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探索有效的岗位设置、建立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是当前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通过有效的岗位设置管理,完善人才考核机制,激发人才积极性,发挥人才最佳效能,提高了医院的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只有建立以岗位设置、聘任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优化人员结构,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用人效益,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8.
9.
公立医院以调整收入分配为主要目的,在缺乏工作分析的条件下进行了岗位设置,设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这3类岗位。由于工作目标局限于眼前现实,“身份管理”的历史问题不能一时解决,管理水平难以快速提升,岗位设置在设岗、定级和考评等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未达到满意效果。岗位设置实施至今,面临续聘和岗位说明书更新调整,公立医院需要围绕岗位设置做好人员准入、培训和考核,需要推进人才队伍的团队建设、进行人员配备,也需要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及时审查和调整岗位设置内容,还需要辩证地运用因人设岗和因岗设人,努力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能,由此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岗位设置的成效,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行,为期1年,2015年12月31日结束。将消毒供应中心的56人分为四个层次、三个级别制定岗位职责,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制订量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建立绩效考核与个人奖惩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方法,加强绩效反馈,对56名工作人员干预前后工作质量与自评情况、理论和实操考核情况、各临床科室满意率进行比较。 结果 在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进行数据统计发现,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在实施干预后与实施干预前相比在中心工作质量与效率、员工专业素质及临床科室满意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干预后消毒供应中心员工高质高效率由14.29%上升至80.36%,效果显著。干预后,不同层级的中心工作人员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优秀率上升20%~50%不等。 干预后各临床科室满意度由干预前的65%左右提高至80%及其以上。结论 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有助于消毒中心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热情,持续改善提高工作绩效,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各临床科室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12.
2006年国家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收入分配制度。如何适应新的工资制度变化,提高工资管理水平,使医院薪酬管理能真正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提升员工士气,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新的工资制度的特点入手,指出医院工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对医院如何加强工资管理提出建议:健全完善的各项制度,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转变管理的观念,提升薪酬管理的理念;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 目的 探讨医院市场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制定医院市场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市场管理规定,最后组织专家进行达标验收。结果 医院的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大幅提高,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结论 市场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医疗行业市场的发展,促进医院市场经营性和社会公益性兼得。 相似文献
15.
16.
17.
公立医院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于改革涉及的利益格局调整较大,部门间存在的认识分歧较多,对决策支持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针对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文献较多,但真正转化为政策和干预措施的却很少。系统描述了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与管理的文献研究现状,分析的热点问题和研究的空白领域,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和研究规划的制定、研究团队的培养以及研究方向的调整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