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平  陈玖  唐英  杨来启  李亚萍 《生物磁学》2014,(6):1152-1154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P50 的变化特征,为产后抑郁患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本院2011 年1 月至2012 年6 月收治的26 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实验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 的潜伏期、波幅,并与25 例健康被试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1-P50 潜伏期[(56.62± 17.42) ms vs. (49.86 ± 15.21) ms],S2-P50 潜伏期[(57.36 ± 15.42) ms vs. (50.04 ± 16.27) m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1-P50 波幅[(3.58 ± 1.72) μV vs. (1.13 ± 0.91) μ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P50 波幅[(1.32 ± 1.16) μV vs. (1.48 ± 1.05) 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2/S1 波幅比值[(1.17 ± 0.26) vs.(0.41 ± 0.1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P50 受损指标可能为评估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导致血管性痴呆的脑电图表现差异,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80例诊断血管性痴呆的患者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多灶梗死后痴呆和关键部位梗死后痴呆。入选患者均于饱餐后2小时给予常规18导脑电图检查,记录时间为30分钟以上。结果:1多灶梗死后痴呆多表现为α节律减慢,6-8Hz为主;波幅低,以20-25Uv为主,α波频率调节差、节律不规则。低波幅θ波出现者27例,占71.1%,出现于各导联,出现δ波者17例,占44.7%。2关键部位梗死后痴呆的患者中,正常为6例,占13%。异常者39例,占87%。EEG改变主要表现为α指数减少,节律以7-9Hz为主的患者28例,占71.8%。低波幅θ波出现者17例,以前额为主,占43.6%。39例患者未出现δ波。结论:不同部位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脑电图表现不尽相同,可以为血管性痴呆的分类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 P50 的变化特征,为产后抑郁患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配对听觉条件 (S1)、测试(S2)刺激范式, 对本院 2011 年 1 月至 2012 年 6 月收治的 26 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实验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 P50 检测, 测量 P50 的潜伏期、 波幅, 并与 25 例健康被试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S1-P50 潜伏期[(56.62 ± 17.42) ms vs. (49.86 ± 15.21) ms], S2-P50 潜伏期[(57.36 ± 15.42) ms vs. (50.04 ± 16.27) m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S1-P50 波幅[(3.58 ± 1.72) μV vs. (1.13 ± 0.91) μV]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2-P50 波幅[ (1.32 ± 1.16) μV vs. (1.48 ± 1.05) 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S2/S1 波幅比值[(1.17 ± 0.26) vs. (0.41 ± 0.13)]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 P50 受损指标可能为评估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干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后循环TIA患者46例作为TI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脑干梗死患者44例作为脑干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健康组,TIA组和脑干梗死组均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BAEP检查,健康体检者在体检时进行BAEP检查,比较3组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的潜伏期(IPL)。结果:TIA组BAEP异常率71.74%,脑干梗死组BAEP异常率56.82%,健康组BAEP异常率24.49%,TIA组患者BAEP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BAEP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者PL的Ⅰ、Ⅲ、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者IPL的Ⅰ-Ⅲ、Ⅲ-Ⅴ、Ⅰ-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PL的Ⅰ、Ⅲ、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IPL的Ⅰ-Ⅲ、Ⅲ-Ⅴ、Ⅰ-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IPL与PL均明显高于TIA组(P0.05)。结论:BAEP与后循环TIA及脑干梗死存在相关性,并且较为敏感,是优秀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特征与ASD行为表型间的关联。方法:对2019年7月-2020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26例明确诊断的2~6岁ASD儿童的患儿进行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以3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同样的测试,并对其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ASD儿童左右耳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特征及与ASD临床表型的关联。结果:ASD儿童左右耳Ⅰ,Ⅲ,Ⅴ波潜伏期分别为(1.42±0.09)ms,(3.67±0.09)ms,(5.65±0.13)ms;(1.45±0.11)ms,(3.69±0.08)ms,(5.62±0.15)ms。ASD组的右耳I,III波的潜伏期均值大于正常组 (P 值均<0.05);ASD儿童两组间左耳III-V,右耳III-V,右耳I-V的波间期分别是(1.97±0.07)ms,(1.93±0.10)ms,(4.15±0.14)ms;ASD组的左耳III-V,右耳III-V,右耳I-V波间期均小于正常组(P 值均<0.05);ASD组中小于等于3岁组与大于3岁组间ABR波间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关联性分析发现,ASD儿童语言能力与右耳III波潜伏期,右耳最小阈值V波潜伏期负相关;社会行为能力与右耳I-III波间期负相关;社会生活能力与左耳最小阈值V波潜伏期负相关;而ABC评分与ASD儿童右耳III波潜伏期,左耳I-III波间期,右耳I-III波间期正相关。结论:ASD儿童存在异常的听觉脑干反应特征,且异常程度与 ASD 儿童语言,社会行为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价值、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41例,其中接受MRI检查的患者68例作为MRI组,接受CT检查的患者73例作为CT组,比较两组患者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情况、检出的病灶数量、病灶大小及检查所需时间,并比较患者预后情况及检查满意率。结果:MRI组发病<24 h检出率、总检出率高于CT组(P<0.05)。MRI组检出的病灶数量显著高于CT组,病灶显著小于CT组,检查所需时间显著短于CT组(P<0.05)。MRI组患者病残率及死亡率均低于CT组(P<0.05)。MRI组患者总满意率显著高于CT组(P<0.05)。结论:与CT相比,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价值更高,检出的病灶数量更多,有利于降低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杨兰珍  孔凡英 《蛇志》2000,12(2):42-43
1996~1998年我院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有脑梗死病灶,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定位体征,年龄45~79岁,平均67岁,男20例,女10例,男:女=2:1,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例,冠心病房颤1例,糖尿病4例,颈椎病2例,慢阻肺并感染4例,病窦综合征1例,低血压2例,高血粘高血脂4例。梗死部位:基底节梗死12例,腔隙性脑梗死7例,右顶枕叶梗死2例,皮层下动脉梗死1例,双额颞叶多发性梗死4例,顶叶大片脑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侧脑室体旁脑梗死的发病部位与临床关系的特点及发病机理,以便给予相应治疗对策。方法:收集175例侧脑室体旁脑梗死的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侧脑室体旁的梗死,其中小梗死120例,大梗死55例,结合文献就两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推测出在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处锥体束排列与躯体存在定位关系。同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探讨,以采取不同的相应治疗对策。结果:小梗死与大梗死的临床表现略有差别,发病机制有所不同。小梗死以腔隙性脑梗死为多,发病机制同腔隙性脑梗死类似;大梗死以分水岭脑梗死为多,发病机制同分水岭脑梗死类似。但就目前研究上来说,以上两种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存在不小的争议,本文就研究所见一并加以探讨。结论: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区由前向后依次排列着支配头面部、上肢及下肢的锥体束纤维。可推测皮质脑干束与皮质脊髓束经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区纤维由前向后重叠排列,支配感觉的传导束纤维则排列于放射冠的中部至后部,锥体束的后外侧。Broca区语言中枢和Wernicke区语言中枢的皮质下白质传导束在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区由前向后排列,Broca区的纤维可能主要走行于放射冠的前部,Wernicke区的纤维可能主要走行于放射冠的后部,而侧脑室体旁放射冠的中部可能存在两种纤维的重叠。同时,针对发病的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采取不同的相应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血清肌钙蛋白-T升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与梗死严重程度、梗死部位和预后的关系。方法:2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住院的第一天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及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检查。以0.5ng/ml为界,将患者分为cTnT水平升高组和cTnT水平正常组。结果:26例(10.5%)血清cTnT水平升高。与cTnT水平正常组相比,cTnT水平升高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更严重,岛叶受累的发生率更高,预后较差,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结论:血清cTnT水平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更严重,预后较差,这些患者大多岛叶受累和ECG异常。  相似文献   

10.
足月新生儿听觉脑干电反应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工作根据北京市儿童医院临床的需要,在临床实验条件下对足月新生儿的ABR进行了测量,以期分析足月新生儿ABR的电反应特征。 新生儿听觉脑干反应(ABR)的波形是Ⅰ、Ⅲ、Ⅴ波为主的连续波复合体;新生儿在声强80dB(HL)刺激频率20次/秒的短声刺激条件下,I、Ⅲ、Ⅴ波潜伏期大体为2.50,5.00和7.00ms;新生儿ABR潜伏期—刺激强度函数的斜率是30—60μsec/dB(声刺激强度从80到50dB(HL),声刺激频率20次/秒);新生儿ABR Ⅴ波对Ⅰ波的比率大于1.0(短声强度80dB(HL),刺激频率20次/秒);在80dB(HL)短声条件下,改变声刺激频率(从20次/秒增止100次/秒),Ⅴ波潜伏期约延长0.6—1.0ms;新生儿ABR阈值在30—60dB(HL)的范围。综上所述新生儿ABR电反应特性,可以为其听力和脑干功能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指标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伴发听力损伤的患者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及其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颅脑外伤伴发听力障碍的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为观察组,选健康正常成年人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对观察组受伤后2周内及6个月后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听性脑干反应波特点及其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听觉阈值的95%置信区间是[10.24-19.33]d BHL。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听觉阈值分别为52.24±21.75(d Bn HL)、11.36±3.02(d Bn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主波Ⅰ、Ⅲ、Ⅴ出现率为100%,观察组的出现率分别为78.00%、66.00%、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Ⅴ潜伏期均延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受伤2周内和6个月后Ⅰ、Ⅲ、Ⅴ出现率明显增加,潜伏期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改善组患者Ⅰ、Ⅲ、Ⅴ出现率略有增加,潜伏期缩小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听性脑干反应主波Ⅰ、Ⅲ、Ⅴ缺失,潜伏期缩小,若此种变化持续不改善,预示着听力损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19年 10月~2021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为吞咽良好组(98例)和吞咽障碍组(9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对 92例吞咽障碍组患者发病期间SAP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将患者分为 SAP组和非 SAP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发生 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吞咽障碍组与吞咽良好组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史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梗死面积、梗死部位脑干比例均高于吞咽功能良好组(P<0.05)。92例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中有 34例患者发生 SAP,发生率为 36.9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SAP组与非 SAP组患者的性别、BMI、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病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 SAP组患者的年龄、NIHSS评分、吸烟史患者比例、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均高于非 SAP组(P<0.05)。经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 NIHSS评分、吸烟史、糖尿病史是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并发 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梗死面积大以及脑干部位梗死患者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且有部分患者会出现 SAP,而高龄、高 NIHSS评分、吸烟史、糖尿病史是诱发 SAP发生的影响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名健康被试参加36h睡眠剥夺试验,被试在36 h睡眠剥夺前后分别接受数字-符号联想测验,同时记录其事件相关电位,分析其在睡眠剥夺前后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1被试在睡眠剥夺前后的反应时相比[(748.16±193.27)与(775.79±205.48)ms],显著增加(t=3.86,P0.05),正确率相比[(74.56±0.11)与(67.12±0.07)],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被试在睡眠剥夺36 h后,P3、P4、C3和C4四点潜伏期没有显著性变化[P3:(296.44±16.61)与(300.22±16.16)ms,t=1.43,P=0.19;P4:(303.33±38.48)与(308.78±38.65)ms,t=2.35,P=0.05;C3:(309.56±34.09)与(308.44±28.49)ms,t=0.45,P=0.66;C4:(317.33±64.83)与(303.33±39.42)ms,t=1.31,P=0.23],四点波幅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3:(2.74±1.21)与(1.32±0.92)μv,t=2.54,P=0.04;P4:(2.34±1.27)与(0.94±0.49)μv,t=3.44,P=0.01;C3:(2.60±1.49)与(0.94±0.78)μv,t=2.65,P=0.03;C4:(2.60±0.81)与(1.11±1.03)μv,t=2.61,P=0.03]。结论:睡眠剥夺影响人的正常认知活动,损害了大脑对冲突信息的判断,睡眠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患者梗死体积的关系及对梗死体积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75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纳入观察组,并把75例同期陈旧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治疗前(且发病6 h内)、治疗3 d后及治疗7 d后以及对照组入院时血浆TM、TAFI、IL-6及TNF-α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上述指标的差异。将观察组按照梗死体积分为小体积梗死组(27例)、中体积梗死组(30例)及大体积梗死组(18例),比较治疗前、治疗3 d及治疗7 d后三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组间差异。采用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治疗前上述指标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进行ROC分析治疗前上述指标对大体积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且发病6 h内)血浆TM、TAFI、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程的进展,治疗3 d后小体积梗死组、中体积梗死组及大体积梗死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 VWI)对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9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HR-MRI V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记录脑梗死患者HR-MRI VWI成像特征,以DSA为金标准,Kappa检验HR-MRI VWI与DSA检出病变血管部位、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MRI VWI诊断脑梗死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结果:HR-MRI VWI可检测到脑梗死病变血管区域皮层下梗死以及同侧病变血管内斑块,斑块HR-MRI VWI成像特征为斑块增强、阳性壁重塑、斑块T1高强度和斑块表面不规则,平均斑块负荷(75.09±12.13)%。DSA检出病变血管223支,HR-MRI VWI检出病变血管212支。HR-MRI VWI与DSA检出病变血管部位、血管狭窄程度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02、0.775,P<0.05)。HR-MRI VWI鉴别诊断脑梗死血管狭窄Ⅲ~Ⅳ级的曲线下面积为0.942,灵敏度为94.9...  相似文献   

16.
王东山  陈月桂  金冬梅 《生物磁学》2013,(24):4710-4712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患侧上肢及双上肢两种不同方法对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24名脑卒中患者根据TAES治疗的部位分为2组,刺激患侧上肢组(12名)和同时刺激双上肢组(12名)。两组对象分别接受一次30min的TAES治疗,刺激参数为频率4Hz,脉宽250μ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量。分析5R.上肢SEPN9,N20的波幅和潜伏期,比较两组患侧上肢电刺激前后SEP值的变化。结果:两种方法都能使患侧上肢SEPN9和N20的波幅明显增高而潜伏期明显缩短。虽然治疗后两组间SEP各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间各参数变化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上肢或双上肢TAES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SEP值,但双上肢组对SEP值的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对其认知电位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研究旨在临床观察针刺治疗对老年性痴呆(AD)患者P300认知电位的影响。方法与结果:马P300引入针刺治疗AD的研究领域,发现AD患者其认知电位P300的N2,P3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针刺有明显兴奋AD患者认知电位P300的作用。结论:P300可作为AD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指标,针刺疗法可以影响AD患者认知电位P3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出现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共纳入3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头MRI、脑脊液化验以及电生理检查。结果:34例患者有15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中11例表现为外周神经受累,分别为3例颅神经受累,6例多发神经病变,1例多发单神经炎,1例怀疑小纤维神经病;4例为中枢神经受累,分别为.1例患者头和脊髓多发脱髓鞘病变,2例大脑单个灶性病变,1例脑干病变。患者间免疫学检查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约为44.1%,外周神经损伤尤其是感觉神经损伤更常见,未发现特异性神经系统改变。与不伴神经系统病变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相比较,未发现显著的差异以及能够辅助诊断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18,(3)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患者行MRI和MR肩关节造影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运动医学-关节镜科就诊疑似肩袖损伤患者36例,均进行MRI及MR肩关节造影,并以关节镜检查为确诊金标准,比较MRI及MR肩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诊断的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镜检确诊肩袖损伤26例,创伤后关节黏连3例,肩关节不稳4例,其他类型肩关节病变3例。在关节镜确诊肩袖损伤的26例中,肩袖部分撕裂14例,MR肩关节造影确诊率为100%,MRI确诊率为64.29%;肩袖全层撕裂4例患者中,MR肩关节造影确诊率为100%,MRI确诊率为50%;肩袖钙化变性3例患者中,MR肩关节造影与MRI确诊率均为66.67%;肩袖损伤合并盂唇损伤5例患者中,MR肩关节造影确断率为100%,MRI确诊率为60.00%。除肩袖钙化变性患者的MRI及MR肩关节诊断准确率一致均为66.67%,其余MR肩关节造影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肩关节造影与MRI相比虽为有创检查,但诊断肩袖损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MRI,具有更高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急性脑干综合征(ABS)为首发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首发表现为ABS的NMOSD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寡克隆区带,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头颅与脊髓MRI表现,并分析其特点。结果:共纳入男性3例,女性14例,发病年龄20~43岁,平均发病年龄33.5岁,88.2%患者以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等胃肠症状就诊,发作病程7天~47周,平均8周。脑脊液检查多呈轻中度炎性反应,2例白细胞计数>50×10^6/L。脑脊液蛋白平均0.32 g/L (0.15~1.17 g/L),OBs检测阳性率为11.8%,血清AQP4-IgG阳性率为76.5%。64.7%病例早期MRI表现延髓背侧中央导水管周围异常信号,无明显强化;脊髓未见受累。结论:中青年女性以ABS为首发症状时应警惕NMOSD的可能,脑脊液检查、血清AQP4抗体阳性以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