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 60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以便在几天内连续研究 60Co辐射对新生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解为取向指数(DIor和小变形指数(DId的新型激光衍射法,对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综合变形指数(IDI)等血液流变学特性参数进行测量,发现在 60Co大剂量辐射后,新生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流变学特性存在明显异常.将这种 60Co辐射造成的贫血模型与文宗曜等提出的用抗体诱导的大量同步化的球形红细胞贫血模型相比较,后者更具有明显的优点.同时为研究辐射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正确地挑选红细胞衰老模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分子吸附对低粘切变流场中红细胞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解为转向指数与小变形指数的新型激光衍射法,比较了有不同分子量右旋糖酐或PVP处理的红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DI)or-γ曲线,发现上述两类曲线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一事实表明,这种新型激光衍射法有助于分子水平的微观流变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网织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诱发动物体内同步生长的新生网织红细胞,用一种测量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及表面粘度的新方法——新型激光衍射法,连续72 h监测经过不同发育阶段的网织红细胞的小变形指数(DId和变形恢复过程(即松弛过程)中变形恢复到最大值(DImax一半的时间t0.5(即变形恢复半时间),将测得的结果分别代入红细胞膜的剪切弹性模量(E)公式和表面粘度(μm)公式.计算出不同发育阶段的网织红细胞的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发现网织红细胞在转变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其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有明显改变.这对研究由于贫血等原因造成的网织红细胞增多情况下,全血的微观流变学特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对新生网织红细胞在转化过程中膜的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的变化规律加以系统研究,填补了网织红细胞研究方面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60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以便在几天内连续研究60Co辐射对新生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解为取向指数(DI)or和小变形指数(DI)d的新型激光衍射法,对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综合变形指数(IDI)等血液流变学特性参数进行测量,发现在60Co大剂量辐射后,新生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流变学特性存在明显异常.将这种60Co辐射造成的贫血模型与文宗曜等提出的用抗体诱导的大量同步化的球形红细胞贫血模型相比较,后者更具有明显的优点.同时为研究辐射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正确地挑选红细胞衰老模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60)Co辐射对在体红细胞微观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0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使动物造血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血造机能大大闰弱,在大约30天时间内,循环系统中的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从而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以便时间内连续研究^60Co大剂量辐射对在体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角为取向指数(DI)or和小变形指数(DI)d的新型激光衍射法,研究了^60Co大剂量辐射对在体红细胞变形性、全  相似文献   

6.
采用 60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使动物造血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造血机能大大减弱,在大约30天时间内,循环系统中的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从而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以便较长时间内连续研究60Co大剂量辐射对在体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解为取向指数 (DI)or和小变形指数 (DI)d的新型激光衍射法 [1],研究了 60Co大剂量辐射对在体红细胞变形性、全血粘度、沉降率和红细胞计数等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作比较 ,发现在60Co大剂量辐射后 ,开始这些参数变得明显异常 ,40天后逐渐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这表明 60Co大剂量急性辐射对动物体内造血系统的影响是长期的、严重的。将这种 60Co辐射造成的贫血模型与文宗曜等提出的用抗体诱导的大量同步化的球形红细胞贫血模型相比较 ,发现后者作为在体贫血动物模型具有更明显的优点。同时为研究辐射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正确地挑选红细胞衰老模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子豪  陆建忠  黄建武  陈晓玲  曾群 《生态学报》2021,41(17):6936-6948
鄱阳湖流域近年来旱涝灾害频发,原有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因此,开展鄱阳湖地区潜在蒸散量及干旱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潜在蒸散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是评价区域水资源配置和计算干旱指数的重要指标。以我国的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依托统计降尺度模型,基于站点观测数据、气候模式数据以及美国环境中心再分析数据,运用遗传算法构建多模式集合,模拟未来情景下流域潜在蒸散量和干旱指数(Drought Index,DI)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构建的模式集合较单一气候模式或等权模式集合,模拟性能佳;RCP4.5、8.5情景下流域ET0均呈上升趋势,ET0变化的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0年和4年,流域ET0未来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东高西低;RCP8.5情景下,鄱阳湖流域DI在年际上呈显著上升趋势,9-11月是干旱风险防范的关键时期;流域年DI变化的主周期为8年,流域的中东部地区将是未来干旱风险防范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为认识区域尺度下气候变化对潜在蒸散量的影响提供借鉴,同时为政府部门科学应对鄱阳湖流域未来时期可能出现的旱情提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白蛋白对低粘切变流中的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种新型激先衍射法,研究了白蛋白对低粘切交流动中红细胞取向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当白蛋白浓度小于0.04g/L时,测得的取向指数(DI)or随蛋白浓度迅速增加,在白蛋白浓度等于0.04g/L时,其取向指数(DI)or达到最大值,以后又随白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很快降低到一稳定值(白蛋白浓度大于0.5g/L时)。同时作者从流变学观点对上述实验结果作了解释,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取向指数可用于描述红细胞变形性,从而证明了在一定浓度下(0.04g/L)白蛋白有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保持红细胞双凹圆盘形的功能。该研究提示我们,在用此新型激光衍射法时,必须在介质中加入适量的白蛋白(0.04g/L)。  相似文献   

9.
铕标记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C17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合成的N′-(对-异硫氰基苄基)-二乙三胺-N1,N2,N3,N3-四乙酸铕钠为螫合剂.用Sephadex G-50凝胶柱层析分离标记C17和过量试剂.分部收集的层析物的光密度图和荧光强度图完全一致.蛋白峰处两管标记C17的比活性分别为5.2和8.9Eu3+离子每C17分子,而且C17的标记回收率为64%.标记C17至少在6个月内是稳定的.用铕标记物得到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线性和斜率,表明标记物免疫活性良好,而且已用于血清CEA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衰老过程中微观流变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用抗体诱发动物急性溶血的方法建立的红细胞在体同步衰老模型的基础上,对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微观流变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用激光衍射法对高粘悬浮介质(PVP)和低粘悬浮介质(PBS)流场中的微观流变学指标DI、IDI、(DI)d、(DI)or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四项指标随红细胞年龄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但并不呈线性关系。表现为在生命周期中的前期变化较小,后期变化较大。提示老化过程中红细胞的流变学行为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其生命过程的后半期。但各指标变化的规律不尽相同。与本室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这些结果提示,在红细胞生命的初期,其膜的力学性质基本不变。而整个红细胞生命过程中红细胞力学性质的变化,可能来自红细胞的形状、胞浆及膜的粘弹性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DNA断裂末端评价DNA的降解程度,以饱和标记(TdT)法定量DNA末端最大标记量(Lmax);并用流式细胞分析(FCA)、原位DNA末端标记(TUNEL)和琼脂糖电泳检测或标记DNA降解片段.结果发现: a.TdT法最低检测限5 ng DNA,线性范围为5~5 000 ng,较检测DNA降解片段的琼脂糖电泳敏感200倍以上;b.地塞米松(DEX)诱导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产生的Lmax呈DEX剂量与诱导时间依赖性增加;c.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的Lmax呈年龄依赖性增加并与正常对照鼠(WKY)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d.TdT法定量Lmax与FCA、TUNEL或电泳分析的相关性良好(r>0.98).TdT法定量Lmax敏感、特异、准确,可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尤其是细胞凋亡动力学DNA降解评价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变形的动力学行为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用激光衍射仪测量了兔红细胞在PBS和PVP两种介质里的应力松弛过程.结果表明,红细胞在低粘介质(PBS)中的动力学行为和它在高粘介质(PVP)中的动力学响应有显著差异,除了等容变形和非等容变形以外,还有一个从定向到随机取向的变化过程.故在低粘介质中测得的红细胞应力松弛过程中变形指数(DI)随时间(t)的变化是由红细胞变形(DI)d和红细胞取向(DI)or两部分构成的.红细胞变形的特征时间(约10毫秒)比取向过程的特征时间(约50秒)小2~3个量级.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从测得的DI—t曲线中把(DI)d和(DI)or区分开来,从而获得关于红细胞动力学特性的更多的信息.这一点,在临床实践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金属硫蛋白与红细胞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金属硫蛋白(MT)对标记在膜上的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物的ESR波谱的影响,研究了MT与红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发现不同种属的MT对膜构象的影响不同.体外实验表明,MT可以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用CdCl2诱导家兔,对血浆和红细胞溶血液中的MT组分进行色谱分离,发现血液中的MT主要存在于血细胞中.进而对血液MT的来源、分布及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 60Coγ线照射正常人新鲜全血,观察电离辐射对多形核白细胞(PMN)释放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的影响,以及人血甲2巨球蛋白(α2M)制剂对辐射引起的PMN释放O2-·的作用。结果表明:正常人新鲜全血照射(5-20Gy)后1h,PMN释放O2-·的量较不照射组增高(P<0.01),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较不照射组降低(P<0.01)。照前1h加入人血α2M制剂(每ml全血中加入138.5单位)能有效地降低PMN的O2-·释放量,提高红细胞中SOD的活力。离体实验结果提示α2M治疗辐射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过多的O2-·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燕科2号’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分别设置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量)、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量)3个水分处理,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分梯度下燕麦生长和叶片光反应系统Ⅱ(PSⅡ)功能的变化,探讨干旱胁迫对燕麦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导致燕麦株高变矮,叶片数、主茎数、穗数减少,叶片失绿发黄及籽粒产量显著下降。(2)与正常供水相比,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降低。(3)重度干旱胁迫导致燕麦叶片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和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0/RC)明显下降,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0/RC)和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0/RC)明显升高;有活性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Ψ0)和电子传递链的量子产额(φE0)明显下降、非光化学淬灭最大量子产额(φD0)明显升高,VJVKVL 3个位点的相对荧光强度明显升高,OJIP曲线初始斜率Mo明显升高。研究发现,燕麦叶片PSⅡ对中度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重度干旱胁迫严重伤害其叶片PSⅡ反应中心,导致其反应中心能流分配失衡,电子传递受阻和PSⅡ稳固性减弱,进而影响燕麦光合作用,最终导致燕麦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氮磷添加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微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施用氮磷肥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氮添加(N12、N24),磷添加(P12、P24),氮磷添加(N12P12),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浅盘法分离线虫,分析线虫营养类群结构和生活史征,并计算线虫生态学指数,代谢足迹和食物网内部能量流动数值。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的植物寄生线虫(Pp)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群(50.7%-66.4%),生活史为低营养级r策略者(cp2)的线虫类群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类群(68.1%-84.0%)。P12处理的线虫丰度最高,为1147条/100 g干土,其次是P24处理,为1100条/100 g干土。与CK相比,两种磷添加处理显著增加了香农多样性指数(H),提升了食真菌和捕食杂食线虫的代谢足迹,微食物网中拥有更高的能量通量,其余处理对线虫丰度和代谢足迹没有产生影响。与N24处理相比,N12处理显著增加了线虫群落的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R)。N12P12处理增加了高营养级k策略者(cp4-5)的线虫数量,显著提高了结构指数(SI)。冗余分析表明,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线虫丰度和代谢足迹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适量氮添加提升了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稳定性,过量氮添加会抵消这种积极影响。磷添加对线虫群落和代谢足迹产生积极影响并提高了土壤微食物网的能量通量,氮磷添加则为土壤线虫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这一结果为黄土区农田土壤的施肥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免疫微球在放射免疫分析及细胞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Co辐照法聚合了直径1微米、大小均匀的羟基微球。用羟基微球制备了固相二抗,并成功地应用于T3、T4、TSH、β2-MG和地高辛的RIA中。观察了用固相二抗识别人辅助T淋巴细胞的效果,结果与荧光标记二抗法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8.
用He-Ne激光(波长632.8 nm,辐射剂量5.43 mW/mm2)对萌动小麦种子辐照5 min,待幼苗长至一叶一心时,用150 μmol/L CdCl2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研究He-Ne激光预处理对镉(Cd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He-Ne激光预处理能显著降低Cd2+胁迫下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显著提高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并使叶片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以及幼苗株高、根长和干重增加。研究表明,He-Ne激光预处理可有效缓解镉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促进其幼苗中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剂的产生,有效减少镉胁迫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从而提高其耐镉性。  相似文献   

19.
硒对红细胞膜抗氧化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红细胞膜在体外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反应所致氧化损伤作为实验模型,研究了Na2SeO3,NaHSeO3,Na2SeO4和SeO2等硒化合物对红细胞膜的作用。结果表明,Na2SeO3有抗氧化作用。表现为膜蛋白交联作用显著减小,脂质过氧化物(膜荧光物质)含量下降。本文还就硒抗氧化作用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红细胞在钙离子和离子载体A23187作用下的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激光衍射法研究了钙离子及离子载体A23187对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钙离子及离子载体A23187分别处理红细胞后,测量其取向指数和小变形指数.结果表明离子载体A23187较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对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更大.而且,最大取向指数和最大小变形指数随着钙离子及离子载体A23187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子载体A23187浓度增加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