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改良的ASG法获得了中期和3个染色体凝缩程度不同的早中期阶段(分别称为早中期Ⅰ、Ⅱ、Ⅲ)染色体的G-带,并进行了G-带核型和变动性分析。所分析的分裂时期和阶段,每条染色体的全长显示出了密切邻近的多重的带纹,带纹细窄、大小较相近,带间区小,带纹分布较密集而均匀。随着有丝分裂进程推进,染色体的带纹数目减少,早中期Ⅰ、Ⅱ、Ⅲ于中期单倍染色体组的G-带带纹总数分别减少41%、36%、28%,而染色体组的绝对长度分别缩短43%、37%、27%,带数减少幅度与染色体长度缩短的幅度几乎相等。早中期Ⅰ至早中期Ⅱ、Ⅲ和早中期Ⅱ至早中期Ⅲ的带纹减少幅度与染色体长度缩短幅度也基本一致。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之间带纹减少和染色体缩短的比例不尽相同,有一定的变幅。早中期Ⅰ、Ⅱ、Ⅲ和中期染色体组中每单位绝对长度的带数(带/μm)分别为2.19、2.22、2.32和2.29,差异不大。对节节麦G-带的特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良的ASG法获得了中期和3个染色体凝缩程度不同的早中期阶段(分别称为早中期Ⅰ、Ⅱ、Ⅲ)染色体的G_带,并进行了G_带核型和变动性分析。所分析的分裂时期和阶段,每条染色体的全长显示出了密切邻近的多重的带纹,带纹细窄、大小较相近,带间区小,带纹分布较密集而均匀。随着有丝分裂进程推进,染色体的带纹数目减少,早中期Ⅰ、Ⅱ、Ⅲ至中期单倍染色体组的G_带带纹总数分别减少41%、36%、28%,而染色体组的绝对长度分别缩短43%、37%、27%,带数减少幅度与染色体长度缩短的幅度几乎相等。早中期Ⅰ至早中期Ⅱ、Ⅲ和早中期Ⅱ至早中期Ⅲ的带纹减少幅度与染色体长度缩短幅度也基本一致。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之间带纹减少和染色体缩短的比例不尽相同,有一定的变幅。早中期Ⅰ、Ⅱ、Ⅲ和中期染色体组中每单位绝对长度的带数(带/μm)分别为2.19、2.22、2.32和2.29,差异不大。对节节麦G_带的特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节节麦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 30份不同来源的节节麦进行 4个时期的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节节麦的酯酶同工酶存在较大差异 ,共分成 1 5种基本类型。我国黄河流域的 1 0份节节麦被划分为 2个基本类型 ,但二者关系极为相近 ;新疆节节麦与之有一定差异 ,但在相似系数≤ 0 .82 0时可视为一类。所有材料在 4个时期之间没有出现一个完全相同的酶带类型 ,说明酯酶同工酶随发育时期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4.
节节麦-簇毛麦属间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远缘杂交,结合杂种幼胚离体培养,获得了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2n=14,DD)和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2n=14,VV)的属间杂种F1。对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PMC)分裂中期Ⅰ (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观察发现,“节节麦×簇毛麦”杂种F1平均每PMC有1.25个棒状二价体, 染色体的平均构型为2n=14=11.49Ⅰ+1.25Ⅱ (Xta=1.25), 大部分被观察的细胞出现1~5个二价体, 表明节节麦D染色体与簇毛麦V染色体间具有相对较高的部分同源配对, D和V染色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部分同源性。F1植株高度自交不育,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能够自交结实。Abstract: ‘Aegilops tauschii×Dasypyrum villosum’ F1 hybrids were obta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hybridization and embryo culture in vitro. Chromosome pairing behavior in meiosis of the hybrid F1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showed that in an average , 1.25 rod bivalents were observed in one PMC, meiotic configuration was 2n=14=11.49Ⅰ+1.25Ⅱ(Xta=1.25) and most of PMCs possessed 1~5(rod) bivalens, indicating that the relatively high homeology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D genome of Ae.tauschii and the V genome of D.villosum.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F1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were significant. F1 plants were highly self-sterile, but partially self-fertile after treated by chromosome doubl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5.
利用活体-离体胚培养和胚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技术有效地克服了节节麦远缘杂种胚的败育,高效产生了节节麦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六倍体小黑麦、小麦、大麦间的杂种植株,从而为节节麦种质利用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7.
丁春邦  周永红   《广西植物》1999,19(2):143-145
用石蜡切片法,对小麦经节节麦花粉授粉后不同时间固定的子房进行了细胞胚胎学观察。结果表明,节节麦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观察的238个小麦子房中,1050%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462%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378%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1890%;成胚率为1512%。本文还报道了小麦与节节麦远缘杂交时雌雄性核的结合及杂种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探讨了小麦与节节麦杂交结实率低在胚胎学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麦田节节麦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锋  张朝贤  黄红娟  李美  高兴祥  李燕  魏守辉 《生态学报》2014,34(14):3917-3923
于2009—2011年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山东肥城、河北永年和河南新乡3个地区冬小麦田节节麦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同时研究了不同密度的节节麦对小麦生长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节节麦的出苗、分蘖、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节节麦有2个出苗高峰期,分别在冬前10月下旬—11月上旬和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节节麦单株有效分蘖在山东省、河北省及河南省分别多于小麦3.0、3.4个/株和2.2个/株。节节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当节节麦密度为640穗/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达28.38%。  相似文献   

9.
利用SDS-PAGE和A-PAGE方法对获得的遗传稳定性逐年提高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的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高分子量谷蛋白区域,双二倍体共检测到3条带,其中第1和第3条带与亲本节节麦的5t和10t亚基大小一致,中间的第2条带是两亲本都未出现的新麦谷蛋白条带,而黑麦的2r和6.5r亚基在双二倍体材料中未检测到;在低分子量谷蛋白区域,黑麦和节节麦分别有4条和2条带在双二倍体材料中未检测到.在醇溶蛋白的γ和β区,黑麦共有5条带在双二倍体材料中未检测到,在ω区,节节麦有1条带未检测到.研究表明,在双二倍体中两亲本控制贮藏蛋白的基因组之间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与亲本节节麦相比较,亲本黑麦控制的贮藏蛋白发生的改变更大;两亲本控制贮藏蛋白基因的遗传方式在双二倍体材料中表现为非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0.
泽泻和慈姑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泽泻和慈姑的核型,并综合形态与孢粉学资料,认为慈姑比泽泻进化。结合前人对泽泻属和慈姑属核型的研究,简论了它们的演化。对泽泻的间期细胞核仁数也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Chromosome association at first meiotic metaphase in tetraploid hybrids between Lolium perenne and L. multiflorum w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autotetraploid L. perenne. The hybrids were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bivalent frequency, and lower levels of multivalent and chiasma frequenc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ultivalent frequency with increasing chiasma formation was found in both groups, but the increase was much less in the hybrids. These differences in chromosom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ust therefore reflect differences in chiasma distribution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degree of preferential bivalent pairing in the hybrids.  相似文献   

12.
新疆猪毛菜属植物染色体数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种新疆猪毛菜属植物为材料,常规压片法制片后观察记录染色体数,并进行核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钠猪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2n=18;浆果猪毛菜2n=2x=18=12m 6sm,属2A核型;木本猪毛菜2n=2x=18=16m 2sm,属2A核型;东方猪毛菜2n=4x=36=26m 10sm,属2B核型;长刺猪毛菜2n=4x=36=24m 4sm 8st,属2B核型。猪毛菜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9,东方猪毛菜、长刺猪毛菜为四倍体,其它3种均为二倍体。与Бочанцев基于形态学特征建立的分组系统及各组的演化地位相比,东方猪毛菜属于原始的硬叶猪毛菜组,而本研究表明该种在核型上相对较为进化;其余3种核型地位与所属组的演化地位相符。  相似文献   

13.
紫苏属植物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6份紫苏属材料进行染色体数目的观察,并对其1种(包括紫苏和白苏)及2变种材料各一份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紫苏属植物染色体数均为2n=40,其核型公式分别为紫苏[P.frutescens(L.)Britton var.frutescens(zi-su)]2n=40=20m(2SAT) 10sm 10st;野生紫苏[P.frutescens var.purpurascens(Hayata)H.W.Li]2n=40=18m 14sm(2SAT) 8st;回回苏[P.frutescens var.crispa(Benth.)Deane ex Bailey]2n=40=10m(2SAT) 14sm 16st;白苏[P.frutescens(L.)Britton var.frutescens(bai-su)]2n=40-24m 12sm(2SAT) 4st.结果表明,紫苏属不同原(变)种植物的染色体数日相同,但在核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染色体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药用植物东方蓼的染色体数目、核型、体积等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常规制片方法,结合显微摄影对染色体的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方蓼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2,相对长度组成2n=22=10M2+12M1;核型公式为K(2n)=2X=22=20m+2M;全体染色体总长19.16μm,长臂总长10.93μ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7.00%,属于"1A"型,全体染色体总体积为20.30μm3。结论:东方蓼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核型、体积等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15.
陈世萍  高玉葆  梁宇  任安芝 《生态学报》2001,21(12):1964-1972
以黑麦草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内生真菌感染对植株叶片含水量和叶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同时对渗透胁迫条件下植株叶内AB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内生真菌的感染有助于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含水量;②在两种形式的水分胁迫下,。前期至中期高感染种群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感染种群,而在末期则有高出低感染种群的趋势;③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叶内ABA累积的正效应只发生在轻度渗透胁迫下的较短时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叶内几种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任安芝  高玉葆  陈悦 《生态学报》2004,24(7):1323-1329
以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infected,EI)与不感染(endophyte-free,EF)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种子建立实验种群,分别对其施加长时间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通过比较黑麦草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以探讨保护酶系统在内生真菌——植物共生体的抗旱性方面所作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和内生真菌对黑麦草3种酶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表现在同工酶的酶谱及各区带的酶活力上。就总酶活力而言,EI和EF植株中POD、SOD和PPO的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将EI和EF植株的酶活力进行比较,发现与EF植株相比,EI植株中POD和PPO的活性相对较低,而SOD的活性相对较高。从同工酶的谱带数量和强弱来看,POD同工酶各区带活力均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EI植株叶片增加的幅度高于EF叶片,而且EI叶片在重度胁迫下出现了1条新带SOD同工酶各区带活力在EI叶片中有随干旱胁迫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在EF叶片中有些区带酶活力增强,有些区带酶活力减弱,且EI叶片在中度胁迫下出现了1条新带;PPO同工酶随干旱胁迫的增强,EI和EF叶片均表现为有些区带酶活力增强,有些区带酶活力减弱。总之,内生真菌的感染虽然没有显著提高宿主植物黑麦草POD、SOD和PPO的活性,但使宿主黑麦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更为迅速,其中既包括POD、SOD等酶活力的迅速升高,也包括新酶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以含有内生真菌的黑麦草 (L olium perenne L.)种子为材料 ,采用加热处理方式构建内生真菌非感染的黑麦草种群 ,通过比较内生真菌感染 (EI)和非感染 (EF)植株在正常条件下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水分含量、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指标的差异 ,探讨黑麦草 EI和 EF种群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中度胁迫后期 ,EI植株叶片的 RWC显著高于 EF植株 ,即 EI植株的保水能力更强。轻度水分胁迫下 ,内生真菌感染可使其宿主植物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以增强宿主的渗透调节能力 ,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大 ,内生真菌的这一增益效应不再起作用 ,此时 ,宿主植物将更多的光合产物——淀粉积累于体内 ,以度过不良环境。第 2年春天 EI和 EF种群的恢复生长情况进一步表明 ,经过中度干旱胁迫后 ,EI种群的恢复更为迅速。生物量的大小是植物种群净光合作用能力的直接体现 ,研究中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 ,黑麦草 EI种群的生物量显著高于EF种群 ,但从光合色素的变化来看 ,相同水分状况下 EI和 EF植株的 Chla、Chlb以及 Car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 ,这说明内生真菌感染并未缓解干旱胁迫对光合色素的破坏 ,内生真菌可能通过其它途径来改善宿主植物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递进胁迫对黑麦草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研究Cu2+、Zn2+、Cd2+与Pb2+胁迫对黑麦草初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对种子发芽率抑制效应相对较小,尤其Cu2+与Zn2+的抑制作用最小。高浓度Cu2+、Cd2+胁迫对株高、根系长度、地上生物量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大,尤其Cu2+对根系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大,在300 mg·L-1下,与对照相比,根长最高下降了 85.48%。高浓度Cd2+胁迫显著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在300 mg·L-1时比对照降低了45.51%;与对照相比,Cu2+与Zn2+所有处理都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从递进胁迫进程看,一些重金属对某一生长指标的影响往往表现在低浓度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又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