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前母体处于应激状态下,可以削弱子代的神经系统对外界不良刺激影响的抵抗能力.但产前应激状态是否可以影响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动物行为的增益作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动物需要经常接受注射操作,注射操作本身是否会影响动物行为,尚未有相关研究.在本实验中,探索了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围产期注射操作和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动物行为可能的交互影响.母鼠在经历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后生产子代,雄性仔鼠在围产期(日龄第7, 9, 11天)不接受注射或接受盐水或奥氮平注射(2 mg/kg,腹腔注射).在其亚成年期(日龄第35天)和成年期(日龄第60天),观察其社交和嗅觉辨识行为,分析了总探索时间和对新旧刺激的偏好程度两个参数.我们发现,围产期重复注射操作可以改变产前应激组大鼠在社交和嗅觉辨识实验中的偏好程度,对无应激组大鼠没有影响.奥氮平注射可以增长无应激组大鼠在社交活动中的总探索时间,对应激组大鼠没有影响.研究表明,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可以易化诸如围产期注射操作等不良环境刺激导致的行为异常,并减弱抗精神疾病药物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产前应激(prenatal stress,PS)能引起子代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然而,其脑内潜在分子机制仍有许多不为人知。为了探讨PS对一月龄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其脑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的影响,本研究选用32只子代雄鼠为研究对象,以每组8只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C)、产前应激组(PS)、产前应激给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 B)组(PS+Na B)和产前应激给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PS+NS)。所有子鼠在生后第30天进行强迫游泳和高价十字迷宫的行为学检测,然后断头取脑,用RT-PCR检测海马、皮层中HDAC2和HDAC5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S子鼠抑郁样行为增加,并伴随着海马HDAC5的过表达,而皮层HDAC5表达没有明显改变;PS子鼠给与Na B腹腔注射后,抑郁样行为改善,海马HDAC5表达也明显降低。HDAC2在各组子鼠的海马和皮层中均没有明显差异。该文不仅揭示了PS通过诱导HDAC5的改变从而引起子鼠的抑郁样行为,同时也为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3.
脊髓α运动神经元直接支配骨骼肌活动,是躯体运动和行为控制的最后公路(final common path)。因此,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调控对于运动行为的执行至关重要。事实上,脊髓运动神经元接受多种神经调质的传入,尤其是单胺能神经调质。然而,组胺和下丘脑组胺能神经系统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及其下游离子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大鼠脊髓脑片细胞内记录方法,发现组胺H1和H2受体的激活均能增强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重复放电行为和兴奋性。钾通道的关闭和钠-钙交换体的激活共同参与了H1受体激活介导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而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HCN)通道的开放则负责H2受体激活介导的兴奋性效应。以上结果提示,通过切换与组胺受体相耦联的离子通道和交换体的功能状态,组胺可以有效地偏置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而下丘脑组胺能神经传入很可能以这种方式直接调控最终的运动输出并主动调节脊髓运动反射和运动执行。  相似文献   

4.
地外空间的亚磁场环境是影响宇航员健康的一种潜在风险因素.动物和人体实验表明,亚磁场显著影响个体行为和神经系统功能.但是,目前尚缺乏亚磁场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等多方面影响的系统检测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动物饲养的亚磁场环境(500 n T),并系统检测了30天亚磁场处理对成年雄鼠(C57BL/6,4~6周龄,(20±2)g)的昼夜周期、痛觉、情绪及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地磁场中饲喂对照组,亚磁场中小鼠的昼夜饮水节律改变、热敏痛觉耐受能力和整体活动水平降低,但是没有发生焦虑或抑郁情绪.亚磁场处理后,小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下降.这些结果说明一个月连续亚磁场处理扰乱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和内分泌,随后可能导致其感知觉能力的变化和运动机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丹参酮IIA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RPMCs)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其损伤的影响。采用原代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分为正常对照组、5 mg/L LPS作用RPMC 24 h组、5 mg/L LPS分别与40、80和160μmol/L丹参酮IIA共同作用24 h组。MTT测定各组RPMCs增值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FN、COL I、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研究发现丹参酮IIA+LPS组的RPMCs的增殖率明显高于LPS组(P0.05)。丹参酮IIA可降低LPS刺激下RPMCs中IL-1β、IL-6、TNF-α、ROS和MDA的表达,同时FN、COL I、Bax mRNA表达也明显下降。但SOD水平和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LPS组相比。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IIA具有抑制LPS所致的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及抑制纤维化的作用,进而起到对RPMCs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喃喃  朱芳  徐强  高希武 《昆虫学报》2006,49(4):671-679
杀虫剂抗性是指“生物的一个品系发展了对该生物正常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具有致死作用剂量的杀虫药剂的能力”。行为改变、生理学上的变化或代谢解毒等抗性机制能够降低毒物到达靶标的有效剂量。行为抗性是指减少昆虫与毒物接触或使昆虫能够存活于对大多数对正常个体致死(或有害)的环境中的任何行为。生理学改变的机制包括杀虫剂对表皮的穿透性降低、增加对药剂阻隔(sequestration)或储存和加速杀虫剂的排泄。细胞色素P450、水解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杀虫药剂代谢解毒的主要3大酶系。细胞色素P450是一个超基因家族,是生物体内对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合物解毒代谢或活化最重要的酶系。在许多害虫中发现P450介导的解毒代谢增加导致了对杀虫药剂抗性的增加。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可溶性的 二聚体蛋白,与代谢解毒、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排泄有关,许多昆虫中证明其抗药性与该酶活性增加有关。水解酶实际上是一组异源的酶类,其对抗药性的作用包括通过基因扩增增加酶量,作为结合蛋白隔离杀虫药剂或通过增加酶的活性加强对药剂的水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神舟8号飞船的SIMBOX发射机会,对真实微重力影响裸藻光合作用活性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微重力降低了光合活性(Fv/Fm),提高了细胞内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含量.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显示微重力降低了叶绿素荧光强度,但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形状(O-J-I-P)没有改变.在微重力处理下裸藻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和光合作用性能指数(PIABS and PICS)都明显降低,但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和单位反应中心耗散的能量(DIo/RC)都明显升高.77K低温荧光光谱实现微重力改变了能量在PSⅠ和PSⅡ之间的分配并出现了红移现象.这些结果表明真实微重力降低光合作用的活性有可能通过两个途径,即抑制裸藻抑制光合电子传递中PSⅡ的受体端和改变PSⅠ的结构从而引起流向PSⅠ的能量传递减少.  相似文献   

8.
环境应激(environmental stress,ES)是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中的应激成分。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模型通常用于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也可用于研究昼夜节律系统对抑郁的调节作用。然而,ES在多大程度上能对昼夜节律系统产生直接作用尚待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ES对大鼠抑郁样行为以及大鼠外周血中皮质酮和褪黑素昼夜节律的影响。大鼠分为对照组、低频率ES组和高频率ES组,通过糖水偏爱测试、旷场测试、体重增加及饮食,观察ES对大鼠抑郁、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并在24 h内每间隔4 h一次采集大鼠尾静脉血,共7次,采用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中24 h皮质酮和褪黑素节律性变化;选择ZT0一个时间点的血浆,检测调节饮食的胆囊收缩素、神经肽Y及瘦素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S可导致大鼠血清中皮质酮和褪黑素的昼夜节律紊乱、瘦素水平增加、体重增量降低,而未表现出抑郁、焦虑样行为。以上结果提示,ES可引起大鼠皮质酮和褪黑素的昼夜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9.
普通齿蛉幼虫的游泳行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广翅目昆虫幼虫在水中的游泳能力, 以丰富其水生习性的行为学资料, 选取中国特有种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幼虫为研究对象, 通过室内试验对其游泳的姿势、 刺激因素、 不同龄期游泳能力及在外界刺激下的游泳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 普通齿蛉幼虫有垂直、 平行、 仰面和侧面等4种游泳姿势, 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9.08%, 5.49%, 4.40%和0.61%。游泳时身体呈不同程度的“S”形, 利用头部和尾部方向的改变实现虫体的上升、 下沉和游泳姿势的改变。普通齿蛉幼虫利用身体的摆动游泳, 游泳时3对足以固定的姿势靠紧身体。不同龄期的幼虫游泳能力差异很大, 6龄幼虫的游泳能力远强于2龄和末龄幼虫。在游泳时, 普通齿蛉幼虫还具有比较复杂和独特的防御行为, 如其腹部末端会喷射出化学物质。据此认为, 普通齿蛉拥有较强的游泳能力, 有助于其逃生和防御。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进化蕨类受精作用的特点和细胞学机制,该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受精作用的主要过程,观察结果显示:(1)蕨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细胞,多数情况下,该精子的螺旋运动先在受精孔的下方产生一个受精腔,然后精子再与卵细胞质融合。(2)第一个精子的这种延迟的螺旋运动和因精子的钻入而引起的卵细胞固缩反应可能是阻止多精受精的重要因素。(3)卵发育时期产生的核外突在受精后仍能持续12h,然后与核本体分离,逐渐在细胞质中消解。(4)合子通过其后方细胞质的液泡化而建立了水平极性,此后再进行细胞分裂。该研究观察到了进化蕨类受精作用过程中的一些新现象,包括产生受精腔、卵细胞固缩反应、核外突的命运以及合子极性建立等,这有助于理解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机制及有性生殖的演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具有非线性成熟率的食物网模型研究了幼年竞争瓶颈对种群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论显示当竞争瓶颈比较弱的时,捕食者生活史中的幼年瓶颈对系统的影响要大于成年.模型存在两种可能的共存态或双稳定性,即消费者-捕食者和消费者平衡态共存,但是瓶颈不能诱导系统的双稳定性.进一步研究说明了选择不同的瓶颈或初始条件,瓶颈能够改变次级消费者对捕食者的净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但其中枢机制尚不明了.杏仁核在疼痛反应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关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杏仁核各个亚区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探索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机制.8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和8位健康者进行了普通核磁共振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将杏仁核各个亚区分别进行的功能连接分析,并将功能连接和被试者的病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了相关分析.与健康志愿者相比,PHN患者杏仁核的基底外侧部(laterobasal groups,LB)和皮质部(superficial groups,SF)与多个脑区的FC表现出增强,主要位于颞叶和额叶.同时SF与多个区域的FC出现减低,主要位于额叶和顶叶.颞叶和额叶部分区域与LB的FC强度、与病程长短和VAS评分表现出关联性.研究结果提示,PHN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的改变提示了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发展中,杏仁核以及多个涉及情绪、认知、注意的脑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胆碱能神经元的逐渐丢失和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特征。脑内胆碱能神经元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是基底前脑的内侧隔核(medial septum,MS),其发出投射纤维至海马。尽管AD患者和动物模型脑内淀粉样β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神经毒性包括特异性损伤胆碱能神经系统的作用已被广泛报道,但仍不清楚聚集在MS的Aβ是否会影响海马突触可塑性,进而影响学习记忆行为。本研究采用Morris水迷宫、Y型迷宫和在体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记录,观察了MS注射Aβ对大鼠海马LTP及认知行为的影响,同时还以能特异性损伤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的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作为对照,进行了效应比较。结果显示:(1)MS注射Aβ_(25–35),而非KA,明显损伤了大鼠在经典Morris水迷宫和对位水迷宫中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2)MS注射Aβ_(25–35)和KA均损害了大鼠在Y迷宫中的新异环境探索能力;(3)MS注射Aβ_(25–35),而非KA,明显抑制了大鼠海马CA1区在体LTP;(4)Aβ_(25–35)和KA均未影响大鼠在行为学测试中的运动能力和电生理记录中的海马CA1区双脉冲易化(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以上结果表明,MS注射Aβ能够损伤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学习记忆灵活性和探索行为,并压抑海马LTP。结合以往研究,本研究提示:MS的胆碱能神经元及其海马投射可能是AD病程中受Aβ神经毒性作用损害的主要细胞和组织,选择性损伤MS中的胆碱能神经元会导致AD病程中的海马突触可塑性损伤和认知功能伤害。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带有化感作用机制的两种浮游植物的营养竞争模型,获得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15.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是成年个体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但对未成熟CNS神经元有兴奋作用。出生后GABA对CNS神经元的作用由去极化逐渐转为超极化,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于大脑Na+-K+-2Cl-共运体1 (Na+-K+-2Cl-symporter 1, NKCC1)表达逐渐减少和K+-Cl-共运体2 (K+-Cl-cotransporter 2, KCC2)表达增加。与CNS神经元不同,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中未成熟和成体神经元都可被GABA去极化。GABA激发ENS神经元兴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与ENS神经元内的高Cl-浓度有关。本研究目的是检验一个假设,即ENS神经元的细胞内高Cl-浓度是由NKCCs活动维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保留最大化内在功能连接条件下抑郁症患者脑网络效率的改变,并探索了改变的拓扑效率和抑郁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收集了20例抑郁症患者和20例在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相匹配的健康被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数据.图论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抑郁症患者的节点效率减少在左海马旁回、右杏仁核,左颞横回和左颞极(颞中回)减少.减少的节点效率表明,在抑郁症患者脑网络中这些区域传送信息到其他区域的能力减弱.此外,发现局部效率降低在左内侧额上回、左眶部额上回、右回直肌、左杏仁核、右顶上回、左丘脑和左颞极(颞中回).并且发现左内侧额上回、左杏仁核、左丘脑与PHQ-9得分呈负相关.降低的局部效率表明抑郁症患者脑网络中这些区域的局部网络信息传送能力受到抑制.这些结果进一步确认在抑郁症患者中涉及情感信息处理的前额-丘脑-边缘区域被破坏.我们的发现为抑郁症病人的辅助诊断提供了新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环柄菇属卵孢环柄菇组(Lepiota sect.Ovisporae)含有一些剧毒的物种。但在中国人们对这些物种认识仍然不足。对采自华中地区中毒现场的标本进行了研究,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证据均表明该种是尚未正式记载的物种。文中描述了此新种,即毒环柄菇Lepiota venenata。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是盖表密被褐色至棕褐色反卷的细小鳞片,担孢子长椭圆形、偶椭圆形或圆柱形;褶缘囊状体窄棒状,盖表鳞片栅栏状,顶端细胞披针形至近圆柱形;具锁状联合。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类含时滞的Harrison型捕食者-食饵模型在随机扰动环境下的动力学行为.对于非时滞和时滞模型分别给出了局部和全局稳定性条件.通过白噪声分别对食饵人口增长率的和捕食者人口死亡率进行随机扰动,构建相应的随机时滞微分方程模型讨论环境噪声对其作用的动力学行为.在一定条件下,随机时滞模型存在随机最终有界的唯一全局正解且解的二阶均值是有界的.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给出的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衰老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氧化应激和自由基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氧化还原失衡导致氧化应激,与包括AD在内的许多人类疾病的病理生理有关。本文综述了活性氧(ROS)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的相关机制,特别是氧化应激与AD其他关键机制的相互作用,并总结了茶多酚、L-茶氨酸、虾青素、EGb761、大豆异黄酮和烟碱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对AD的防护作用以及在临床上对相关疾病的缓解作用。希望该综述能为AD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大量研究显示雌激素通过传统核受体ERα或ERβ以及新型膜受体——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对心血管系统起多方面保护作用。然而,文献报道的Gper基因敲除(Gper-knockout,Gper-KO)小鼠心血管系统表型差异很大。本研究旨在揭示Gper-KO对大鼠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影响。GperKO SD大鼠系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我们对10周龄雄性Gper-KO大鼠(n=6)、12周龄雌性Gper-KO大鼠(n=6)以及同龄野生型(wild type,WT)大鼠(雌雄各6只),在清醒和束缚制动条件下进行无创检测尾动脉血压,连续检测8~9天,继而又在戊巴比妥麻醉下直接测量股动脉血压。WT雄性大鼠的尾动脉血压在第1至第4天略高于第5至第9天,表明在实验初期束缚应激引起的交感系统兴奋使大鼠血压升高,随着大鼠对束缚应激的逐步适应,其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雄性或雌性Gper-KO大鼠的动脉血压在实验初期都高于WT组(雄性大鼠:第1天至第5天;雌性大鼠:第1天至第3天),而随后几天的血压与WT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雄性Gper-KO大鼠的心率高于雄性WT大鼠,雄性和雌性Gper-KO大鼠的体重增加值均较WT组大鼠减少。在麻醉状态下,Gper-KO组和WT组大鼠动脉血压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Gper-KO大鼠可能对应激性交感系统兴奋更为敏感,提示Gper在应激状态下的心血管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