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较复杂。前期形态学和功能的研究发现,IL-12可诱导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该研究从巨噬细胞表面分化标志、细胞增殖能力、周期以及凋亡四个方面探讨了IL-12诱导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的相关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以人源性重组IL-12 p70处理的THP-1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CD68和CD11b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并呈时间依赖性,CD68+和CD11b+阳性细胞数也显著增多;IL-12诱导分化过程中伴有THP-1细胞生长缓慢、G1期或G1/S期细胞周期阻滞现象;IL-12处理后的THP-1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以早期凋亡细胞为主,并伴有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及促凋亡蛋白Fas表达增加。上述实验结果提示,IL-12对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向成熟巨噬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以及增加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体内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可在体内通过吞噬凋亡肿瘤细胞获取抗原物质,探讨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以615小鼠的前胃癌细胞株造模,在体外用rmGM-CSF和rmIL-4从荷瘤小鼠骨髓细胞分化、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为4组:小剂量化疗组、树突状细胞组、小剂量化疗+树突状细胞组和对照组,以BAX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在瘤体内注射树突状细胞,观察给药侧瘤体及对侧瘤体体积,生存期,和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小剂量化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小剂量化疗后瘤内应用树突状细胞,给药侧瘤体及对侧瘤体体积明显缩小(P<0.05),小鼠的生存率提高,体内凋亡肿瘤细胞致敏的DC诱导的CTL对MFC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在效靶比为40:1、20:1、10:1和5:1时72 h的杀伤率分别为87.64%、70.32%、34.63%和13.87%.并能特异性杀伤小鼠前胃癌细胞MFC(P<0.01).结论体外诱导分化的未成熟DC,能于体内捕获小剂量化疗诱导的凋亡肿瘤细胞所携带的肿瘤抗原,诱导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胚胎干细胞(ESC)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为体内3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类型组织细胞的潜能,经过体外诱导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亦称为胚胎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ESCM).本研究探讨了ESC诱导分化心肌细胞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的亚型AT1R和AT2R的表达特征.10-4mol/L维生素C体外诱导小鼠R1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自发搏动的心肌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分化后的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辅肌动蛋白.小鼠胚胎干细胞在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以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到ESCM表达AT1R,并且呈时间依赖性逐渐增加的特点,在第14d达到高峰.Western印记法检测AT1R表达特征与RT-PCR结果相符.Western印记法的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10-6mol/L)可作为AT1R激动剂激活AT1R,并使其下游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上调,预孵育AT1R抑制剂Losartan(10-6mol/L),此作用被抑制.RT-PCR方法显示,与新生小鼠心室肌细胞相比,ESCM的AT2R表达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胎肝中造血和肝上皮发育的关系,建立了小鼠胎肝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培养体系,并进行了单克隆培养以及诱导分化实验.在造血和肝诱导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对单克隆来源的HPP集落细胞向造血和肝上皮细胞进行诱导分化,采用透射电镜(TEM)、巢式RT-PCR、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上皮细胞分化标志等方面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后的部分细胞具有肝细胞特异性的超微结构并不同程度的表达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CK8,CK18)等肝上皮分化标志,同时还表达间质标志α-SMA和血管内皮细胞标志Flk-1.免疫磁珠分选表明:胎肝来源的HPP-CFC主要来自于CD45+细胞,CD45-细胞不具有形成造血克隆的能力.在肝上皮细胞分化潜能上,流式分选获得的CD49f+/Sca-1+细胞与未分选细胞无明显差异.该模型的克隆源性通过细胞混合实验进行证明.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胎肝来源的HPP-CFC可能代表了一个新的造血向肝上皮细胞分化的单克隆模型,为研究胎肝中造血和非造血细胞的发育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NTera2/CloneD1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模型,检测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经分化培养基诱导后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正常培养的NTera2/CloneD1细胞及经全反式维甲酸(RA)、阿糖胞苷(AraC)、尿苷分阶段诱导共28 d的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NTera2/CloneD1细胞诱导前后干性标志Nestin、Sox2和成熟神经元特异性标志NF-200、β-tubulinⅢ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法对NRSF进行mRNA和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到正常培养的NTera2/CloneD1细胞呈克隆样生长,经分化培养基诱导后的NTera2/CloneD1细胞表现出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表明,未诱导的NTera2/CloneD1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Sox2、Nestin,不表达成熟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F-200、β-tubulinⅢ;而经RA等诱导分化的细胞则不表达Sox2、Nestin,表达NF-200、β-tubulinⅢ。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NRSF在诱导分化后的NTera2/CloneD1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建立了NTera2/CloneD1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模型,NRSF在诱导后的NTera2/CloneD1细胞中表达量显著下调,提示NTera2/CloneD1细胞在诱导过程中可能通过下调NRSF,使受到NRSF负性调控的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启动表达并上调,进而实现NTera2/CloneD1细胞向神经元的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6.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肪分化能力,为临床脂肪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培养多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用20 μg/ml BMP2对其诱导一定时间后,RT-PCR检测是否存在BMP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BMP受体BMPR I, BMPR Ⅱ及Smad 1/5/8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mad 蛋白及MAPK 信号通路中p38磷酸化水平变化,QRT PCR检测成脂肪标志基因aP2以及成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C/EBPα,C/EBPβ表达水平,同时用油红O染色,观测C3H10T1/2细胞成脂肪分化情况.经BMP2诱导后,C3H10T1/2细胞成脂肪分化标志(油红O染色)显著增加,Smad 蛋白及p38磷酸化水平有所上升,同时成脂肪标志基因aP2以及成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C/EBPα,C/EBPβ表达水平各有一定程度提高.BMP2具有诱导C3H10T1/2细胞成脂肪分化能力,其成脂肪分化呈现对BMP2作用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人树突状细胞体外大量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CD34+干细胞;采用含有TPO、SCF、Flt3L和IL-3的扩增培养基培养1周,以及含有SCF、Flt3L、GM-CSF和IL-4的分化培养基培养2-3周,获得CD34+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牛鲍氏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和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以含有TPO、SCF、Flt3L和IL-3的培养基扩展培养一周,及含有SCF、Flt3L、GM-CSF和IL-4的培养基诱导分化3周,可获得大量悬浮细胞;细胞数目扩增倍数约达50倍;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悬浮细胞有明显的树突状凸起;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悬浮细胞中CD141和CD11c双阳性细胞(等同于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比例达30%,此群细胞高表达HLA-DR和CD209,低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细胞寿命较短,40天时培养体系中悬浮细胞和CD34+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数目急剧减少。结论:采用多细胞因子联合刺激可获得大量的树突状细胞,为树突状细胞的特性及功能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对小剂量化疗疗效的影响,探讨小剂量化疗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615小鼠的前胃癌细胞株(MFC)造模,在体外用rmGM-CSF和rmIL-4从荷瘤小鼠骨髓细胞分化、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为4组:小剂量化疗组、树突状细胞组、小剂量化疗+树突状细胞组、对照组,以BAX试剂盒检测肿瘤凋亡情况.在瘤体内注射树突状细胞,计算抑瘤率、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增殖及其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 小剂量化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BAX 基因产物表达增多.注射侧抑瘤率小剂量化疗+DC组、小剂量化疗组、DC组分别为100%、67.22%和57.98%.对侧抑瘤率小剂量化疗+DC组、小剂量化疗组、DC组分别为87.58%、59.69%和48.24%.体内凋亡肿瘤细胞致敏的DC能显著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其诱导的CTL对MFC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在效靶比为40∶ 1、20∶ 1、10∶ 1和5∶ 1时72 h杀伤率分别为87.64%、70.32%、34.63%和13.87%.并能特异性杀伤小鼠前胃癌细胞MFC(P<0.01).结论 小剂量化疗的机制与肿瘤细胞凋亡及免疫促进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细胞系HFCL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促分化作用,及其对经典诱导分化剂TPA诱导分化作用的影响,先建立U937细胞和HFCL细胞共培养体系,以细胞形态学改变、硝基四氦唑蓝(NBT)、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CD11b、CD13、CD14、CD33细胞表面抗原作为诱导分化指标;Western印迹检测P38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与HFCL细胞共培养后,U937细胞出现分化成熟的形态学改变,且与HFCL细胞直接接触组的诱导分化作用大于用transwell组。同时发现U937细胞与HFCL细胞共培养后,G1期细胞增高,S期细胞减少;CD11b、CD13、CD14和CD33表达增高;且NBT阳性细胞增高至46、3%。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直接接触组总P38蛋白表达增加。而且HFCL细胞还能增强TPA对U937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系DLK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红系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itting时白血病细胞系K562、HL-60进行DLK1水平的检测.培养K562细胞,用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诱导其分化,观察DLK1在红系分化中的变化.结果:K562细胞DLK1mRNA、蛋白水平存在明显表达,HL-60细胞DLK1则不表达.通过RT-PCR检测了hemin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过程中各时间点DLK1mRNA的变化,显示随着K562向红系分化,DLK1mRNA的水平逐渐下降.结论:K562细胞表达DLK1,HL-60不表达DLK1.DLK1基因可能参与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过程,可能抑制其分化.  相似文献   

11.
专性胞内寄生的黑龙江立克次体是远东斑点热的病原体,外膜蛋白B(OmpB)是其最主要的表面蛋白抗原.本研究将黑龙江立克次体ompB基因分成4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制备出4个重组OmpB抗原(OmpB-P1,OmpB-P2,OmpB-P3和OmpB-P4).将4个重组OmpB抗原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C3H/HeN小鼠树突状细胞,再将这些抗原激活树突状细胞分别腹腔接种正常C3H/HeN小鼠.接种第14天用黑龙江立克次体攻击小鼠,7天后活杀小鼠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主要脏器的立克次体的载量.结果显示,OmpB-P2,OmpB-P3或OmpB-P4激活树突状细胞受体小鼠的立克次体载量显著低于OmpB-P1激活树突状细胞受体小鼠.将不同抗原激活小鼠树突状细胞分别与同源抗原激活小鼠树突状细胞受体小鼠的CD4+和CD8+T细胞体外共培养.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共培养后CD4+和CD8+T细胞的表面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结果显示,OmpB-P2,OmpB-P3或OmpB-P4抗原激活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CD4+或CD8+T细胞的CD69表达水平高于OmpB-P1激活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T细胞.此外,OmpB-P2,OmpB-P3或OmpB-P4激活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CD4+或CD8+T细胞的TNF-?和IFN-?水平均显著高于OmpB-P1激活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T细胞.本研究结果表明,OmpB-P2,OmpB-P3或OmpB-P4为保护性抗原,其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可以有效地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使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别向Th1细胞和Tc1细胞分化,产生高水平TNF-?和IFN-?共同对抗立克次体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不同阶段红系祖细胞的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用0.5%甲基纤维素沉降脐带血红细胞及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单个核细胞,在含EPO、SCF、IGF-1等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体系中诱导其定向分化为红系祖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存活率、细胞集落形成情况,并检测不同阶段细胞红系特异性表面标志CD71和CD235a的表达。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逐渐增多,14 d细胞可扩增140倍左右,收集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瑞氏吉姆萨染色,可见大量红系祖细胞,诱导后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强,形成的克隆大部分为红系集落。诱导过程中,14 d前CD71、CD235a的表达逐渐增高。按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的不同可将诱导的细胞分为4群,分别对应红系祖细胞的不同阶段;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各时间点细胞对应的早期红系祖细胞群(P2、P3)比例逐渐下降,中晚期红系祖细胞群(P4、P5)的比例逐渐上升。结论:无血清培养基添加细胞因子组合的红系诱导培养体系可较好地诱导扩增红系祖细胞,流式分选可获得相对均一而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红系祖细胞群体。获得了红系祖细胞体外分化的动力学数据,为今后进一步优化红系诱导分化体系获得均一的红系祖细胞奠定了基础,并对未来利用干细胞制备均一的红系祖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对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Toll样受体2(TLR 2)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过程中HBeA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Ficoll分离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将第7天的细胞分成三组,分别为HBeAg刺激组、OVA无关蛋白对照组和未刺激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细胞袁面TLR2以及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经过HBeAg刺激9h后,CD1 1c+细胞表面TLR 2的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以及OVA无关蛋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同时可见CD11c+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HBeAg可以下调DCs表面TLR2受体的表达,并上调其表面负性调节因子PD-L1的表达.HBV可通过HBeAg作用于抗原递呈细胞相关表面受体,从而影响了其正常功能,并最终影响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作用,导致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   

14.
探讨microRNA-10b(miR-10b)通过调节锌指蛋白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的表达对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分化程度的白血病细胞系中miR-10b与KLF4的表达;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3)诱导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向单核系分化,检测此过程中miR-10b及KLF4的表达变化;利用体外合成的寡核苷酸(miR-10b mimics)转染HL60细胞,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1,25D3诱导后细胞分化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标志CD14的表达。结果显示,miR-10b在分化早期的KG-1a细胞中表达最高,在分化晚期的U937、THP-1细胞中表达最低(P<0.01),而KLF4的表达与之相反;1,25D3诱导HL60向单核系分化过程中,miR-10b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KLF4表达则逐渐增高;HL60细胞中过表达miR-10b后可抑制1,25D3诱导的细胞分化形态特征的改变及CD14的表达(P<0.05)。提示miR-10b通过负调控KLF4的表达阻滞白血病细胞HL60单核系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中胚叶叉头-1(MFH-1)基因在骨骼形成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利用基因重组、杂交瘤技术制作MFH-1单克隆抗体, 利用蛋白质印迹和RNA印迹分析观察了骨成形蛋白-2 (BMP-2)诱导小鼠肌胚细胞C2C12表达MFH-1、产生碱性磷酸酶和骨钙蛋白.小鼠肌胚细胞C2C12低水平地表达内源性MFH-1蛋白以及导入小鼠MFH-1 cDNA的人膀胱癌细胞HTB9也表达小鼠MFH-1蛋白,这种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中.用BMP-2处理后, MFH-1蛋白和mRNA在C2C12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地增加.用反义MFH-1序列转染小鼠肌胚细胞C2C12可降低内源性MFH-1水平, BMP-2不能诱导导入反义MFH-1序列的肌胚细胞C2C12产生MFH-1蛋白,也不能诱导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蛋白量的增加.结果表明, BMP-2诱导的MFH-1蛋白在调节肌胚细胞C2C12向成骨细胞分化方面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CR7(趋化因子受体7)和B7-2(白细胞分化抗原86)与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诱导特异性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关系.方法:分离和培养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的DC,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于肿瘤周围皮下注射抗原负载的DC.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CR7和B7-2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CR7和B7-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周围组织,随着注射抗原负载DC时间的进展,CCR7和B7-2呈强阳性表达.结论:CCR7和B7-2的表达与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抗肿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所表达的腺苷受体A2B亚型(ADOR-A2B)可促进DC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Th)的激活,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本文旨在研究作为免疫反应的诱导分子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否可调节ADOR-A2B在DC中的表达并籍此影响其功能.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BM-DC),以多种TLRs的配体,Pam3csk4、polyIC、LPS及CpG进行干预.提取细胞总RNA,real-time PCR测定ador-a2a、ador-a2b的表达;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测定BM-DC对3H-腺苷结合能力的变化.以LPS及选择性ADOR-A2B激动剂BAY 60-6583协同干预BM-DC,ELISA测定培养基中IL-1、IL-6及IL-12的含量.以干预后的BM-DC刺激naive CD4细胞,ELISA测定培养基中IL-17A、IFNγ的含量,荧光抗体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4细胞的分化.结果显示,TLR-4的配体LPS可显著提高BM-DC中ador-a2b的表达及对腺苷的结合能力.BAY 60-6583与LPS相协同可刺激BM-DC分泌多种致炎因子,并增加其诱导CD4细胞向Th1及Th17分化的能力.由此可见,Toll样受体可上调adora2b在DC中的表达,并可籍此增加DC分泌促炎因子的能力及对CD4细胞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鼠胸腺髓质上皮细胞系体内诱导胸腺细胞功能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BALB/c小鼠 (H-2d)胸腺的髓质上皮细胞系MTEC1细胞表达H-2d和I -Ad 分子 .为研究上皮细胞诱导胸腺细胞阳性选择及功能分化的能力 ,首先用γ 线照射C5 7BL/6J小鼠(H-2d) ,再经静脉注射 (H-2b×d)F1代骨髓细胞 ,制备 H-2b×d→H-2b)嵌合体 ,然后将MTEC1细胞注射到嵌合体胸腺内 .注射后 2个月 ,经HE染色显示 ,MTEC1细胞在嵌合体小鼠胸腺被膜下皮质区成簇存在 ,体外免疫学试验发现 ,嵌合体小鼠脾细胞含有抗原特异性H-2d识别限制的杀伤T细胞 (CTL) ,IL -2产生T细胞及增殖应答T细胞 .在MLR试验中 ,嵌合体小鼠脾细胞显示对H-2d 同种异型抗原的明显耐受 .从而证明MTEC1髓质上皮细胞能在胸腺微环境内诱导H-2d识别限制的对特异抗原应答的T细胞发育及功能成熟 .由此提出在胸腺髓质区进行“2次胸腺选择”的假说 ,并讨论了其意义 .  相似文献   

19.
以人浓缩白细胞来源的CD14 单核细胞为前体,建立体外快速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MACS磁珠分选系统,收集高纯度的CD14 单核细胞;以rGM-CSF、rIL-4联合分化2天诱导不成熟DC,再将分化后的细胞以rTNF-α、IL-1β、IL-6、PGE2共同活化2天得到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分化2天的不成熟DC具有吞噬能力,且表型HLA-DR、CD40、CD80表达在80%以上,CD83、CD86基本小表达,成熟后的DC能够激活T细胞增殖,HLA-DR表达增高,CD83、CD86表达占85%.  相似文献   

20.
小鼠胎肝是小鼠发育早期主要的造血器官,红系细胞在胎肝造血过程中形态特征和组成成分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据红系细胞体积的变化,利用Countstar细胞计数仪对小鼠E12.5-E17.5胎肝中直径8-14岬细胞进行数量统计,再结合观测到的红系细胞的形态特征和血红蛋白表达量的不同,将E9.5.E17.5胎肝中的细胞分为10类。统计结果显示,随着胎肝造血系统的发育,哺乳类红系细胞在终末分化时出现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固缩、排核和血红蛋白表达量增加等时序性变化。红系细胞表面特异标志Terll9和CD71在EryD中高表达而在成体骨髓细胞和外周血细胞中表达较低的结果表明胎肝中红系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能力。这些数据为研究红系分化、克隆红系分化相关基因及探讨红白血病发生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