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多杀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长期胁迫下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低剂量(LC25)多杀菌素进行继代处理,应用叶片浸渍饲喂法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世代小菜蛾种群Sub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水平,并运用实时定量PCR法进一步检测低剂量多杀菌素处理后小菜蛾4龄幼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AChR)α亚基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随着处理世代的增加,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至第10代(Sub10)其抗性倍数为2.70倍;同时对小菜蛾n AChRα亚基基因表达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Sub10中n AChRα亚基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敏感种群SS下降了32.04%,且差异显著;而抗性种群RR(抗性倍数17.85)n AChRα亚基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仅为SS的0.37倍。【结论】小菜蛾对多杀菌素敏感性可能与n AChRα亚基基因的表达量有关。本研究可为探究多杀菌素长期低剂量处理对小菜蛾抗药性发展的潜在影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抗药性监测掌握滇中通海和滇西弥渡菜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对3种生物农药的抗药性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抗性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08—2015年,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两个菜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和苏云金杆菌的抗药性。【结果】2008年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滇中通海、滇西弥渡菜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的抗药性水平均为高抗,对阿维菌素LC50值分别34.017和25.688 mg/L,抗性倍数为1 700.85和1 284.40倍;对多杀菌素LC50值分别13.728和19.830 mg/L,抗性倍数为114.40倍和165.25倍,两菜区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也为高抗;两菜区小菜蛾对苏云金杆菌敏感,LC50值分别0.530和0.538 mg/L,抗性倍数为2.04倍和2.07倍,属于抵抗水平。到2015年,通海和弥渡菜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下降到了455.70倍和255.05倍,下降趋势显著,但两菜区仍属高抗水平;对多杀菌素的抗药性下降趋势不显著,抗性倍数分别为35.56倍和75.28倍,为中抗水平,但年度间变化幅度较大,LC50为0.885~19.830 mg/L;两菜区对苏云金杆菌仍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5.41倍和1.73倍。【结论】总体上,2008—2015年度间有差异,通海和弥渡菜区小菜蛾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药性基本一致,对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的抗药性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抗水平,对苏云金杆菌一直保持在抵抗水平,建议生产上可以轮换使用苏云金杆菌,以提高对小菜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掌握滇西菜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发生规律和抗药性水平,对提出区域性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5年,采用诱集法和浸叶法监测了滇西菜区小菜蛾种群发生动态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滇西菜区小菜蛾全年发生,为害期有9个月,春夏季为害重,3-6月为发生高峰期,2009-2015年最高诱蛾量为290~905头/7 d,小菜蛾种群对化学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其中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最高,达到高水平抗药性,对多杀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维持在中等水平抗药性,2011年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了28倍的抗药性,后恢复敏感,3年后又出现抗药性的上升趋势。可见,3-6月是滇西菜区小菜蛾防控的重要时期,可选择Bt、多杀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等药剂轮换使用,减少氯虫苯甲酰胺使用次数,建议停用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小菜蛾的抗药性检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敏  韩召军  孟建业  朱斌 《昆虫学报》2005,48(4):633-636
利用浸叶法对南京郊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发现其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性较高,而对氟虫腈、辛硫磷、毒死蜱、多杀菌素和虫酰肼依然处于敏感阶段。利用抗性小菜蛾测试发现,氧化胡椒基丁醚(增效醚,简称PBO)对拟除虫菊酯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室内敏感性恢复实验表明,在不接触药剂的条件下,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迅速下降,繁殖10代以后,抗性维持在低抗水平。因此, 小菜蛾的抗药性治理,应充分利用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单一使用某一品种,以延缓抗性的发展,同时可以利用PBO增强拟除虫菊酯的防治效果,保证这类药剂在小菜蛾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符伟  魏娟  王秋丽  徐志德  孙鹰  尹丽 《昆虫知识》2012,49(2):477-481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湖南长沙和怀化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对10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湖南长沙和怀化地区田间小菜蛾除对丁醚脲和BT制剂仍处于敏感(抗性倍数<3)状态外,对其它8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以长沙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最高(抗性倍数为33.58)。长沙和怀化种群对药剂的相对毒力倍数以巴丹最低(1.20)而以多杀菌素最高(2.59)。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与其抗药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开展云南省通海县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的同时,对小菜蛾抗药性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与其抗药性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即随着抗药性的增加,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但相关性并不显著。如在无抗性至高抗性的杀虫剂之间,其敏感性并无明显的变化,处理间无差异,只有对其极高抗性的阿维菌素、虫酰肼和高效氯氰菊酯才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种药剂是否因抗药性增加而不能使用,还应该参照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向阳  朱福兴  张凯 《昆虫知识》2007,44(5):632-636
就有关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bner)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作综述。甜菜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已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药性,其中山东泰安抗性种群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高达2445.5倍;对多杀菌素等生物杀虫剂产生了中低水平的抗性;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如虫酰肼的敏感性也有所降低,但昆虫生长调节剂依然是比较理想的防治药剂。对交互抗性及抗性治理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和河北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对主要防治药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小菜蛾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1—2015年,采用浸叶法监测了小菜蛾对9种药剂的抗药性。【结果】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均为敏感水平,对Bt制剂、虫螨腈和茚虫威个别年份出现中等抗性水平,但总体上为敏感状态,对阿维菌素和氟啶脲保持中等抗性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结论】在北京和河北地区高效氯氰菊酯不适用于小菜蛾的防治,少用或暂停使用阿维菌素,其它药剂可交替或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典型春油菜种植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变化动态和抗药性现状。【方法】诱捕法调查了青海高原小菜蛾成虫发生动态、室内用浸渍法测定了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性倍数,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青海省小菜蛾一般一年发生3代,但2 500 m以上的地区第3代成虫数量较第1代、第2代明显下降。在我省高原春油菜区,每日20:00至次日晨4:00是小菜蛾成虫发生主要的时间段。小菜蛾在青海省不能越冬。湟中点小菜蛾对溴虫腈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多杀菌素、丁醚脲产生中等抗性水平;对Bt、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产生高水平的抗性;对阿维菌素、啶虫隆、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极高水平抗性。互助点小菜蛾对溴虫腈、丁醚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多杀菌素、啶虫隆产生中等抗性水平;对Bt、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产生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极高水平抗性。小菜蛾的抗性监测结果与田间药效结果基本一致,溴虫腈的抗性倍数最低,田间防治效果好于其他参试药剂。【结论】青海省小菜蛾年发生代数较少,且不能越冬。春油菜田小菜蛾已对大部分农药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叶片浸溃法,在2001年10月和2002年10月分别测定了福州上街蔬菜基地的小菜蛾,对10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上街菜区小菜蛾对灭多威、杀虫双、辛硫磷、毒死蜱、杀灭菊酯和功夫菊酯等农药极不敏感,已不能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而小菜蛾对氟啶脲、阿维菌素、氟虫腈和虫螨腈比较敏感。通过两次毒力测定比较(2002年10月的LC50;2001年10月的LC50),结果表明,大多数杀虫剂敏感性变化较小。但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敏感性明显下降,毒力倍数达6.65倍,对氟虫腈毒力倍数相差1.48倍。此外,2002年10月小菜蛾对功夫菊酯的LC50为2001年10月的2.02倍。用浸叶法和浸溃法测定多杀菌素、氟虫腈与虫螨腈推荐浓度对小菜蛾幼虫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3种药剂浸叶法处理效果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八种昆虫离体细胞系对灭多威农药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MTT法,研究了灭多威农药对八昆虫离体细胞系敏感性的差异。结果显示,同一浓度处理下,不同细胞系细胞病变的程度不同,敏感性差异很大。LC50值在10^2-10^5μg/ml范围内变化,其中,白纹伊蚊细胞系是最敏感的,而小菜蛾细胞系几乎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小菜蛾及菜蛾绒茧蜂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的相关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生物测定和生化检测的方法,对福州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菜蛾绒茧蜂Apanteles plutellae的抗药性及两种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进行了田间监测。结果显示,从1998年9月至1999年4月,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对6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敏感性逐渐恢复,寄生于同一虫源的菜蛾绒茧蜂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的变化也呈明显的相关性,但菜蛾绒茧蜂乙酰胆碱酯酶的敏感性高于其寄主小菜蛾。脱离选择压力后,两种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迅速恢复,乙酰胆碱酯酶的Ki值显著增高。对乙酰胆碱酯酶的KmVmaxKi值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昆虫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抗性与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有关。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发育期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其Ki值的变化。探讨了在杀虫剂选择压力下,两种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的环境适应性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敏敏  赵巍巍  慕卫  刘峰  张友军  吴青君 《昆虫学报》2014,57(10):1171-1179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重要的入侵害虫,是番茄斑萎病毒(TSWV)最有效的传播媒介,TSWV对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多杀菌素是防治西花蓟马最有效的药剂之一,但已有田间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产生抗药性的报道。TSWV对抗性西花蓟马是否也有影响及程度如何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了解TSWV对西花蓟马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特定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的方法,研究用番茄斑萎病毒处理和未处理的多杀菌素抗性和敏感西花蓟马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不同处理种群对3种药剂(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螨腈)的敏感性变化。【结果】对于抗性品系,TSWV处理后西花蓟马的发育历期缩短,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略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内禀增长率(r)和净生殖率(R0)分别为0.0433 d-1和2.210,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356 d-1和1.972)(P ≤ 0.001)。对于敏感品系,TSWV处理后西花蓟马的发育历期缩短,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延长(P ≤ 0.001),产卵量也略有提高,R0为4.125,显著高于对照组(3.979)(P ≤ 0.001)。TSWV处理后敏感和抗性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螨腈的敏感性显著降低。【结论】番茄斑萎病毒对多杀菌素敏感和抗性西花蓟马均有直接有利影响,病毒处理的西花蓟马发育历期缩短,繁殖能力增强,成虫寿命延长,对药剂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小菜蛾群体繁殖技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小菜蛾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 ,也是迄今研究认为抗药性发展最快、最为严重的农业害虫。害虫抗药性以及蔬菜害虫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使小菜蛾成为重要的实验昆虫。本文讨论小菜蛾室内群体繁殖技术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是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策略,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在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控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农林生产中常用的广谱、低毒杀虫剂多杀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药膜法检测多杀菌素对小蜂的毒力,并检测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后,小蜂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多杀菌素对小蜂无短期(1 h)触杀作用,但随施药时间延长,其对小蜂的毒杀作用增强,25 mg·L-1多杀菌素施药2 h后,可诱导约18.67%小蜂个体死亡。施药4 h后,不同浓度多杀菌素对小蜂的毒杀作用差异最明显,低浓度(5 mg·L-1)多杀菌素可诱导11.33%小蜂死亡,而中、高浓度多杀菌素(≥ 15 mg·L-1)可诱导77.33%~88.00%个体死亡。施药6 h后,LC50值达7.44 mg·L-1,安全系数为0.31,属高风险性农药。此外,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可明显诱导小蜂羧酸酯酶活性提高,对乙酰胆碱酯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具有剂量效应。[结论] 多杀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毒力作用较强,在美国白蛾生防区需慎用。  相似文献   

16.
昆虫抗药性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抗药性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涂纳新,陈红梅,林国芳,陈巧云(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上海200025)昆虫抗药性是昆虫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求得生存的一种进化现象。抗药性的现象反映了昆虫基因的突变性进化。半个多世纪以来,昆虫抗药性已成为害虫防治中甚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菜蛾绒茧蜂幼虫体内多杀菌素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施用于寄主幼虫的多杀菌素可否传递到在其体内发育的寄生蜂幼虫。以对多杀菌素高抗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作为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的寄主,待绒茧蜂发育到1龄幼虫时,将浓度为50 mg/L的多杀菌素点滴到寄主幼虫背板上,随后让寄主幼虫取食经50 mg/L多杀菌素处理过的甘蓝叶片,寄主幼虫和其体内的蜂幼虫再发育3天后,将寄主幼虫解剖取出蜂幼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经多杀菌素处理的小菜蛾幼虫体液以及绒茧蜂幼虫匀浆液进行检测,结果多杀菌素的2个活性成分spinosyn A和spinosyn D均被检测到,两者的多杀菌素残留浓度分别是2.79 mg/L和0.94 mg/L。这表明,通过寄主幼虫体壁接触和取食进入其体内的多杀菌素,可通过寄生蜂幼虫体壁浸透、蜂幼虫对寄主血淋巴的取食,或这两种途经一起进入蜂幼虫的体内,对蜂幼虫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因组学与昆虫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综述近年来基因组学技术在昆虫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基因组学是对生物体整个基因组结构、功能及其进化的研究。遗传连锁作图、定位克隆、数量特性位点作图、微阵列分析及转录沉默等 ,是近年来常用的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研究表明 ,应用基因组技术不仅能揭示新的昆虫抗药性机制 ,发现并定位、克隆新的抗药性基因 ,还有助于发现新型的杀虫剂作用靶标 ,改进昆虫抗药性的检 (监 )测技术以及加深人们对昆虫抗药性进化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9.
羧酸酯酶介导的小菜蛾对氟虫腈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 CarEs)是昆虫重要的解毒代谢酶之一,可以介导靶标昆虫对多种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本研究检测了羧酸酯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抗药性的介导功能,旨在阐明羧酸酯酶在小菜蛾代谢解毒中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理。【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氟虫腈对小菜蛾敏感种群和抗氟虫腈种群的毒力,以及羧酸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P)对氟虫腈的增效作用;以LC30和LC50浓度的氟虫腈处理抗性小菜蛾,测定药剂处理后CarEs酶活性的变化;利用qRT-PCR技术分析Pxae22和Pxae31两个基因在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组织和种群的表达模式;利用dsRNA干扰Pxae22和Pxae31后观察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小菜蛾3龄幼虫对药剂敏感性的变化。【结果】TPP可以削弱小菜蛾3龄幼虫对氟虫腈的抗性,增效倍数约为6倍;使用较低剂量(LC30和LC50)氟虫腈处理小菜蛾3龄幼虫后,处理组CarEs比活力明显高于对照,提示氟虫腈对小菜蛾CarEs活性具有诱导作用。对羧酸酯酶基因Pxae22和Pxae31在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4龄幼虫不同组织和不同种群3龄幼虫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在小菜蛾4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4龄幼虫中以中肠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头、表皮、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很低; 抗性种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种群。通过干扰 Pxae22和 Pxae31后的qRT-PCR验证,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进一步的氟虫腈毒力测定发现,干扰P xae22和 Pxae31后的小菜蛾3龄幼虫对氟虫腈的敏感性分别增加了1.63倍和1.73倍。【结论】羧酸酯酶在小菜蛾对氟虫腈解毒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Pxae22和Pxae31是小菜蛾的两个抗性相关基因,其表达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小菜蛾对氟虫腈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变化与田间防治效果的相关性。【方法】2011—2015年在田间进行了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并测定了该地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在相同剂量下对小菜蛾田间防治效果从2011的97.74%下降到2015年的63.53%;而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相对毒力指数从2011年的1上升到2015的11.93。【结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与其抗药性总体上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