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维生素A酸和双丁酰基环腺苷单磷酸对小鼠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In vitro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ES-5 cells), derived from 5-day 129 mouse blastocyst was studied with retinoic acid (RA) and dibutyryl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B-cAMP). RA only or RA with dBcAMP together can both induce monolayer ES-5 cells to differentiate into cells of two types: neuron-like cells and fibroblast-like cells. After treated with 10(-6)mol/L RA for 6 days, the differentiated cells were about 80% of all cells, among which most cells were fibroblast-like cells and others were neuron-like cells. While after 6 days of treatment with 10(-6)mol/L RA and 1 mmol/L dBcAMP, the ratio of differentiated cells can be up to 90-95%, and most cells (about 90-95% of differentiated cells) are neuron-like cells. Immunocytochemical analysis of phenotypic markers, especially GFAP and laminin, showed that the neuron-like cells were glia cells. DBcAMP affected the direction and efficiency of induction by RA. The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by RA on attached aggregated ES-5 cells was studied as well. In this case, more cell types appeared, such as epitheloid cells, fibroblast-like cells and spindle shaped cells and so on. The exact nature of these differentiated cells was not identified. After attached culture for about 15 days, rhythmically contracting cardiac-like muscle cells were most attractive among those several differentiated cell types. The change of phenotypic markers during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of ES-5 cells in monolayer and aggregated state was summarized in table 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TGF-beta 1) was also examined in undifferentiated and differentiated cells. Untreated ES-5 cells showed positive immunofluorescent reaction to TGF-beta 1 and various differentiated cells showed different reactions. Glia cells and cardiac-like cells displayed a much stronger TGF-beta 1 reac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act role played by TGF-beta 1 during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e different effect of RA on monolayer and aggregated ES cells and the possible significance of cell to cell interaction in the latter cas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细胞)是指由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ICM)细胞经体外抑制培养而筛选得到的细胞, 具有发育上的全能性. 近两年在ES细胞诱导分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其中, ES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2003年)以及首次克隆成功人ES细胞(2004年)先后被评为《科学》杂志当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之一; 另外, 维持ES细胞不分化状态的关键基因(Nanog)及相关化合物(BIO)的发现, 其自身分化状态调控机理的深入研究, 以及向不同方向诱导分化和应用等的研究成果, 同样受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能在体外长期不断自我更新,具有高度分化潜能,可分化成胎儿和成体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如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肝细胞、血细胞、胰岛细胞、脂肪细胞及生殖细胞等。在细胞治疗和组织器官替代治疗、发育生物学等的研究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多种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的报道。本文从体外诱导分化影响因素和几种主要诱导细胞类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明  任彩萍 《生命科学》2005,17(1):19-24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因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发育的多能性,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ESC不但可以自发分化,而且在诱导因素作用下可以定向分化为某一种特定的成熟细胞。因此,ESC在移植医学、发育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几种定向诱导ESC分化的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三胚层细胞的潜能。它已被视为治疗多种疾痛的一种新兴策略。在现阶段,通过不同的诱导途径可将胚胎干细胞诱导成为肝细胞:体外诱导、体内诱导以及体外和体内相结合诱导分化。然而从体内实验结果来看,其嵌合率及分化率不高,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否则就无法成功地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动物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是从动物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出来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一种未分化的无限增殖细胞系 ,ES细胞能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各种细胞。综述了动物的ES细胞的分化诱导机理及目前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胚胎干细胞是具有全能性及无限制的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细胞群体 ,它能通过祖细胞为中介 ,分化为各种类型的体细胞 ,可重演体内干细胞的分化过程。自 80年代从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分离到胚胎干细胞并建系到现在已建立了神经细胞、肌肉细胞、上皮细胞、造血细胞等体外分化体系。将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成为可利用的分化模型 ,无论从组织结构、细胞及分子水平都体现了体内分化过程的体外重演 ,再加上胚胎干细胞系具有体系简单 ,影响因子少 ,可控制 ,便于研究等特点 ,因此可用于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调控 ;可成为器官移植和修复…  相似文献   

8.
胚胎性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新崛起的细胞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性干细胞(ES)细胞)是一类稳定地在体外自我增殖、具有发育全能性和产生属于三个胚层范畴分化细胞、甚至参与体内个体完整发育的早期胚胎细胞。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哺乳类ES细胞分离建系成功,结合体外基因操作和细胞分化诱导条件选择等综合途径,有可能控制ES细胞导向产生单一类型的功能性分化细胞。这种全能ES细胞生物学技术已成为一项崛起的细胞工程。在新世纪10-15年内将对分子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人体胚  相似文献   

9.
10.
猕猴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层培养法研究维生素A酸(RA)、神经生长因子(NGF)、上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猕猴胚胎干细胞系R366.4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的作用。结果表明:①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条件下,细胞分化不定向,各种细胞所占的比例表现出明显的随机性;②添加单一生长因子能促进细胞的分化进程,并使某一类或某几类的分化细胞比例上升,RA和NGF均能促进神经样细胞的形成,EGF促进内皮样细胞的形成,bFGF提高成纤维样细胞的比例;③在分化的过程中伴有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的发生,RA和NGF可增加细胞凋亡的数量。这种由生长因子诱导的动物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可能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维甲酸和EGF对大鼠脑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RA)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胚胎脑中分离神经干细胞,经RA和EGF处理后,用台盼蓝确定细胞数量,BrdU标记分析细胞生长能力,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的神经细胞。结果 20ng/ml EGF和1μmol/LRA处理的培养细胞均显示增殖效应,但EGF处理组增殖速度明显高于RA组,悬浮细胞中有大量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用EGF和EGE/RA诱导的神经元分化率分别为17%和31%,而RA处理的神经元分化率显升高至89%。由EGF、EGF/RA和RA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率分别为83%、69%和11%。结论 EGF主要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主要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的生成,RA主要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二无明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在体外培养系统中,以维甲酸(R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拟胚体(EB)分化为“圆形细胞”和由这些“圆形细胞”组成的血管样结构。经光学和扫描电镜及免疫荧光等法分析检测,证明组成血管样结构的细胞具有专一性vWF荧光染色,表明是血管内皮样细胞。利用脂质体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诱导分化中的“圆形细胞”。应用Dot-blot,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观察和证明了诱导分化的组成血管样结构的园形细胞和被hTERT基因转染的“圆形”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携带hTERT基因的从ES细胞分化来的圆形细胞在体外可大量增殖,持续传代,95%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一些特有标志和管道化生长特性。因此,通过人端粒酶基因的转染途径可解决由ES细胞诱导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扩增和永生化问题,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及其它人工血管的内皮化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HMBA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HMB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和细胞分裂指数观察显示HMBA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抑制率达64.14%,分裂指数抑制率为53.88%.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HMBA能诱导人肝癌SMMG-7721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恢复性改变.生化检测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显示,HM-BA处理后细胞γ.谷氨酸转肽酶(γ-GT)活性和甲胎蛋白(AF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均降低,而酪氨酸.酮戊二酸转氨酶(TAT)活性增强.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HMBA引起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以上结果表明HMBA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活性,逆转肝癌细胞恶性形态与超微结构特征,改变肝癌细胞相关酶活性和抗原表达,引发G0/G1期阻滞,从而对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控制是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常规的拟胚体诱导途径是在形成拟胚体后才开始进行诱导分化,受多种胚层的共同作用使得我们无法简便探索诱导分化的机制。而且用这种方法进行的诱导分化试验的结果检测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过程中,经拟胚体(embryonic body,EB)法和直接分化法的不同效率。方法人胚胎干细胞常规培养消化后,分为两组:A组,经EB法分化;B组,添加noggin和ITSFn直接分化法。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细胞各阶段标志物,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观察两组细胞Nestin阳性细胞率。神经干细胞继续分化,免疫荧光、RT-PCR法检测MAP2、GFAP表达。结果RT-PCR检测到OCT4、nestin表达。B组nestin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诱导周期短于A组。神经干细胞继续分化,得到不同数量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MAP2、GFAP分别阳性。结论在体外采用定向分化诱导,人胚胎干细胞不经EB,可直接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且诱导效率比EB法高。因此直接分化法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形成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ES)在体外向内皮细胞(ECs)分化并形成新生血管的条件及特点。方法分别建立二维和三维小鼠ES细胞分化体系,对分化细胞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免疫荧光染色和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标记,观察ECs分化及血管形成特点。结果在二维分化体系,ES细胞在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可自发向ECs分化,ECs主要定位在分化细胞密集处,分化表现为:ECs呈集落样生长,不形成网状结构;ECs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PECAM-1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为ECs网。在三维的悬浮拟胚体培养体系,ECs的分化不依赖于外源性生长因子,分化表现为条索状结构、管腔样结构及排列紊乱的细胞团三种形式。对该拟胚体的冷冻切片进行的三维图像重构显示,拟胚体中有大量的血管网形成。在三维的Ⅰ型胶原培养体系中,ES形成的拟胚体表现为出芽式血管新生,这一过程依赖于外源性生长因子混合物。结论在二维和三维ES细胞分化体系中,ECs分化及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与体内相似,表现为血管生成和血管新生两种形式,因此可作为研究血管发育机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7.
用Ag-NOR、Brachet反应和作者改进的悬浮培养细胞Ag-aNOR的TEM技术等,综合地对RA诱导HL-60细胞分化后银染核仁形成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银染NOR的均值在给药组与对照组细胞中差异不显著。对间期细胞进行Ag-aNOR反应,结果??表明其数量在给药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发现Brachet反应显示富含rRNA的核仁数与Ag-aNOR数改变极为一致,提示虽然活性的rRNA基因的数量在RA诱导分化的HL-60细胞中不变,但其转录明显受抑,使rRNA合成减少,进而在细胞水平出现了恶性表达的核仁变得少而小、甚至消失的分化表型。HL-60细胞的Ag-aNOR电镜观察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不少研究工作者报道了用化学物质诱导恶性癌细胞进行有限的分化。这类物质主要有维生素A酸(RA),丁酸钠(Na-butyrare),二甲基亚砜(DM-SO),环腺嘌呤核苷酸(c-AMP)以及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hexamethylene bisaceta-mide,HMBA)等,它们能使癌细胞恶性表型受到抑制,并向一定类型的体细胞分化。HMBA最早用于研究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并为研究珠蛋白基因表达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模型。随后,Jakob等  相似文献   

19.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结合超薄切片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表面形态结构。扫描电镜下,HL-60细胞最明显的表面形态特征是绝大多数(约90%)具有丝状伪足。丝状伪足呈丝状、指状或圆棒状,其平均长度为4—6μ,直径约为0.25—0.3μ。丝状伪足具有明显特征性分布,常以成簇或成束状态分布在细胞的周围或一侧。超薄切片和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显示,丝状伪足的内部结构主要是微丝和糖原颗粒。大多数HL-60细胞具皱褶而极少数细胞显示微绒??毛。用维生素A酸处理HL-60细胞6天后,有些细胞的丝状伪足消失,其细胞表面变得不规则,出现大型钝形伪足。由于丝状伪足与大型钝形伪足的成分基本相同,以及钝形伪足的出现伴随丝状伪足的减少,故推测钝形伪足可能来自丝状伪足。文中讨论了HL-60细胞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核移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克隆,但是克隆动物的成活率仍然很低。许多克隆胚胎死于妊娠期,少部分能发育到期,正常出生,但多数在出生后由于心肺和消化道的问题,很快就夭折,有些克隆动物有异常表型,如出生时体重和胎盘过大等。研究发现,在同种克隆动物实验中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作为核供体,发育到期的克隆动物比例明显高于体细胞,并且用杂交一代的小鼠ES细胞为核供体,绝大多数克隆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