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调查、探索摩尔根成为鹰氏族养子的那一天,氏族酋长领着他从一所长屋走到另一所长屋,同本族的亲人见面,告诉他谁是他的兄弟、姊妹、父亲、母亲。摩尔根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亲属有一套“奇特”的称呼:对自己的父亲和他的兄弟都叫父亲,对母亲和她的姊妹都叫母亲……。他走遍了塞讷卡部落的几个兄弟氏族: 狼、熊、龟、海狸、鹿、鹬、苍鹭,也发现同样的情况。好奇怪啊!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2.
打开网页,输入“周海翔”。可以找到许多他拍摄野生动物的画面。然而给人印象量深的,却是他在芦苇丛中藏视自然的眼神。目光中所流露出地探寻的、思考的、更重要的是对自然敬重的神态,说出了他在自然生态摄影中的一切。走过了曾经盲目拍摄的初期,他甚至以“不务正业”的方式四处奔走,大声呼吁。最终,甚至开始了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模式,尝试自己建立一小块保护区,用自己的双手实际来保护那一块土地,责任使他的镜头所瞄准的不都是美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李朝义 《生理学报》2005,57(6):774-775
我1962年开始跟随刘育民教授从事视觉神经生理学研究。那时他刚从瑞典回国不久,带领着我们几个年青人在国内开创视觉电生理方面的研究。当时科研经费很少,实验条件极其艰难。他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了微电极放大器和一些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没有条件使用大的实验动物,他就用昆虫做实验。他事必躬亲,凡事都要自己动手;他亲自教会我们如何制作微电极,如何分析和整理实验资料。我从他  相似文献   

4.
10月的一个午后,67岁的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像往常一样在社区的游泳池里,和心爱的四个孙子孙女一起嬉水。这时候,他的手机响了,是他的亲戚不经意间从收音机里得知赫什科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第一时间向他贺喜。这位以色列老头对此颇感意外。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得到这一科学的桂冠,甚至从未想到自己会成为诺  相似文献   

5.
正消极语言和积极语言语言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语言在沟通中对他人的伤害比较大,这种伤害会使他人产生消极的情绪。而消极情绪就是一个人对自我的不认同,它也可能是个人接下来对外部人际关系不良行为的源头。比如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不够满意,他自己开心、快乐的状态就会少,同时可能引起他对外部人际关系的积极行为就少,建设性的行  相似文献   

6.
怀念敬爱的冯德培老师胡旭初(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所,上海200031)我以无限怀念的心情,追述已故的冯德培老师。冯先生享年八十八岁,也可称高寿,然而我仍然觉得他是可惜地过早逝去。他自己一直不认为是“老”了,事实上他正准备自己90岁以后再来个人生阶段的开...  相似文献   

7.
我画朱鹮     
我选择画朱鹮,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忧虑。 1996年前后,是我创作丝网版画的丰收季节。在完成丝网版画《向日葵》、《鸡冠花》之后,又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朱鹮》。画家在他的生命旅途中,并不知道他将会创作什么,但他知道他关注什么,他关注什么他就会发现什么,并最  相似文献   

8.
最近人民教育(1955年3月),发表了“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改进中学生物教学.”的短评,并且同时发表了有关生物教学的文稿五篇.就生物学通报来说,对这一方面的文章也发表了不少.在我们生物教师队伍中,很多同志都已加强了课内外的实验实习和参观采集工作,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已看到了一些成绩。但这当中有一个问题却不容许我们忽视,那就是我们的联系实际不单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也是与阶级斗争联系的。现在让我来举个具体例子罢!有一位生物学教师同志,他备课非常认真,常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每夜看参考书,不到深更半夜不息.假使你说他是教条主义者吧!这可并不,他在学校里建立了饲养动物和种植植物的场所,他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既养鸡、养兔,也养蜂、栽花。而且他自己家里就有着个出销苗木的园圃.他可以把自己园圃的苗木售给学校,也可以把校园里的收获销给自己。由于他有广博的书本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去年在上海召开第八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表大会期间。我和邹承鲁先生等几个人一起散步时 ,他的一个 60年代的研究生对我说 :“严格地说 ,你和邹先生的过去的关系不能算是师生关系 ,只有正式做过他的研究生的人 ,才可以称为他的学生。”我一下子楞住了 ,我称邹先生为我的老师 ,完全出于对他尊敬、感激之情。现在电视台上 ,无论碰到什么人 ,都尊称他一声老师 ,老师的名称用滥了。学术界 ,也确有这样一些人 ,喜欢攀龙附凤 ,只要是名人 ,那怕是搭上一点八辈子的关系 ,就可称他为自己的恩师 ,尊敬有加 ;而自己的真正的老师 ,或是对那些…  相似文献   

10.
云杰  CFP 《生命世界》2006,(12):74-75
“他是一位杰出的环保主义者,他以自己特有的魅力让全世界了解了澳洲,他的激情、幽默和冒险精神感染了全球成千上万名观众。非常遗憾、澳大利亚失去了一个极为出色的儿子。”——澳大利亚总经理霍华德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去年在上海召开第八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表大会期间 ,我和邹承鲁先生等几个人一起散步时 ,他的一个六十年代的研究生对我说 :“严格地说 ,你和邹先生的过去的关系不能算是师生关系 ,只有正式做过他的研究生的人 ,才可以称为他的学生。”我一下子楞住了 ,我称邹先生为我的老师 ,完全出于对他尊敬、感激之情。现在电视台上 ,无论碰到什么人 ,都尊称他一声老师 ,老师的名称用滥了。学术界 ,也确有这样一些人 ,喜欢攀龙附凤 ,只要是名人 ,那怕是搭上一点八辈子的关系 ,就可称他为自己的恩师 ,尊敬有加 ;而自己的真正的老师 ,或是对那些…  相似文献   

12.
与叶干先生相识,纯属偶然。在北京至武昌的特快列车硬坐车厢中,我们的坐位正好连号。也许是漫漫长夜难熬,开始了试探性的交谈。但一听说我是《植物杂志》的编辑,他就如同找到了知音。叶先生在中国地质大学工作,曾搞过古植物。但他的业余爱好却是观察身边活生生的植物世界。当今“集物”是一大热门,集邮、集火花、集旧钟表、集奇石、集蝴蝶标本……可这位地质大学的叶先生,却用自己的相机收集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植物照片,他称它们为“双胞连体”现象。出于职业的关系,听他一介绍自己的收藏,我就开始组稿。而他出于对我的信任,也出于探究事物原委的心理,不久就如约寄来了他10多年来所拍摄的“植物双胞连体”照片中的一些“精品”。  相似文献   

13.
提到诺贝尔,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他的伟大成就和那份著名的遗嘱。但是大多数人对诺贝尔的家庭、所受的教育、个性等方面却不了解。由于诺贝尔一生对自己保持最大的沉默,以至于关于他的传记文学很少出  相似文献   

14.
被狮子、老虎那长着尖利牙齿的大嘴巴咬上一口,肯定痛苦不堪,甚至还会小命不保.如果被小小的昆虫叮咬,其实,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施米特先生对此深有体会,因为他曾心甘情愿地伸出自己的胳膊和手指,让那些凶悍的昆虫在上面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痛苦的印记。随后,他分别记录下自己被这些小家伙叮咬后的感受(简称叮后感).  相似文献   

15.
莫诺在他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一书里既然十分肯定不变性是生命的最基本的属性,他怎样解释生物的进化呢?他怎样解决生命自然界中不变和变之间的矛盾呢?他提出偶然进化论来解决这个矛盾。他认为不变是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变则是可有可无的;而变的基础是偶然性,而且是单纯的偶然性。他指出,作为生命不变性的分子基础即去氧核糖核酸(DNA)虽然会异常精确地复制自己,但有时也会由于物理作用而出现分子的“噪声”即遗传分子发生某些紊乱,由此产生突变;而突变基因又会同样精确地复制自己,从而出现遗传的变异。他说:“至少某些紊乱会引起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林志彬教授是一位著名的药理学家,他致力于名贵中药灵芝的研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以极大的热忱投身到中国药理学会的工作中,为中国药理学走向世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林教授总结出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体会,令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7.
在细胞遗传学国内空白之时,他送来福音;在华夏大地暗哑不闻之时,他语惊天人;在科研秩序艰难重建、百废待兴之时,他又不顾高龄,亲力亲为,义无反顾投入精力和财力,誓振兴中国的遗传科学——他就是中国遗传学奠基人李汝祺先生。怀高远之心,践壮志之路,开学科之先河,李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专注科研,将自己的血液永远地融入了祖国发展的脉搏。  相似文献   

18.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对这位伟大的瑞典发明家诺贝尔(A.Nobel,1833—1896)逝世90周年表示最深切的纪念。因为他的发明创造造福于人类做出伟大的贡献,因为他的精神永远鼓励着全世界科学工作者奋发向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从事劳动、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9.
恺撒是一个改变了古罗马历史进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这位天才人物却常常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举动。有一次,当元老院向他颁发最高荣誉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没有起立接受,而是坐着纹丝不动。事后恺撒后悔不已,懊恼地说愿意伸出脖子给任何一个人去割。据他解释,当时他头脑昏晕、手脚麻木,完全没有知觉,根本无法在大庭广众下站立着说话,因为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癫痫。历史上似乎很多名人都患有精神疾病。作家海明威因长期患抑郁症最后饮弹自尽;画家凡·高则把自己的疯癫看作是绘画艺术所不可缺少的部分;英国18世纪中叶的文坛领袖约翰逊走在伦敦街上的时候,总是强迫自己去碰一下路边的每一个邮筒,如果漏掉一个,就非要回头再去碰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他身处亡国之乱世,目睹故土沦陷之悲凉,他日夜忧患苍生、痛惜思民,虽胸怀爱国之心和匡复之志、身兼沙场之略和经纶之才,却因当权者的昏庸而得不到重用。故时常悲愤交加、饮恨报国无门,英雄只能放歌词坛,唱出自己的悲壮之声和爱国情怀,于是在他的词中处处洋溢着慷慨激昂、悲痛沉郁的英雄情怀,这与他早年执戈横槊的戎马生涯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就早已指出,他的词是"英雄感怆"。他是唐宋词史上罕有匹敌的,文韬武略兼备的英雄词人。他在国难当前的灾难年代,以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和英雄豪气自动地把雪耻救国当作自己的职责,表现出无味的忘我精神和坚强勇敢的可贵品质。他的词中所创造的抒情人物(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唯一的一位性格丰满、情怀复杂的英雄——悲剧英雄。辛弃疾的英雄情怀体现为对崇尚的理想执着,强烈的使命感和坚定的进取精神,以及民族社会与个体人生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