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茴香菖蒲,一种新的香料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发南  李荫昆   《广西植物》1985,(3):177-177
在广西和湖南的一些地区,群众常用天南星科菖蒲属的一种植物作食用香料。这种植物尽管在外形和气味上,与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迥然不同,但两者却经常混淆不清,导致了应用上的差错。近年来,我所从事植物化学研究的程菊英等同志,对它的成分作了分析,发现其内含物与石菖蒲差异很大。这是一种未被人们所熟悉和利用的、很可能有发展前景的食用香料植物。我们根据它的芳香油具有浓郁的茴香气味这一特点,将它的中文名称命名为“茴香菖蒲”。  相似文献   

2.
茴香菖蒲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菊英  唐改福   《广西植物》1985,(1):38-42
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结合薄层层析、气相层析、红外和核磁共振光谱等鉴定了茴香菖蒲全株的精油成分为:α-派烯,β-水芹烯,伪柠檬烯,异龙脑,胡椒酚甲醚,大茴香脑,榄香烯,β-石竹烯等17种以上。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茴香菖蒲精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茴脑为原料,乙酸乙酯和水为新型混合溶剂,室温下通过臭氧化分解反应制取茴香醛,并对比了该体系下和传统溶剂体系下茴香醛产率的差别。实验考察了溶剂种类、溶剂用量、臭氧气流量、混合溶剂中水含量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验证。该反应在水的存在下实现了室温下一锅法合成茴香醛,产率可达81.7%,避免了茴脑臭氧化物的分离及还原步骤,工艺简单,洁净环保。  相似文献   

4.
香茅醛是一种重要的单离香料。据分析在马蜂柑和红河橙叶精油中含有大量香茅醛.分别达到77.98~78.23%和33.28~35.89%,是香茅醛的两种新的资源植物。此外,由于这两种植物叶精油中还含育其它大量含氧化合物,总计达到93.81~91.12%和67.42~67.92%而萜烃成分较少,只有1.38~4.66%和28.19~30.07%,因而精油香味独特,是两种有发展前途的香料植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8个角茴香自然群落的群落特征和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调查,对其群落特征和花部特征进行初步探究,为进一步对其传粉适应性以及繁育系统特征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角茴香群落中包含30种植物,隶属于15科28属,单种科、单种属较多。(2)根据群落组成和重要值可将8个角茴香自然群落划分为3个群丛,分别是角茴香+草地早熟禾+白茎绢蒿群丛、角茴香+艾比湖沙拐枣+白茎绢蒿群丛和角茴香+白茎绢蒿+蛇麻黄群丛。(3)角茴香种群、单株、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历时37~40d、14~16d、13~15d和1~2d,单株结籽量700~900粒,种子千粒重(0.291 0±0.002 7)g,单花具有特殊的中裂片结构,具有雄蕊拟态和花粉二次呈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角茴香的开花物候特征及其对生殖成功的影响,于2015年对其自然种群各水平的开花物候指数、开花过程中的花部特征变化和结实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表明:(1)角茴香种群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种群水平的花期持续时间为36 d。(2)单花具有独特的花瓣结构,其内层花瓣由白色的侧裂片和黄色的兜状中裂片构成,中裂片是角茴香植物花粉二次呈现的关键功能器官;开花进程依其外层花瓣开裂大小可分为4个阶段,即外层花瓣顶端未张口、外层花瓣顶端张口5~7 mm、外层花瓣顶端张口12~14 mm和外层花瓣顶端张口3~5 mm。(3)花序水平的开花振幅曲线呈渐进式单峰曲线,开花同步指数为0.748,个体水平表现出较高的相对开花强度,其分布频度的偏斜率为0.45,主要频度范围分别集中在20%~30%和50%~70%之间。(4)花序水平的始花日期与花期持续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开花数与座果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5)自然状态下,角茴香结实率和结籽率分别是82.7%±0.1%和93.6%±0.8%。角茴香开花强度分布频度上出现的高、低强度的分异趋势是吸引传粉者、促进结实的有效生殖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的资源植物位于美国亚洛桑那州的美国水利资源保护实验室所属农业研究与服务站的科研人员最近通过遗传育种培育出一种新的农作物一斑鸠菊属植物(Vernoniagalamensis)。它将为农民增加收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油漆、清漆和塑料,该植物原先生长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微生物降解反式茴脑获得茴香酸的产量,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T2的发酵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降解过程的转化率。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碳氮源种类及浓度、反式茴脑添加量、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pH以及装液量对茴香酸生成量、反式茴脑降解率的影响,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影响茴香酸生成量的显著因素并获取中心点,最后采用Box-Behnken模型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并验证。结果表明氯化铵浓度、初始pH和装液量是显著影响因素,最佳发酵条件为:柠檬酸钠10 g/L,氯化铵1.26 g/L,反式茴脑添加量1%,发酵温度30℃,接种量4%,初始pH 7.9,装液量42 mL/250 mL。优化后茴香酸生成量为7.24 g/L,为优化前的3.5倍,茴香酸摩尔生成率为80.72%,反式茴脑降解率为89.81%,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270.28%和97.78%。综上,假单胞菌NT2是生物转化生产茴香酸的潜力菌株。响应面优化可以显著提高反式茴脑的降解率和茴香酸产量,这为大规模生产茴香酸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等手段,从海洋生物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 Bell.)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为2-(2′R-羟基-十五碳酰胺)-3-羟基-(2S,3R)-二十二烷1-O-β-D-葡萄吡喃糖苷(1)和2-{2′-羟基-(2′R,14′Z)-二十三碳烯酰胺}-3-羟基-(2S,3R,6E)-十五碳烯1-O-β-D-葡萄吡喃糖苷(2),它们都是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罗氏脑苷B和罗氏脑苷C。  相似文献   

10.
高敏  李学军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2):F0003-F0003
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在抑郁症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这一发现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并有可能因此而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陆生草本,株高130—160厘米,全体无毛。假鳞茎圆柱形,粗壮,高25—40厘米,直径4—4.5厘米,多纵棱,榄绿色,常具10—11节,节间长0.2—11厘米。叶片6—7,纸质,阔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98—140厘米,宽13—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全缘,叶脉9—11条,在叶腹面下陷,在叶背面隆起;叶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陆生草本,株高130—160厘米,全体无毛。假鳞茎圆柱形,粗壮,高25—40厘米,直径4—4.5厘米,多纵棱,榄绿色,常具10—11节,节间长0.2—11厘米。叶片6—7,纸质,阔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98—140厘米,宽13—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全缘,叶脉9—11条,在叶腹面下陷,在叶背面隆起;叶柄不明显。叶鞘6,阔卵状  相似文献   

13.
14.
柱隔孢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柱隔孢属二新种:决明柱隔孢Ramularia cassiae,寄生在豆科(Leguminosae)云实亚科(Caesalpinioideae)望江南决明(Cassia occidentalis)上; 莲子草柱隔孢 (Ramularia alternantherae), 寄生在苋科(Amaranthaceae)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上。柱隔孢属在云实亚科和苋科是首次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模式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5.
含笑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含笑属(Michelia)二新种:雅致含笑Michelia clegans Law etY.F.Wu, 溜叶含笑M.laevifolia Law et Y.F.Wu.  相似文献   

16.
星球藻属Asterocapsa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洪兴 《植物研究》2000,20(1):9-11
原植体球形,亚球形或长圆形,细胞单生或2, 4个细胞组成小群体,再由小群体组成大群体,群体直径8~17μm。细胞球形,不包括胶被直径为2~2.2μm,含胶被时直径为4~5.5μm,个体及群体胶被宽厚、坚硬、黄色、层理明显,密生黄色疣突状棘刺。原生质体均匀或具细小颗粒体,蓝绿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寄生在落叶松(Larix Mill.)上的二个子囊菌新种——多孢小黑腐皮壳(Valsella multispora sp.nov.)及落叶松隐腐皮壳(Cryptovalsa laricina sp.nov.)。其形态特征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以及显微照像图版。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叙述了采自四川省的白粉菌科二个新分类单位,它们是寄生在马桑科马桑上的新种马桑球针壳(Phyllactinia coriariae Xie)和马桑棒丝壳(Typhulockaeta corlariae Xie)。马桑科是球针壳属和棒丝壳属寄主科的世界新记录。  相似文献   

20.
白粉菌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采自四川省的白粉菌的两个新分类单位。它们是寄生于省沽油科野鸦椿上的新种野鸦钩丝壳(Uncinula euscaphidis Xie sp.nov.)和大风子科山梧桐上的新种山桐子钩丝壳(Uncinula idesiae Xie sp.nov.)。省沽油科和大风子科是钩丝壳属白粉菌寄主科的世界新记录。模式标本存放于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