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Medeanic 《古生物学报》2002,41(4):592-600
摩尔多瓦位于东特提斯地区内,海相,陆相Sarmatian期沉积都很发育,根据软体动物和有孔虫化石,当地Sarmatian期沉积被分为三段,最后从摩尔多瓦各地37口井下和露头700块样品获得的孢粉结果支持Sarmatian期三分,这些孢粉化石资料说明区域性植被响应气候演变,海进,海退等所发生的变化,含有亚热带种类的山毛阔叶林统池了早Sarmatian期,有时暗针叶林增加,在海退期的晚Sarmatian期,含有喜盐植物(Chenopodiaceae,Amaranthus,Artemisia)的草本类增加。已有的资料显示了在东特提斯地区Sarmatian期植被的周期性变化,伴随着亚热带植物不断减少和禾草类不断增加,说明当时气候在朝年均温逐渐降低,干旱化增加,更加大陆性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2.
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的半常绿阔叶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具有湿润和半湿润气候的地区,广泛生长着由各类阔叶乔木组成的森林。在植被分类系统中,学者们根据其群落的生态外貌、区系组成等特点,将它们划分为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雨林,季风雨林,红树林等几种不同的植被类型。1982年8月—1983年9月,我参加中国科学院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考察队,在东喜马拉雅南坡的墨脱县进行越冬考察时,发现了一种与上述各类型都不  相似文献   

3.
墨脱县位于西藏的东南部,县府所在地,在北纬29度,东经95度。1974年8月至9月间,中国科学院西藏考察队沿着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进,至米林县的派区,随即翻越多雄拉,在墨脱县境内的阿尼桥、马利翁、背(口止朋)、地东、墨脱,亚让及西工湖等地,采到不少白蚁标本,其中象白蚁属有4个新种和1个新亚种。 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植被是被覆在一个地区的所有植物分别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或植被类型)的总称。它包括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本文只介绍自然植被,对于栽培植被不作叙述。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在生态系统中能源运转和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奠基和控制作用的。我国植物十分丰富,其中蕨类和有花植物约三万种,由这些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也是极其多样的。同时,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幅员辽阔,面积约计960万平方公里。东部临海,深  相似文献   

5.
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其沼泽化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35  
2002年东太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表明,沉水植被和浮叶植被是该湖水生植被的主要生态类型,分布面积分别占全湖总面积73.6%和18.3%。东太湖水生植被主要有9个群丛,其中沉水植被主要的5个群丛是伊乐藻(外来种)群丛、金鱼藻群丛、伊乐藻 微齿眼子菜群丛、菜-伊乐藻 微齿眼子菜群丛、苦草 竹叶眼子菜 黑藻群丛,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东太湖植被总面积的30.7%、17.2%、16.7%、15.8%、9.3%。随着对东太湖的不断改造和资源的不断利用,20世纪60年代东太湖人工种植沼泽植被菰群丛,20世纪80年代初环湖水陆交错带被围垦而芦苇群丛消失,微齿眼子菜替代竹叶眼子菜而占据东太湖40%的水面。近10a来,东太湖网围养蟹迅速发展,占全湖总植被面积25.6%的沼泽植物——菰群丛及其占40%的微齿眼子菜群丛被清除,外来种伊乐藻和无根植物金鱼藻分布面积达90%的湖区。东太湖水生植被由20世纪50年代的原生演替到现在的次生演替,群落演变激烈,同时东太湖沼泽化进程加剧。  相似文献   

6.
燕山南部花粉散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燕山南部花9粉用布特性研究表明,空气中的花粉反映的是植物花期的季节性变化,表 粉是植物多年花粉散布的混合,冲积物花粉与空气中和表土花粉显著不同,是取样点上游表土花粉的混合,与取样点周围植被关系较小。因此,根据冲积物花粉恢复古植被,反映的是整个流域的植被面貌,而不是某一点的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沙漠人工植被区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种子库作为地上植被更新的重要的种源储备库,在植被自然恢复和演替过程以及生态系统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河西走廊不同区域沙漠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时空分布和数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沙漠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共出现27种植物,分属8科22属,以藜科植物最多,生活型以草本植物种子比例最高,占到90.6%—95.06%;土壤种子库密度介于19.29粒/m~2—858.57粒/m~2之间,从东到西呈水平地带性分布,土壤种子库分布主要集中在0—2cm土层中,不同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均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在0—10cm土层内,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种子库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土壤种子库多样性(Simpson指数)在河西走廊东段沙漠人工植被区最高,在0.671—0.812之间,河西走廊中段沙漠人工植被区为0.417—0.809之间,河西走廊西段沙漠人工植被区为0.256—0.707之间,从东到西呈下降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tt丰富度指数、Peilow均匀度指数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说明由于生境的植被的异质性程度高,使土壤种子库之间的差异性显著;河西走廊沙漠...  相似文献   

8.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苔藓结皮对荒漠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和天然植被区苔藓结皮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密度随着苔藓结皮的发育呈现增加的趋势,天然植被区是24年生人工植被区的3.4倍.种子库中共发现12种植物种子,分属于6科,其中1年生草本植物占70%以上.人工植被区未发现有多年生草本的植物种子,天然植被区多年生草本占20%,半灌木植物在人工植被区和天然植被区分别占20%和10%.人工植被区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指数相对较低,而天然植被区物种丰富度指数是人工植被区的2倍;人工植被区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结皮的发育略有下降,天然植被区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693;人工植被区土壤种子库物种相似性指数为1,相对较高,而人工植物区与天然植被区的物种相似性指数为0.4.苔藓结皮的出现增加了地表粗糙度,有利于对种子的捕获,同时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环境,有利于更多植物的定居.  相似文献   

9.
库姆塔格沙漠植被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7条考察路线布设了91个样地,对库姆塔格沙漠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及植被分布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植物相对稀少,有23科73属109种植物,物种组成趋向于集中在少数大科中和单种属中,优势科属组成较少,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明显,并与古地中海成分关系密切。(2)库姆塔格荒漠植被类型较为丰富,拥有4种植被型17个植被群系。受干旱气候及古水系变化的影响,植被群落物种组成稀少,结构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荒漠生态环境的严酷性。(3)库姆塔格荒漠植被分布格局受气候、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沙漠南缘降水条件相对较好,植被分布由东到西随降水的递减而呈现减弱趋势,北缘植被则表现为随古水系的萎缩而减小;植被随海拔高度的分布则表现为随海拔由南到北逐级降低,气候愈为干燥,地表径流减少,植被分布更为稀少。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其植物种类、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等植物指标以及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在此基础上,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扩增nifH基因,测定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中固氮菌相对于土壤总细菌的量,以探讨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及土壤固氮菌群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草地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并且优势植物发生变化,毒杂草逐渐增多,植被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都逐渐降低。对土壤固氮菌的研究则表明,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的数量在不同退化草地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而减少,在同一退化程度草地土壤则是随土层深度加深而下降。对土壤固氮菌nifH基因扩增的结果也表明随着退化加剧,土壤固氮菌相对于土壤总细菌的比例在降低,进一步说明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固氮菌不仅是数量上的下降,更是群落结构层面的变化。对植被特性和土壤固氮菌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植被特性和土壤中固氮菌含量呈显著相关。研究从土壤固氮菌群的角度研究了草地退化的过程,说明了二者具有协同性,研究和治理草地退化必须重视土壤功能菌群尤其是固氮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李振宇 《植物学通报》2001,18(3):381-382
王文采教授是我国杰出的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王文采先生于 1 92 6年 6月 5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市 ,祖籍山东掖县 ,1 93 9年从北平厂桥小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第四中学。1 94 5年他考入北平师范大学生物系 ,在兼职教授北平研究院林钅容研究员的影响下 ,对植物分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下决心把探索生命奥秘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每逢暑假 ,他常独自到郊外爬山涉水 ,采集标本 ,并就地绘出许多植物的外形图和花部构造图。他的才华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引起时任静生生物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本文根据产自四川的模式标本及产自湖北的标本,对绿角星天牛Anoplophora viriantennatus WangJiang,1998进行了重新描述,其雌性为首次报道,该种也是首次记载分布于湖北,并提供了雌、雄成虫及生殖器照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西藏毛蚜蝇Dasysyrphus xizangensis Pan,Wang et Huo,2010雄性特征。雄性体色及身体大小类似雌性,但雌性离眼,雄性合眼。该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大学动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8.
Rui Wang page     
《Peptides》2010,31(3):IV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