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讨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需要研究不同类型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短声与短纯音诱发的耳声发射,用广义时频分析方法中的锥形核分布分别计算了它们的时频分布,从其时频分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具有不同中心频率的短纯音刺激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的迭加与短声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具有相似性,两者时频分布中的主要频率成分数目、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它们高度的相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寻找其时频分布的最佳计算方法,首先筚计介绍了广时频分析方法,并描述了其中二次时频表示方法的特特点,然后用Wigner分布及其改进型分布计算了仿真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的时频分布,通过对不同分布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锥形核分布最适合用于描述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 寻找其时频分布的最佳计算方法, 首先系统地介绍了广义时频分析方法,并描述了其中二次时频表示方法的特点,然后用Wigner 分布及其改进型分布计算了仿真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的时频分布,通过对不同分布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锥形核分布最适合用于描述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  相似文献   

4.
短纯音诱发耳声发射的指数方法时频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在于使用指数分布方法计算来自于正常人耳短纯音诱发耳声发射(Tone-burs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s,TBOAEs)的时频分布。对耳声发射的定量分析依赖于谱方法,而TBOAEs是非平稳信号,因此传统的谱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指数分布能很好地给出TBOAEs的时频表示。我们根据对仿真信号及实测TBOAEs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其时频分布的特点,并对不同的频率成份与潜伏期的关系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瞬态刺激诱发耳声发射非线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s,OAEs)是目前对外周听觉系统是否完好无损评价的客观指标。瞬态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OAEs,TEOAEs)在初始部分通常混杂有伪迹成份(主要指耳道对刺激声直接反射的回声),这就使得OAEs的测量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因此,为了消除伪迹,一种称作“导出的非线性响应"(DerivedNonlinearityResponse,DNLR)的非线性处理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线性同步平均技术。本文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根据听觉系统结构的特点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通过该模型解释了DNLR方法成立的第一个基本假设,然后根据对正常听力成年人耳朵的实测结果,计算了TEOAEs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并证明了DNLR方法成立的第二个基本假设,最后对DNLR技术和同步平均技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耳声发射的产生是耳蜗非线性动力学机制作用的结果 ,是外毛细胞的非线性生物机构放大过程的一种能量泄露。我们将分形理论用于对耳声发射信号波形形态的研究 ,并通过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对数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信号具有较好的分形特性 ,为耳声发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耳声发射及其分类、特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研究方法,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处理方法,它是基于一种多分辨分析小波阈值去噪,在传统的软、硬阈值去噪基础上设立两个变量,通过调节这两个变量有效地达到去除噪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能量分布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耳声发射是近年来耳科界研究的热点。文章提出以小波变换提取不同尺度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小波信号,并以其平均能量作为特征参数,建立了TEOAE能量分布图,为TEOAE的定量频率分析提供新手段。TEOAE能量分布图以正常人的平均能量作为0dB,以单侧5%位数作为95%正常值范围,它体现了能量的损失情况,便于与纯音测听的结果相比较。TEOAE能量分布图的建立,说明TEOAE信号也包含了定量的频率信息,并提供了其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耳声发射信号的小波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对耳蜗性和蜗后性两种感音神经性耳聋进行诊断和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用于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变进行诊断和定位。首先,获得听力正常耳信号的小波变换的对数均方根-频率曲线范围,及在对侧刺激声作用下,信号受抑制的小波变换的对数均方根-频率曲线范围;然后根据某一受试耳有无对侧刺激声作用下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得出其小波变换的对数均方根曲线及受抑制的对数均方根曲线。最后,检测受试耳的两条曲线是否分别在正常值范围内,由此对受试耳的耳蜗及内侧橄榄耳蜗系统功能进行检测,同时根据每一条曲线将蜗性及蜗后病变定位到某一细致的频带。此方法与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耳声发射结合ABR和纯音测听的诊断方法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0.
以500-Hz短纯音作为刺激声,分别测定了20位受试者(9例正常者,11例耳病患者,共40耳)的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ERP)和行为反应三项指标的阈值。结果如下:EOAE阈值的主要分布范围在〔20,60〕dB nHL,该范围耳数是其阈值总范围〔15,70)dB nHL耳数的93%;40-Hz AERP阈值主要在〔20,6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20,90〕dB nHL耳数的95%;行为阈主要在〔20,4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15,80〕dB nHL耳数的91%,全部受试者有13耳EOAE未引出(正常者3耳,耳病患者10耳),占总测试耳数的33%。三项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EOAE—40Hz AERP,EOAE—行为反应,40Hz AERP一行为反应的r值分别为0.609(0.002相似文献   

11.
目的: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signal,ECG)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生物信号之一,是一种具有非平稳性和非线性特性的信号.分析ECG信号是诊断心脏疾病的有利工具,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探讨短时Fourier变换(STFT)和离散小波变换(DWT)这两种时频分析方法在ECG信号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采用麻省理工学院的MIT-BIH数据库中提供的数据,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讨论短时Fourier变换和离散小波变换在ECG信号分析中的应用.结果:通过编程,做出了正常ECG信号和失常ECG信号的短时Fourier变换的时域图和频谱图以及正常ECG信号和失常ECG信号的单级离散小波变换的结果.结论:正常ECG信号和失常ECG信号的STFT变换的时域图和频谱图都能反应出信号的频率和时间的变化关系.但是,正常信号和失常信号的频率和时间有明显不同,正常信号的能量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关系有序整齐,而且周围有较少的杂波;失常信号的能量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关系杂乱,而且周围存在较多的杂波.通过离散小波变化后,正常信号和失常信号均产生了不同的离散小波系数,根据不同的离散小波系数,可以很容易判断正常信号和失常信号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进食障碍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进食失调,影响了世界范围近1%的女性人群.尽管已广泛开展了针对此疾病遗传角度的流行病学研究,但其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阐释.近期,高通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发现复杂疾病中可能的致病基因以及其潜在的致病机理.本研究首次收集了大量文献报道的与进食障碍有关的基因,建立了进食障碍相关的数据库,以期对进食障碍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了解.EDdb数据库包括了从发表的文献中收集的有实验验证的与进食障碍有关的59个基因,并将这些基因作为核心数据集.根据核心数据集,利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信息、基因共享的染色体条带信息及疾病相关信息扩展出其他4个数据集,这4个数据集包括了2824个潜在的进食障碍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分布在601个基因组区间.根据人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重建了可能的与进食障碍相关的分子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利用代谢通路富集性分析方法,识别出EDdb中的3个基因ADIPO,TNF和NR3C1可以将KEGG中的"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和BioCarta中的"内脏脂肪沉着和代谢综合征"2个通路结合在一起,得到一个与进食障碍相关的扩展的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在这个扩展通路中共包括43个基因,其中39个基因与进食障碍有关.本研究构建了第一个进食障碍相关的基因数据库,其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将有助于对进食障碍的研究,揭示其中的基因和疾病关系.通过初步的统计分析,发现进食障碍引起的体重失调和肥胖可能与本研究发现的扩展通路的调节障碍有关,并且这个扩展通路也可能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体重失调等复杂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