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木屑一直是灰树花主要的栽培基质,但木质资源日趋匮乏。本文采用单纯格子法筛选替代木屑基质的原材料及高产配方,以玉米芯、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水稻秸秆为栽培基质,以产量为考核指标,建立各组分配比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优化栽培配方及考察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玉米芯可以替代木屑栽培灰树花,大豆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可以与玉米芯进行合适配比,也可以替代木屑基质。优化的高产配方为75%玉米芯,23%麦麸,2%轻质碳酸钙,每袋产量平均达133.3 g,比对照配方平均产量(97.25 g)高出36.05 g,提高了37.07%。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筛选以杨木屑和玉米芯为主的蟹味菇[Hypsizygus marmoreus(Peck) HEBigelow]栽培培养基及优化催蕾条件。经筛选得栽培配方如下:杨木屑35%,玉米芯25%,米糠18%,麸皮18%,白糖1%,石灰1%,石膏1%,过磷酸钙1%,与以棉籽壳为主的常规配方相比,生物转化率略低。采用单因素试验,通过对催蕾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优化研究,获得最佳催蕾条件:15℃下,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时,弱光照条件(光照强度≤50 lx),CO_2浓度控制在020%~025%,利于蟹味菇原基分化,产量和正品率最高。通过栽培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证实杨木屑可用于蟹味菇的栽培生产,为其应用提供了具有经济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为主料设计了10个栽培配方,研究不同配方下7株荷叶离褶伞的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结果表明,各菌株菌丝颜色以雪白色为主,在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上菌丝体生长优于以棉籽壳、木屑为主料的配方,但均无子实体形成;以棉籽壳为主料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特别是棉子壳添加少量木屑、树叶、腐殖土、发酵料和小麦更利于子实体形成,菌株3001的出菇周期最短(108d),产量最高(214.80g/袋),各菌株出菇的顺序为3001、1035、1004和1013。因此,栽培料组分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菌物学报》2017,(3):349-357
以2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菌株为材料,研究在添加木屑、玉米芯和棉籽壳3种农林废弃物后,对其液体发酵产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糙皮侧耳菌株的漆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仅第3天和第9天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培养基条件对漆酶活性也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P0.001)。此外,不同菌株在产漆酶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差异也不一致。相比之下,在含棉籽壳的完全培养基中漆酶活性高于含木屑或玉米芯的完全培养基,说明棉籽壳对不同糙皮侧耳菌株产漆酶能力的诱导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广泛栽培原料和提高栽培菌核生物学效率,开展了桦褐孔菌人工栽培比较试验,并利用桦褐孔菌常规栽培配方筛选人工栽培管理条件。试验获得桦木屑培养料出核最佳条件:菌袋不割口,无棉盖体封口,温度20~25℃,光照200 lx,基质含水量60%。菌丝粗壮,浓密,生长速度快;菌核出现早,数量多,颜色深,产量高。此管理条件下,通过桦木屑、杂木屑+玉米芯的复方栽培基质比较,获得了代用栽培料配方:杂木屑46%,玉米芯40%,麦麸10%,豆粉2%,白糖1%,石膏1%,水分60%,pH自然。菌核产量27.5 g/袋,生物学效率达30.7%,该配方与桦木屑基质菌核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采自河北省燕山地区的一株野生食用菌肉质黑孢孔菌Amylosporussucculentus经组织分离得到的菌丝体为实验材料,对其菌丝体营养特性和环境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其适宜的原种、母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经驯化栽培成功出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得出适合肉质黑孢孔菌菌丝生长的最优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80%,酵母浸粉0.25%,硫酸镁0.15%,磷酸二氢钾0.30%,琼脂2.00%。适宜肉质黑孢孔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31–34℃,pH为4.5–5.5,光照条件为黑暗。适合肉质黑孢孔菌培养的母种培养基为玉米粉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小米培养基。栽培袋接种后30–60 d满袋,5–10 d后现原基,6–11 d原基分化成子实体。高产栽培料配方为玉米芯+棉籽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39%,棉籽壳39%,石膏1%,葡萄糖1%;其第一潮菇产量为106.9 g/袋,生物学效率为66.8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在给予小鼠最大给药量为4612.4mg/kg情况下,肉质黑孢孔菌无明显急性中毒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韩美玲  杜娟  安琪  李丛胜 《菌物学报》2018,37(8):1100-1108
为了比较糙皮侧耳栽培种在不同常规栽培基质上的漆酶活性,分析更适合糙皮侧耳生长的栽培基质,以1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菌株为研究材料,研究在固态和液态发酵条件下添加木屑、玉米芯和棉籽壳这3种栽培基质后,对其产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对糙皮侧耳漆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不同发酵方法对糙皮侧耳漆酶活性也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仅第2天差异不显著。固体发酵与液体发酵条件下,糙皮侧耳在棉籽壳培养基上所检测到的漆酶活性均高于在木屑或者玉米芯培养基上,表明棉籽壳对提高糙皮侧耳漆酶活性的诱导能力更强。此外,糙皮侧耳在棉籽壳培养基上能够快速分泌漆酶,表明棉籽壳对缩短糙皮侧耳漆酶分泌时间的诱导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适应玉米生产的溶磷真菌筛选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溶磷菌株,提供适应玉米生产的溶磷微生物。【方法】利用难溶磷无机盐培养基从作物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溶磷菌株,通过菌株在土豆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的变化确定溶磷菌株的溶磷能力。利用菌株在平板和土壤中对玉米根系的适应性,选择对玉米适应性好的菌株应用到盆栽实验和大田实验。【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到具有较高溶磷效果的真菌15株,经鉴定其中9株为草酸青霉,2株为变幻青霉,1株为刺孢青霉、1株为绿色木霉、1株为黑曲霉、1株为构巢曲霉。15株真菌能够显著降低PDB溶液的pH值,其中5株能够将溶液的pH从7.0降到2.0以下。实验室平板和土培试验发现菌株Z15+、ZQ3、ZI1、Zh和Z30能够在以玉米根系分泌物为C源的平板和土壤中很好地生长、定殖,表明这5株菌能够有效利用玉米的根系分泌物。将这5株菌进行盆栽种植玉米,菌株ZI1和Zh处理后,能显著的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在第49天时,有效磷含量分别高于土壤初始含量的28.05%和37.04%,收获的玉米干重比对照分别高26.04%和20.21%。将菌株ZI1和Zh制成菌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剂Zh使大田玉米产量提高13.22%,达到10873.05 kg/hm2。而使用ZI1菌剂的大田玉米产量与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获得的适应玉米的溶磷菌株Zh为构巢曲霉。  相似文献   

9.
【背景】菌林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剩余物资源丰富,可作为食用菌栽培主要基质。【目的】筛选出适合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农业剩余物配方。【方法】以大豆秸秆、油菜秸秆、玉米秸秆、花生秸秆、小麦秸秆和杂木屑等6种基质为原料,运用单纯形格子法进行配方设计,分析不同基质交互作用对黑木耳菌丝生长速率、菌丝生长指数、漆酶酶活、多酚氧化酶酶活和纤维素酶酶活的影响。【结果】在这些农业剩余物基质中,大豆秸秆基质最适合黑木耳菌丝生长,其次是油菜秸秆。3种主料共同作用可以优化出最适合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基质配比。【结论】最终优化出一个适合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农业剩余物配方:杂木屑49.4%、油菜秸秆16.4%、大豆秸秆12.2%、麦麸20%、蔗糖1%、CaSO4 1%。本研究为“以草代木”栽培黑木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固氨树种银合欢、南洋楹、大叶相思的木屑为主料,添加棉籽壳等辅料培养猴头菌,以栲树木屑为主料作对照。结果表明,以三种固氨树木屑栽培的猴头菌,菌丝粗壮,均匀,日长速快于对照,增长5.4%~16.2%,而且出菇快,朵形大,产量比对照增加6.0~13.9%。添加南洋楹基质的菌丝长速最快,其次为添加银合欢基质。产量则以添加银合欢基质的最高,添加大叶相思的次之。  相似文献   

11.
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ERIC和RAPD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3种29个菌株进行遗传鉴别,其中ERIC方法是首次运用于食用菌的研究领域。在相似系数75%的水平上,ERIC和RAPD分别将供试菌株分为9组和6组。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可将黑木耳和毛木耳两个种区分开,而RAPD则不能完全区分两个种,但两种方法得到了一个相似的结果,即琥珀木耳与黑木耳的亲缘关系极其相近。Southern杂交实验进一步证明了ERIC所得到的29个菌株的同源性关系。分析表明,RAPD方法主要在种的水平上进行鉴别,而ERIC则可以在菌株水平上进行鉴别,结果与菌株栽培性状更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ERIC-PCR是一种比RAPD更快捷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可以替代RAPD应用于木耳属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等七种食用菌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脱毒效果。方法首先通过降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Da/Dm)筛选出具有脱毒作用的株菌;然后通过AFB_1残留量筛选出脱毒能力最强的菌株;最后将该菌株接种于含AFB_1的玉米粉和大米中,考查其对粮食中AFB_1的脱毒效果。结果初筛发现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对AFB_1有较强脱毒作用,其Da/Dm分别为1.6±0.02、1.5±0.01、1.4±0.02;复筛发现黑木耳的脱毒能力最强,与AFB_1共培养10 d后能清除88.16%的AFB_1;进一步发现黑木耳对玉米粉和大米中AFB_1有一定去除作用,清除率分别为62.40%和15.73%。结论黑木耳对受AFB_1污染的粮食作物有较好的脱毒作用,可用其控制食品与饲料中的AFB_1。  相似文献   

13.
用ISSR分子标记鉴别东北地区黑木耳生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东北地区黑木耳生产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别,结果表明在选用的20个UBC-ISSR引物中,有10个引物能对供试的27个黑木耳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的指纹图谱清晰稳定、多态性强。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相似水平在0.75时,可将27个供试黑木耳菌株分为3个组群。研究结果说明ISSR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用于黑木耳生产菌株快速准确鉴别,是黑木耳指纹图谱分析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Au185菌株一个SCAR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60个供试黑木耳菌株RAPD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黑木耳菌株Au185的RAPD特异性标记,将其克隆、测序,应用Primer5.0软件设计相应的特异引物对SC38-1,将RAPD特异性标记转化为黑木耳菌株Au185的稳定方便的SCAR标记,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出黑木耳菌株Au185。  相似文献   

15.
中国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ISSR指纹分析及SCAR标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利华  肖扬  边银丙 《菌物学报》2008,27(2):243-251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的黑木耳34个主要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初步构建其标准化DNA指纹图谱;在ISSR指纹分析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并将黑木耳两个栽培菌株173和186中扩增获得的ISSR特异性DNA带转化为可以直接用于菌株快速鉴定的SCAR标记.研究表明,我国黑木耳栽培菌株遗传背景差异不大,存在同物异名现象,而采用ISSR指纹及其SCAR标记鉴定黑木耳栽培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的黑木耳34个主要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初步构建其标准化DNA 指纹图谱;在ISSR指纹分析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并将黑木耳两个栽培菌株173和186中扩增获得的ISSR特异性DNA带转化为可以直接用于菌株快速鉴定的SCAR标记。研究表明,我国黑木耳栽培菌株遗传背景差异不大,存在同物异名现象,而采用ISSR指纹及其SCAR标记鉴定黑木耳栽培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8808菌株,是笔者几年来,从黑龙江省15个地区,采集的32个样本中,分离的59个野生菌株中,经多次培养、比较,栽培试验选出的一株优质、高产菌株。该菌株1992年,在本省五常县长山乡生产150万袋,全省生产近1000万段,均获丰收,产量、质量均明显优于原生产菌株。为更好的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了该木耳孢子弹射及萌发特征,菌丝、子实体、孢子形态,不同温度、pH、氮碳源浓度,不同培养料配方对该木耳菌丝生长及产实影响。  相似文献   

18.
ISSR标记在黑木耳单核体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小亚  肖扬  边银丙 《菌物学报》2007,26(4):528-533
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和单孢分离法分别获得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栽培菌株新科5号两个亲本单核体(T1、T2)和33个F1代孢子单核体。从7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3条可区分两个亲本单核体(T1、T2)的引物,对新科5号及F1代孢子单核体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0条带,其中63条在供试菌株间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0%。根据扩增结果采用软件NTsys2.10e计算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36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的变化范围为0.2500~0.8382,其中T1和T2之间的GS值最小,遗传相似程度最低;F1代33个孢子单核体中24个与T1聚为一类,其余9个与T2聚为另一类,但并非严格按照交配型进行归类。试验表明黑木耳子实体上各个担子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交换极具多样性,F1代孢子单核体表现出偏向其中一个亲本的现象,ISSR标记在黑木耳杂交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黑木耳多糖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及转化生长因子beta(TGF-beta)的影响及 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的Wistar大鼠30 只随机分为3 组:对照组、模型组、黑木耳多糖提取物组,利用胆总管结扎术制 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术后分别用生理盐水0.1 mL/(kg·d)、黑木耳多糖提取物0.1 mg/(kg·d)灌胃1 次/d。21 d后腹主动脉采血,测 肝功能指标,取肝组织测MDA、MPO、TGF-beta,Masson 染色。结果: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成功制备。黑木耳多糖提取物组总胆红素 (STB)、谷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MPO、MDA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GF-茁含量降低。Masson 染色可见:模型 组肝小叶结构破坏,较对照组汇管区可见大面积胶原纤维的形成;黑木耳多糖提取物组肝细胞轻度水肿、肝索排列欠整齐,肝汇 管区及各部位胶原纤维形成量略少。结论:黑木耳多糖提取物可减轻胆总管结扎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MPO 含量使TGF-beta因子 释放减少,从而减少胶原纤维形成,减轻或延缓大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漆酶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黑29”的漆酶纯化,为进一步酶学性质的开展、酶应用和酶基因克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柱层析技术分离蛋白,通过PAGE和SDS-PAGE电泳检测蛋白。结果: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粗酶液含三种漆酶,分子量大小分别为LacA(60kD)、LacB(34kD)、LacC(19kD);纯化后获得纯化的单一漆酶LacA、LacC组分。结论:得漆酶两个单一组分,为进一步漆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