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构建中重症EV71型手足口病的BABL/c乳鼠模型。方法 1日龄BALB/c乳鼠连续3 d腹腔注射EV71病毒液,监测小鼠体质量、生存率和临床疾病评分;采用HE染色检测脑、肺和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光镜下观察感染乳鼠脑、肺和骨骼肌组织匀浆作用RD细胞的细胞病变反应;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VP1和3D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V71感染乳鼠体质量从第3天开始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1 0,P<0.05);生存率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疾病评分显著增加;脑、肺及骨骼肌组织中VP1和3D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脑组织:t=6.355 7、3.423 2,肺组织:t=14.864 8、4.469 0,骨骼肌:t=7.908 5、4.923 7,均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中重症EV71型手足口病BALB/c乳鼠模型。 相似文献
3.
任庆杰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3,41(3)
A组16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HFMD在亚太地区暴发流行,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加强对CVA16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防治手段的认识,有助于防控HFMD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中国分离株(Cox.A16 SHZH0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分离自2000年中国深圳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病毒SHZH00—1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后发现,Cox.A16SHZH00—1的基因组(未包括多聚腺苷酸尾)长度为7410bp,其中5’端非编码区(5’UTR)长为745bp,病毒基因组编码区全长6582个核苷酸,编码一个含219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3’端非编码区长为83bp。Cox.A16SHZH00—1基因组的结构与Cox.A16亚洲地方株Tainan-5079-98(AFl77911)十分相近,整个基因组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5%,氨基酸同源性为98.8%;而与Cox.A16国际标准株G10(U05876)差别较大,两者核苷酸同源性仅为79.1%,氨基酸同源性为94.5%。Cox.A16SHZH00—1与两株肠道病毒71型SHZH03(AY465356)和BrCr(U22521)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均不超过80%。 相似文献
5.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重要致病原,常与另一重要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A71)共同或交替流行。该病毒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过暴发流行,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VA16可分为A和B两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B可以分成B1和B2两个基因亚型;B1亚型又可进一步分成B1a、B1b和B1c三个进化分支。基因型A与B2在世界范围内已不再流行;我国大陆分离到的CVA16毒株均属B1a和B1b进化分支。CVA16感染多为自限性轻症,但亦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患者死亡。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有效药物或治疗手段,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成为控制该病毒的重要措施。随着EV-A71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成功完成,CVA16疫苗的研究也显得更加迫切。多家机构正在研究各种类型的CVA16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及DNA疫苗等。本文就CVA16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7,(6)
目的分析婴幼儿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中和抗体对CVA16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预防作用。方法随访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江苏省180名婴幼儿人群(6~<36月龄),主动监测CVA16-HFMD,分别采集0 d、2个月、8个月和24个月的系列血样,并检测其CVA16中和抗体。结果该人群在随访93.9~141 d期间发生了1起CVA16流行,共报告10例CVA16引起的HFMD。中和抗体结果显示,在CVA16流行前(2个月)CVA16中和抗体阴性的153例中,共有10例确诊为CVA16-HFMD(6.5%),49例在流行后(8个月)出现中和抗体阳转(阳转率为32.0%)。而在流行前CVA16中和抗体阳性的27例中,无1例患CVA16-HFMD,8例流行后呈中和抗体4倍及以上升高,占31.7%。10例CVA16-HFMD患者在流行后中和抗体均出现明显升高,较流行前平均升高51.71倍。结论婴幼儿人群中的CVA16中和抗体,可预防CVA16感染导致的HFMD。 相似文献
7.
王一平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40(3):62-66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病原体,与肠道病毒71型(EV71)交替或共同流行;特别是近年在西太平洋地区呈现流行强度高、重症和死亡人数多的特点,已成为该地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HFMD流行的有效手段。由于EV71所致疾病在重症和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高,对其疫苗研发得到了广泛关注,全病毒灭活疫苗已进入III期临床,有望即将应用于婴幼儿HFMD的防控。EV71疫苗的顺利研发随之也增加了对CA16疫苗研发的迫切性。近年来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逐渐开始关注CA16相关的研究,我国也有多家企业开展CA16疫苗的研发。本文就CA16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方法,以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通过设计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和CA16与EV71的型特异性引物,建立不同引物浓度配比及两阶段退火温度以提高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3~10月收集的371例手足口病患儿共381份临床标本同时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CA16和EV71的最低模板检测浓度分别为5.32 pg/ml和0.64 pg/ml,反应特异度为100%。应用该方法检测381份手足口病临床标本的总阳性率为78.4%,其中CA16与EV71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2.6%和35.8%,二者检测阳性比为1:1.1。以病毒分离为标准,多重RT-PCR对CA16及EV71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95.2%和98.6%。因此,本研究新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较大量样本的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2010年引起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CA16和EV71。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部分VP1区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04年连续6年从中国深圳及北京地区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毒株的部分VP1区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出中国Cox.A16的种系进化规律和分型依据。6株Cox.A16病毒部分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相互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5%~98.0%,氨基酸同源性为97.8%~100%。6株中国分离株与Cox.A16国际参考株相比,部分VP1区核苷酸同源性高于78.2%,氨基酸同源性高于为93.3%。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分离的6株Cox.A16与中国台湾流行株Tainan-5079-98(AF177911),与4株日本分离株、瑞典株及美国株GA95—2095(AF081613)、PA94—5753(AF081628)的关系均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大于93.3%。了解我国Cox.A16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和种系进化关系,对有效地预防和控制Cox.A16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2012?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构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疑似患者粪便、咽拭子、疱疹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对收集样本进行HFMD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2?2013年共采集样本1 792例,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浙江省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在5~6月份,9月份出现发病次高峰;肠道病毒总检出率为72.9%,其中2012年浙江省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为EV71(40.3%),其次为CoxA16(31.3%),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77.2%) (非EV71和CoxA16),以CoxA6为主(51.3%)。不同样本类型中,肠道病毒检出率依次为疱疹液(100.0%)、粪便(76.2%)和咽拭子(65.1%)。结论 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和人群性,不同年份引起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存在变化,持续地病原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前HBV感染动物模型各有局限,无法全面研究HBV。拟建立人HBV血清感染Babl/c乳鼠的动物模型,以便于研究HBV感染与乳鼠免疫力低下的相关性。方法:将20只Babl/c乳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PBS组及空白组,通过高压水动力尾静脉注射法将人HBV血清、正常人血清、PBS注入各组乳鼠体内,记录接种后乳鼠体温及体质量。于接种后第7、15、30 d采集血清标本,应用ELISA检测HBs Ag、HBe Ag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浓度。结果:接种后各组小鼠体温及体质量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中共4只乳鼠可检测到HBs Ag为阳性且维持时间长达30 d,但HBe Ag均为阴性,HBV DNA浓度均未达500 IU/ml;余下各组检测HBs Ag、HBe Ag均为阴性。结论:通过高压水动力尾静脉注射法接种人HBV血清,可成功使Babl/c乳鼠感染HBV。本实验证实乳鼠免疫力低下,HBV血清进入体内未能有效清除,对HBV存在易感性,为建立HBV感染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可用于研究HBV对免疫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濮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全市2008—2012年6月6日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对部分病例和重症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全市共报手足口病16 492例,发病高峰是每年的3-5月(第12~20周),呈典型的单峰型曲线;发病年龄以0~4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多于托幼机构儿童,爆发病例多发生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病原有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以EV71和CoxA16为主。结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性别差异,小年龄组儿童是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重点人群,流行年度和流行季节的优势毒株为EV71,重症患者中EV71占到86.35%;非流行年和季节手足病例主要由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应体现在对病例分类管理上,同时应继续加强重症病例疫情监测和爆发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研究病毒致病机制提供模型动物。方法通过滴鼻的方法将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观察小鼠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BALB/c小鼠的临床症状明显,病理变化典型。结论 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疾病模型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的初步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6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对北京地区51例皮损症状典型、伴/不伴发热、无重症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患儿采样,建立RT-PCR方法,以5'非编码区(5'UTR)肠道病毒通用引物、CA16和EV71 VP1区特异性引物直接对82份临床标本进行了初步筛查,肠道病毒阳性率达70.6%。检测病例中CA16阳性25例(25/51)、EV71阳性4例(4/51)、非CA16和EV71的肠道病毒阳性病例7例(7/51),三者比例约为6:1:2。2007年北京地区儿童轻症手足口病主要病原包括CA16和EV71,同时还存在一定比例其它肠道病毒。部分EV71毒株经测序验证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为C4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BALB/c裸鼠肝脏损伤的模型。方法:健康SPF级BALB/c裸鼠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小鼠每只经腹腔注射接种250 μL MCMV 病毒悬液,对照组小鼠每只腹腔接种250 μL DMEM 培养液,于接种后第7天处死,无菌分离其肝脏,通过测定肝组织谷丙转氨酶(AL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CMV DNA拷贝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观察裸鼠肝脏组织的受损情况。结果:所有实验组的裸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水;实验组裸鼠测定的肝组织ALT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出实验组裸鼠肝脏MCMV DNA呈阳性;实验组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嗜酸性变,可见不规则包涵体,而对照组正常。结论:经腹腔注射250 μL MCMV病毒悬液7天后成功构建了裸鼠肝脏损伤的模型,为探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发病机制以及抗病毒新药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研究2014年安徽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中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hivirus A 16,CVA16)毒株VP1区基因特征。收集安徽省2014年1月至11月期间413份HFMD患儿咽拭子标本接种敏感细胞分离肠道病毒,用荧光定量RT-PCR鉴定细胞培养物,对CVA16阳性培养物进行毒株VP1区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基因特征分析,并与国内外参考序列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共分离鉴定出肠道病毒阳性培养物97份,其中CVA16病毒分离株17株,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分离株76株,其它肠道病毒分离株4株,总体病毒分离率为23.49%(97/413)。CVA16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显示:安徽省2014分离的17株CVA16毒株都属于B1基因型B1b一个分支,它们之间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布为分别为95.30%~100%和98.70%~100%,但在B1b分支内形成几个传播链。17株CVA16毒株VP1区核苷酸序列与国内云南、湖南、广东、西藏和江苏地区病毒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亲缘性关系近,其中与湖南2013年和广东深圳2014年CVA16病毒分离株同源性最高,为96.40%~99.70%。2014年安徽省分离的CVA16病毒分离株属于B1基因型B1b亚型,为优势流行株;在B1b分支内形成多个小的病毒传播链共同流行。 相似文献
19.
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小鼠感染及其相关研究中,临床病理和免疫学指标对其分析具有重要技术意义。本研究观察了HSV-1在不同条件下感染BALB/c小鼠后的多个免疫学指标,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群体中树突细胞比例及功能、血清中和抗体水平、PBMC中HSV-1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以及潜伏感染期小鼠神经组织中CD8+ 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显示,HSV-1毒株Mckrae、17+以角膜及滴鼻途径感染3周龄及6周龄BALB/c小鼠后,小鼠PBMC中树突细胞数量增加,并显示出刺激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的能力。病毒感染后35 d,小鼠PBMC中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抗原特异性T细胞,但能检测到低水平的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抗原特异性T细胞;小鼠血清中未检测到或仅能检测到低水平的中和抗体。HSV-1以皮下及足垫注射途径感染BALB/c小鼠90 d后,足垫感染途径较皮下感染诱导出更高水平的血清中和抗体,PBMC中可检测到IL-4+及IFN-γ+抗原特异性T细胞,但不同毒株及小鼠周龄之间出现T细胞反应程度差异。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各组小鼠三叉神经组织中均有CD8+ T细胞浸润。这些结果提示,不同HSV-1毒株以不同途径感染不同周龄BALB/c小鼠后,均可刺激树突细胞成熟及呈递病毒抗原,但血清中和抗体及PBMC中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在不同毒株、感染途径及小鼠周龄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上海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上海市2009年HFMD的流行病学数据;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来自上海15个区县的799例HFMD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对部分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VP1区和部分其它EV的VP4区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Office excel软件进行简单数据统计分析,用BioEdit和MEGA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通过BLAST服务器的在线比对进行EV型别鉴定。分析显示:上海市18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地区分布无显著特点;小于6岁的婴幼儿期为疾病高发年龄段;4~7月为发病高峰期;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 virus A16,CA16)为主要病原,不同地区、不同月份的病原构成各不相同,CA16为轻症病例的主要病原,EV71则为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基于VP1区序列分析,上海EV71毒株与C4a亚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性和最高的同源性;2株其它肠道病毒经鉴定属于CA2和CA10型。结果表明:EV71和CA16为2009年上海HFMD流行的主要病原,EV71属于C4a亚型;除EV71和CA16外,还存在小部分其它EV(如:CA2和CA10)引起的HFMD。 相似文献