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众所周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主要由于T_4淋巴细胞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E)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AIDS在1981年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时才数例,当时谁能预想到数年中此病竟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以至于使全世界几乎陷于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2.
<正>分别使用FⅧ和FⅨ是治疗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标准疗法。但与输血浆组分物特别是输凝血因子浓缩物相关的一个不好解决的严重问题是;传播人类致病性病毒。该情况是由血友病人中诱发高感染率(50-90%)的AIDS病毒反映出来的。不仅AIDS能由输血液制品传播,血清性肝炎(乙肝)长期来一直被认为是与输血危险相关。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来,还遇到一种新型的血清性肝炎一即所谓NANBH。后者只能用象转氨酶(ALT,AST)升高  相似文献   

3.
<正> 1981年美国首先发现AIDS病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出现原出不明的免疫功能不全的男性同性恋者伴发卡氏肺囊虫肺炎、白色念珠菌感染及Kaposi肉瘤等。其后在经常静脉注射药物的人群中亦出现AIDS病患者。免疫学调查表明AIDS病患者除见于血友病、接受输血者外,还见于有异性接触史的人中。1983年发现淋巴腺相关病毒(LAV),1984年分离出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及AIDS病相关病毒(ARV),1986年后,作为AIDS病的病原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982年美国将AIDS病定义为有细胞免疫功能不全、尤其是T4细胞降低,有卡氏肺囊虫肺炎、白色念珠菌感染及并发Kaposi肉  相似文献   

4.
国立癌症研究所的R.Gllo等人生产出一种能自我复制的AIDS病毒变异体,它不会象毒性病毒那样去破坏T-4辅助细胞。这种失去了遗传物质200个碱基对的非毒性AIDS病毒可作为试验疫苗的基础,目的是用它使人体带有抵抗AIDS病毒的能力。 研究者们队为;AIDS病毒的外壳蛋白质很可能是使T-4细胞致死的原因,因而那些探求生产AIDS病疫苗的人都把兴趣放在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下。  相似文献   

5.
<正> 日本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至1986年9月达21名(血友病患者11名,男性同性恋者10名),迄今尚未见到由输血引起AIDS患者发生的报告。日赤 血液中心发表了对供血者90万份检品进行筛选的结果,有6名为AIDS病毒抗体阳性。这意味着日本也可因输血引起AIDS病毒的感染,当务之急是紧急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症的病型 HIV感染症不仅限于AIDS。HIV感染后一周左右出现发热,并出现伴有淋巴结肿大的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样症状。多数是一过性的。经相当时间后成为AIDS相关症状(ARC)。在感染HIV的人群中,有10%左右在6个月或5年的潜伏期之后发病。AIDS是由于HIV感染造成免疫  相似文献   

7.
<正> 婴儿艾滋病(AIDS)患者不断增加,到1986年底,已有394例婴幼儿AIDS发生,其中一部分是因为输血和血友病患者所用凝固因子制剂(非加热)所致,但大部分是因为母婴间AIDS病毒(HIV)的感染。而ATL的母婴间感染大部分是通过哺乳感染的,一些地方禁止ATL抗体阳性的妇女哺乳。  相似文献   

8.
<正> 试管凝集试验(TAT)已成为布氏菌病血清学诊断的标准方法。是公认的关于布病血清学的定量试验。虽然TAT是标准方法,但因其繁琐,所以不适用于布病大量标本的初步试验。TAT对于现场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不方便。已报导了几种快速筛选试验,包括玻片凝集试验(TAT),酸性平板抗原凝集试验(CAT)和微量凝集试验(MAT)。在报告中,对SAT、MAT和CA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AT真阳性和真阴性的结果界限进行了严格测定。  相似文献   

9.
<正>献血员的管理 所有具有下述危险因素的血液和血浆供者,包括具有AIDS症状者,有AIDS相关复合物(ARC)者或携带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或淋巴结病相关病毒(HTLV—Ⅲ/LAV)感染的带毒状态者,在可能的任何时候,应通过医疗史检查或实验室的筛选,将这些人排除献血。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广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特征并评价TM Mp1p(一种甘露糖蛋白)抗原试剂...  相似文献   

11.
猴D型逆转录病毒和猴艾滋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志斌 《动物学研究》1992,13(2):193-199
1983年在加里福利亚和新英格兰灵长类研究中心先后发现了与人艾滋病的表现相似的猴艾滋病(Smian AIDS,SAIDS)(Letvin et al.,1983;Henrickson et al.,1983)。引起SAIDS的病原体有猴艾滋病D型逆转病毒(Simian AIDS Type D)Retrovirus,SRV)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ency Virus,SIV)。由  相似文献   

1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危险性极高的慢性传染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能够阻断正在进行的病毒复制而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目前尚无有效根治AIDS方法。免疫细胞在HIV/AIDS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发挥着十分复杂的作用。细胞治疗是通过筛选表达抗HIV基因型的细胞或转染抗HIV基因、受体基因等方法获得抗HIV免疫细胞,并在体外进行扩增,将其转输给HIV/AIDS患者。细胞疗法与HAART等疗法有协同作用,促进HIV/AIDS的治疗。本文综述抗HIV-CAR T细胞、aTCR T细胞、负载HIV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等在HIV/AIDS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HIV抗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马晶  郭秀婵  曾毅 《病毒学报》2006,22(2):155-15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AIDS的流行已成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灾难,全球活着的HIV感染者已超过4 300万人,每天约有14 000  相似文献   

14.
人们迫切希望能早日研制出根治或缓解AIDS(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爱滋病)的治疗药。目前,在体外(即试管内)能抑制AIDS病毒增殖的叠氮噻唑(Azidothiaz-ine)等化合物引人注目。排在首位的有效药是用重组DNA生产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单克隆抗体。关于AIDS疫苗开发的认可时间,现在还不好推测。  相似文献   

15.
一种能抗AIDS的实验性疫苗在灵长类动物上显示了出人意料的保护作用,美国政府AIDS研究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该项研究在人类AIDS疫苗的研制过程中是个飞跃。类人猿AIDS病毒(SIV)和HIV一样可以感染并抑制免疫系统,导致发病和死亡。科学家一直把SIV作为HIV研究的模板,特别是在疫苗研制方面。Murphey-Corb用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完整SIV对12只恒河猴进行了免疫,同时注射能激发免疫反应的苏氨酰胞壁酰二肽,  相似文献   

16.
由国立科研筑波医学实验灵长类中心的研究小组通过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红毛猴的方法看到了与人AIDS(爱滋病)同样症状。因此存在着作为AIDS病病态模型动物使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本周,加州埃默里维尔奇隆(Chiron)公司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同加利福尼亚大学一起克隆了编码能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毒基因的完全序列。这就展示了获得制造AIDS疫苗和建立诊断试验所需病毒蛋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连市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IV病毒载量和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开始抗病毒治疗,治疗时间满一年的HIV/AIDS 60例,分别在进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0、6、12月用全自动病毒载量分析仪(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检测HIV病毒载量,同时用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Calibur)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结果60例HIV/AIDS中治疗前仅有9例患者有检测数据,都是高病毒载量(VL1 000),在治疗6个月后,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3.33%(44/60)、治疗12个月后,载量抑制比为81.67%(49/60)。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病毒载量抑制比显著升高(Z=12.85,P0.001;Z=16.35,P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CD4~+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都有所上升,差异有显著性(F=72.73,P0.001;F=53.83,P0.001)。病毒载量越低,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越高,呈负相关,有显著性差异(F=21.66,P0.001;F=8.53,P0.001)。结论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提高CD4~+T淋巴细胞数,改善HIV/AIDS免疫状态。细胞免疫指标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1.关于艾滋病(AIDS)流行的起源,目前仍是未解的秘密。一种观点认为其起源为黑猩猩的一种反转录病毒(SIVcpz),因跨种而致感染(Nature,1999,397:436),然而仅在一只黑猩猩中发现该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相似,从其他黑猩猩中并未发现同样的病毒。由于1960年Houghton Miffin公司在购买黑猩猩时常用混合的人全血给予腹腔注射以“防止得到人中的疾病”,因此该黑猩猩体内发现的反转录病毒可能来自人血,故Goldberg等认为目前尚不能认为SIVcpz是人HIV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HIV-1 TAT蛋白转导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T蛋白转导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编码的一段富含碱性氨基酸、带正电荷的多肽,属于蛋白转导域家族的一员。长期研究发现其全长及11个碱性氨基酸富集区的核心肽段(YGRKKRRQRRR)不仅能够在包括蛋白质、多肽及核酸等多种外源生物大分子的跨膜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携带这些外源生物大分子通过活体细胞的各种生物膜性结构(如细胞膜和血脑屏障等)并发挥生理功能,但其跨膜转导机制仍不明确。新近研究还发现TAT核心肽段在促进外源蛋白高效表达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显著增加外源蛋白高效、可溶性表达的水平,显示了TAT蛋白转导肽的新功能。以TAT蛋白转导肽跨膜转导作用的长期研究背景为基础,分别从TAT蛋白转导肽的结构特点、其跨膜转导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进一步结合TAT蛋白转导肽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从药物研发、机制探索及新功能的开发等方面展望了后续研究方向与应用价值,不仅为深入阐述TAT蛋白转导肽的跨膜转导作用的功能意义提供了参考依据,而且为TAT蛋白转导肽在微生物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