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国阿勒泰地区位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蒙古国三国接壤的阿尔泰山南麓,具有典型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荒漠景观及动物类群,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古北界欧洲-西伯利亚生物地理区,又是联通哈萨克斯坦-蒙古草原的动物迁移通道。区内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该地区环境条件多样,生境类型丰富,海拔梯度植被带完整,有许多特有种和受广泛关注的野生动物物种。  相似文献   

2.
新疆发现欧洲驼鹿—我国兽类一亚种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恒  谷景和 《兽类学报》1994,14(3):239-239,208
新疆发现欧洲驼鹿──我国兽类一亚种新纪录NEWRECORDOFALCESALCESALCESINCHINAKeywordsEuropeanELK;Newrecord;China1994年4月18日,我们在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内获一雄性亚成体驼...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驼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驼鹿是鹿科中最大的动物。分布于我国大、小兴安岭及阿尔泰山。中国有3个亚种。它们的栖息地,可以划分为7种植被类型。草食性动物。食物种类在250种以上。食物中以树的枝条为主。一般在2.5岁左右开始繁殖。怀孕期225 ̄237天。产1 ̄2仔。此外,还介绍了驼鹿的行为、分类、分布和资源等。  相似文献   

4.
黑河林区驼鹿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于孝臣  萧前柱 《兽类学报》1991,11(4):258-265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并分离关键气候因子对新疆阿尔泰山不同海拔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通过对高、中和低海拔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sibirica)树轮宽度标准年表与气候因子分别进行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分析,并进一步计算了线性模型中不同气候因素的绝对和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当年6月温度和上年7月降水分别与径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两者共同解释西伯利亚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异的33.1%,相对贡献率分别为66.2%和33.8%;中海拔地区,当年6月温度和上年6月降水分别与径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两者共同解释径向生长变异的26.8%,相对贡献率分别为40.1%和59.9%;低海拔地区,上年6月温度和7月降水分别与径向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两者共同解释径向生长变异的29.4%,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1.9%和68.1%。这表明限制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随海拔的不同而异,在高海拔地区,温度是主要限制因子;而在低海拔地区,降雨是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呼中地区冬季驼鹿对生境的选择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明海 《兽类学报》2001,21(4):310-313
驼鹿 (Alcesalces)是寒温带动物类群中的典型代表。东北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境内驼鹿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几年来 ,由于该林区连年大规模的森林采伐和频繁不断的火灾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 ,使其种群数量锐减、分布区退缩和生境片断化日趋严重。据朴仁珠等 ( 1 995 )报道 ,中国驼鹿分布数量已由 1 976年的 1 8638只降至 1 987年的 995 5± 397只 ,1 0年间减少了 46 5 9% ,年减少率达6 2 7% ;栖息面积减少了 2 1 60 % ,且目前仍呈继续下降趋势[1 ]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恢复这一珍贵动物资源 ,开展驼鹿栖息生境方面的研究工作十…  相似文献   

7.
张微  姜哲  巩虎忠  栾晓峰 《生态学报》2016,36(7):1815-1823
气候变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对物种生境,尤其是濒危物种生境影响对未来保护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以驼鹿乌苏里亚种(Alces alces cameloides)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对驼鹿分布可能存在影响的22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了驼鹿基准气候条件下在我国东北的潜在生境分布,并预测了RCP4.5和RCP8.5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2041—2060年(2050s)、2061—2080年(2070s)驼鹿潜在分布,采用接收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预测驼鹿潜在生境分布的精度较高(平均AUC值为0.845),22个环境因子中,年均温、最暖季均温、年降水、平均日较差是影响驼鹿生境分布的主要因子。基准气候条件下,驼鹿的潜在生境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6.4%,潜在生境分布区主要在大、小兴安岭。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内驼鹿当前潜在生境面积明显减少,而新增潜在生境面积较少,总面积呈现急剧减少的趋势,其中RCP8.5情景减少程度大于RCP4.5情景。至2050s阶段,当前潜在生境面积平均将减少62.3%,新增潜在分布面积平均仅为3.6%,总潜在生境面积最高将减少65.6%,平均将减少58.8%;至2070s阶段,当前潜在生境面积平均将减少75.8%,新增潜在分布面积平均仅为1.9%,总潜在生境面积最高将减少93.1%,平均减少73.9%。空间分布上,驼鹿的潜在生境的几何中心将先向西北移动,然后再向高纬度地区西南方向迁移,至2050s阶段,潜在分布生境的几何中心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迁移距离分别为183.5 km和210.8 km;至2070s阶段,相应情景下的迁移距离将缩短至28.7 km和33.8 km。潜在生境分布整体呈现向高海拔、高纬度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纳斯河谷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 共布设36个相机位点, 累计12,006个拍摄日, 收集独立有效照片2,038张, 共鉴定野生动物51种, 其中兽类4目8科15种, 鸟类9目15科36种。记录到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 即紫貂(Martes zibellina)、貂熊(Gulo gulo)和黑鹳(Ciconia nigra); 国家II级保护动物11种。9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受威胁物种, 其中极危(CR) 1种, 即驼鹿(Alces alces); 濒危(EN) 3种, 即貂熊、马鹿(Cervus canadensis)和松鸡(Tetrao urogallus); 易危(VU) 5种。白背啄木鸟(Dendrocopos leucotos)等14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 我们首次在野外拍摄到驼鹿指名亚种(A. a. alces)。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 RAI)分析结果显示, 马鹿为喀纳斯河谷兽类优势种(RAI = 9.878), 鸟类中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相对多度最高(0.258)。我们建议保护区进一步对雪豹(Panthera uncia)、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等物种开展专项调查和评估。本论文为阿尔泰山喀纳斯河谷鸟兽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有助于后续物种保护和管理计划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驼鹿的圣地     
汗马蕴育着我国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动物群。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大型有蹄类动物为代表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独特性令人惊叹!有蹄类是动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现存最大群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驼鹿种群数量及分布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85一1987年间,作者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根据三阶抽样的原理,选择1 6块样地,设置并调查202条样带,长2476.6km,遇见309条驼鹿足迹链。由此,明确了驼鹿在中国的分布区域并确定总栖息面积为1 9万多km2 .平均分布密度为0.0519头/km2,种群数量为9955士397头(a=0.2 ),其种群下降率年平均逃6.3 %,且呈继续下降趋势, 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11.
小兴安岭黑河胜山林区冬季驼鹿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12月至3月,在小兴安岭黑河胜山林场开展了驼鹿生境选择的研究。研究中选择了9类与驼鹿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离公路距离、离采伐点距离、平均雪深、隐蔽程度、坡向、坡位、坡度、海拔,运用SPSS软件进行交叉汇总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胜山驼鹿冬季以落叶阔叶林、灌丛为主要生境,影响驼鹿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隐蔽程度、坡位,其次为雪深、坡向、离采伐点距离、离公路距离,坡度、海拔对驼鹿分布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明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地衣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 对不同海拔采集的地衣进行了种类鉴定和区系分析, 同时对其他11 个地区的地衣区系进行了比较。不同地区间的地衣种属相似性采用Czehanowski 系数; 地衣的区系丰富性采用左家哺综合系数; 地衣区系地理成分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地衣区系中, 单种科和单种属的比例在该地区地衣种类组成中较高, 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科属数的40%和56.52%。属的相似性与额尔齐斯河大峡谷最高为64.15%, 种的相似性与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为33.96%, 与武夷山地衣的属种相似性最低分别为27.12% 和2.27%。地衣科、属、种的丰富度指数, 还是综合性丰富性指数较低, 所比较的12 个地区中排在我国第9 位。地衣区系地理成分中, 环北极成分占优势, 其次为温带成分和世界广布成分, 与高等植物区系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北半球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产生了明显的不稳定、非线性分异响应的现象.在西北地区,阿尔泰山不同海拔优势针叶树种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稳定性也存在不确定性.以阿尔泰山中段的高、中、低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条树木年轮宽度序列年表的特征以及树木径向...  相似文献   

14.
正貂熊(Gulo gulo)属食肉目,鼬科,貂熊属。此种有两个亚种,分别为古北亚种(G.g.gulo)和新北亚种(G.g.luscus)。新北亚种分布在北美北部地区;古北亚种分布在欧亚大陆,我国分布为此亚种(朴仁珠和张明海,2000)。貂熊主要栖息在高山、苔原、泰加林、北方森林区域、沼泽等环境(Mitchell-Jones et al.,1999)。目前,欧洲种群  相似文献   

15.
阿尔泰山是欧亚大陆最为宏伟的山脉之一,其中段的西南坡坐落于中国新疆境内,众多具温带性质的藓类植物分布于此。作者在对阿尔泰山进行苔藓植物区系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分布于阿尔泰山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及布尔津县禾木乡的2个藓类植物中国新记录种——隶属曲尾藓科的短叶曲尾藓[Dicranum brevifolium(Lindb.)Lindb.]和卷叶小曲尾藓[Dicranella crispa(Hedw.)Schimp.]。由地理分布可知,短叶曲尾藓和卷叶小曲尾藓在中国皆为稀有种类。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胜山林场冬季驼鹿、马鹿和狍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87—1989年的两个冬季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胜山林场,对驼鹿、马鹿和狍的食性、采食高度和栖息地进行了研究。驼鹿的主要食物是柳(22.4%)、榛(16.0%)、红松(14.3%)和桦(13.8%);马鹿为杨(36.0%)、桦(22.7%)和红松(17.3%);狍为桦(26.5%)、柳(19.0%)、杨(12.7%)。三种动物采食高度的频次为正态分布。驼鹿的采食高度(标准差)为137.4(±39.0)厘米;马鹿为136.2(±37.0)厘米;狍为84.2(±29.2)厘米。驼鹿和马鹿对红松林的利用程度最高,而狍主要利用沼泽植物和红松林。驼鹿与狍在食物维和栖息地维上的生态位重叠最大,驼鹿与马鹿在采食高度维上的重叠最大。三种动物在食物、采食高度和栖息地三维生态位上的重叠大小的顺序为:驼鹿和马鹿>驼鹿和狍>马鹿和狍。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86年参加巴尔鲁克山真菌考察,并到阿尔泰山地、伊犁谷地、吐鲁番等地采得黑粉菌标本70余份,鉴定为8属36种,13种为我国新纪录,它们是石竹叶苔炭黑粉(Anthracoidea caryophylleae Latour.),卡里炭黑粉(Anthracoidea karii(Liro) Nannf.),范基灰黑粉(Anthracoidea vankyiNannfeldt),短柄草腥黑粉(Tilletia olida (Riess) Schr(?)t.),剪股颍条黑粉(Urocystis agrostidis (Lavrov.) Zundel),黑麦草条黑粉(Urocystis bo-livari Bubák & Fragoso),雀麦条黑粉(Urocystis bromi (Lavrov) Zundel),拂子茅条黑粉(Urocystis calamagrostidis (Lavrov) Zundel),茅香条黑粉(Urocystis hierochloae (Murashk) Vánky),尼氏条黑粉(Urocystis nevodo-vskyi Schwarzman),早熟禾条黑粉(Urocystis poae(Liro)Padw.& Khan),报春花条黑粉(Urocystis primulicola P Magn.),和泡斑黑粉(Ustilagopustulata (D.C.) Winter  相似文献   

18.
王佳佳  贺涛  张沂  徐海量  李丙文 《生态学报》2022,42(23):9761-9768
以阿尔泰山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间伐强度(19%、33%、55%、62%)对林下植被的影响,为该区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样地调查法,对间伐30 a后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林下植被结构、物种多样性,对测定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1)草本层物种丰富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62%间伐强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55%间伐强度最大(P>0.05);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之间,林下植被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优势种各间伐强度之间大致相同;(2)适当增加间伐强度可以明显提高灌木层和草本层密度,以55%间伐强度为优(P<0.05),林下植被的盖度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先增后减,间伐显著影响灌木植物盖度,而对草本层盖度则影响不显著(P>0.05)。以上研究表明从恢复林地多样性的角度考虑,间伐强度选取55%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新疆药用苔藓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台藓芭用植物资源18种,并阐述了他们的地理分布,生境及主要功效。  相似文献   

20.
平茶渍属(Aspicilia)是地衣型真菌的重要类群之一。该类真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丰富,因此在地处半干旱区的新疆,其分布也极其多样。该研究对采自新疆阿尔泰山南麓可可托海风景区的平茶渍属地衣标本,从形态解剖、化学显色反应及薄层层析法和生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中国新记录种3个,分别为博伊金平茶渍(Aspicilia boykinii)、烟色平茶渍(A.fumosa)和斯氏平茶渍(A.sipeana)。提供了这3个新记录种的外部宏观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彩色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