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中神经脊来源的许旺细胞所占的比率。方法:将Wnt1-Cre+/-与Rosa-EGFP+/-小鼠杂交,获取Wnt1/EGFP小鼠,其所有起源于神经脊的细胞都有EGFP蛋白表达。取其坐骨神经,经过消化分离纯化,获得许旺细胞。进行抗GFP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分析的检测。结果:根据P1代许旺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其纯度约为60%。抗GFP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并非所有的许旺细胞均呈阳性。P3代许旺细胞的纯度约为99%,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约65%左右的GFP阳性率。结论:小鼠坐骨神经中的许旺细胞在体外培养提纯后,神经脊起源的许旺细胞占总许旺细胞的比例约为6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鼠下颌下腺细胞的培养方法,探讨下颌下腺细胞培养条件及细胞生长特性,为研究干细胞转分化涎腺腺泡细胞以及涎腺再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取2周龄的小鼠,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别进行培养,用活细胞观察法和HE染色法记录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通过生长曲线和细胞倍增时间来比较两种方法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均可以成功的培养下颌下腺细胞,(1)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10天左右成铺路石样;消化法培养细胞亦为上皮样细胞,呈多边形,胞质丰富;(2)HE染色下颌下腺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明显;(3)Cytokeratin13和AQP5表达阳性,Wimentin表达阴性;(4)组织块法培养细胞增殖相对较平缓,消化法培养细胞增长较迅速;(5)消化法培养倍增时间(1.3471±0.6071)天比组织块法倍增时间(2.1887±1.1503)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可以成功的培养下颌下腺细胞,但是同时证明下颌下腺细胞长期传代较困难,这为研究干细胞转分化涎腺细胞和涎腺再生体内实验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铮  代继宏  符州  冯琳琳 《生物学杂志》2011,28(2):25-27,31
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进行形态学变化观察,分析细胞表面分子,刺激T细胞增殖,探讨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诱导培养并进行初步鉴定。体外培养9d后BMDC可达80%以上,光镜下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清楚表达成熟期主要表面标志物,可显著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获得了较高纯度的BMDC,避免了使用传统磁珠分离方法所带来的成本高,操作复杂,产出率低的弊端,为研究BMDC功能以及运用开展下游实验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
当归注射液有效成分的抗低氧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梯度分离的当归注射液有效成分(5-HMF)对小鼠及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的抗低氧保护作用。方法:观察常压低氧和低压低氧下小鼠存活时间 通过MTT比色法检测ECV304细胞经低氧后的细胞存活率、并以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死亡率来评价药效。结果:与低氧组比较,加药低氧后,小鼠存活时间延长(P〈0.05) 低氧后细胞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升高,而加入当归注射液有效成分(5-HMF)处理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低氧对照组(P〈0.01),死亡率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当归注射液有效成分(5-HMF)对小鼠及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均具有抗低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条件培养基对小鼠类器官形态和增殖速度的影响。方法:取C57BL/6小鼠的小肠和结肠,EDTA法分离隐窝,以基质胶包埋,加入不同小鼠肠道类器官培养基培养7 天,使用光学显微镜记录和比较类器官形成率和出芽情况。随后进行二代类器官培养,使用TrypLE将类器官消化为单细胞,重新包埋和培养,使用光学显微镜记录和比较不同类器官培养基对二代类器官的培养效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比较不同条件培养类器官中干细胞标志物Lgr5和分化标志物MUC2的表达。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类器官中ki-67的表达。结果:对于小肠类器官的培养,使用条件培养基1、IntestiCult条件培养基和L-WRN培养基培养结肠类器官的形成率分别为(18.2±4.5) %、(63.8±4.0) %和(82.1±8.4) %。其中使用IntestiCult条件培养基培养类器官的出芽率更高。对于结肠类器官的培养,使用条件培养基1、IntestiCult条件培养基和L-WRN培养基培养结肠类器官的形成率分别为(17.3±7.3) %、(58.0±6.1) %和(46.3±7.4) %。对于二代类器官的培养,IntestiCult条件培养基和L-WRN培养基都能够支持消化为单细胞后的二代类器官培养。干细胞标志物Lgr5和分化细胞(杯状细胞)标志物MUC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使用L-WRN培养基的类器官ki-67阳性比例更高,增殖速度更快。结论:本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条件培养基对小鼠类器官形态和增殖速度的影响。经过对比,L-WRN培养基更有利于小鼠肠道类器官的形成和增殖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化学诱导的方法,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许旺细胞,为组织工程神经寻找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3代(P3),以1×103/cm2接种于培养瓶中,待细胞长至亚融合状态,吸弃培养液,加入含β-巯基乙醇的培养液预诱导24 h。然后,加入含有全反式维甲酸的培养液进一步诱导72 h。最后,加入含有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作用两周。对诱导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荧光及RT-PCR法,进行形态观察和表型鉴定。结果:经过上述诱导过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由开始时的扁平、片状、多极,类似成纤维细胞状,逐渐变为长梭形,双极或三极,类似许旺细胞。同时,表达许旺细胞特异性标志S-100、P75;而且S100,P75的m RNA水平也明显上调,并且可以观测到GFAP的m RNA条带。结论:化学诱导法,可以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类许旺细胞,有望为组织工程神经提供一种新的许旺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生化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胶原酶消化、差异离心和尼龙网过滤的方法分离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其体外长期培养方法。经形态学、免疫组化,酶学鉴定,培养细胞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动态观察培养细胞酶含量变化,发现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ACE)呈上升趋势,而γ-谷氨酰胺转化酶(γ-GT)和硷性磷酸酶(ALP)则明显下降,实验结果提示,血脑屏障的主要功能酶γ-GT和ALP可作为体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酶,但要维持长时间体外表达则需要某种因子的介导。本实验可为体外研究血脑屏障及相关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MSC)体外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潜能,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消化法分离大鼠AMSC,培养于RPMI1640生长培养基中,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趋向于心肌细胞,SQ RT-PCR检测表达心肌特异性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心房利钠肽(ANP)、心肌肌钙蛋白(cTnT)、心肌肌动蛋白、肌肉增强因子和GATA-4;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结蛋白、横纹肌辅肌动蛋白、心肌肌动蛋白和间隙连接蛋白45(connexin 45);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Nkx2.5. 实验表明,大鼠A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在组织工程学及干细胞移植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鼠许旺细胞体外复合改性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A\PGA)的细胞活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转绿色荧光蛋白基 因(GFP)小鼠的许旺细胞传代培养至第2 代,然后通过MTT 检测在不同改性技术(H2O2、NaOH、NaClO4、K2CrO4及超声波)处理 的PLA\PGA 浸提液中许旺细胞的增殖情况,检测许旺细胞在PLA\PGA表面的黏附及其细胞形态。结果:于培养1 d,3 d测得在 不同改性技术处理的PLA\PGA浸提液OD值,1 天时,各浸提液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许旺细胞的活力及增殖无影响。3 天时,经NaClO4及K2CrO4处理的PLA\PGA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影响许旺细胞的增殖,对许旺细胞有毒性;荧光显微 镜下观察到许旺细胞在改性PLA\PGA 表面逐渐伸展,形成伪足,最终粘附在材料表面。结论:经H2O2、NaOH 及超声波改性 PLA\PGA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黏附性,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化神经的构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fRPE)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分离流产胎儿RPE,并进行体外原代培养、传代,免疫荧光检测培养RPE细胞分子标志物。以β细胞增殖诱导剂(二芳基脲衍生物WS3)刺激RPE细胞增殖,并测量其生长曲线。3组细胞比较采用单因素F检验。结果源自不同胎儿的fRPE细胞在原代及体外增殖中并未表现出明显不同。在体外扩增的4代fRPE中,100﹪的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了体外扩增的fRPE细胞可很好的表达RPE细胞标记物。WS3未见有刺激RPE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培养后不同时间三组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9.437~234.368,P均=0.000)。结论 fRPE细胞可在非复杂的培养环境中实现体外大量增殖,这些体外增殖的fRPE细胞可以为RPE移植细胞治疗视网膜黄斑病变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应用脂肪干细胞上清液培养新生小鼠雪旺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新生(出生5-7天)C57BL/6小鼠的坐骨神经,采用0.2%的复合胶原酶NB4消化法分离获取细胞,然后应用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SCCM)和C57BL/6小鼠的脂肪干细胞上清液(ADSC-CM)分别培养雪旺细胞。用0.2%复合胶原酶NB4差速分离纯化这两种方法培养的雪旺细胞,每48 h纯化1次,共进行2次纯化。应用P75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别两组P2代雪旺细胞并比较两组雪旺细胞的纯度和生长情况。结果:脂肪干细胞上清液培养的雪旺细胞纯化两次后,数量明显增多,其纯度与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干细胞上清液可以较好的培养雪旺细胞,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廉价方便的培养基代替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来培养许雪旺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脱细胞神经移植物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施旺细胞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分离纯化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行表型鉴定后,取第5代细胞,诱导组采用脱细胞神经移植物匀浆进行诱导,非诱导组加入等量无血清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BMSCs表型鉴定为CD44+、CD54+、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GFAP、S-10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42±4)%和(64±5)%。结果 脱细胞神经移植物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施旺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周围神经组织环境因素对EPI-NCSCs(epidermalneuralcreststemcells)分化的影响,该文用坐骨神经组织提取液为环境因素,对体外培养的EPI—NCSCs进行分化诱导。以正常培养的EPI—NCSCs为对照组,细胞培养液成分为:DMEM/F12、10%FBS、2%B27、20ng/mLbFGF。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1%周围神经组织液作为实验组。MTT结果显示。周围神经组织液对EPI-NCSCs的活性和增殖无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EPI-NCSCs都呈多种形态。RT-PCR分析显示,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EPI.NCSCs均表达GFAP、S-100、β-IIITubulin(Tujl),但在实验组中,这3种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在对照组中,EPI—NCSCs同时表现了雪旺细胞和早期神经元的鉴定特征;在实验组中,EPI—NCSCs没有神经元的鉴定特征,只表达雪旺氏细胞的鉴定特征。这表明,周围神经组织液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EPI-NCSCs向雪旺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15.
小鼠精原干细胞在三种培养基中的生长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鼠精原干细胞(SSCs)的体外长期培养体系。方法:用分别添加了等量的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溶性GFRα1和hFGF的DMEM/F12、KSR和StemPro-34 SFM三种无血清培养基和MEF饲养层分别培养经差异贴壁分选富集的小鼠SSCs,通过形态观察、标志基因的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检测其SSCs本原。结果:DMEM/F12与KSR可支持小鼠SSCs在体外存活6-7d,而StemPro-34 SFM能能维持SSCs体外增值一个月。结论:StemPro-34 SFM支持小鼠SSCs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体外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SCs)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的可行性。方法:利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和传代培养纯化法从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及扩增A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SCs特异性表面抗原CD29和CD44、CD105的表达;取第2代ASCs进行内皮诱导:即BD基质胶包被+内皮细胞生长诱导培养基(M199+10%血清+10ng/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0ng/ml碱性生长因子bFGF)。诱导两周左右,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一般形态学特征;同时通过成血管实验观察成管腔能力;通过免疫荧光鉴定CD31表型分子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小鼠ASCs;CD29、CD44、CD90、呈阳性表达,而CD31、CD34、CD45呈阴性表达;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呈三角形或多边形;HE染色观察可见明显的管腔样结构;免疫荧光法CD31表达阳性;MTT法成功记录EPCs增殖生长曲线。结论:成功的诱导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为后续体内移植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临床受损组织或器官的重建再生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对原代培养新生7天SD乳鼠视网膜Mu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合成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新生7天SD乳鼠视网膜Muller细胞原代培养并模拟高糖环境构建乳鼠视网膜muller细胞体外高糖环境模型。处理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组,高糖+白藜芦醇干预组。培养时间为24h,通过westernblot等检测方法,对照观察各组Mu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情况。结果:模拟高糖环境可以造成新生SD乳鼠视网膜Mu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的降低(0.225foldVScontrol,P〈0.05),并导致其表达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水平的显著降低(0.653foldVScontrol,P〈0.05);而干预药物白藜芦醇作用后可明显逆转新生SD乳鼠Mu 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1.133foldvSHGgroup,P〈0.05)、谷氨酰胺合成酶(GS)(1.720foldVSHGgroup,P〈0.05)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模拟高糖环境可以影响视网膜M0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其结局可能导致视神经细胞因谷氨酸堆积而导致的兴奋性毒性,白藜芦醇能提高Mcj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从而保护视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8.
穆沛红  许信刚 《生物技术通讯》2011,22(3):344-348,353
目的:构建表达乙型脑炎病毒(JEV)E蛋白的口服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方法:克隆JEV E基因,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YA3341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将重组质粒电转入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株X4550(缺失asd、cya、crp基因),获得重组疫苗菌株X4550(pYA3341-E);鉴定重组菌E蛋白的表达,测定重组菌的稳定性、生长曲线、安全性,以及小鼠的免疫试验和血清中和试验。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检测有目的蛋白条带;Western印迹证实表达的E蛋白能与猪抗JE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重组菌株在体外营养选择压力下,可稳定地携带重组质粒传代繁殖,在体内可较稳定地定居于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小鼠口服试验证实重组菌无毒性作用,安全可靠;小鼠口服重组菌免疫,ELISA检测产生了抗JEV抗体;中和试验表明产生的抗体具有中和活性。结论:构建了能稳定表达JEV E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株X4550(pYA3341-E),为研究乙型脑炎口服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慧敏  韩雅玲  陶杰  闫承慧 《生物磁学》2011,(22):4209-4211,422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rE)4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DMEM)培养正常VE细胞,用10nM,50nM,100nM和200nM的雷帕霉素孵育vE细胞24h,Westernbloting测定雷帕霉素对VE中mTOR和VEGF表达的影响,Transwell迁移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对内皮细胞迁移影响。结果:①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VE的迁移,除了在100riM之外,基本呈浓度依赖性的。100nM雷帕霉素对VE迁移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P〈0.01)。②雷帕霉素对mTOR和VEGF165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而VEGF121的表达则是先升高后降低,在100nM雷帕霉素时表达最高,远远高于该浓度雷帕霉素时VEGF165的表达,可以解释100nM雷帕霉素时VE迁移抑制显著减轻的现象。结论:雷帕霉素抑制了VEGF165的表达,并且其对VE迁移抑制的效应主要由VEGF165表达减少所介导。VEGF121的表达在一定雷帕霉素浓度范围内可显著上调,从而显著改善了雷帕霉素诱导的VEGF165表达减少所致的内皮细胞迁移抑制。  相似文献   

20.
Schwann cells from early postnatal mouse sciatic nerve were obtained as a homogenous population and shown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o express the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L1, N-CAM and J1 and their common carbohydrate epitope L2/HNK-1. L1 and N-CAM are synthesized in molecular forms that are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expressed by small cerebellar neurons or astrocytes. As in astrocytes, the J1 antigen is expressed by Schwann cells in multiple forms generally ranging from 160 to 230 kd in the reduced state. J1 is secreted by Schwann cells in a 230-kd mol. wt form. Expression of L1 by Schwann cells can be regulated by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L1 expression on the cell surface is increased 1.6-fold in the presence of NGF after 3 days of maintenance in vitro and 3-fold after 16 days. NGF does not change expression of N-CAM. The glia-derived neurite-promoting factor (GdNPF) increases L1 expression by a factor of 1.9 and decreases N-CAM expression by a factor of 0.4 after 3 days in vitro. J1 expression on Schwann cell surfaces remains unchanged in the presence of NGF or GdNPF. Antibodies to NGF abolish the influence of NGF on L1 expression. Addition of NGF antibodies to the Schwann cell cultures without exogenously added NGF decreases L1 expression, indicating that Schwann cells secrete NGF that may influence L1 expression by an autocrine mechanism. Our experiments show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on a non-neuronal cell, the Schwann cell, can be directly regulated by the neurotrophic factor NGF.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plasticity' of peripheral glia in regulating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