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莲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蛋白体和质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油菜(Brassica napus L)收获指数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国内油菜收获指数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的收获指数存在变异,其变异规律大致是:1)中熟品种的收获指数高于早熟品种及晚熟品种;2)中长角果的品种较长角品种具有更高的收获指数;3)高产的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收获指数;4)油菜粒壳比,角杆比及千粒重与收获指数呈正相关,杆重与收获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有关它的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由叶片诱导成再生植株的不多,且系由单倍体或无菌苗而来,时间较长,取材受限,不便应用。因此,有必要研究自然条件下的二倍体叶片植株的再生及其条件,特别是良种,以加速其无性繁殖,并探索细胞、组织分化及其形态发生的规律和机理。故1980年来我们作  相似文献   

4.
以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下胚轴和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其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下的分化率及再生频率的变化。该品系的油菜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1.5 mg/L的2,4-D中预培养4 d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其愈伤组织形成早,发生快,再生频率和分化频率均较高。其中,下胚轴转入MS+3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的分化率和再生频率最高,再生频率达到86.67%;带柄子叶外植体的再生频率要比下胚轴的再生频率低,在MS+4 mg/L 6-BA+0.3 mg/L NAA的分化培养基中芽的再生频率为46.67%。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高频率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离体油菜子叶为材料,研究了营养胁迫诱导的子叶衰老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氧化酶)和细胞分裂素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在光照条件下,离体子叶在不含任何无机元素的0.8%的琼脂中培养9d后,出现明显的衰老迹象(叶绿素含量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15d时完全死亡。在营养胁迫诱导的衰老过程中,IAA氧化酶和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活性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诱导处理1d时,两种酶的活性均比处理前有明显下降,之后又随着衰老进程逐渐上升。IAA氧化酶活性在诱导处理11d时达到高峰,超出处理前30%以上;比对照高出1倍以上;而细胞分裂素氧化酶活性在诱导处理13d时达到高峰,比对照高出3倍以上,也超过了处理前的水平。衰老过程中IAA氢化酶和细朐分裂素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可能是导致内源激素含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用甘蓝型油菜的主花茎切段,比较了不同激素和组合对器官形成的调节作用,花茎不同部位及花茎不同组织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单加BA(2毫克/升)对芽的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加BA 的培养基中再加入NAA(0.05或0.5毫克/升)均显著降低形成芽的百分率及芽的数目。B_5培养基的效果明显优于MS 配方。花茎不同部位切段的比较试验表明,在花茎中芽形成能力在茎顶部5厘米中最强,往下渐减。将花茎表皮和皮层与髓部组织分开进行培养,则芽形成能力显著下降,但对根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较小。油菜花茎所具有的强烈再生能力可能为维持和加速繁殖优良单株,或不育系等育种材料提供技术。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乳突细胞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是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宁油10号中发现的.为了从细胞学角度研究FS-M1的雌性不育机理,利用荧光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FS-M1柱头乳突细胞的授粉行为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花粉粒能在FS-M1乳突细胞上附着和萌发形成花粉管,但花粉管无法穿越柱头乳突细胞;开花后的FS-M1乳突细胞迅速衰退而呈干瘪萎蔫状,在衰退过程中,FS-M1柱头乳突细胞的细胞器数量减少,细胞液泡化明显,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等一些细胞器结构被逐渐破坏.因此,推测FS-M1的雌性不育性是由于柱头乳突细胞发育异常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是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宁油10号中发现的。为了从细胞学角度研究FS-M1的雌性不育机理, 利用荧光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FS-M1柱头乳突细胞的授粉行为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 花粉粒能在FS-M1乳突细胞上附着和萌发形成花粉管, 但花粉管无法穿越柱头乳突细胞; 开花后的FS-M1乳突细胞迅速衰退而呈干瘪萎蔫状, 在衰退过程中, FS-M1柱头乳突细胞的细胞器数量减少, 细胞液泡化明显, 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等一些细胞器结构被逐渐破坏。因此, 推测FS-M1的雌性不育性是由于柱头乳突细胞发育异常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孙芹  张劲松 《植物研究》1996,16(1):92-95
甘蓝型油菜的外珠孔基本上为开放结构,内珠孔为闭合结构。胚囊成熟时反足细胞已退化,仅由二个助细胞、一个卵细胞、与一个中央细胞组成。助细胞极性不明显,二个助细胞在花粉管到达前均显示同等退化迹象。卵细胞极性明显。中央细胞中含结构独特的质体。受精前,卵与中央细胞的质膜之间含有特殊的电子致密物质。  相似文献   

10.
11.
转入HPT1基因的油菜种子中维生素E含量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黑酸植基转移酶(HPT)是天然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拟南芥中编码HPT的基因HPT1转入油菜种子特异表达后得到转基因油菜。初步的检测发现,其种子中的维生素E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克隆了甘蓝型油菜线粒体功能未知基因 ORF 117,构建了带有线粒体转运信号肽序列(TP )的植物过表达载体35S ∷TP-ORF117、35S ∷TP-EGFP 和35S ∷TP-ORF117-EGFP ,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并进行抗除草剂筛选,共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62个。qPCR 表明,ORF 117在转基因材料中得到高效过表达。用转35S ∷TP-EGFP 、35S ∷TP-ORF117-EGFP 拟南芥制备原生质体,经线粒体特异染料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做线粒体、GFP 共定位检测,GFP 蛋白和 ORF117-EGFP 融合蛋白被准确定位到了线粒体。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子油分的积累与某些生理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其内部的生理代谢过程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伴随着种子的发育进程,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异柠檬酸裂解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在油分旺盛合成期,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均达到了最大值,而此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属于匀增加较慢;在种子的不同发育时期,高含油量品系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均高于低含油量的  相似文献   

14.
15.
本研究克隆了甘蓝型油菜线粒体功能未知基因ORF117,构建了带有线粒体转运信号肽序列(TP)的植物过表达载体35S∷TP-ORF117、35S∷TP-EGFP和35S∷TP-ORF117-EGFP,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并进行抗除草剂筛选,共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62个。qPCR表明,ORF117在转基因材料中得到高效过表达。用转35S∷TP-EGFP、35S∷TPORF117-EGFP拟南芥制备原生质体,经线粒体特异染料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做线粒体、GFP共定位检测,GFP蛋白和ORF117-EGFP融合蛋白被准确定位到了线粒体。  相似文献   

16.
用Olympus BH2型光学显微镜对甘蓝型油菜单显性核不育系(GMS)及其等位可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在正常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绒毡层在小孢子发育的四分体前后开始解体,为小孢子继续发育提供营养,而不育系小孢子的败育在减数分裂前就已经发生,并且不能形成四分体,小孢子逐渐解体,且小孢子解体在绒毡层解体之前发生,最后花药成为干瘪的空壳,导致不育。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 study was made on the changes observed in the protein, starch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during development of siliquas and seeds of rapeseed grown in central Italy.

Concentration of starch and soluble sugars in the seed increases to 75 per cent dry matter during the first few weeks of pod development and then drops to minimum values. The protein increases steadily until maturity, when a level of 0.85 mg per seed is reached, equivalent to 18 per cent dry matter. The protein and starch in the hull? decrease continuously during development, while in the initial stages the soluble sugars are accumulated until they account for 33 per cent dry matter, after which they decline towards maturity.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germination of nylon net-trapped microsclerotia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pathogenic to rape ( Brassica napus ) was assessed in different systems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using fluorescein diacet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e's age and the size of the microsclerotia on germination percentages was assessed in water, mineral salts solution and mineral salts solution plus sucrose for 3 V. dahliae isolates. Large microsclerotia germinated better than smaller ones. The microsclerotia of 2 isolates showed decreased germination percentages with culture age over a 4–11-week period. Microsclerotial germination percentages were always higher in mineral salts solution plus sucrose than in mineral salts solution alone or water. In a sand culture system with the intact rape plant, microsclerotial germination percentages were high close to the root and decreased in a steep gradient to background levels within 5 mm from the root.  相似文献   

19.
在野外居群调查的启示下,本文以组件观点对柳叶野豌豆复合种和歪头菜幼苗亚单位的时序变化与开花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柳叶野豌豆复合种栽培居群中存在打破物种间形体结构特征的个体,即在复叶由一对小叶组成的植株就已开花而进入生殖时期。另外,在歪头菜的野生居群中发现由三或四枚小叶组成复叶的个体,因此,我们推测这种形体结构的变化可能暗示着柳叶野豌豆复合种和歪头菜有着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20.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德油5号’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首次从油菜中获得水苏糖合成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BnSTS,GenBank登录号为HQ285880.1。该cDNA全长3 210bp,包含一个长为2 61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873个氨基酸。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成功表达出预期蛋白。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与拟南芥STS相似性最高为82.08%。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基因表达水平与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水苏糖含量变化具有相关性,与种子脱水耐性的获得具有时间一致性。该基因可能在种子脱水耐性形成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