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126例生育年龄非妊娠女工的髂结节间径、髂前上棘间径、大转子间径及坐骨结节间径为自变量估计因变量中骨盆横径,求出多元回归方程:=—6.89+0.05x_1+0.12x_2+0.23x_3+0.77x_4;以骶耻外径和骨盆倾斜度为自变量估计因变量中骨盆矢径,其回归方程为:=6.09+0.39x_1-0.05x_2。对两方程进行方差分析,其F值分别为4.069和8.26,均具高度显著性,可以应用于临床对中骨盆径的估计以取代X线测量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利用CT原始数据集对骨盆进行数字化三维分色构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择1例因宫颈癌行盆腔CT薄层扫描患者的Dicom3.0原始二维断层数据集,利用Mimics10.01软件行骨盆三维分色重建。结果:构建的数字化三维分色模型形态规则、清晰逼真、立体感强、解剖清晰,不仅可以对构成骨盆的髂骨、骶骨及尾骨进行单独的三维分色显示,而且可以进行任意角度、距离的融合分离显示,更有利于对骨盆进行精细地全面立体观察分析。结论:基于CT薄层扫描数据集构建骨盆三维分色模型的方法简单、可行,是指导临床及教学的好工具。  相似文献   

4.
毛里塔尼亚不同种族女性骨盆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12例毛里塔尼亚不同种族女性骨盆的X线测量和临床测量获得了其骨盆各径线的生理常数。结果表明,毛里塔尼亚女性骨盆特征为前深后浅,骶骨后翅,骨盆倾斜度大。各种族间差异表现为白摩尔人骨盆各径线均大于黑帕尔人和图库勒人。各种族骨盆腔形态近似圆筒状,入口形态与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无差异。与中国女性骨盆比较,其骨盆中下段较宽大。笔者并根据毛里塔尼亚产妇骨盆形态特点讨论了与分娩有关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5.
徐鸿育  黄成建  谭家昌 《蛇志》2006,18(3):230-231
小儿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原因不明、局限性、自愈性疾病,其治疗的关键是防止股骨头塌陷变形,避免后期骨性关节炎的形成,尤其是Catterall Ⅲ、Ⅳ型的股骨头坏死,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骨盆内移截骨治疗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能使塌陷的股骨头恢复高度。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变形,是确切有效的包容手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评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在Dega骨盆截骨术后不同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状态下髋臼的应力分布,为术前的手术规划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结果。方法:使用已建立的DDH患者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术后CEA27°为中间值,每3°为一个变量,在Mimics誖10.0软件的模拟手术模块分别构建7组髋臼截骨术后的模型。在单腿站立和双腿站立状态下测量不同CEA状态下髋臼的应力分布。结果:单腿站立情况下,CEA为24°、27°、30°和33°的术后模型患侧髋臼的峰值应力接近正常侧。双腿站立情况下,CEA为24°时双侧髋臼的峰值应力最为接近。结论:对于该患者而言,在7组术后CEA中,24°时患侧髋臼的峰值应力与健侧最为接近,可以认为是最佳的术后CEA。有限元技术能够为Dega手术的术前规划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差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脊柱外科因LDH住院手术治疗,且具有术前脊柱站立位全长X线片的患者共222例,其中男l25例,女97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0.97岁;应用图形分析软件Surgimap进行参数测量,在站立位全长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lordosis,LL)、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根据性别分组,比较不同性别之间各参数、发病累及节段、不同年龄段发病率之间的差异。应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DH患者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发现,男性PI 43.82±8.66°,女性PI 47.75±8.50°,P=0.001(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年龄、PT、SS、LL、TK、SVA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LDH患者所累及节段分别进行统计,P=0.480(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LDH患者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24(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然后将各年龄段发病率通过u检验进行比较,20-40岁段P=0.023(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PI也可能与LDH的发病有关,男性患者PI小于女性患者,可能是在LDH发病中男性多于女性,且男性更早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与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价腰骶段生物力学改变后半骨盆假体力学结构的特点。方法:采用CT薄层扫描采集原始数据,分别建立正常骨盆、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以及半骨盆假体置换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第4腰椎上终板平面施以500 N的垂直纵向载荷,分析不同骨盆模型的应力分布特点。结果:与正常骨盆有限元模型相比,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健侧骨盆应力分布以骶髂关节、髋臼窝及耻骨为主,置换侧半骨盆假体以耻骨连接棒、髋臼杯及髂骨座为主,最大应力出现在耻骨连接棒,应力峰值为65.62 MPa。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健侧应力相对减小,置换侧髂骨固定座与骶骨固定处应力相对减小,应力分布以腰椎椎弓根钉棒、耻骨连接棒及髋臼杯为主,最大应力出现在椎弓根螺钉,应力峰值为107 MPa。结论:半骨盆假体置换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钉棒分担了半骨盆置换后健侧骨盆及置换侧髂骨固定座与骶骨固定处附近的部分应力,缓解应力集中现象,降低术后骨盆破坏风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半骨盆置换后骨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腰椎曲线类型研究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脊柱骨盆矢状序列参数的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月年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166例,与14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按照腰椎类型分为4型,LDH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腰4-5(A)组,腰5-骶1(B)组,腰4-5和腰5-骶1(C)组,三节段以上(D)组。应用图形分析软件进行参数测量,在站立位全长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上半圆(UP arc)、下半圆(Low arc)、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对上述指标统计分析。结果:LDH组与对照组相比PI、PT和TK增大,SVA向前移位,SS、LL和Up arc减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DH组各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PI~PT,PI~SS和SS~LL高度相关。LDH病例4组间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SS、LL和TK随着突出节段的增加而减小;A组与对照组比较PI和PT差异显著。1型和2型与相对应的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显著。结论: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具有大的PI和PT,小的LL和SS,SVA向前倾斜,随着病变节段的增加LL,SS和TK减小;脊柱-骨盆协调平衡的能力受腰椎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炎性痛模型并进行评价,为CPPS炎症引起的慢性骨盆疼痛的外周及中枢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向大鼠前列腺腹侧叶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的方法制备CPPS炎性痛模型。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变化;分别于造模后7 d,14 d,21 d,28 d,35 d测定大鼠足底和阴囊热刺激疼痛阈值;取材后前列腺组织称重计算前列腺指数;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半定量法评价前列腺组织损伤程度,以评价模型是否成功。结果: 模型成功17只,成模率为8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大鼠的活动度、毛发光泽度降低,排尿量增加。足底和阴囊热刺激疼痛阈值显著降低并可稳定维持1个月以上(P<0.01)。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均显著性提高(P<0.01)。前列腺组织肉眼可见明显水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镜下可见腺腔萎缩,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利用向大鼠前列腺腹侧叶注射CFA的方法,可成功复制CPPS炎性痛模型,这将为后续CPPS发病机制的研究,特别是疼痛行为与潜在炎症和神经损伤之间的机制联系提供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1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44,髂腹股沟入路)和B组(n=47,改良Stoppa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复位质量、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P0.05);两组手术显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5.11%(40/47),高于A组的65.91%(29/44)(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改良Postel评分成逐渐升高趋势(P0.05);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改良Poste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均可改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但经改良Stoppa入路手术者骨折复位质量更佳,创伤更小,炎症反应更轻,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男性58例,女性28例,男女性别比例2.07:1。年龄分布8-87岁,平均39.07±17.40岁,其中青年组(18-40岁)51例(59.30%)、中年组(41-65岁)23例(26.74%)。主要致伤原因为车祸51例(59.30%)、高坠伤24例(27.91%)。按骨盆骨折AO分型:A型45例(52.33%)、B型25例(29.07%)、C型16例(18.60%)。86例患者有30例合并其它部位的损伤,占34.88%。56例为单纯骨盆骨折,占65.12%。本组病例有31(36.05%)例行手术治疗,涉及脊柱骨科、创伤骨科、普外科、胸外科、脑外科。55(63.95%)例行保守治疗。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布在4-43分,平均为17.50±6.14分。结论:盆骨骨折多发生于男性中青年患者,致伤原因主要是车祸及高坠伤,且骨盆骨折较易合并身体其它部位的损伤,各科室之间应加强合作治疗。  相似文献   

13.
由张家港市医疗器械厂和上海长海医院共同研制成功的可调式人工半骨盆全髋关节最近在上海通过技术鉴定。该人工假体主要由人工髋骨、耻骨、髂骨、坐骨髋臼和股骨头等六个部件组成。其主要特点是结构合理,选材精良,具有耐磨、耐腐蚀性,有一定强度、硬度和弹性,生物相容性好。又因为假体采用可调式,故可适应不同体格、性别、年龄患者的需要。经临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对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和B组(n=50,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Majeed功能评分、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B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但X线暴露时间长于A组(P<0.05)。B组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7 d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A组,皮质醇(Cor) 、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术后7 d 5-羟色胺(5-HT)、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A组(P<0.05)。A组、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相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减轻、应激反应轻等诸多优势,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髂骨钉在脊柱-骨盆固定系统中对腰骶稳定性及螺钉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6具成人腰椎-骨盆防腐标本,分别按照三种不同的固定方式完成置钉连接操作,制成3个实验组:单纯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组(L2-L5组)、腰骶固定组(L2-S1组)、髂骨钉固定组(L2-S1-I组)。生物力学测试采用8 N·m纯力矩执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工况运动,比较各固定组L2、L5水平活动度以及L5椎弓根钉、S1螺钉应力。结果:L2-S1组、L2-S1-I组内固定系统以及腰骶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降低(P0.05),L2-S1-I组的优势更加显著,尤其在抵抗固定系统旋转活动以及腰骶关节前屈活动时作用更明显。L2-S1-I组、L2-S1组L5椎弓根钉应力均较L2-L5组明显减小(P0.05);L2-S1-I组S1螺钉应力较L2-S1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髂骨钉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脊柱-骨盆固定效果,在维持腰骶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对近端固定螺钉有保护作用,在与S1螺钉联合使用时,能有效分担S1螺钉所受应力,显著降低螺钉松动、拔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髋骨获得较全面的形态学资料,积累正常数据,故进行了髋骨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CroweW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真性髋臼及假性髋臼的生物力学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骨盆CT扫描DICOM数据,通过Mimics10.0对图像DICOM数据进行重建,经Geomagic Proe5.0进行网格优化,在Hepermesh 10.0中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后输入ANSYS12.0中,在ANSYS中根据解剖部位建立骨盆主要韧带,行单腿站立载荷加载,计算该加载方式下骨盆的应力及位移分布情况.结果:模拟患者单腿(患侧)站立状态下身体重心通过假关节的中心,骨盆极度倾斜约45°,给予生理载荷,应力主要集中在假髋臼和骶髂关节面之间,耻骨上肢内侧是应力集中区但是应力小于骶髂关节周围部分;患侧骨盆位移以髂骨翼前侧向后侧逐渐减弱.结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在静载荷下特征部位的应力及位移能够反映CroweⅣ型髋关节脱位儿童骨盆的力学结构特性,模型的准确性高,可以成为CroweⅣ型髋关节脱位儿童骨生物力学研究的工具,满足临床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联合包皮环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目标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年龄18~50岁的包皮过长同时合并CP/CPP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包皮环切术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包皮环切术组的患者接受α-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同时进行包皮环切术,对照组仅给予α-受体阻滞剂治疗。采用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的变化评估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以NIH-CPSI总分3个月从基线减少4分为治疗有效,包皮环切术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6%、62.5%,包皮环切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12周后,包皮环切术组NIH-CPSI总分的中位数从24.0±4.0降至12.0±8.0(P0.001),对照组从24.0±3.0降至15.0±7.0(P0.0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包皮环切组NIH-CPSI总分、疼痛评分、尿路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与单独应用α受体阻滞剂相比,联合包皮环切术联合α-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更有效提高CP/CPPS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环经皮内固定架(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到2018年2月诊治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记录与观察两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钉道感染、神经损伤、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vs.33.3%,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5%和73.3%,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6.8%和7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能减少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盆复位质量与骨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骨盆肿瘤术前栓塞对顾客手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探讨防治切口愈合不良方法。方法:据术前栓塞方法,将骨盆肿瘤手术患者分为明胶海绵组(n=36)、钢丝圈组(n=31)、聚乙烯醇组(n=30)、球囊栓塞组(n=13),对比相关指标,分析栓塞对切口愈合影响机制。结果:球囊栓塞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低于明胶海绵组、钢丝圈组,球囊栓塞组术中失血量低于明胶海绵组、聚乙烯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栓塞组切口愈合不良率低于聚乙烯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肿瘤术前栓塞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约为10.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