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验采用光学滤波的方法,根据人类视觉系统对比敏感度曲线的生理数据,制作了一种模拟视觉系统空间调制传递特性的“人眼滤波器”.并用该滤波器对视错觉三角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4.
5.
姚军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4):2663-2667
对比度敏感是描述人眼视觉系统空间特性的主要指标之一,对比度敏感函数是反映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度敏感与空间频率之间的关系。人眼对比度敏感数据的测量受到环境亮度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常用办公环境条件下的人眼对比度敏感情况,对6位青年在环境亮度分别为153,312,470 cd/m2和暗室条件下,在距离为2米处观测11种空间频率的矩形光栅进行测量,光栅用显示器进行显示,其平均亮度分别为60和90 cd/m2。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频率的光栅,人眼对比度敏感程度随着环境亮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且人眼在暗室环境下比在办公环境条件下对亮度光栅更敏感;但是在观测平均亮度为60cd/m2的光栅时,人眼特殊地对在环境亮度为312 cd/m2的条件下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对比度敏感是描述人眼视觉系统空间特性的主要指标之一,对比度敏感函数是反映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度敏感与空间频率之间的关系。人眼对比度敏感数据的测量受到环境亮度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常用办公环境条件下的人眼对比度敏感情况,对6位青年在环境亮度分别为153,312,470 cd/m2和暗室条件下,在距离为2米处观测11种空间频率的矩形光栅进行测量,光栅用显示器进行显示,其平均亮度分别为60和90 cd/m2。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频率的光栅,人眼对比度敏感程度随着环境亮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且人眼在暗室环境下比在办公环境条件下对亮度光栅更敏感;但是在观测平均亮度为60cd/m2的光栅时,人眼特殊地对在环境亮度为312 cd/m2的条件下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基于内源信息的脑光学成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源信号的脑光学成像技术是近年出现的研究脑功能的新技术。它因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可连续长时间记录,使用简便,费用较低等特点,成为在视觉,听觉以及其他各种脑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国内第一套脑光学成像系统的和研制,以及用于视觉研究皮层功能方位柱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
土壤饱和导水率(KS)作为评价土壤入渗与透水能力的核心指标,探究其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和评估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聚焦于祁连山东部白桦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容重、有机碳、田间持水量、孔隙度等关键理化指标,对林地持水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深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KS的影响。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土壤传递函数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比新建模型与现有6种土壤传递函数模型的预测精度,以确定适用于本研究区的最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KS值变化范围为0.25-3.94mm/min,均值为1.64mm/min。利用熵权法评估土壤持水能力发现KS所占权重较高,且林分密度在600-900株/hm2时,林地持水性能综合得分最高。(2)通过Pearson分析揭示了KS与粘粒、粉粒含量以及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砂粒含量、有机碳含量以及孔隙度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对比7个土壤传递函数模型的预测效能,研究构建的新模型在拟合效果上表现最优,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高达0.85。综上,KS可作为评价祁连山东部白桦天然林林地持水能力的关键指标,且林分密度在600-900株/hm2时,林地持水性能最佳。本研究新建土壤传递函数模型可用于估算该区KS,为祁连山东部水源涵养林的优化管理和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7年2月20日是生理学家、业师冯德培先生诞生100周年,谨将本文献给冯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生理学的前驱们已经在国内作出了杰出的研究工作,如林可胜先生在消化生理,汪敬熙先生在视觉生理方面,都达到了当时国际上的一流水平,为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冯先生是在他们之后出色的下一代中国生理学家, 相似文献
10.
研究动物的行为反应是神经生理学的基础,采用神经系统较为简单的低等动物(如两栖类动物等)来研究视觉形成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探讨一些与视觉反应有关的神经生理基础就成为入手之处.简单描述了研究蟾蜍视觉形成与背景关系的实验方法,通过使用示波器记录了蟾蜍视觉中枢(视顶盖)与所视目标之间的电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