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宁夏银川市三级甲等医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的基本运行情况以及综合实施效果变化,为更好的实施总额预付制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 对7家三甲医院2012年以及2013年的出院人次、次均费用、次均医保支付、非医保支付指标进行统计对比,运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7家三甲医院总额预付制实施的效果。结果 2013年7家三甲医院一共透支了34.88%,2013年较2012年次均费用、次均医保支付、非医保支付比例均呈现增长趋势,次均医保支付增长幅度与次均费用增长幅度不成比例,而且次均医保支付增长均远远高于次均费用增长。宁夏人民医院和宁夏医科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的RSR值小幅度增加,其余5家三甲医院的RSR值均降低。结论 7所三甲医院透支严重,医院承担很大超支的风险和压力,对医院的正常运营会有影响。总体来看,政策没有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总额预付制的综合运行效果不明显。增强医保中心对医院的管理,医院内部要实行“总额控制、结构调整”的管理,健全信息系统,加强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JL-DRGs在综合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2年和2013年运行JL-DRGs管理前后的全部出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开始全面运行JL-DRGs后平均住院日下降17.74%,均次费用下降13.49%,医保超支年度累计减少1 866万元,平均每月医保超支额度下降39.23%,医疗质量、效率均显著提升。结论 JL-DRGs在大型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效果好,可以积极促进医院提质升效并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参保人群的受益程度,有效控制患者住院均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促进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方法 采集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不同支付方式的住院均次费用的增幅数据,进行改革前后的数据分析。结果 改革前后各级各类医院住院均次费用的逐年增幅差距很大,利用支付方式综合改革后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患者住院均次费用得到控制。结论 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是影响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降低住院均次费用增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 目的 评价我国医疗费用规制策略效果,筛选优先干预策略。方法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医院费用的重要规制手段:医疗服务定价方式、药品流通体制、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失效程度、干预迫切性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导致我国医疗费用控制效果不佳的首要原因在于药品流通体制的管制失效;现行医保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的规制作用不强,这是导致快速上涨的医疗费用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控制的第二位原因。 结论 改善我国医疗费用规制效果的优先策略是进一步强化药品流通体制规制改革的推进力度;其次,亟待深化医保制度支付方式的费用控制机制探索,发挥医保制度作为第三方对医疗费用的重要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某省级三甲医院对《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执行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某省级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城镇职工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的药品使用情况。结果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能基本满足该院临床治疗需求;对门诊医保患者费用控制具有显著作用,但对住院医保患者的药品费用控制效果不明显,对不同疾病药品费用控制效果不一。结论 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用药考核制度,需加强中高档药物使用的监管,并增加相应的适应症限制,应考虑将临床治疗可供选择、药价适应的药品纳入目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2008年和2013年黑龙江居民住院医疗费用、补偿、自付比及致贫率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黑龙江省第四次及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对住院费用、实际补偿、自付比及因病致贫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县、县以上医疗机构的次均住院费用增长率高达101.51%和125.75%,且三个级别医疗机构的次均住院间接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居民的住院补偿费用增长率高达202.75%,补偿比例也增长了20.48个百分点,其中乡镇/社区中心的实际补偿比例高达71.8%, 居民住院自付费用比平均下降了26.9%;病人住院流向日趋合理,卫生院/社区机构住院人次比增长了12.66个百分点,县以上住院的人次下降了12.65个百分点;家庭因病致贫发生率从2008年的4.21%下降到2013年的2.95%。结论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在增加住院病人费用补偿水平和比例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调整住院病人流向、降低因病致贫发生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及次均住院间接费用大幅增加,提示我国医保制度在医疗费用支付制度改革以及费用控制机制探索方面还面临巨大的挑战,亟待推动相关对策的探索和试点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三明市医改中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2009—2015年三明市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确定医院运行效率值。结果 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和地方政府投入不断增加;2015年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934,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64,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969,其中,9家医院综合效率DEA有效,占42.9%;5年间,门急诊次均费用增加了28.5元,复合增长率为5.5%,出院人均医药费用增加了153.3元,复合增长率为0.8%;医疗质量没有下降。结论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需要明确政府办医的责任,注重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发挥医疗保险的监管和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北京市2009—2012年6种癌症患者的一般情况、诊疗费用及费用影响因素,为将来开展更大范围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的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患者的一般人口特征和诊疗费用等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各癌种次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北京市2009—2011年癌症病例的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4 982元、23 501元、24 528元;(2)6种恶性肿瘤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住院日、医院类型、治疗方案等。结论 加快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缩短住院时间是控制住院费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医院门诊一站式自助服务系统在不同干预措施下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患者的反馈。方法 2015年1—12月通过对门诊进行未干预、3种单独干预各1月、两种较强联合干预和全线干预后,计算自助服务系统的使用人次和使用人次占比,之后对患者进行问卷随访,比较患者的满意度、机器正常运行率和节省的时间。结果 在入口处设置醒目标识提示自助服务系统,多途径宣传一站式服务并且在自助机旁配备充足的指导人员的自助服务系统使用率相对最高。结论 自助服务系统使用率的提升不仅需要多途径、多层次,还需要门诊管理者在必要的时机进行适当的策略调整以取得有效模式来配合门诊运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预测和分析2011—2015年我国医院就诊人次和卫生服务需求。方法 建立ARIMA(1,2,2)模型,预测我国医院就诊人次。结果 未来5年我国医院就诊人次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增长9.32%。结论 要加大卫生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以满足人们的卫生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