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氧量的连续测定是研究代谢变化过程的重要方法。目前对昆虫呼吸的研究比较常用的是华勃氏(Warburg)呼吸计或巴克罗夫(Bancroft)氏呼吸计,或者是近于这两个类型的其他相似结构。这两个类型呼吸计比较精密,但对于连续测定吸氧量的变化过程有一定局限性。同时吸氧量连续测定的过程还要求自动记录,因为自动记录有助于试验的连续进行和提高试验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性发育对女性最大吸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是否发生月经,将11-13岁女童分为未来潮组及已来潮组,比较两组身高,体重,瘦体重及最大吸氧量的差。结果表明同龄月经来潮组女童身高,体重,瘦体重,VO2max绝对值,VO2max/身高及VO2max/HRmax均低于已来潮女童,而VO2max/体重及VO2max/瘦体重略高于已来潮组女童,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
景军  苏超  方燕  李恺   《生态学杂志》2014,25(3):819-824
设置16、19、22、25、28和31 ℃ 6个温度梯度条件,研究了温度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9种鳞翅目昆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9种鳞翅目昆虫在19~28 ℃范围内可顺利产卵并孵化,随温度升高成虫的产卵前期缩短;四川尾尺蛾等8种昆虫在22 ℃时繁殖力最强,之美苔蛾最大繁殖力出现在25 ℃;9种昆虫的卵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产卵同步性和卵孵化同步性最大值均出现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四川尾尺蛾卵的发育起点温度较低,为9.52 ℃,其他8种昆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在13.32~14.72 ℃;四川尾尺蛾卵的有效积温为120.82日·度,显著高于其他8种昆虫(45.09~68.30日·度).研究得到的有效积温回归方程可初步用于9种昆虫发生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董兆克  戈峰 《昆虫知识》2011,48(5):1141-1148
全世界地表平均温度在上个世纪增加了0.74℃,并且在未来还会持续增加。在过去的20年,气候变暖对生物系统的影响吸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由温度升高为主要驱动因子的气候变化对昆虫适合度的影响,主要从昆虫越冬存活率、化性(世代数)、扩散迁移、发生分布、物候关系5个方面阐述气候变暖对昆虫发生发展的作用,认为未来应长期进行昆虫种群动态监测预警,更关注气候变暖下植物-害虫-天敌互作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51-958
为了明确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 Poppius、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和寄生性天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的影响,在室内采用标准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吡虫啉和噻嗪酮对以上昆虫天敌的毒力。结果表明:三种杀虫剂对六种供试天敌的毒力大小表现出相似趋势,即阿维菌素 > 吡虫啉 > 噻嗪酮;三种药剂对寄生性天敌的毒力均显著高于捕食性天敌。因此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尽量选用对天敌昆虫相对安全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的噻嗪酮,以起到保护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昆虫病原线虫发育和感染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发育、繁殖和感染力的影响。在10℃以下,30℃以上线虫不能发育至成虫,最适生长温度为25℃。根据前人的方法,拟合试验资料得到温度与线虫发育速率的5种方程。线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有效积温为82.06日度。它的共生细菌的较适生长温度是30℃。根据室内感染试验,温度在23~30℃感染率可达81~100%,在12℃以下,35℃时线虫完全丧失致病能力。每头寄主用100条三龄线虫感染为最适宜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几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蔬菜害虫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收集了几种国内外昆虫生长调节剂,经试验对蔬菜害虫有较高活性。与拟除虫菊酯及有机磷比较,用量低、高效低毒,持效期为10~15天。其中,以定虫隆、酰基脲、农梦特较优,对较难防治的小菜蛾、甜菜夜蛾用5ppm浓度,防治效果达90%以上。在大白菜生育期施药1次,即可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知道昆虫是借助于头部的一对触角来辨别生境中的各种化学信息。有关昆虫嗅觉方面的研究可追溯到1837年莱费伯首先发现昆虫雌雄间的通信联系依赖于雌蛾腹部释放出来的化学气味。一个多世纪以来,嗅觉机理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阐述触角是嗅觉的主要感觉器宫,描述触角的形态以及化学分子和嗅觉器官间的相互关系。自从1957年舒奈德采用电生理方法将氯化银电极插入雄性家蚕触角两端,成功地记录了触角电位后,许多研究者广泛采用触角电  相似文献   

9.
为了瞭解某些种昆虫的生活史,寻找它的生活过程中的某些还不十分暴露的弱点,以期达到防治上的目的,通过饲养观察,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无可讳言地,在饲养某些种昆虫时却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有时候为了满足某些种昆虫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就会失去观察的可能性;反之,为了观察的便利,采取了多少带一些强制性的甚或完全属於强制性的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昆虫繁殖力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是昆虫维持种群繁衍的基本生命活动,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温度偏离正常生长温度会影响昆虫性腺发育和能量代谢,从而导致昆虫生殖生理异常,具体表现为产卵数降低、性比偏移、产卵前期变化、孵化率降低等。温度影响昆虫繁殖可能的生化与分子机制主要有性外激素、蜕皮激素、保幼激素及其他内分泌神经肽和热激蛋白等的参与,但该方面的研究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多不成系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温度对于昆虫繁殖力的影响对害虫爆发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可为害虫防治提供新思路;而且研究温度对繁殖力的影响可以预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昆虫种群密度的新变化和新分布情况,为全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昆虫发育起点温度估值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李超 《生态学报》1985,5(2):157-163
本文提出一个运用优选法估计昆虫发育起点温度的简单方法。其目标函数是其中:k_i=N_i(T_i-T_0); n=温度处理数; T_0=起点温度; N_i=第i个处理的平均历期; T_i=第i个处理的环境温度。 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点T_0即为起点温度的期望值。于是,相应的累积热单位K由下列方程所确定:  相似文献   

12.
13.
变温对两种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晓晶  刘树生 《昆虫知识》1994,31(4):237-240
报道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瓜螟在多组恒温、交替变温下的发育历期。对结果的分析表明,温度交替对这两种昆虫在任一温度下的瞬时发育率无明显影响,恒温下和变温下完成发育所需的热量无显著差异或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4.
在15℃、20℃、25℃、30℃及3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吡虫啉、丁硫克百威和氰戊菊酯对烟蚜毒力的温度效应。结果显示,吡虫啉和丁硫克百威对烟蚜的毒力呈正温度效应,但随着温度上升,烟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变化比丁硫克百威大。毗虫啉毒力在35℃时为15℃时的7.12倍;而丁硫克百威为2.88倍。氰戊菊酯对烟蚜的毒力呈负温度效应,在35℃时的毒力约为15℃时的1/5。鉴于这些药剂的毒力受温度影响的规律,建议在气温较低时选用氰戊菊酯等负温度效应的农药,在气温较高时则选用吡虫啉等正温度效应的农药,以充分发挥农药的性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5.
要想预先知道某种昆虫猖獗发生与否,就必须掌握它的发生规律,也就是必须明确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营养等等与昆虫生活现象的关系。但在自然情况下,外界条件是极其复杂而多样的,并同时作用于昆虫,因此完全籍田间的调查研究工作,常不能明确影响昆虫猖獗发生的主导因子,所以必须在室内利用各种设备,设计多种单一因子的环境条件,进行辅助性的研究工作,方可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6.
几种药剂对烟蚜毒力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5℃、20℃、25℃、30℃及3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吡虫啉、丁硫克百威和氰戊菊酯对烟蚜毒力的温度效应.结果显示,吡虫啉和丁硫克百威对烟蚜的毒力呈正温度效应,但随着温度上升,烟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变化比丁硫克百威大.吡虫啉毒力在35℃时为15℃时的7.12倍;而丁硫克百威为2.88倍.氰戊菊酯对烟蚜的毒力呈负温度效应,在35℃时的毒力约为15℃时的1/5.鉴于这些药剂的毒力受温度影响的规律,建议在气温较低时选用氰戊菊酯等负温度效应的农药,在气温较高时则选用吡虫啉等正温度效应的农药,以充分发挥农药的性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产虫茶昆虫紫斑谷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温度对贵州主要产虫茶昆虫紫斑谷螟P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研究以白茶Litsea coreana为寄主植物, 分别设置5个恒温(19, 22, 25, 28和31℃)条件, 研究温度对紫斑谷螟卵、 幼虫、 蛹和未成熟期平均发育历期、 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 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结果表明: 温度对紫斑谷螟各虫态发育历期、 发育速率和存活率影响显著。 在19 ~ 31℃范围内, 各虫态的平均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卵期、 幼虫期、 蛹期及未成熟期均在31℃达到最小值, 分别为4.56±0.24, 43.33±1.50, 7.89±0.20和55.78±1.69 d。 紫斑谷螟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二次回归关系, 且极显著相关。 此外, 温度显著影响各虫态存活率, 卵的存活率在28℃时最高, 为93%; 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则在25℃最高, 分别为88%和93%; 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紫斑谷螟卵期、 幼虫期、 蛹期及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30, 15.48, 13.19和14.82℃, 有效积温依次为88.36, 679.51, 159.73和952.04日·度。 这些结果为紫斑谷螟的繁殖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对指导虫茶生产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解剖实验,对比螽斯科与蟋蟀科在附肢、翅和口器与部分内部系统在构造上的差别,分析螽斯与蟋蟀不同的进化方向。通过对比可知,螽斯科后足不仅较蟋蟀科强壮,并且在前跗节上有着特殊的爪垫,其翅部、口器结构及消化系统也与蟋蟀科有明显区别。通过分析,认为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异与其栖息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关,昆虫结构上的微小差异体现了其进化意义及对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几种昆虫病毒交叉感染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纹夜蛾NPV(P_aNPV)、柞蚕NPV(ApNPV)和赤松毛虫CPV(D_aCPV)可感染玉米螟。D_aCPV对玉米螟1龄幼虫的ID_(50)为5.9×10~5PIB/ml饲料,对幼虫的生长发育、蛹重、羽化率和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D_aCPV主要侵染幼虫中肠柱状细胞,在细胞质中增殖;P_aNPV和A_pNPV主要侵染幼虫的体壁细胞和气管壁细胞。D_aCPV在玉米螟幼虫体内增殖后,多角体形态由正六角形变为锥形或四方形;成虫羽化时排出的蛹便可观察到多角体,病毒可传递给子代。利用其他昆虫病毒有防治玉米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的几种昆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陆相地层产有丰富的昆虫化石,已研究报道的计有8属19种,归于4目5科。其中,Protorthophlebia strigata Zhang,1996和Orthophlebia exculpta Zhang,1996产自乌苏上三叠统小泉沟群;Mesohagla xinjiangensis Zhang,1996,Protorthophlebia latipennis Tillyard,1933,Ortlwphlebia latebrosa Sukatsheva,1985,Orthophlebia colorata Zhang,1996,Mesopanorpa brodiei(Tillyard,1933)Martynova,1948,Mesopanorpa kuliki Martynova,1948,Mesopanorpa obscura(Martynov,1925)Martynov,1927,Mesopanorpa densa Zhang,1996,Mesopanorpa monstrosa Zhang,1996,Fletcheriana jurassica Zhang,1997,Plachutella exculpta Zhang,1997和Pseudocossus strenus Zhang,1997产自克拉玛依下侏罗统八道湾组;Ovivagina longa Zhang,1997,Ovivagina propinqua Zhang,1997和Ovivagina prolixa Zhang,1997产自沙湾县八道湾组;Ovivagina immediata Zhang,1997产自克拉玛依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根据产自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的同翅目昆虫盖翅标本,建立3新种,即产自沙湾县南安集海八道湾组的Procercopis shawanensis sp.nov.,产自克拉玛依吐孜沟八道湾组的Procercopina delicata sp.nov.,以及产自吉木萨尔县西大沟三工河组的Eofulgoridium tenellum sp.nov.。前两种归入原沫蝉科,最后一种归入短足蜡蝉科;这是Procercopis Martynov和Procercopina Martynov在中国的首次记录。Procercopis shawanensis与P.longipennis Becker Migdisova相似,区别在于新种R脉近末端有一短分支,Rs脉分叉一次,Rs与M脉之间只有一条横脉;Procsrcopina delicata与P.asiatica Martynov的区别在于新种横脉r-rs和r-m没有在一条线上,Rs脉分为2支,M脉后支简单;Eofulgoridium tenellum与E.kisylkiense Martynov的区别在于后者Sc脉在C脉与R脉的中间,M脉三分支。CuA脉在R脉主干分为R与Rs脉之前分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