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A novel receptor-targeted gene delivery system for cancer gene therapy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ome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such as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Ⅰ and Ⅱ receptor (IGF Ⅰ R, IGF Ⅱ R)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 R), have been proved to be over-expressed in a variety of human cancer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tissue origins. Based on this molecular alteration, a polypeptide conjugate gene delivery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t contains three essential moieties: a ligand oligopeptide (LOP) for receptor recognition, a polycationic polypeptide (PCP) such as protamine (PA) or poly-L-lysine (PL) as a backbone for DNA binding and an endosome-releasing oligopeptide (EROP) such as influenza baenagglutinin oligopeptide (HA20) for endosomolysis. These components are covalently conjugated as LOP-PCP-HA20 or in the form of a mixture of LOP-PCP and HA20-PCP. A 14 amino acid E5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s LOP for IGF Ⅰ R and IGF Ⅱ R, and a 16 amino acid GE7 as LOP for EGF R. Both E5 and GE7 systems could form stable complex with the plasmid DNA as E5-PCP/DNA/PCP-HA20 a  相似文献   

2.
牙鲆变态中IGF-I基因表达及甲状腺激素对其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一类具有胰岛素样代谢和促有丝分裂功能的蛋白质,参与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生长和生殖。IGF系统包括两个配体(IGF-Ⅰ、IGF-Ⅱ)、IGF受体(IGF-I receptor,IGF-I R;IGF-II receptor,IGF-ⅡR)以及IGF结合蛋白(IGF binding  相似文献   

3.
目的: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 族维生素,在体内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是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本文通 过建立叶酸缺乏的孕鼠模型,探讨叶酸缺乏对胎鼠宫内发育的影响,并研究胎鼠肝脏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GF)系统的表达变 化。方法:雌性C57BL/6J 小鼠叶酸缺乏组6 只、正常对照组6 只,分别饲以不含叶酸和含2 mg 叶酸/kg 的纯合饲料。四周后与雄 鼠交配,于怀孕第13.5 天(13.5 dpc)对孕鼠剖腹取胎,观察和评价胎鼠发育指标,并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比率进行统计。用 Real-time PCR 法检测胎鼠肝脏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 R)、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 Ⅱ)、胰岛素生长因子Ⅱ受体(IGFⅡR)、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mRNA的 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叶酸缺乏组雌鼠合笼前每日体重增长量降低,13.5 dpc胎鼠吸收胎和死胎比率升高,胎重下降,IUGR 比率显 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缺乏组胎鼠肝脏组织中IGFⅡ和IGFⅡR mRNA 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IGFⅠ、IGFⅠR、IGFBP-1 和IGFBP-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两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叶酸缺乏会导致小鼠孕 中期胎鼠IUGR 比率升高及胎肝IGFⅡ和IGFⅡR mRNA 的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叶酸缺乏对IGF系统基因的调控,可能与胎鼠IUGR 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分别于出生当天、3、2 0、30、4 5、90、12 0、180日龄随机屠宰二花脸公、母猪各 4头 (30日龄仅有公猪 ) ,于 2 0、30、90、12 0、180日龄随机屠宰大白猪公猪 4头 ,采集背部皮下脂肪组织。用RT PCR方法 ,以 18SrRNA作内标 ,定量分析脂肪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 (GH 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 (IGF Ⅰ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并进行品种和性别间比较。结果表明 :脂肪组织中GH R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及品种差异 ,二花脸母猪GH RmRNA水平出生时较低 ,4 5日龄达到高峰 ,之后维持稳定 ;二花脸公猪GH RmRNA水平在出生时较高 ,至 4 5日龄达到最高值 ,之后显著下降 ,但总体上没有性别差异 ;大白猪公猪GH RmRNA水平极显著低于二花脸公猪 (P <0 0 1)。脂肪组织中IGF 1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及性别和品种差异 ,二花脸母猪显著低于公猪 (P <0 0 5 ) ,大白猪公猪极显著低于二花脸公猪 (P <0 0 1) ;脂肪组织中IGF ⅠR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 ,但在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和品种差异。结果提示 :猪脂肪组织中GH R、IGF 1和IGF ⅠR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发育模式 ,IGF 1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可能正是两品种猪脂肪沉积规律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分离培养成年大鼠的肺泡Ⅱ型细胞,通过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肺泡Ⅱ型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和β1(TGFα、TGFβ1)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肺泡Ⅱ型细胞可表达EGF、TGFα和TGFβ1,也可表达相应的EGF受体(EGFR)、TGFβ受体Ⅰ型和Ⅱ型(TβRⅠ、TβRⅡ)。表明肺泡Ⅱ型细胞是合成和分泌EGF、TGFα和TGFβ1的细胞之一;细胞凭借其EGFR、TβR的存在,其增殖与分化可能受EGF、TGFα和TGFβ1的旁分泌和自分泌两种途径调控。  相似文献   

6.
鱼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鱼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进化上相当保守的多肽,能促进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对鱼类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的调节作用。IGF系统包括IGF—Ⅰ、IGF-Ⅱ、IGF—ⅠR、IGF-ⅡR和IGFBP家族。本文从IGF家族成员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和表达调节等方面综述了有关鱼类IGF体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IGF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体内重要的生长因子。它对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机体的生长发育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调节作用。IGF系统的组成包括;IGF-Ⅰ,IGF-Ⅱ,IGF-ⅠR,IGF-ⅡR,IGFBP家族,IGF促增殖,促生长的活性主要由IGF-IR介导;IGF-ⅡR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游离IGF-Ⅱ,调节IGF-Ⅱ的水平,IGFBP1-6是IGFs活性的调节因子。近年的研究表明它们也有不依赖IGF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urman insulin-1ike growth factor,简称h IGF)是一类既有细胞分化和增殖活性,又有胰岛索样作用的多肽,包括IGF—Ⅰ和IGF—Ⅱ两种。其中IGF—Ⅰ的功能比较清楚。而IGF—Ⅱ的作用正在研究中,可能在胎儿的生长发育及脑组织和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IGF-Ⅱ能刺激一些细胞系的生长,对不同的肿瘤起自分泌和旁分泌生长因子的作用〔1-6〕,最近又发现IGF—Ⅱ能刺激神经及肌肉的再生。由于天然IGF—Ⅱ的分离困难,我们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克隆表达IGF—Ⅱ c DNA,以获得大量重组蛋白,为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乳源性生物活性肽及其生物学与保健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肽,或自然存在于乳中,或来自乳的酶解产物。前一类生物活性肽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 、转化生长因子(TGF) 、神经生长因子(NGF) 、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IGF—Ⅰ、IGF—Ⅱ) 。初乳中这类生物活性肽的浓度一般高于血液中的浓度。由于初生动物胃肠道的蛋白酶活性低以及乳中存在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些活性肽能在哺乳期动物的消化道内存活。饲喂EGF、胰岛素和IGF—Ⅰ可加快新生动物胃肠道的发育,因此其对调节哺乳期幼仔胃肠道发育有重大作用。后一类生物活性肽包括酪啡肽、免疫调节肽、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 抑制肽,这些活性肽构成了乳蛋白的主要结构,并可经酶水解而释放出来,在乳消化过程中这些肽可能是潜在的生理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0.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全新小分子配体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靶向分子的筛选一直是肿瘤治疗和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在很多肿瘤细胞表面过量表达,是一个理想的药物输送靶点 . 选择了 EGFR 表面不同于表皮生长因子 (EGF) 结合位点的一个凹陷部位作为计算机模拟筛选的结合位点,然后使用 DOCK 软件包对 DTP-Plated 有机小分子数据库进行了两遍筛选,最后选择了 7 个有机小分子作为可能的靶向分子 . BIAcore 体外结合实验对所选择的小分子样品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小分子 NSC51186 能特异地与 EGFR 结合 . 小分子 NSC51186 和 EGFR 之间的动力学常数也得到进一步的测定 . 新的靶向分子和药物、纳米粒子或者基因载体相连,将有可能用于靶向于 EGFR 的肿瘤治疗和诊断 .  相似文献   

11.
草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构建草鱼 (Ctenopharyngodonidellus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大肠杆菌表达质粒 ,对已克隆到的草鱼IGF Ⅰ基因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基因去除了原cDNA的信号肽和E区序列 ,并在基因的两端分别加入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将改造后的编码草鱼IGF Ⅰ成熟肽基因亚克隆到pBV 2 2 0中 ,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IGF7.转化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进行表达 .SDS PAGE显示 ,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菌株经热诱导后表达出一约 7 5kD的特异蛋白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 0 0 3% ,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重组蛋白经纯化和复性后 ,采用MTT法测定其对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PSF和草鱼卵巢细胞CO的促增殖作用 .结果表明 ,所获得的重组草鱼IGF Ⅰ具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纳米水平直观验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是否可以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方法: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利用2种不同大小的纳米金颗粒(10和30 nm)分别结合核酸适配体对EGFR和c-Met进行共标记和共定位;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对2种膜蛋白进行纳米尺度下的超高分辨成像观察,并开展统计分析。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膜表面EGFR单体、二聚体、多聚体的占比分别为48.60%、29.83%、21.57%,cMet单体、二聚体、多聚体的占比分别为38.24%、27.66%、34.10%;EGFR、c-Met可以聚合形成异源二聚体和多聚体,分别占二聚体和多聚体总数的13.71%和24.42%。结论:EGFR和c-Met可以通过形成不同类型聚体的形式在膜上发挥作用,提示联合靶向EGFR和c-Met将成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种新的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IGF-Ⅰ能刺激卵泡颗粒细胞的代谢、增生、分化,甾体激素的生成及受体的诱导。卵泡内IGF-Ⅰ的分泌受促性腺激素,雌二醇及卵泡大小的调节。 1976年Rinderknecht和Humbel从血清中具有胰岛素样活性但不同胰岛素抗体反应的物质中分离出两种肽类,由于这两种肽类是依赖于生长激素,并具有促进生长的特性,因此被定名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简称IGF)。IGF又由于其组成肽类的氨基酸不同而被皮分为IGF-Ⅰ和IGF-Ⅱ。IGF-Ⅰ分子量约7000道尔顿,包括70个氨基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递增,分子靶向治疗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革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癌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种EGFR分子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但总体有效率偏低。研究表明EGFR过表达和/或突变对治疗效果影响显著,因此治疗前准确评价肿瘤EGFR表达水平及突变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分子成像能够实现活体细胞及分子水平生物学过程成像,并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使在体揭示EGFR表达状态成为可能。本文简述EGFR靶向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分子探针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同分子成像探针的功能进行评价,以期有益于EGFR靶向分子成像探针的研发及EGFR靶向分子成像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为民  张利红 《动物学报》2003,49(2):266-271
The preparation of recombinant rainbow trout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Ⅰ(IGF Ⅰ) andⅡ(IGF Ⅱ) using the His6 fusion polypeptide technique and the mitogen ic activiti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Rainbow trout IGF Ⅰand IGF ⅡB C A D domain cDNA were subcloned into expression vector pET 15b (Nova gen, USA) and expressed in host E. coli BL21 (DE3) as fusion polypeptides co ntai ning a stretch of 6 histidines at the N terminus (referred as His6 fusion polyp e ptide). The addition of IPTG (0 4 mmol/L)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polypeptide s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about 10 0 kDa. The expressed proteins were ammoniu m sulfate fractionally precipitated and further purified using a Ni 2+ His ·Bind R esin (Novagen, USA) affinity column. The reduced SDS PAGE showed that IGF Ⅰ w as of 80% purity and IGF Ⅱ was of 90% purity. The rainbow trout IGF Ⅰ His6 fusi on polypeptide showed dose dependent mitogenic effects on BALB/NIH3T3 cells in th e serum free medium culture, and rainbow trout IGF Ⅱ His6 fusion polypeptide al s o showed this kind of activity, but with lower potency. Taken together,these re 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ainbow trout IGF Ⅰ and ⅡHis6 fusion polypeptides pr o duced in E. coli were biologically active, with IGF Ⅰ His6 fusion polypept ide of higher potenc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6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及活检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在胸腔积液及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45/60)、63.3%(38/6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均高表达于肺腺癌胸腔积液及腺癌组织,且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及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可指导肺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7.
分离培养成年大鼠的肺泡 型细胞 ,通过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研究肺泡 型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 (EGF)、转化生长因子 α和 β1 (TGFα、TGFβ1 )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肺泡 型细胞可表达 EGF、TGFα和TGFβ1 ,也可表达相应的 EGF受体 (EGFR)、TGFβ受体 型和 型 (TβR 、TβR )。表明肺泡 型细胞是合成和分泌 EGF、TGFα和 TGFβ1 的细胞之一 ;细胞凭借其 EGFR、TβR的存在 ,其增殖与分化可能受 EGF、TGFα和 TGFβ1 的旁分泌和自分泌两种途径调控。  相似文献   

1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可以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针对此靶点的靶向药物主要有单克隆抗体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EGFR靶向药物机制及其与传统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进行综述,讨论二者联合应用的前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单克隆抗体、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受体抑制荆、内皮抑素以及一些多靶点药物等靶向药物在肺癌中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代梅  郭建辉 《生命科学》2009,(3):412-41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rbB)家族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实体肿瘤中存在EGFR家族受体过表达或异常激活。靶向EGFR家族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领域,并且成功地应用于临床。靶向EGFR家族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分为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两大类。单克隆抗体与受体胞外区结合阻止配体.受体的结合或者阻止配体结合引起的受体活化;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则结合于胞内激酶区,抑制激酶自磷酸化和下游信号通路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