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护理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于我院行心脏检查1024例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对每一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减轻紧张情绪;进行心率控制、屏气训练等护理措施准备;在扫描过程中配合影像技师使用高压注射器;检查完成后积极与患者交谈,严密观察患者状态,预防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受检患者中98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图像重建后血管显示效果优;16例血管显示良;有1例患者造影剂未全部进入血管内,导致血管显影不充分。有2例出现轻度过敏反应;无空气栓塞或任何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受检病例中432例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98%(425/432)与检查结果完全一致,有2%(8/432)与检查结果有轻度误差。结论:检查前细致的护理对提高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成功率、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64排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与DSA评估动脉狭窄的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A评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对43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18例一周后行双下肢DSA检查,将每侧下肢血管分成8段,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并以DSA为标准来评估。结果对18例患者双侧下肢共288段血管进行研究,CT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275段,被CTA高估有ll段血管,低估有2段血管。结论64排螺旋CTA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可靠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下肢动脉脉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7段经DSA确诊的不同部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行低剂量CT扫描,并采用MPR,VR,MIP等重建方法获得各下肢动脉CTA图像,将CTA图像与DSA图像的诊断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SAS8.1行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检验水准为:Kaapa.系数大于0.75.结果:所得CTA图像与DSA图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的kappa系数为0.8058,两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优.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条件获得高质量的CTA图像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上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下肢动脉脉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7段经DSA确诊的不同部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行低剂量CT扫描,并采用MPR,VR,MIP等重建方法获得各下肢动脉CTA图像,将CTA图像与DSA图像的诊断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SAS8.1行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检验水准为:Kaapa.系数大于0.75。结果:所得CTA图像与DSA图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的kappa系数为0.8058,两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优。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条件获得高质量的CTA图像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上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使用320排容积CT评价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造成管腔狭窄的精确程度。方法:搜集320排冠状动脉CTA的受检者200例,均有中度以上狭窄程度的钙化斑块,并近期进行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根据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及斑块面积占管腔百分比程度进行分组,A组平均CT值120Hu-400Hu、B组400-500Hu、C组500Hu以上,三组内又根据钙化斑块占管腔的面积百分比分为1、2两个亚组。使用测量软件对钙化部位狭窄程度进行测量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结果:A、B、C三组中第1亚组高估程度分别为21.4±8.7%、23.1±7.7%、23.9±9.8%,第2亚组高估程度分别为30.1±13.4%、32.5±15.4%、33.5±16.4%。每组的三个亚组中,随着钙化斑块平均CT值的增高,高估程度略有增高,而同组中两个亚组间的比较,高估程度明显增高。结论:320排冠状动脉CTA钙化平均CT值对管腔的遮盖程度有影响,促使CTA高估了管腔的狭窄程度,两者呈正比相关。但影响程度不如钙化占管腔面积百分比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闭塞性及狭窄性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ightSpeed VCT对52例患者进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扫描层厚0.625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130.205mAs,扫描时间约为10秒。图像后处理技术多采用VR、M1P、MPR、cMPR,图像分析密切结合原始轴位图像。结果:67支血管未见明确病变,CTA显示狭窄血管共77支,5支血管闭塞;狭窄≥50%,≤75%共21支;狭窄≤50%共51支。结论:64排CTA图像在发现闭塞远端血管方面优于DSA,可以清晰显示闭塞远端侧枝供血血管。随着64排螺旋CT临床广泛应用,在下肢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优势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闭塞性及狭窄性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ightSpeedVCT对52例患者进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扫描层厚0.62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30-205 mAs,扫描时间约为10秒。图像后处理技术多采用VR、MIP、MPR、cMPR,图像分析密切结合原始轴位图像。结果:67支血管未见明确病变,CTA显示狭窄血管共77支,5支血管闭塞;狭窄≥50%,≤75%共21支;狭窄≤50%共51支。结论:64排CTA图像在发现闭塞远端血管方面优于DSA,可以清晰显示闭塞远端侧枝供血血管。随着64排螺旋CT临床广泛应用,在下肢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优势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军张建功郝玉梅张秀英甘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473-475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前受体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晚期肝病患者进行64排增强后动脉期、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使用多种重建方法,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医师对肝脏血管进行分析评价,并与18例移植术后结果比较,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对肝移植术前准备的意义。结果:发现肝动脉变异6例,腹腔干起始部狭窄2例,腹腔干动脉瘤1例,脾动脉瘤2例,肝脏主要供血动脉直径<3mm 3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3例,肝外门静脉主干栓塞5例,伴有肝内门静脉栓塞3例,肝外门静脉主干栓塞伴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栓塞2例,下腔静脉癌栓3例,其中癌栓达右心房2例。结论:64排CT血管成像无创、可靠,通过多种重建方法,能清晰显示肝脏血管,对肝脏移植术前血管做出评价,具有可靠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320排CT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Kappa评价方法。结果:200枚支架均显示优良,320排CT能够对支架置入术后的通畅情况、术后血栓形成等情况进行观察及评估。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支架内中度以上再狭窄62枚,320排CTA二维、三维图像及仿真内镜正确诊断50枚,漏诊2枚,误诊10枚,320排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96.87%、特异性95.83%、准确度78.50%、阳性预测值91.18%、阴性预测值98.57%,Kappa值的u检验中得到:u=16.2494,存在一致性,Kappa值=0.6920,参照评价原则,320排CTA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内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极好。结论:320排CTA二维、三维图像能很好显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管腔,对再狭窄部位、性质、程度能够进行准确全面的观察,而且无创、重复性好,对支架术后疗效观察和随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恒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4):73-74
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发展及高速和多排螺旋CT(multi-slices CT)的出现,CT血管成像技术日益完美,尤其是目前可临床应用的16层、64层螺旋CT具有时间分辨力高,可采集各向同性的容积数据,加之其微创、技术操作简单、耗时短及患者容易接受等优势因此在揭示肾动脉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与之相关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79,接受等速肌力训练)和观察组(n=79,对照组基础上接受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对比两组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张力、步行步态功能。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干预12周后,两组膝关节后伸(FKE)、前屈(FKF)、髋关节后伸(FHE)、前屈(FHF) 肌张力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步速、步频、步长、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张力以及步行步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
陈慧丽姜明华王新徐佳慧宋彦李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6):1157-115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风湿免疫科收治的3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1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侧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等。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15d对两组患者使用11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PI-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入院15d后,对两组使用11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PI-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干预组间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组好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治疗有积极明显的作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7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
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观察护理干预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3 d内5例患者发生吻合
口瘘,3例患者术后4-7 d发生吻合口瘘;观察组术后3 d内1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例患者术后4-7 d发生吻合口瘘,两组吻合
口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0,P<0.05)。经过护理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4.026,P<
0.05)。对照组SAS 阳性率69.23%,观察组50.00%,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x2=5.186,P<0.05);对照组SDS阳性率61.54%,观
察组40.00%,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x2=4.978,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吻合口瘘和医患矛盾的发
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治疗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80例,给予口服沙格雷酯100 mg,3次/日,连续8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肢的症状与体征、双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口服沙格雷酯8周后,患者疼痛感、冷感、间歇性踱行、麻木感及下肢溃疡等主观症状有效率均大于91%,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后患者左、右下肢动脉血管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右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雷酯可改善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的症状,降低双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LPSB),每组各79例。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LPSB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维持时间、疼痛感觉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CSEA组和LPSB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因局部麻醉失效而需全身麻醉;LPSB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晚于CSEA组,但其维持时间显著长于CSEA组,患者疼痛感觉评分低于CSEA组(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单侧麻醉,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筋膜下经内镜穿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999年12月至2001年1月在本院接受SEPS治疗的36例患者,共40条患肢,均患有静脉性溃疡。所有患者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术后1、3、6、12个月接受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10年,观察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肢溃疡均愈合,2例复发。1条患肢出现神经损伤,2条患肢出现皮下血肿。16条患肢出现丹毒,其中5条患肢反复发作,6条患肢静脉曲张复发。结论: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一种有效方法,近期并发症少,远期并发症率高。在促进溃疡愈合方面与传统手术相比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阳性率及成像特征,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Hcy、NT-proBNP诊断冠心病的效能。结果:研究组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狭窄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91例阳性患者中73例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3例为左优势型冠状动脉,15例为均势型冠状动脉;32例为单支病变,50例为双支病变,9例为多支病变;17处位于右冠状动脉,5处位于左主干,38处位于左前降支,31处位于左旋支。研究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Hcy、NT-proBNP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高于上述三项单独检测的0.673、0.649、0.655。结论: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Hcy、NT-proBNP可有效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48例患者均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心绞痛14例(29.17%),对照组29例(60.42%),实验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大幅度地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的生活质量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