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景洪县蚊虫种类及活动规律的观察王学忠,杜尊伟,卢勇荣,黄荣,朱国君,顾云安MasahiroTAKAGI,YoshioTSUDA(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思茅665000)(日本长崎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景洪县是云南蚊类属种最多的地区之一。在对该地区进行疟疾... 相似文献
4.
一.1954年3—10月,在长沙市初步调查蚊虫,共採得蚊种9属26种。其中有按蚊属1种、拟三翅蚊属1种、Uraunotaenia属2种、Orthopodomyia属1种、番蚊属1-种、曼蚊属1种、阿蚊属土种、蚊属3种及库蚊属15种(其中2种未定名)。所採得的9属26种蚊虫中,有树竹拟三翅蚊、Uranotaenia bimaculata、Orthopodo-myia anopheloides及罗宗番蚊4种,在湖南尚系首次报告。 二.长沙市蚊种的分佈,郊區有25种、中心區有13种。较为常见者有致乏库蚊、三 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貪食库蚊及骚扰阿蚊六种。 三.”长沙市各种成蚊的停歇处,主要是山陵、住宅、郊野及猪、牛栏。 四.在长沙市所发现的蚊虫中,只发现17种幼虫。各蚊种幼虫孳生地的范围是有差别的。致乏库蚊及贫食库蚊范围最广;Uranotaenia bimaculata、othopodomyiaanopheloides、黑足伊蚊的幼虫,只在树洞渍水中发现。 五.各蚊种幼虫间共生情况,已在文中讨论。 六.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黑足伊蚊在傍晚时吸吮人血。 七.将湖南省已肢知蚊虫编为俭索表,以便有关工作人员之参考。 相似文献
5.
1952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会议上,曾提出了“扑灭幼虫为主,防治成蚊为辅”的口号;并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贯彻防早、防小、防了的三个原则。就防早言,在一些地区,过冬的蚊虫活动力减退;在冬季进行灭蚊工作可能有较好的效果。然则蚊虫如何过冬?谷地各种蚊虫的越冬情况如何?关于这些问题,文献上虽有过不少报告,但还待继续在各地详细调查,而为预防工作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在1954年11月至1955年3月初步调查长沙市蚊虫越冬的基础上,又于1956年1月至3月作了第二次调查,其结果如下: 1.白纹伊蚊(Aedes(Stegomyia) albopictus)确系以卵越冬。此蚊在树洞、竹筒、小罐及瓦缸中发现了越冬卵。树、竹名为枫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臭辣树Evodia glauca Miq,冬青树Ilex purpurea var.oldhami Loes,黄檀属Dalbergia sp.,山槐Albizzia kalkora Prain,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Nees & Eberm及江南竹Phyllostachys mitis等。 2.白雪伊蚊(Aedes(Finlaya)niveus)亦以卵越冬,与初步调查结果相似。它的越冬卵在白栎Quercus fabrei Hance,青刚栎Quercus glauca Thunb.,栎树一种Quercussp.,冬青Ilex purpurca var.oldhami Loes,冬青一种Ilex sp.,枫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吴朱萸Evodia officinalis Dode,臭辣树Evodia glauca Miq,酸枣Spon-dias axillaris Roxb.,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Nees & Eberm,山槐Albizziakalkora Prain,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黄檀属Dalbergia sp.,朴树Celtis sinensisPers.,瑯瑜Ulmus parvifolia Jacq.等15种树的树洞内发现。 3.拟按蚊直脚蚊(Orthopodomyia anopheloides)的幼虫是这次发现的。它孳生在枫 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及黄檀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边境地区吸血蚊虫生态调查丁兆福,孙权忠,乔木(沈阳空军后勤部卫生防疫队,110015)EcologicalInvestigationonBlood-SuckingMosquitoesinBordRegionsofJilinProvince.¥D...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的蚊虫及其生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约位于北纬30°60′,东经114°30′。气候温暖,雨量丰沛(表1),地势低洼,易于积水,适于蚊虫的孳生。武汉市的蚊虫调查,以前有冯兰洲(1932年8—9月)、曾省(1947年7—12月)、吴家驹(1957年7—8月)及袁惠康等。综合以前的报告,在武汉市及其附近地区共发现蚊虫6属24种。这些调查研究工作,由于为时多比较暂短,所得结果在灭蚊和防除蚊传疾病工作中,感觉资料还不够,因此我们于1957—1958年,在武汉市进行了整年的蚊虫调查研究工作,除对蚊虫的孳生地、栖息场所、季节分布等进行了调查外,并对个别蚊种及蚊虫的特殊孳生地进一步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野生食用真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已知657种,132属,41科。其中担子菌620种,占总数的94.4%,子囊菌37种,占5.6%。有过栽培记载和试验或利用菌丝体发酵培养的约80种,32属,18科。目前大量人工栽培的约22种。上述食用真菌按其种数多少主要包括在白蘑科Tricholomataceac,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侧耳科Pleurotaceae,珊瑚菌科Clavari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蜡伞科Hygrophoraceae,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喇叭菌科Cantharellaceae,齿菌科Hydn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依繁殖生长的基物为主,将我国野生食用真菌的生态习性划分为五类。木生菌138种,粪生菌9种,土生菌128种,虫生菌12种,菌根真菌352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