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采自广西合山古梧村附近下二叠统茅口灰岩中的硅化Verbeekina立体标本的壳体构造进行再研究,阐述了拟旋脊的形态、延续及拟旋脊与列孔、隔壁的关系。指出拟旋脊不但在外圈上呈线状断续存在,而且形态也不相同。同时发现其排列位置有的则正对着列孔或与列孔有错位现象,并不象过去研究者一致认为的那样,二叠纪的(虫筳),凡有拟旋脊的就一定都在两列孔之间存在。另外拟旋脊并不直接顶在隔壁上,而是在接近隔壁时,突然收截以平齐的末端结束,在隔壁底部与拟旋脊之间,形成一窄的多孔的楔形带。作者认为,拟旋脊的延续与旋轴有关,而与隔壁的延伸方向关系不大。在高倍放大镜下,可以发现费伯克(虫筳)隔壁有微波形变化。  相似文献   

2.
电子显微镜下研究表明,Palaeofusulina的旋壁由致密层及“透明层”组成,“透明层”的晶粒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与旋壁四层式(Fusulinella型)中的透明层超微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文中应用Palaeofusulina旋壁的透明层一词,加以引号,以示两者之间的区别,晚二叠世长兴阶的Palaeofusulina属及其旋壁造相同的若干属均可归于Palaeofusulininae M.-Maclay,1963亚科。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Pseudoschwagerina uddeni,P.vulgaris,P.beedei和P.parabeedei的123个标本的薄片和照片,对这5个种及其所含亚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度量,并采用多多元判别分析方法对各种、亚种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对比。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P.uddeni russiensis和P.vulgaris ashensis,P.vulgaris ak  相似文献   

4.
晚二叠世Ting类Gallowayinella的旋壁超微构造及其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显微镜研究显示,Gallowayinella旋壁的透明层与Fusulinella型(四层式旋壁)的透明层在晶粒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而与Palaeofusulina旋壁的超微构造特征一致。Gallowayinella属的分类位置应归于古纺锤Ting亚科(Palaeofusulininae M.-Maclay,1963),时限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早期至长兴期早期。G.meitienensis一种不能作为我国长兴阶下部的一个带化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作者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三层式Tin类Profusulinella旋壁超微构造的研究,阐述了Profusulinella三层式旋壁超微结构的特征。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Profusulinella旋壁中致密层属于原生构造,而内、外疏松层及旋脊具有次生性质。  相似文献   

6.
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中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拟染色体在初级精原细胞中形成。在初级精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先附着于核膜内侧,该处核膜崩溃。并在拟染色体前体物质的内侧,新核膜形成。新核膜将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分隔出细胞核之外。新核膜呈凹陷状。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集中于该凹陷中,并聚集成拟染色体。新核膜上有较大的空隙。核内还有少量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通过该空隙进入核表面的凹陷中,并结合到拟染色体上。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拟染色 体的形成方式与通常认为的核内物质通过核孔排出核外的方式不同,似可表明核内物质向外运输存在着另一种机制。拟染色体形成后不久就与线粒体结合,并离开核凹。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拟染色体又与线粒体分离。  相似文献   

7.
黑脊倒刺鲃生精细胞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黑脊倒刺把生精细胞中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拟染色体在初级精原细胞中形成。在初级精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先附着于核膜内侧,该处核膜崩溃并在拟染色体前体物质的内侧,新核膜形成。新核膜将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分隔出细胞核之外新核膜呈凹陷状。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集中于该凹陷中,并聚集成拟染色体。新核膜上有较大的空隙核内还有少量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通过该空隙进入核表面的凹陷中,并结合到拟染色体上黑脊倒刺鲃生精细胞拟染色体的形成方式与通常认为的核内物质通过核孔排出核外的方式不同,似可表明核内物质向外运输存在着另一种机制。拟染色体形成后不久就与线粒体结合,并离开核凹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拟染色体又与线粒体分离。  相似文献   

8.
独龙虾脊兰(兰科)的合格发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补充拉丁文描述和指定模式,本文合格发表了独龙虾脊兰Calanthe dulongensis H. Li, R. Li & Z. L. Dao。该种因其唇瓣中裂片上有3个具短柄的金黄色球状附属物而有别于本属的其他类群。本种在体态上与疏花虾脊兰C. henryi Rolfe和车前虾脊兰C. plantaginea Lindl.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本种的根状茎明显,花瓣倒卵状披针形 ,中萼片无毛;本种在体态上也与三褶虾脊兰C. triplicata (Willem.) Ames相近,区别在于本种的唇  相似文献   

9.
采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牵牛复合体[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裂叶牵牛P.hederacea(L.)Choisy和圆叶牵牛P.purpurea(L.)Voigt]的叶形、萼片、果实和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同时对其叶绿体DNA trnL—F和核基因IT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牵牛、裂叶牵牛与圆叶牵牛的外部形态,在叶形、萼片的形状及毛被、果实形态上的差异明显;花粉形态的差别也较为明显;在trnL-F和ITS序列分别构建的系统树中,牵牛、裂叶牵牛和圆叶牵牛聚为一个分支,牵牛和裂叶牵牛聚为一个小分支,ITS序列系统树的支持率为70%,trnL—F序列分子树的支持率仅为63%。根据以上不同,本研究认为牵牛、裂叶牵牛和圆叶牵牛都应作为种级处理。  相似文献   

10.
美洲拟鲽抗冻蛋白基因(afp)导入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将整合在Ti质粒上的afp基因供体DNA,用花粉管通道和子房注射方法导入番 茄品种“中蔬四号”中,对D1、D2代进行Southern杂交获得杂交带;田间抗寒性试验表明,在春季平均气温低于正常年份4.4℃条件下,转基因组植株生长势优于对照;致死温度也比对照降低2℃、说明afp基因已整合转化番茄基因组并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1.
12.
宋微波 《动物学报》1994,40(2):131-136
自青岛近郊真鲷培育池中分离出一大型侧口目纤毛虫,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拟天鹅漫游虫。本种特征为体呈长梭形,颈部具高度伸展性,两大核一小核,左侧体区具6条不明显的纵沟,体纤毛左侧8-9例,右侧12-13例,对其的杀灭试验表明,在快速地掺入半数量以上的淡水后即会造成虫体溃解死亡。  相似文献   

13.
魏美才 《昆虫学报》2006,49(6):1002-1008
厘订了中国纵脊叶蜂属Xenapatidea Malaise种类,并记述1个新种——方顶纵脊叶蜂Xenapatidea reticulata sp. nov.和1个中国新纪录种——红胸纵脊叶蜂 Xenapatidea rufoscutellata Koch, 1996。首次报道并描述了X. rufoscutellata Koch, 1996的雌性。编制了纵脊叶蜂属8个已知种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旋扭山绿豆(Desmodiumintortum)凝集素的纯化与特性彭建宗,程双奇,陈兆平,莫熙穆(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31)关键词凝集素;旋扭山绿豆;亲和层析;糖蛋白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共生结瘤固氮关系早有报道。例如大豆只被B.仰。6。...  相似文献   

15.
世界并脊天牛属的区系分析:(鞘翅目:天牛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乔 《动物分类学报》1992,17(4):439-453
  相似文献   

16.
中国拟毛蚁属分类研究(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已记载拟毛蚁属Pseudolasius Emery昆虫8种1亚种,其中2个根据雌蚁描述的种P.hmmeli Stitz和P。.sauteri Forel的地位有待确认,亚种P.binghami taivanae Forel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拟单性木兰属(木兰科)植物的分类学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标本研究和野外调查,对木兰科(Magnoliaceae)的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 Hu &; Cheng)进行了分类学修订。回顾了此属的分类学简史,阐述了保留拟单性木兰属的理由,将Magnolia Linn. subgenus Gynopodium Figlar &; Noot. section Gynopodium 作为拟单性木兰属的新异名,将Magnolia yunnanensis (Hu) Noot. 和M. nitida W. W. Smith var. robusta B. L. Chen &; Noot.作为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的新异名,将Magnolia omeiensis (Cheng) Dandy、M. lotungensis Chun &; C. H. Tsoong、M. nitida W. W. Smith var. lotungensis (Chun &; C. H. Tsoong) B. L. Chen &; Noot. 和Parakmeria lotungensis (Chun &; C. H. Tsoong) Law作为峨眉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 Cheng)的新异名,确认拟单性木兰属含4种植物,列出了分种检索表,描述了各种的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8.
周尧  姚渭 《昆虫分类学报》1992,14(3):170-178
作者之一姚渭,1981年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国蝉科分类的初步研究》89—92页(图50,图版XV:6-9)记载有新属周氏蝉属Chouia Yao,以纪念导师周尧教授,并记述了3新种,1新组合种,论文散发50余册,但未正式发表。 贺锦川1984年以同一类群建立拟红眼蝉属Paratalainga He,记述有2新种:P.reticulata He(=C.pulchra Yao),P.fusipenis He(=C.liuzhiensis Yao).论文正式发表在上海《昆虫学研究集刊》上,因此贺的属名和种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20.
以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H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获得一抗高浓度葡萄糖阻遏突变株UV Ⅲ,其液体发酵最适产酶培养基为(W/V):豆皮粉3%,硝酸铵0.6%,磷酸二氢钠0.65%,硫酸镁0.25%,氯化钙0.15%,pH5.0;最佳发酵条件为:30℃,125r/min。发酵7d CMCase活力可达103.55IU/mL,滤纸酶活可达5.51IU/mL,β-葡萄糖苷酶活可达0.96IU/mL,分别比出发菌株TH提高了1.40、2.34、0.6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