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蚕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是一株双生浓核病毒(bidensovirus)。其宿主感染后的病症与典型的家蚕浓核病毒(BmDNV-1伊那株)表现相似,病蚕软化,中肠的圆筒型细胞呈浓核症。该病毒的最大特点是基因组中含有二套DNA分子(VD1,VD2),这两种核酸分子以单链( VD1,-VD1, VD2,-VD2)线型方式被分开包装在各自的衣壳蛋白中,成为四种病毒体,而且它自身编码DNA聚合酶。有部分蚕品种对该病毒表现完全抗性,即不发病。分别对敏感性家蚕品种(华八35)和抗性家蚕品种(秋丰d)的幼虫进行经口接种病毒。在接种后,从2h到96h分9个时间点,对中肠组织进行取样。以家蚕细胞质肌动蛋白A3(actinA3)基因作为参比基因,用来标定取样组织细胞数。针对VD1和VD2分别设计特异引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的样品中的病毒基因组VD1和VD2拷贝数。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感性还是在抗性宿主体内,家蚕浓核病毒中国株的基因组VD1和VD2在各时间点拷贝数相近,表现出VD1和VD2是同步复制的;病毒侵入两种宿主中肠的初始量(接种后2h)基本相等,每个细胞约为6~10拷贝数。在敏感性宿主体内病毒感染过程表现为潜伏期,指数增长期,平台期。从接种后2h到12h为病毒潜伏期;12h到36h为指数增长期,倍增时间为1·71h,大约扩增15次;36h到96h为平台期,进入平台期病毒的拷贝数达到20万个。在抗性宿主体内病毒处于一种极低水平的增殖,从添毒后2h的6~10拷贝数到96h的150~200拷贝数,病毒复制倍增时间分别为3h和12h,大约扩增5次。推测家蚕对浓核病毒中国株的抗病性,只是一种慢性的带毒不发病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能量代谢在教学中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适应当前高考“探究性实验”试题的需要,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环境温度对不同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此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意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性实验的全过程,复习已知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和说明,并与别人交流结果等。从而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现把实验设计方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古生物学家狄克逊所著《人类之后》一书,1981年同时在伦敦、多伦多、悉尼和纽约问世。这位想象力极其丰富的学者,描绘了五千万年后的动物世界。善于绘画的  相似文献   

4.
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生物学家就已发现,生物变异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曾预言,各种类型的小麦和燕麦,其变异性彼此相近似.他推测,小麦的某些变种,在同一地区也  相似文献   

5.
利用RT-PCR法扩增了经不同宿主系(乳鼠、BHK21细胞、PK15细胞)连传不同代次的口蹄疫O/China/99毒株的3A和VP1基因,并进行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经不同宿主系传至90代后,VP1基因未发生大的变异,主要抗原位点也较稳定;而非结构蛋白3A基因却在不同宿主和代次发生突变缺失;经BHK21细胞传代后未发生缺失;经PK15细胞传代,在70~90代之间在第254~313位出现缺失;经乳鼠传代,在60~70代之间在第265~300位发生缺失,并在以后的90代毒中仍在此位缺失.这与代表性猪源流行毒O/YUN/TAW/97和O/HKN/21/70的3A基因在第276~305位发生缺失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7.
活体细胞体内代谢途径调控机制复杂,若能将目的代谢途径移到胞外,则能进行直观研究。选用嗜热酶来源的10条基因,构建一个能实现自我能量ATP和辅酶NADP(H)循环平衡,葡萄糖代谢生成乳酸的体外合成途径。对该途径初步研究表明,最适反应p H7.0,最适反应温度50℃,该条件下添加少量的辅酶NADP+,8 h内能将12.4 g的葡萄糖转化生成9.5 g的乳酸。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C57和129Sv小鼠为例介绍了Morris水迷宫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该实验是研究鼠类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重要实验:通过连续多日训练鼠类以水池壁的标记物进行定位导航游泳寻找水中隐藏平台的方法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接着撤除平台,分析小鼠在水迷宫里搜索原隐藏平台的行为来检测小鼠的空间记忆功能。结果发现,两种小鼠均可成功完成实验,C57综合表现优于129Sv小鼠。Morris水迷宫是对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两批精制F型肉毒类毒素,按不同剂量用氢氧化铝予以吸附,分别用豚鼠进行免疫原性 试验。结果表明,每毫升含60结合单位的吸附样品,0.5毫升一次皮下注射豚鼠,30天后即足以耐过1,000个致死量的F型肉毒毒素攻击,42天后的血清抗毒效价增在0.2单位/毫升以上。 用豚鼠做吸附精制F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原性试验中,毒素攻击法似较血清效价测定法为优越。  相似文献   

10.
十几年来,有些国家(¨、(趴、。’已先后开始试制E型肉毒类毒素,以期用于人的自动免疫,做为E型肉毒中毒的预防措施之一。但是,不论在制造方法上,或在检定  相似文献   

11.
西沙群岛恙螨及其宿主动物的研究(蜱螨目:恙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5—7月,笔者等在我国西沙群岛7个主要岛屿上,开展自然疫源地综合考察中共获得大凤头燕鸥Thalusseus borgii cristatus等8种(亚种)鸟类以及褐家鼠等5种哺乳动物。检集它们体外的寄生虫,结果证明恙螨幼虫的主要宿主是啮齿动物,而在8种鸟类中,仅1种有恙螨的寄生。  相似文献   

12.
旷场实验是一个研究小鼠自发活动与探索行为的实验。该文以GAT1基因敲除小鼠为例介绍了旷场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步骤。将小鼠置于箱型的旷场装置中,通过录像记录并分析小鼠在旷场中的活动。结果发现,GAT1基因敲除小鼠的自发活动与野生型小鼠无明显差异,而GAT1敲除小鼠的趋避性及焦虑水平较低。旷场实验简单、有效,是一项重要的行为学实验。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病原性细菌保存最重要的问题是保持该菌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各种特性,尤其要保持其病原性不变。 保存兽医学领域的病原性细菌,与一般细菌相同,主要采用传种培养方法、冰冻法及冻干法;其它,如Stamp氏明胶片干燥法也可试用。 传种培养保存法具有按需要随时接种,供做试验的方便,但其缺点是可能在传种过  相似文献   

14.
细胞骨架的研究是当今细胞生物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而中间纤维是三种主要骨架纤维中研究较少的一种。从60年代发现至今,人们对动物细胞中间纤维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近来又发现它在基因表达等重要生命活动中起一定的作用。中间纤维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在体外进行自我装配,不需要核苷酸和结合蛋白参加,也不依赖于蛋白质的浓度。植物细胞中是否存在中间纤维一直是未解决的问题。从80年代起,有一些研究发现在高等植物细胞中存在能与动物细胞中间纤维抗体进行  相似文献   

15.
小鼠肝大部分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实验是研究肝再生的一个重要的实验。本文以C57小鼠为例,对肝大部分切除实验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实验结果显示,在术后的1~8天,小鼠的肝脏体重比值逐渐增加,在术后的7~10天里可以达到原来肝重的90%以上,10天以后肝细胞停止分裂。正常情况下,实施肝大部分切除后,小鼠的存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该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肝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这是到科学院后经常听到许多物理学家们讲的话。后来,我也逐渐体会到,在我们国家要发展物理学,实验室建设更格外显得重要。1953年我从哈尔滨外专回到所里后,负责磁学研究组的施汝为先生首先给我讲了建议我们国家磁学实验室的重要性,眼前的一些实验设备远不够已增加到约10人的磁学组的工作需要,然后要我为磁学组设计一些公用实验装置,如电磁铁,磁导计等。这一年中,我还利用一只旧永磁式电表,取掉其中的永磁,换上试验的永磁样品,经过校准后,可简单地测量样品的矫顽力,施先生给他取名“矫顽力计”…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从中国东海的青石斑鱼 Epinephelus awoara Temminck & Schlegel 1842和褐带石斑鱼E. bruneus Bloch 1793的胆囊中检获了石斑角形虫 Ceratomyxa epinephela Wu, Wu et hua, 1993, 首次提供了其SSU rDNA和ITS1 rDNA序列, 并基于形态学和分子数据进行了重新描述。石斑角形虫成熟孢子的孢子长(4.8±0.5) μm (3.6—5.6 μm), 孢子厚(31.8±4.8) μm (23.3—37.5 μm); 孢子壳瓣光滑且等大, 由垂直的缝线连接; 极囊长(2.9±0.2) μm (2.4—3.7 μm), 极囊宽(2.6±0.2) μm (2.2—3.1 μm); 孢子夹角处稍微凹陷, 延伸至两端逐渐变平坦, 夹角为 (175.9±3.7)° (165.5°—179.7°)。基于SSU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石斑角形虫与诺兰角形虫C. nolani Gunter & Adlard 2009, 卡特莫尔角形虫C. cutmorei Gunter & Adlard 2009和横山角形虫C. yokoyamai Gunter & Adlard 2009 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且其宿主均为石斑鱼属物种。结果表明, 类群关系较近的宿主其寄生的同属黏孢子虫可能具有更近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SSU rDNA和ITS1 rDNA的遗传分析显示, 石斑角形虫的4个分离株已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形成了4个基因型), 形成了不同的种群, 但在不同宿主种类间并未形成特有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陈株、L_99和SR_11株按种传代淋巴细胞克隆株Ly-A_6后第5~7日观察到CPE,开始时受感染细胞浆内颗粒增多,细胞圆缩、聚积成堆,随后细胞膜模糊不清,2~3天脱落,同时制片IFA检测到胞浆内特异性荧光颗粒,以上结果能被EHF免疫血清所中和。接种病毒后的细胞单层用l%甲基纤维素加维持液覆盖,第6日吸去覆盖液,加5%甲醛-1%结晶紫固定染色可见到明显的PFU。EHFV致病变细胞株的染得将为病原学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19.
傅天韵  娄维义  石铁流 《遗传》2010,32(7):701-711
2009年全球性爆发的H1N1病毒已经导致213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感染, 有16 226人死亡。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是病毒感染不可缺少的第一步, 从而导致病毒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就是介导这种受体结合与膜融合的病毒蛋白, 受体结合位点(Receptor binding sites, RBSs)位于HA蛋白三聚体中每个单体的球形头部, 主要由190位螺旋(190~198aa)、130位环(135~138aa)和220位环(221~228)3个二级结构域组成。文章收集了1918~2009年间1 221株H1N1病毒株的HA1序列(长度为327个氨基酸残基), 通过序列比对、各位点氨基酸残基的熵值以及3D结构模拟等生物信息学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宿主的不同病毒RBSs具有不同的熵值, 而且不同宿主的病毒HA1其RBSs具有不同的优势序列。3D结构模拟也显示了H1N1不同HA1之间在190位螺旋构象上的细微差异。该研究揭示了不同HA1上RBSs的一些新的特征, 为进一步探讨病毒感染的机理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在家畜品种改良、濒危珍稀动物保护以及生物学、医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自Wilmut等首次用成年动物体细胞作供体,获得第一只成年体细胞克隆绵羊“Dolly”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已在小鼠、牛、猪、山羊等家畜上获得了成功。而且,体细胞核移植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