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肠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通过术中放置空肠造瘘管给予能全力。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总天数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前1d及术后第7d采集静脉血检测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排气时间分别为(3.14±1.12)d和(4.68±1.20)d、排便时间分别为(4.41±1.23)d和(5.67±1.41)d、流质饮食时间分别为(5.23±1.41)d和(6.21±1.54)d、半流质饮食时间分别为(8.12±1.65)d和(9.65±1.45)d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0±2.21)d和(16.0±3.14)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并发症发病率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促进胃癌根治术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还可显著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是一种胃癌患者术后有效、安全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下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80例,两组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采用Halsted-Meyer纵切口,治疗组采用Stewart横切口。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躯体、心理、社会支持、精神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6个月的局部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横切口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19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与否将上述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n=103)与对照组(n=92)。先后采用x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T分期、N分期、TNM分期、新辅助化疗、术后化疗等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N分期、TNM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新辅助化疗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进展期胃癌的N分期、TNM分期是其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而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腹胃癌根治术,但该方法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治疗的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微创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中。近年来,3D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术中操作更加简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临床对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以综述,为胃癌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上肢淋巴结水肿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研究上肢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114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随访并统计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相关的因素.结果:术后放疗(OR=9.233)、感染或积液导致的延迟愈合(OR=8.225)、高血压病(OR=6.977)、糖尿病(OR=5.648)是导致术后同侧上肢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上肢功能恢复性锻炼(OR=0.156)是术后上肢水肿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术后是否放疗、感染或积液导致的延迟愈合、高血压病、糖尿病是导致术后同侧上肢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的上肢功能锻炼可以预防淋巴结清扫术后同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杨潜  苏东玮  施俊义  盛湲 《生物磁学》2009,(16):3081-3085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文献报道早期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85.16%。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10—35%患者出现上肢水肿,就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因素,国内外做了许多研究,但结果不一,分歧较大。方法:抽取60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调查统计可能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相关的8个因素(变量):年龄、临床分期、是否放疗、是否出现延迟愈合/感染/积液等术后其它并发症、术后上肢功能锻炼、是否是优势侧,平时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否有高血压等合并症。数据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以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四项关联因素分别为:1、是否放疗(OR=8.966)2、延迟愈合/感染/积液等其它术后并发症(0R=8.493)3、术后上肢功能锻炼(OR=0.194)4、高血压(0R=5.609)。结论:放疗、其它术后并发症、高血压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因素,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为术后水肿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300例采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其中11例行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结果:因腹腔内出血中转4例,腹内脏器损伤2例,腹腔严重粘连3例,气腹造成难以控制的高碳酸血症1例,器械损伤1例。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手术率,主要与患者原因、术者原因和器械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远端胃癌应用腹腔镜辅助技术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安全性、近期生存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158例患者,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手术75例(腹腔镜组),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手术83例(开腹组)。对比分析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病人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生存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病人一般资料、病理学类型、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目、总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传统开腹组长(P0.05),切口长度、离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性手术安全可行,可达到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但较开腹组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10组)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2011年)75例胃癌根治术伴10组淋巴结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病例.分析了临床病理学因素和10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结果提示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52%.胃下部癌的转移率(20%)相对较低(P=0.000),大弯侧肿瘤的转移率高达76.2%.病灶的侵润深度及病理TNM分期与10组淋巴结阳性率密切相关,组织学类型或分化程度与10组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相关.病灶小于3 cm病例的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0%,而大于9 cm或Borrmann-Ⅳ的肿瘤患者的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100%.结论:10组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包括:1.中上部胃癌;2.肿瘤位于胃大弯侧;3.大于3 cm; 4.侵达胃壁浆膜层.含以上高危因素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中,建议常规行术中快速冰冻检查10组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含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进展期胃癌建议行脾切除术,或如果技术条件具备应行保留脾的10组淋巴结清扫术以便最终获得R0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胃癌患者236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107)和实验组(n=129),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7 d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升高,而其他临床症状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对照组IL-6、TNF-α、CRP水平仍高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TNF-α、CRP水平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7 d,两组CD3~+、CD4~+、CD4~+/CD8~+均低于术前,CD8~+高于术前,且实验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疗效更好,可减轻炎性反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亚甲蓝对4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38例找到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38/40(95%),有32例存在SLN转移,8例SLN为唯一转移部位,且均为T1、T2期。由SLN的病理学状态来预测胃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32/34(94.12%),特异性为4/4(100%),假阴性率为2/34(5.88%),准确率为34/38(89.47%),其中假阴性的2例,肿瘤都处于T4期。结论:胃癌SLN定位及活检技术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但对进展期胃癌而言假阴性率较高,对胃癌整个区域淋巴结状态预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4t用亚甲蓝对4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38例找到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38/40(95%),有32例存在SLN转移,8例SLN为唯一转移部位,且均为T1、T2期。由SLN的病理学状态来预测胃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32/34(94.12%),特异性为4/4(100%),假阴性率为2/34(5.88%),准确率为34/38(89.47%),其中假阴性的2例,肿瘤都处于T4期。结论:胃癌SLN定位及活检技术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但对进展期胃癌而言假阴性率较高,对胃癌整个区域淋巴结状态预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Ki67与MR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评估价值的对比。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51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对其实施Ki67检测及MRI检测,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测方式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测评估发现,MRI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评估准确度为31.79 %,灵敏度为46.75 %,特异度为16.22 %,阳性预测值为36.73 %,阴性预测值为22.64 %。Ki67检测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评估准确度为42.38 %,灵敏度为52.56 %,特异度为31.51 %,阳性预测值为45.05 %,阴性预测值为38.33 %。两种检测方式对比显示Ki67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结论:3 相比于MRI检测,Ki67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析其原因与MRI检测受个体因素影响更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NRS评分大于5分的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强化的肠外营养对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的临价值。方法:NRS-2002评分大于5分的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前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5日后手术,手术方式为根治性胃切除,包括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术后继续给予常规肠外营养。只有实验组给予谷氨酰胺双肽每日20克。于入院时和手术后第6日测量CD4、CD8、CD4/CD8、IgG、IgA、IgM淋巴细胞计数等免疫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等肝肾功能指标,观察手术恢复过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试验组CD4、CD8等免疫指标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一过性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白蛋白较对照组恢复迅速。试验组术后肠蠕动恢复较对照组快,术后腹泻发生率较低。两组在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感染等发病率方面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静脉营养支持时添加谷氨酰胺制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胃癌根治术同时性射频消融治疗在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9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合计转移灶33个,转移灶小于4厘米,且合计不超过4个转移灶。射频消融治疗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完成。Kap-lan—Meier法分析无病生存期,无肝转移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对临床病理学因子及肝转移相关因子采用Log-rank法Cox风险比例模型解析。结果:中位无病生存、无肝转移生存及总生存期为355,394及488天。有3例患者获得长期的无复发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较早的T分期、N分期,较少的转移灶数量,较小的转移灶直径与良好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病灶数量与病灶直径为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肝转移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性好,对单发的小于4cm转移灶,以及多发病灶合计直径小于4cm者射频消融治疗较为适用,可有显著生存获益。部分患者可迭临床治愈。对于胃癌肝转移的合适病例,射频消融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三种常用术式方法的选择原则、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本研究选择临床确诊无广泛转移胸段食管癌60例,分别采用常规左胸入路手术20例,右胸、上腹部二切口手术18例和右胸、腹、颈部三切口手术22例,均为根治性手术,术中清扫淋巴结,并送病理检查。分析不同手术径路对食管癌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本组研究病例全部顺利完成根治性手术,术中淋巴结活检检出有淋巴结转移25例,淋巴结转移率41.67%(25/60)。本研究组发生并发症患者13例,其中吻合口瘘4例,胃排空障碍4例,肺部并发症5例。其中通过右胸、腹、颈部三切口入路手术并发症最高,达41.25%,与其它组别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因人而异,正确的选择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淋巴结清扫率及降低肿瘤复发率,此外不同手术方式的个体化选择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325例,其中经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的105例患者作为阴性组(LN-组),另229例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LN+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结果:LN-组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术后化疗与L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N-组的5年生存率为76.2%,显著高于LN+组的43.2%(P0.05)。未透浆膜的LN-患者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浸透浆膜者,术后化疗的LN-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P0.05),肿瘤直径5 cm的LN-患者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5 cm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术后化疗与LN-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关系(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是影响LN-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病灶多位于中下部,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内,肿瘤直径多不超过5 cm,浸润深度多未浸透浆膜,临床预后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患者,浸润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对p T1-4aN1-3M0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胃肠外科单一手术组行D2胃癌根治术p T1-4aN1-3M0期患者63例1427枚HE染色阴性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这些淋巴结中CK19表达,观察微转移的情况并分析发生微转移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对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分期p T1-4aN1-3M0胃癌患者中,经免疫组化染色,1427枚HE常规染色阴性淋巴结中CK19阳性表达率为15.49%(221/1427);63例胃癌患者中CK19表达阳性率39.68%(25/63);术后随访时间5.6~68.5月(平均时间43.88月),淋巴结中CK19阴性表达、阳性表达患者的总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3%、28.00%;两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7,P=0.003)。淋巴结CK19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P0.05)、浸润胃壁深度(P0.05)有关。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为独立预后因素。25例患者发现淋巴结微转移并推荐再分期,再分期率39.68%(25/63)。结论:p T1-4aN1-3M0期胃癌病人,CK-19免疫组化法染色能检出常规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有助于细化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胃癌原发灶与其转移淋巴结中Her2过表达或扩增的差异性,为临床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12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原发灶Her2强阳性(Her2阳性表达为3+)表达并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样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并参照《胃癌Her2检测指南》中规定的检测流程重新判定有Her2过表达或扩增的胃癌原发病灶其相应的转移淋巴结中Her2有无过表达或扩增,再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2例患者中,胃癌组织Her2的阳性率为74.11%,淋巴结Her2的阳性表达为66.07%,二者共同阳性表达率为6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两,二者一致率为83.04%,kappa检验结果为(Z=6.452,P0.001)。胃癌组织Her2的基因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以及远端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而与Lauren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胃癌原发病灶中Her2过表达或扩增与其相应的转移淋巴结中Her2过表达或扩增具有一致性。胃癌组织Her2状态与Lauren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