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维恩 《菌物学报》2015,34(2):321-327
超临界CO2萃取黄绿卷毛菇所得产物进行了GC-MS分析,分离和鉴定了25种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为10.6%,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31.5%,包括反式油酸、顺式油酸、反式-10-羟基-6-甲氧基-十八烯(10)酸、顺式-10-羟基-6-甲氧基-十八烯(10)酸、反式-11-羟基-5-甲氧基-十八烯(11)酸、顺式-11-羟基-5-甲氧基-十八烯(11)酸、7-甲氧基-11-羟基-二十烯(11)酸和6-甲氧基-12-羟基-二十烯(12)酸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56.9%。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_2萃取冬虫夏草子座挥发性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冬虫夏草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冬虫夏草子座中提取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共鉴定了39种组分,占总馏出组分的86.6%以上,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8.56%以上。已鉴定组分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相对含量25.6%;其次为亚油酸,相对含量22.67%;再次为棕榈酸11.86%。超临界CO2萃取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适合于珍稀中药材相关组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对4种菊花:野菊花、神农香菊、杭黄菊和黄金菊进行超临界CO2萃取(SFE),运用GC-MS检测超临界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比较4种菊花类药材萃取物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菊花SFE萃取物中共检测到77种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醇、醛、酮和脂肪烃类成分,其中仅有14种成分为2种或以上菊花萃取物所共有,不同品种菊花之间所含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_2萃取新疆产孜然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的新疆产孜然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所得的孜然油,其主要几个组分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孜然精油的成分完全一致,但油的产率和香质均优于水蒸气蒸馏的孜然精油.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和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北细辛根及根茎进行提取分离,分别得5.5%SFE萃取物和2.8%挥发油。应用GC-MS分析,从北细辛SFE萃取物中鉴定出7种化学成分,占萃取物总量的72.70%,其中甲基丁香酚为44.62%;从细辛挥发油中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53%,其中甲基丁香酚为43.02%。两种方法有6种成分完全相同,其中致癌物质黄樟油素SFE法比蒸馏法低2.8倍。北细辛根及根茎超临界萃取物与水蒸汽蒸馏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同,但其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提示药效亦不相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剂型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鱼腥草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和时间等条件探讨超临界CO2萃取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挥发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温度35℃、CO2流量40kg/h和萃取时间80min,鱼腥草挥发油得率为1.76%。而水蒸气蒸馏提取和石油醚提取的得率分别为0.05%和0.08%。超临界CO2法萃取的鱼腥草挥发油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前人曾研究过山葡萄( Vitis amurensis Rupr)种子中的油脂,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中国油脂编写委员会,1987)。葡萄(Vitis vinifera L.)种子油除含上述成分外还含亚麻酸和微量月桂酸、肉豆蔻酸(Bombardelle,1995)。但对挥发油,特别是酿酒后的葡萄籽油的成分尚未报道。作者利用超临界CO2革取装置提取该葡萄籽油,对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 样品由云南红酒业有限公司提供酿酒后的葡萄籽。 超临界 C…  相似文献   

8.
报道冬虫夏草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冬虫夏草子座中提取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共鉴定了39种组分,占总馏出组分的86.6%以上,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8.56%以上。已鉴定组分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相对含量25.6%;其次为亚油酸,相对含量22.67%;再次为棕榈酸11.86%。超临界CO2萃取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适合于珍稀中药材相关组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_2和微波辅助萃取艾叶挥发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曾虹燕  张晓云  冯波 《广西植物》2005,25(3):285-288,263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辅助萃取艾叶挥发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6MP,萃取温度31℃,CO2流量20kg/h和时间80min,得率3.75%;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功率720w,辐射时间200s,溶剂量400mL,洗涤剂量50mL,得率4.85%。水蒸馏法提取率为1.87%。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和水蒸馏法萃取艾叶挥发油品质最好;微波萃取收率最高,但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_2萃取大豆油与大豆磷脂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从大豆中直接提取大豆油和纯度为 95 98%的大豆磷脂。探讨了超临界CO2 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时间等条件对大豆油和大豆磷脂的影响 ,确定其最佳萃取条件 :萃取压力 2 5MPa ,温度 5 0℃ ,CO2 流量 30kg h ,萃取时间15 0min ,大豆磷脂夹带剂乙醇的流量为 3kg h ,得率分别为 15 72 %和 1 95 4 %。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萃取薰衣草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薰衣草精油的工艺,考察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对薰衣草精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设计试验确定工艺条件,各因素对薰衣草精油得率影响程度是萃取时间>压力>CO2温度>流量。薰衣草精油得率为3.26%-4.50%。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2 MPa、温度45℃、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20 m in。经GC/MS分析结果显示薰衣草精油的主要成分为:顺式氧化芳樟醇2.75%;反式氧化芳樟醇0.75%;桉叶油素0.4%;芳樟醇14.53%;乙酸芳樟脂25.40%;乙酸薰衣草酯7.93%;薰衣草醇2.0%;龙脑1.05%;丁酸己酯1.44%等。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tract Allium ursinum L. for the first time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CO2) as green sustainable method.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from 40 to 60 °C and pressure between 150 and 400 bar on the quality of the obtained extracts and efficiency of the extrac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highest extraction yield (3.43 %) was achieved by applying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400 bar and 60 °C. The analysis of the extracts was perform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most dominant sulfur-containing constituent of the extracts was allyl methyl trisulfide with the highest abundance at 350 bar and 50 °C. In addition, the presence of other pharmacologically potent sulfur compounds was recorded including S-methyl methanethiosulfinate, diallyl trisulfide, S-methyl methylthiosulfonate, and dimethyl trisulfide.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tool was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distributions of the identified compounds among the extracts obtained under various extraction conditions and yields.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SC−CO2 extraction can by efficiently used for A. ursinum.  相似文献   

13.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出的省沽油种子油中角鲨烯和维生素E进行分析。省沽油种子油的萃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压力25MPa,温度50℃,时间2h;种子油用GC-MS方法分析,以正三十二烷为内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同时测定省沽油种子油中角鲨烯和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种子油的收率为28.83%;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方法平均回收率在96.0%~9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8%,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测限在2.0~2.5mg/L之间;省沽油种子油中含角鲨烯4.65%,维生素E1.58%。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萃取丝状真菌油脂及其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装置萃取被孢霉油脂,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原料粒度对被孢霉油脂得率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萃取被孢霉油脂的最佳条件:温度40℃、压力20MPa、时间120min、原料粒度20~40目,油脂得率为46.08%(质量分数)。气相色谱检测油脂成分,其中棕榈酸占24.2%、油酸54.2%、亚油酸11.3%、γ-亚麻酸2.8%。  相似文献   

15.
砂地柏种子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种子油是该植物主要的杀虫、杀菌活性组分。通过对砂地柏种子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出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采用先静态后动态的萃取方式,静态萃取时间10min;动态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7000psi,萃取温度65℃,CO2流量为40mL/g;限流管温度80℃,用石油醚(沸程60-90℃)接受。初步认为SC-CO2萃取砂地柏种子油优于常规提取方法。同时对该技术工业化应用前景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花椒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超临界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花椒中提取花椒挥发油,用GC—MS方法测定各种提取方法得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水蒸气提取挥发得率为3.8%(W/W),主要成分为柠檬烯(22.75%)、沉香醇(21.70%)、罗勒烯(3,7-二甲基-1,3,7-辛三烯)(14.27%)等。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得率为5.9%(W/W),主要成分为柠檬烯(14.01%)、沉香醇(13.18%)、罗勒烯(3,7-二甲基-1,3,7-辛三烯)(26.23%)等。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挥发进行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分离法得到的挥发油中分离出78个峰,其中含量和相似度高的成分有31种,占86.31%。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花椒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52个峰,含量和相似度高的成分有36种,占74.72%。两种提取方法所得到的主要挥发油中有27种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17.
以硅藻金色奥杜藻(Odontella aurita)为实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其色素组成与含量,采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了从干藻粉内提取岩藻黄素的条件。结果表明,该藻主要含有岩藻黄素、硅甲藻黄素、β-胡萝卜素、硅藻黄素等类胡萝卜素以及叶绿素a和叶绿素c1,其中岩藻黄素为该藻含量最高的类胡萝卜素。色素的萃取率与压强、温度、夹带剂含量以及萃取时间呈正相关,夹带剂含量对萃取率影响最大,CO2流速的影响最小;与有机溶剂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岩藻黄素效率略低,而更利于岩藻黄素的选择性萃取及分离提纯;岩藻黄素的SFE-CO2适宜条件为压强400 bar、温度50℃、CO2流速0.2 L/min、夹带剂比例10%、萃取时间2~3 h。  相似文献   

18.
超微粉碎后超临界CO2萃取灵芝孢子挥发油组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原木灵芝孢子超微粉碎后的破壁形态,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破壁孢子粉中提取分离孢子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组分,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超临界萃取得到的灵芝孢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较为丰富。分离得到29个峰,共鉴定出4类25种成分,脂肪类17种,萜类3种,芳香类2种,杂环类3种;有些成分如α-愈创烯(倍半萜)、τ-杜松烯(单萜)等均首次发现于灵芝孢子;此外,1,3,5-环庚三烯(、1α,2β,4α,5β)-四氢-3-氧杂三环辛烷及2-氯-乙基岩芹酸酯等稀有脂肪类化合物也是首次从灵芝孢子中检出。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鸢尾油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L9(3^4)正交实验考察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鸢尾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的影响顺序为:压力〉时间〉温度;当原料的颗粒度为60-80目、CO2流量为20.0m^3/h时,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鸢尾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6.0MPa,萃取温度55.0℃,萃取完成时间为2.5h,此条件下鸢尾香根中鸢尾油的萃取率高达12.71%,得到的精油中鸢尾酮的含量为39.95%,与索氏法和微波提取法相比,超临界萃取具有提取率高和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