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初始pH、温度等对深层发酵黑术耳的生物量和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膏、豆饼粉有利于黑木耳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形成。在初始pH5.3、接种量10%、种龄6d,温度28℃、250ml摇瓶装液量80ml的条件下,黑木耳深层发酵结果最佳,在此基础上进行摇瓶发酵曲线测定。确定了黑木耳适宜发酵周期为96h,胞外多糖最高可达5.01g/L。  相似文献   

14.
发酵动力学研究是实现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及发酵过程放大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对羊肚菌液体深层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在Matlab软件平台上, 应用遗传算法对比了真菌生长较常用的Monod与Logistic方程在描述羊肚菌生长动力学时的优劣, 并对羊肚菌的生长、胞外多糖产生和基质消耗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结果表明, Logistic方程与试验数据拟和情况更好, 并给出了羊肚菌液体深层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具体形式, 经验证, 模型的平均误差为5.8%。利用遗传算法选择羊肚菌动力学模型, 并进行参数估计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快速、搜索面广、接近全局最优解的特点, 在处理分批发酵动力学问题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为发酵过程优化及放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液体培养灵芝的发酵条件,提高多糖产量。方法:采用玉米水解糖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赤芝G22菌株液体培养过程中影响多糖产量的发酵温度、摇床转速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经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多糖高产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7℃、摇床转速170r/min、培养基初始pH值6.5、发酵时间144 h。结论:通过优化液体发酵条件,可显著提高灵芝多糖的产量。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液体培养G22菌株,灵芝总多糖产量由1.851g/L提高到2.439g/L,提高了3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