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构建高产γ-亚麻酸的卷枝毛霉稳定遗传转化体系,利用酶解法对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 sp.)EIM-10的孢子进行原生质体制备。研究酶液组成、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对卷枝毛霉孢子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建立了制备卷枝毛霉孢子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1%纤维素酶和2%溶壁酶为酶解体系,0.5mol/L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度32℃,酶解时间2.5 h,再生培养基为0.5 mol/L NaCl高渗培养基。用双层平板培养法进行原生质体再生,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的形成量为1.2×106个/mL,再生率为70.5%。  相似文献   

2.
平菇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是菌丝培养5 d、酶浓度1.5%、pH 5.5、0.6 mol/L甘露醇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 h、OS培养基。原生质体过滤、纯化、稀释后涂布再生培养基,再生率为2.6%。  相似文献   

3.
对少根根霉BUCT-11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及激光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少根根霉BUCT-11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最佳条件为:菌龄24 h,混合酶由27 mg/mL的蜗牛酶和53 mg/mL的纤维素酶组成,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30 ℃,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NH4Cl、0.02 mol/L ...  相似文献   

4.
姬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凤苓  贾乐  任轩 《生物技术》2007,17(6):37-40
目的探索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菌丝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方法以培养5d的幼嫩菌丝体为材料,在1.5%溶壁酶 0.5%纤维素酶混合酶作用下,以0.6mol/L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于pH5.5,30℃酶解2.5h,然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计算原生质体产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达到3.12×107个/mL.原生质体适宜的再生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蔗糖20g,酵母膏2g,KH2PO4 3.0g,MgSO4 ·7H2O 1.5g,维生素B1 0.1g,0.6mol/L甘露醇.采用上述培养基,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O.78%.为姬菇原生质体诱变及融合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松茸菌丝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因素实验正交优选法比较不同酶、渗透压稳定剂、菌丝生理状况、菌丝培养基、预处理液和酶解时间等因素对松茸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和再生培养基、明胶、酪蛋白对松茸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以0.6MMgSO4作为渗透压稳定剂,2-硫基苏糖醇为预处理液,用2%蜗牛酶在30℃酶解6h,每克菌丝可以得到1×106个原生质体.再生最优条件0.6MMgSO4,PDY再生培养基,2.5%明胶,松茸菌丝再生率最高4.97%.  相似文献   

6.
不同因素对金针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浓度裂解酶及组合、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时间等因素对金针菇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渗透压稳定剂、培养基、接种方法等因素对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体培养10d的金针菇菌丝,以0.5mol/L KCl作渗透压稳定剂,加入1%纤维素酶和1%溶菌酶在25℃下酶解1.5h,分离原生质体效果最佳,原生质体产量可达27.8×105个/ml以上;以0.5mol/L KCl作渗透压稳定剂,在25℃条件下,金针菇原生质体采用直接涂布法接种在RCM培养基上培养,再生率最高为0.5%。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酶浓度、菌龄、渗透压稳定剂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轮梗霉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结果基本获得了制备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用0.6mol/L甘露醇稳渗剂配制成的4%纤维素酶和0.5%蜗牛酶混合酶,35℃酶解培养了30h的菌丝1.0h,即可得到较高产量的原生质体。对该原生质体进行了再生实验,其再生率约为23.8%。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ings)中原生质体用于遗传转化时的转化效率,研究竹黄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最佳条件,建立竹黄菌原生质体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竹黄菌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对影响竹黄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主要因素,不同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及菌龄、不同再生培养基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以0.6 mol/L Na Cl为稳渗剂,用组合酶(质量分数1%裂解酶和质量分数1.5%崩溃酶按4:6体积比混合)在33℃条件下对菌龄为6 d的菌丝体酶解2 h,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到10.57×10~6个/m L;以0.6 mol/L蔗糖为稳渗剂,用组合酶(质量分数1%裂解酶和质量分数1.5%崩溃酶按4:6体积比混合)在29℃条件下对菌龄为4 d的菌丝体酶解2 h,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0.293%;最适合竹黄菌原生质体再生的培养基是TB3再生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以赤芝(Ganoderma lucidum)为供试菌种,研究了不同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浓度及菌龄、再生培养基等对赤芝菌丝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龄为4 d的菌丝,以0.4 mol/m L的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配制成浓度为0.02 g/m L的溶壁酶,于p H 5.0、25℃条件下酶解2.0 h,其原生质体数最高可达3.87×107/m L,MYG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达到0.016%。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体系,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大丽轮枝菌摇培时间、裂解酶浓度、酶解时间和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及pH对原生质体释放的影响;从再生培养基、培养基Agar浓度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的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条件下获得的原生质体进行了GFP瞬时表达。结果表明,将分生孢子培养18 h收集菌丝体,以1.2 mol/L的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pH 6.0的条件下,加入10 mg/m L的裂解酶,30℃酶解4 h时,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到3.3×10~7个/mL;在Agar浓度为0.5%的TB3再生培养基中进行原生质体再生,再生率最高,可达22.45%;GFP瞬时表达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获得的原生质体可用于遗传转化材料。  相似文献   

11.
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产量和形成率,为进一步提高原生质体转化率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酶解法对地衣芽孢杆菌工业生产菌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303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菌体生长状态、溶菌酶浓度、处理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等因素对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的影响。结果:对数生长后期的菌体,以SMMP作渗透压稳定剂,溶菌酶浓度为100mg/mL,37℃下酶解30min,原生质体生成量可达8×109个/mL;再生培养基选用含1mol/L琥珀酸钠的DM3时,再生率最高可达17%。在此条件下,采用PEG法将游离型质粒pHY-P43-secQ转化宿主菌B.lichenifor-mis303,转化率可达10~15 CFU/μg DNA。  相似文献   

12.
首次详细、系统地探讨了灵芝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用0.6mol/L甘露醇配制成含2%溶壁酶和0.5%崩溃酶的复合酶,在30℃,pH为6.0时酶解3小时,可得到最高的原生质体得率。但考虑到原生质体的再生,以酶解2.5小时为最适。酶解2.5小时所得原生质体经精制,用纤维二糖培养基(以0.6mol/L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进行双层平板(上层平板含0.2%琼脂)培养法再生,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本研究为以后进行灵芝原生质体的融合以及灵芝的转基因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的种类及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及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嗜热丝孢菌原生质体比较适宜的条件为:PDB液体培养基培养28 h,以0.7 mol/L NaCl为稳渗剂,0.15 mol/L的溶壁酶,30℃酶解4 h。原生质体再生以0.7 mol/L蔗糖作稳渗剂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蓝色犁头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氢化可的松生产菌蓝色犁头霉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通过对溶解酶系统的选择,影响原生质体形成的因素如渗透压稳定剂、酶浓度、菌龄、菌丝培养基和培养方式等因素进行考察,发现以0.4mol/L NH4Cl做为稳定剂、2.5mg/mL溶壁酶和5mg/mL纤维素酶组成的混合酶液溶解菌丝,4h后原生质体量可达10^6cell/mL。通过显微镜观察原生质体的形成过程以及在高渗培养基上的再生情况,再生率为15.6%。  相似文献   

15.
古尼虫草小孢变种无性型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从古尼虫草小孢变种Cordyceps gunnii var.minor上分离的无性型古尼拟青霉小孢变种Paecilomyces gunnii var.minor G106M为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的研究。将培养16h的菌丝体用溶壁酶和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于28℃酶解1.5~2h,原生质体产量可达3.74×107/mL。以培养12h的菌丝制备的原生质体在0.6mol/L氯化钠的SDAY培养基上再生率最高,为17.92%。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重组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菌种改造技术,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是进行基因组重组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少有关于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CGMCC2650原生质体研究的报道。为了优化该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及利用基因组重组技术构建优良菌种提供参考,研究了甘氨酸预处理,菌龄,酶浓度,作用时间,温度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渗透压稳定剂对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在添加了0.6mg/ml甘氨酸的TSB培养基中培养5h后收集,用SMM稀释到OD660=1.0,用0.025mg/ml溶菌酶在37℃下酶解45min制备原生质体,将原生质体涂布于含0.3mol/L蔗糖的再生培养基中,再生率最大,达到40.9%。确定了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所用的原生质体制备的方法对琥珀酸的产生没有影响,这为进一步开展该菌的原生质体诱变及基因组重组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龟子绿僵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及其羟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甾体底物对原生质体羟化酶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合适条件是:42 h的菌丝体用纤维素酶(10 mg/mL)和蜗牛酶(5 mg/mL)的混合酶在含有0.8 mol/L甘露醇的pH 5.8磷酸缓冲液中,28℃震荡(80 r/min)酶解3 h,原生质体产量可达到6.12×10~7/mL,在含有0.6 mol/L KCl的双层马铃薯培养基上再生率达到7.79%。经过6 h底物诱导的菌丝体制备的原生质体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量比没经过诱导的菌丝体制备的原生质体高约40%,证明该菌羟化酶系统的可诱导性。由于没有细胞壁的阻碍经过底物诱导的原生质体能够高效的将底物转化为产物,且副产物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为供试菌株,研究了酶系组成、液体培养基、菌龄、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以及等渗液、固体再生培养基、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Fries(1/2)液体培养基培养24h,在10mg/mL崩溃酶+5mg/mL纤维素酶+20mg/mL蜗牛酶+10mg/mL溶菌酶的混合酶液中28°C酶解4h为桃褐腐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采用液体再生涂布平板法,以含Ca2+的STC为等渗液的液体培养基和含蔗糖及Ca2+的Fries(1/2)固体培养基为桃褐腐病菌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条件。经过观察与测定,再生菌株保持了原有的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接种桃果实后发病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徐丽丽  王菲  胡春辉  郭立忠  于浩 《菌物学报》2020,39(7):1356-1367
本研究以卵孢小奥德蘑液体培养菌丝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单因子变量法探索研究了菌丝培养时间、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稳渗剂类型对卵孢小奥德蘑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并对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进行选择和优化。通过荧光染色,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得率和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卵孢小奥德蘑菌丝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收集菌丝体,以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溶壁酶浓度2%、30℃条件下酶解5h,获得的原生质体得率最高,达2.0×10 7个/mL;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约57.69%的原生质体细胞为活细胞;在RM培养基中再生效果最好,再生率为(0.103±0.025)%。研究结果可以为卵孢小奥德蘑育种与食用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